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總結推廣制度
一、指導思想
用新課程標準指導學校教科研工作,用新的教育理念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立足本校實際情況、著眼于實際應用。,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二、組織機構
教育科研研究成果推廣應用領導小組:
組長:邱
副組長:剛
組員:李
三、工作任務
(1)創(chuàng)造條件,配置符合要求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軟、硬件設施,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研工作與成果推廣應用提供物質保障。
(2)全面培訓提高教師的課題研究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
(3)確立應用性較強的研究課題,提出符合學校實際的課題,供全體教師參與研究,將有效成果推廣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將成功經(jīng)驗向外界推廣。
四、工作制度
(1)把課題研究與成果推廣應用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體現(xiàn)在各項工作計劃當中。
(2)把課題研究和教研工作緊密結合作為學校教研工作的重要內容,確立獨立的研究課題,組成研究班子,建立從課題立項、過程實施方案的制定、研究過程材料的收集、研究成果總結、成果鑒定與應用推廣完整的工作體系。
(3)把各項課題的教研工作作為學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定期檢查交流研究成果。要求老師經(jīng)常寫論文或經(jīng)驗總結,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學期開出與研究課題相關的研討課,學校定期舉行相關課題的課堂教學比武,促進教研成果推廣應用工作。
(4)采取“專家引領、同行輔助、個人鉆研”和“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來開展工作,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與輔導,外出學習考察,借鑒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在工作中少走彎路
(5)把教師在課題研究與成果推廣應用方面的業(yè)績作為年終考核成績、評定職稱、晉級、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jù)。
(6)學校每期至少組織全校老師開展以多媒體課件制作為主要內容的培訓2次以上,使教師能熟練使用ppt,flash等多媒體軟件開發(fā)教學課件。
(7)學校定期檢查,對在課題研究與成果推廣應用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按照學校量化積分考核方案予以相應的加分。
篇2:小學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
安洲小學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過程中,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成果推廣工作由校長室總負責,由學校教科室和教導處負責落實和管理。
二、由學校教科室牽頭組織有關專家對學校課題研究成果從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進行評價,然后根據(jù)學校實際,篩選出部分優(yōu)秀成果作為全校進行推廣的研究成果。
三、開展全校性的優(yōu)秀課題研究成果信息發(fā)布會,由課題負責人進行經(jīng)驗介紹和成果展示。
四、組織進行推廣優(yōu)秀課題研究成果的教學觀摩活動,并邀請觀摩的老師對科研成果推廣的可行性進行研討和交流。
五、教科室負責做好優(yōu)秀課題研究成果推廣的相應培訓工作,由原成果擁有人具體指導科研成果的操作方法與要領。引導教師對原成果的觀點、內容進行討論,促使教師對原成果的理解和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
六、從參與推廣科研成果的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水平等各種實際出發(fā),在聽取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課題成果推廣應用計劃。
七、在成果推廣的實踐中,積極引導參與推廣應用的教師對科研成果進行后續(xù)研究,逐步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后效的方法,使成果推廣工作健康開展。
八、學校教科室定期對各類成果的推廣工作進行檢查。注意引導參與推廣科研成果的教師,不搞模式化,鼓勵創(chuàng)造性,使推廣成果工作成為促進教改工作深入和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渠道。
