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對外宣傳制度
市民政局對外宣傳制度
(一)負責機構及職責
瀏陽市民政局對外宣傳工作由局辦公室負責。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對外宣傳黨和國家的有關路線、方針、政策及有關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
(二)宣傳的內容和對象
宣傳的內容:宣傳的內容除國家有關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外,還包括我局有關政務公開制度的內容:瀏陽市民政局工作職責、關于政務公開的規定、政務公開實施方案、各科室的組織機構、工作職責、標準與要求以及辦事依據、紀律、程序。
宣傳的對象:瀏陽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的黨政機關、民主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全體人民群眾。
(三)宣傳的形式及措施
宣傳形式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編發信息、簡報,或通過瀏陽政務服務網、電視臺、報紙等新聞媒介向社會和群眾宣傳有關內容。民政工作宣傳要領導重視,責任明確,專人負責。工作人員要認真負責,宣傳內容要及時準確。
篇2:實踐教學監督制度
實踐教學監督制度
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性人才重要途徑,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決定應用性人才的高低。如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對培養高質量的應用性人才至關重要。因此,為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實踐教學監督制度在主管校長的統一領導下,由教務處組織實施。
二、教務處組織學校督查組檢查、督促實驗、實習和設計等教學活動,通過深入教學現場,進行檢查、分析、總結,獲得第一手資料,為校長對實踐教學工作的領導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三、教務處有關人員要經常到實驗、實習和設計現場抽查。
四、教務處組織學生問卷調查,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學生問卷調查包括實驗反饋、實習反饋、設計反饋和實驗室建設反饋等幾個方面,每一方面包括若干項。在學生中成立學生反饋組織,學生組織由各班學習委員組成。
五、各系(部)也要相應組織有關人員對實驗、實習和設計等實踐教學活動進行檢查督促。系(部)主任和實驗室主任每學期要至少聽四次實驗課。
六、實驗課和實習,教師必須始終在現場,不得缺席。
篇3: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
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深入貫徹*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13號),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大力發展農村衛生事業,提高農民的醫療保健水平,根據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借鑒外地經驗,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旨在減輕農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提高農民健康水平。
第二章組織領導
第三條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縣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縣政府成立由縣長任主任,分管副縣長任副主任,縣政府辦公室、衛生、財政、農業、經管、民政、審計等部門及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為科級事業單位,編制5人,經辦機構設在縣衛生局,所需經費列財政預算。各鄉鎮成立由鄉鎮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領導小組,并在鄉鎮衛生院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合作醫療工作的實施。
第四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
(一)執行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的決定、決議,具體負責合作醫療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業務管理工作;
(二)負責審定合作醫療定點醫療衛生機構;設立合作醫療基金專用賬戶,切實做到合作醫療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專人負責,確保基金的安全和公平、公正、合理使用;
(三)嚴格執行合作醫療基金管理辦法和基金財務招標制度,按照規定要求籌集、管理、使用合作醫療基金;負責審批醫療轉診,審核報銷醫療費;
(四)監督檢查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行為和執行合作醫療管理規章制度的情況,包括醫療行為、服務質量、醫療收費、藥品價格、報銷程序、補償兌現等;
(五)及時向社會公布合作醫療基金的具體收支和使用情況,主動接受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監督,在醒目的位置設置舉報箱,對社會公開舉報電話,及時處理群眾的投訴和舉報,接受群眾監督;
(六)按時準確填寫各種統計報表并及時上報;
(七)負責改進和完善合作醫療管理工作,深入調查研究,收集、整理合作醫療相關信息,為管委會決策提供準確依據。
第五條鄉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履行以下職責:
(一)做好本轄區連續交費工作,為群眾及時辦理參合(參加合作醫療,下同)手續,做好登記和簽發《就醫證》等項工作。
(二)按規定及時辦理參合人員醫藥費用的報銷,定期張榜公布,接受社會和有關部門監督。
(三)做好合作醫療制度的組織建立工作,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四)向鄉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領導小組和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匯報工作,定期上報有關統計資料。
第六條衛生、財政、農業、經管、民政、審計等部門互相協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職,積極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各項任務。
第三章資金籌集
第七條*年凡我縣農村常住人口,以戶為單位,按每人10元籌集,*年7月31日前由鄉鎮政府一次性籌齊,上交縣財政局專用帳戶,作為合作醫療專項使用基金,實行鄉籌縣管。*年9月1日后,實行連續交費制度
(一)交費
1、參合農民自*年9月1日起,在全縣任何定點醫療機構(含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就醫時,本著自愿的原則,可用報銷所得的費用,以戶為單位,預交下年度參合資金,定點醫療單位在群眾足額交費后,現場辦理參合手續,發放下年度《就醫證》。交費額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參加20**年度合作醫療的,因周期調整須補交*年年9到12月的參合資金,每人須交費13.30元,報銷數額不足交納參合資金的,可先進行登記,待下次報銷后辦理;農民交納的10元參合資金全部記入家庭帳戶,用于門診報銷,最多報銷15元。住院病人出院報銷時,注銷家庭帳戶資金。農民參合后一直連續交費,家庭帳戶資金一直沒有報銷的,家庭帳戶資金可轉下年累計報銷使用。參合年度中斷的,家庭帳戶資金視為自動放棄。
2、沒有參加合作醫療的,門診病人就醫時申請辦理參加當年或下年度參合手續,可補交全家當年的參合資金,按門診規定比例報銷(交費后三個月內住院按規定比例減半報銷),同時交納下年度全家參合資金,給予辦理參合手續,簽發交費年度《就醫證》。住院病人出院時申請辦理當年或下年度參合手續的,補交全家當年的參合資金,當次按規定比例減半報銷。同時交納下年度的參合資金,給予辦理參合手續,簽發交費年度《就醫證》。
3、參加合作醫療后當年未就醫且愿意繼續參加下年度合作醫療的,可以隨時到當地鄉鎮衛生院或縣級醫院交費辦理參合手續。
(二)登記發證。
各鄉鎮定點醫療機構要對本轄區農業人口進行摸底登記,在此基礎上,健全電子檔案,*年8月底以前完成系統升級和數據更新。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在住院病人出院結算時,要做好宣傳和動員工作,在戶主及家屬同意的基礎上,辦理參合手續:從報銷所得費用中交納下年度該患者家庭所有成員參合資金,開據統一發票,在《參合人員交費情況登記表》上進行登記,同時將該家庭所有參合人員交費情況錄入微機,填寫《就醫證》有關內容,簽發交費年度《就醫證》;在鄉鎮衛生院門診或定點村衛生室的病人,報銷數額能交齊全家下年度參合資金的,現場辦理參合手續,程序同上。報銷數額不足的,收費人員或鄉村醫生要向戶主或其家屬做好宣傳工作,勸其補交,爭取一次性辦結。定點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為就醫群眾開據統一發票,做好《就醫證》記錄,注銷家庭帳戶資金,填寫《參合人員交費情況登記表》,一式二份,每天向當地衛生院電話上報參合人員名單,每5天報帳一次,上報《參合人員交費情況登記表》一份,領取交費年度《就醫證》,然后發放到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