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報告調查處理制度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縣內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為了及時報告、統計、調查和處理職工傷亡事故,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制止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制本制度。
1.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調查、處理和統計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
重科學的原側。
2.事故報告
2.1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直接或逐級報告主管部門負責人,重大情況應直接報總公司有關領導,若發生火災事故且較嚴重時應同時立即報火警119;
2.2總公司領導接到重傷、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公司主管部門和縣政府有關單位;
2.3發生重特大事故時,應當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
2.4發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時,事故發生部門應向公司主管領導和安全部門進行報告,以便研究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再次發生;
2.5事故報告的內容應當包括:
2.5.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
2.5.2簡要經過;
2.5.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判斷;
2.5.4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2.5.5事故報告單位。
3.事故現場處置
3.1事故發生后,現場部門負責人員在進行事故報告的同時,應迅速組織實施應急管理措施,撤離、疏散現場人員和群眾,防止事故蔓延,擴大;
3.2事故發生后,如導至人員傷亡時,應立即組織對受傷人員的救護;
3.3保護事故現場。
4.事故調查
4.1輕傷、重傷事故,由本公司總經理或其指定人員組織安全部,保安隊,監察室等有關部門人員組成調查小組,進行調查;
4.2死亡事故由本公司主管部門及縣政府其他相關部門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
4.3事故發生的部門應當積極配合事故調查組調查、取證,為調查組提供一切便利條件,不得拒絕調查,不得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
4.4事故調查組的職責
4.4.1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和人員受傷、經濟受損失的情況;
4.4.2確定事故責任者;
4.4.3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的建議;
4.4.4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5.事故處理
5.1事故處理必需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
5.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發生部門應當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事故整改方案與預防措施建議編制詳細的整改計劃與措施,經公司主管領導和安全部門審批后,嚴格組織實施,公司安全部負責監督檢查;
5.3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的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及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辦公室和安全部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執行;
5.4對事故發生部門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按照《職工獎懲條例》給予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安全部或事故發生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5.6事故處理結案后,由安全部負責將調查處理資料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事故統計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及時報告和統計安全生產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一、出租汽車公司駕駛員的行車安全生產事故,以及消防事故的報告和統計適用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安全生產事故、駕駛員傷亡事故是指駕駛員在出租汽車營運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火災事故等。
三、出租汽車公司按其職能對事故進行分類管理,按規定建立檔案,對事故進行統計、上報。
四、事故分類:
(一)交通事故
一般事故:凡一次造成重傷1至2人或輕傷3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重傷3至10人或直接經濟損失折款達3萬元不足6萬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及以上;或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及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折款6萬元及以上的事故。
(二)傷亡事故
一般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2人以下或一次重傷9人以下的事故,或輕傷事故。
重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至9人或一次重傷10人以上的事故。
特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三)火災事故
按一次火災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受災戶數和財物直接損失金額,火災劃分為:
一般火災:死亡2人及以下;或重傷19人及以下;或死亡、重傷9人及以下;或受災29戶及以下;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下(不含30萬元)。
重大火災: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10人及以上;或受災3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及以上。
特大火災:死亡10人及以上,或重傷2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20人及以上;或受災5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100萬元及以上。
五、事故報告
凡發生一般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駕駛員(事故當事人)應立即報告公司或交通管理部門,公司有關人員應立即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做好善后處理工作,2小時內報告公司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并于12小時內將事故概況(事故發生的具體時間、地址、類別、傷亡情況,簡要經過、事故原因等)書面上報相關職能部門。火災發生時應立即撥打119報警。
六、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時,事故單位及有關領導、主管部門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按《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制度》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救援和處置。
七、發生事故隱瞞不報或不按規定報告的有關人員,按相關規定處理。
八、調查處理
1、對一般交通事故,出租汽車公司按制度進行備案統計,并做出書面處理意見,在公司安全工作會議上進行通報。
2、對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出租汽車公司必須按制度上報,并成立公司事故調查組,會同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3、對發生責任事故的人員,出租汽車公司應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