九、參加成果推廣工作的老師每學期至少應上一堂跟研究成果相關的研究課,及時將成果推廣的情況記錄下來,并撰寫推廣總結。
十、學校教科室在本校科研成果推廣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上,負責向上級有關部門進行推薦,力爭擴大科研成果的推廣面和影響力。
篇3:學年教育科研成果評審工作方案
各縣(市、區(qū))教育局,市教育局直屬各學校,有關民辦學校:
為加強教育科研課題管理和成果評價工作,根據(jù)工作安排,決定開展*--*學年教育科研成果評審活動。現(xiàn)將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以提高教育質量,推動內涵式發(fā)展為目標,以“校本研究”為載體,規(guī)范立項課題研究,提升課題研究水平和成果效益,更好地為教育改革發(fā)展和教育教學實踐服務。
二、評審范圍及要求
(一)本學年在市教科所立項的各類市級課題的結題成果。
(二)非在市教科所立項的課題研究成果,也可參加本次評審。
(三)課題已經(jīng)按立項計劃完成研究任務,完成的結題成果與立項申報內容相一致,或在其中的某一方面形成整體性較強的研究成果。
(四)課題研究成果是否參加過其它評審活動不受限制。
三、評審條件
(一)創(chuàng)新性。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自身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或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改進和發(fā)展。
(二)科學性。符合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制度,反映教育教學規(guī)律,體現(xiàn)優(yōu)秀教育教學經(jīng)驗,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三)實用性。能有機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對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四)效益。已經(jīng)證實或可以預見成果對研究者的教育教學實踐產(chǎn)生明顯的改進作用,或進一步能為同類教育問題的解決提供借鑒;促進了研究者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四、初評工作
(一)申報成果須經(jīng)過單位初評。縣(市、區(qū))的初評工作由各縣(市、區(qū))教科室組織實施;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和民辦學校的初評工作由本校組織實施。
(二)各初評單位要對申報成果的真實性負責。著重審查申報者研究工作與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的結合程度。也可以采取網(wǎng)絡檢索、校內公示等措施,杜絕成果抄襲、剽竊等弄虛作假現(xiàn)象。
五、申報要求
(一)成果申報未經(jīng)單位初評,由個人申報的成果將不予受理。申報成果須按有關規(guī)定繳納評審費。
(二)每縣(市、區(qū))限申報成果200項,局屬各學校按分配指標數(shù)申報(見附件1)、民辦學校申報成果項數(shù)不超過本校教師總數(shù)的5%(以“市教育統(tǒng)計資料”年度數(shù)據(jù)為準)。
(三)每人限申報一項,以第一署名人為準。每項成果署名不超過5人。
(四)凡不是在市教科所立項的課題研究成果,無須填“立項編號”,但須在《申報評審書》中“初評推薦意見”一欄注明批準該課題立項的單位。
六、申報辦法
(一)申報材料。①按要求填寫《申報評審書》(見附件2)一式二份。②提交申報成果一式二份,以上均要求用a4紙張打印。③每篇成果須提供全文word格式電子文檔。④本次成果申報采取材料報送和網(wǎng)上申報,網(wǎng)上申報將錄入成果相關信息、上傳成果全文,生成匯總表。由于系統(tǒng)升級,網(wǎng)上申報辦法及要求請關注9月上旬教科所通知。⑤匯總表一式兩份,需加蓋公章后與《申報評審書》及成果一并上報。
(二)網(wǎng)上申報數(shù)據(jù)將直接用于成果獲獎名冊和榮譽證書的打印,各單位上報前須認真核對。
(三)各初評單位須將申報的成果分成兩組(各一式一份),在《申報評審書》及申報成果封面左上角標注“序號”,并分別按“序號”由小到大的順序打捆(每項《申報評審書》及申報成果擺放一起),“序號”順序須與匯總表順序一致。
(四)申報時間:9月23日--27日。申報地點:市教科所。
七、評審工作
本次評審工作分“結項鑒定”和“成果評獎”兩個環(huán)節(jié),非在市教科所立項課題成果不進行“結項鑒定”。評審程序有“網(wǎng)上查新”和“專家評審”兩個階段。“網(wǎng)上查新”即通過網(wǎng)絡檢索的辦法排除抄襲、剽竊的成果;之后再進入“專家評審”階段,將組織專家評委進行封閉評審。獲獎成果名單及全文將上傳網(wǎng)絡以供查詢,作者文責自負。
八、獎勵辦法
通過結項鑒定的,頒發(fā)“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結項證書”,并對優(yōu)秀成果頒發(fā)“市教育科研成果獲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