三違行為的查處和考核
“三違”行為的查處和考核
處相關部門對日常工作中查出的“三違”行為除批評教育外,還可參照指揮部《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第四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以及處基礎工作檢查考核辦法和hse考核辦法進行處罰。
一、發現以下違章指揮行為,扣除部門季度安全考核分10-20分,對直接責任人罰款100-500元
1、不辦理審批手續進行動土、動火、進入有限空間、電路檢修以及超長、超寬和30噸以上吊裝等特殊作業。
2、特殊作業未安排專人進行現場安全監護或現場安全監護以各種理由不堅持在現場。
3、設備修理無方案、施工維修無設計或設計未按規定審批。
4、有設計或方案不執行。
5、試壓、干混、吊裝以及危化品接卸、儲存、發放不執行工藝紀律。
6、夜間或特殊氣候條件下無保障措施強行冒險作業。
7、特殊工種不持證上崗。
8、不給員工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管理人員發現不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或穿戴勞動防護服裝不規范時不及時糾正。
9、裝卸、施工作業不與承包商簽定安全協議。
10、交叉作業沒安排統一的安全協調人。
11、危險化學品區作業不使用防爆工具、不佩帶防護用品。
12、管理人員為趕進度強令工作人員減少安全防范環節、省缺有關操作要領和過程。
二、發現以下違章操作行為,扣除部門季度安全考核分10-15分,對直接責任人罰款100-200元
1、高空作業不系安全帶(不包括龍門吊日常裝卸操作)。
2、安全帽不系護帶,現場裝卸、試壓、維修作業和安全監護人員不穿勞保鞋。
3、操作砂輪機不戴護目鏡,在轉動的部件附近戴手套進行維修、潤滑、涂抹等作業或直接用手接觸轉動、滑動的物件和繩索。
4、作業現場、物資倉庫內、危險化學品和易燃品儲存區吸煙或將煙頭扔在這些位置。
5、在崗位期間,工衣穿著不規范,上衣和工褲不統一。
6、轉動和滑動設備和設施的操作人員留長發不戴工作帽。
7、高壓作業未將人員疏散到安全區,高壓管線周圍站人,高壓管線未瀉壓完畢對其進行維修作業。
8、下水管道內施工完不及時蓋好井蓋或破壞這些設施的行為。
9、施工場所梯子不穩固或單獨在梯子上站立作業。
10、高處作業時,工具無保險繩。
11、管溝施工不設圍欄和警示標志,施工完畢不不蓋蓋板。
12、野蠻搬運化學危險品,使用化工物資隨意掂襯物品,隨意排放、丟棄化學危險品及包裝物。
13、在宿舍、營房使用電爐,人離開房間不關閉電器電源。
14、用銅絲、鐵絲代替保險絲,配電柜上(內)擺放雜物。
15、電工作業前不驗電,不按規定裝設地線和掛標示牌。
16、電線裸露,絕緣損壞,電器無防護罩。
17、單獨一人從事電氣檢修工作,無人監護。
18、氧氣瓶、乙炔瓶相互間的距離不夠5米或距明火不夠10米,周圍擺放雜物,安全標識和安全附件不全。
19、電焊機接地線不規范,電焊機停用時不斷電。臨時用電布線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20、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用電不使用安全電壓。
21、動土施工結束后未及時回填恢復地面設施,隨意堆放處理建筑垃圾。
22、施工人員在坑、槽、井、溝內休息。
21、吊裝設備和管材不按規定使用引繩。
22、無人指揮起吊重物或指揮吊車不戴指揮標志。
23、使用不符合規定的繩套起吊重物。
24、在起吊物下面逗留、穿越。
25、超速行駛。
26、強超搶會。
27、乘車不系安全帶。
28、逆向行駛,轉彎不提前打轉向燈。
29、駕駛車輛和操作其它設備時吸煙、使用手機。
30、車輛行駛時向窗外拋灑雜物。
31、向路面排放污水、原油、酸堿、化工材料等物質。
32、場內特種作業車輛搭乘人員。
33、設備設施運行期間對其進行維修作業。
34、特種設備作業時在抓斗、叉斗和設備不安全部位站人。
35、檢修設備停放在陡坡、斜面等位置。
36、駕駛廠商的機動車輛。
三、發現以下違反勞動紀律行為,扣除部門季度考核分5-20分,對直接責任人罰款20-50元。
1、不按時上班,遲到、早退。
2、脫崗、竄崗或在崗位上做與工作無關的事。
3、酒后上班或上班喝含酒精的飲料。
4、未經安排或同意私自頂崗、換崗。
5、干部不按規定值班,重點工作、特殊作業等應該在現場的時候不在現場。
四、發現以下言語和思想,扣除部門季度考核分5-10分。
1、散布事故不可避免論。
2、出現違章說“以前都是這樣干的,沒事”或表達相近的意思。
3、對確認的違章事故不認識錯誤,吸取教訓,找有關管理檢查人員論理。
4、無故不參加安全培訓教育或參加培訓教育不認真,對上級規定和文件精神說“不知道”等。
篇2:糾正三違行為的措施
糾正“三違”行為的措施
1、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查處“三違”行為:
(一)各級干部、管理人員是否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否按規定進行安全檢查;
(二)各級生產組織、指揮和協調人員是否按照安全生產“五同時”規定組織生產;
(三)關鍵生產環節和重要生產工序是否執行規章制度,落實安全生產措施;
(四)生產崗位、施工作業現場操作人員是否遵守工藝紀律、施工紀律、勞動紀律和操作規程。
2、各部門要持續開展反對部分管理人員中容易出現的重生產、重效益、忽視安全的不良傾向,有針對性的進行安全意識教育,使他們真正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遵章守紀的帶頭人。
3、針對部分員工“違章不一定出事故”的僥幸心理,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分析其危害性,啟發員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遵章守紀。
4、各部門要廣泛開展群眾性的自查自糾活動,有針對性的利用隊站、班組安全活動開展安全知識問答、技術練兵、事故案例討論等教育活動,對不安全行為乃至成為習慣的主觀因素進行認真分析,制定糾正措施,認真加以糾正。
5、安全部門重點組織查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的行為。處人事勞資部門組織勞動紀律檢查,查處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
6、黨群宣傳部門和商情信息科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遵章守紀的重要性和違章違紀的危害性,形成“三違”行為人人喊打的輿論氛圍,促使員工養成自我約束、自我防范、規范操作、自覺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良好習慣。
7、工會、共青團、女工組織在開展的“安康杯”、“五標”素質工程、“女工身邊無事故”等活動中,把反“三違”作為主題和主要內容,組織開展活動。
8、各部門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及時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關心員工的生活,積極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幫助員工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解除員工的后顧之憂,避免員工在工作中因擔心完不成任務等冒險違章。
篇3: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辦法
為保證正確、及時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依法追究國土資源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嚴格國土資源管理,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指導局和各分局(所)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根據國家有關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和國家《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辦法》的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訂本辦法。
1、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是指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規定,依法應當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案件。
2、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必須堅持“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則;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職責權限。
3、對上級交辦、其他部門移送和群眾舉報的國土資源舉報件,應當登記。登記人員接受舉報人當面舉報的,必須詳細記錄,并由舉報人在記錄上簽名或者簽章;接受電話舉報的,記錄中要注明聯系方式。舉報人不愿意使用真實姓名或要求保密的,登記人員應當尊重舉報人的意愿,嚴格保密。登記舉報案件時,發現不屬于其管轄的,應當向舉報人說明,同時將舉報信函或者筆錄移送有權處理的機關。
4、各分局(所)在受理國土資源違法案件舉報后,應在3個工作日內明確案件受理人。受理人必須在7個工作日內進行初步調查處理,力爭處理到位,并記錄在案;確需立案查處的,必須填寫《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立案呈報表》,附調查(詢問)筆錄和現場勘查平面圖,提交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初步調查情況匯報,按照程序上報局分管領導同意后立案;對不符合受理條件的,必須在5個工作日內告知交辦、移送案件的單位或者舉報人。
詢問筆錄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即首部,應寫明詢問時間、地點、詢問人、記錄人、被詢問人基本情況及詢問主要內容;第二部分即詢問人與被詢問人問答記錄,應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詢問完畢后,交被詢問人閱讀或念給被詢問人聽,如錯記、漏記應當面糾正,由被詢問人在補正處簽名或蓋章,并在筆錄末頁注明“以上記錄我已看過(或向我閱讀過),與我所講一致”或其他意思相同字樣;第三部分即尾部,由詢問人、被詢問人、記錄人簽名或蓋章。
現場勘驗應當制作筆錄。筆錄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即首部,應寫明案由、用地單位(人)、勘測時間、勘測地點、被邀參加人、勘測人、記錄人;第二部分即勘測文字說明,包括項目名稱、四至方位、占地類型、占地面積、建筑面積等,勘測文字說明應與照片和勘測圖相對照;第三部分即尾部,由用地單位(人)、被邀參加人、勘測人簽名或蓋章。當事人拒絕參加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
5、對在巡回檢查中發現的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行為,必須及時制止,記錄在案。需立案查處的,必須按程序立案。
6、重大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經批準立案后,由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和各分局(所)配合查處。一般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包括所有農民非法建房和集體違法案件)由各分局(所)查處。對批準立案案件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應當及時函告局有關業務部門停止為當事人辦理用地審批和土地登記等相關手續。對立案查處的重大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必須抄報市國土資源局備案。
7、查處案件應當實行獨立辦案和責任追究制度,并指定案件主辦人、協辦人;重大案件,應當成立辦案小組。承辦人應當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承辦人調查取證時,不得少于兩人,并向被調查人出示行政執法證件。一般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承辦人必須在20個工作日內辦結;重大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承辦人必須在30個工作日內辦結。因案情復雜等原因不能按期辦結的,經局分管領導批準后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0個工作日。
8、承辦人必須對初步調查情況進行審核。如需進一步調查,承辦人可以向當事人、證人或者關系人提出詢問,并制作詢問筆錄。詢問筆錄由被調查人閱讀或者由承辦人向其宣讀,并由調查人和被調查人簽名蓋印。制作詢問筆錄應當使用藍黑墨水或者碳素黑水筆,一般不得涂改;如被調查人確需修改的,在修改處由被調查人加蓋印章或者按手印。
9、承辦人應當勘驗物證或者現場。勘驗物證或者現場時,可以對物證或者現場進行拍照、攝像和測量。對勘驗情況和結果應當制作筆錄、繪制圖件,由勘驗人、見證人和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參加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
10、證據主要有下列幾種: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視聽材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陳述;
(六)調查筆錄和勘測筆錄;
(七)鑒定結論;
(八)其他。
承辦人必須認真鑒別上述證據,未經查證屬實,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11、經調查認定有違法行為的,承辦人應及時向當事人下達《責令停止國土資源違法行為通知書》。
12、承辦人在案件調查結束后,應當根據違法事實,對照法律、法規,進行案情分析,形成《國土資源違法案件調查報告》,報局案件審議委員會審查。審查認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應當責成承辦人補充調查或者重新調查。
《調查報告》包括下列內容:案由、調查機關、承辦人、調查時間、當事人情況、經調查認定的主要違法事實(即案件發生時間、地點、占地類別、占地面積、建筑物面積和結構、違法行為發生和發展的經過及現狀、造成的危害和影響以及違法行為人在案件調查過程中的態度好壞等,另外對有關物證、書證、證人證言等也要加以說明)、違反條款、違法性質、適用罰則、初步處理意見等。韃楸ǜ媛淇鈑沙邪烊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