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機械廠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機械廠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2024-10-05 閱讀 8937

機械廠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以保證其安全經濟運行,預防事故發生,保護公司財產和員工生命財產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適用范圍(危險源種類)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有生產裝置中的各類壓力容器和貯罐;各類壓力管道;各種氣瓶及產品庫區。

三、內容

  1、各類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的安裝、適用、檢驗修理等必須遵守《壓力容器安全檢查規程》的規定。

  2、當重大危險源在生產過程、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變化或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發生變化時,應通過管理信息系統對重大危險源的信息進行動態更新,同時,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重新核定該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程度。

  3、公司的行政管理部門必須保證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所必須的資金投入。

  4、安全生產專職管理人員必須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5、根據重大危險源生產工藝要求和技術性能,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維護和監控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和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并嚴格執行。

  6、每季度對全公司員工進行一次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使其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7、在重大危險源的現場必須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加強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有關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

  8、重大危險源運行時,操作人員應認真執行有關安全運行的規章制度,做好運行值班記錄和交接班記錄,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不得擅離職守,不得做魚本崗位無關的事。

  9、操作人員必須每4小時對所有危險源進行一次檢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上報,重大危險源有嚴重缺陷,難以保證安全運行時,操作人員應及時向公司負責人報告,公司負責人應及時妥善處理,否則,操作人員或否則安全的技術人員有權越級上報。

  10、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重大危險源,必須制定整改,落實整改措施和整改責任人,立即整改,并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11、各類壓力容器包含氣瓶及其安全附件嚴格按國家標準定期檢驗檢查。

  12、按安監局要求定期為所有在用壓力管道進行在線檢驗及全面檢驗。

  13、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建應急救援隊伍,配備‘維護好應急救援裝備和器材。

篇2: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精選)

第一篇: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過對本公司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和管理,預防重大事故的發生。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內生產場所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和管理。

三、職責

3.1安全部組織生產單位對生產場所及儲存區危險物質最大儲存量進行計算。

3.2安全部負責組織生產單位對重大危險源及一般危險源進行辨識、傳遞和建檔。

3.3安全部負責組織生產單位對重大危險源及一般危險源進行定期評估,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定期檢測、監控。

3.4安全部負責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并傳遞至相關單位、從業人員。

3.5安全部、各生產單位負責組織對重大危險源相關從業人員進行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

3.6安全部負責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

3.7安全部負責將重大危險源形成報告,報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四、工作程序

4.1重大危險源的辨識

4.1.1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14及《河北省

重大危險源分級評定辦法》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

4.1.2安全部組織相應的生產單位,對存在危險物質的生產場所和儲存區進行計算單元的劃分,并對各單元進行最大儲存量計算。

4.1.3安全部根據各單元的計算結果,按表1中臨界量值對重大危險源或一般危險源進行辨識。最大儲量超過臨界量的單元為重大危險源,未達到臨界量的單元為一般危險源,形成評估報告。

4.2重大危險源的管理

4.2.1安全部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檔案內容包括物質名稱、數量、性質、地理位置、管理人員、安全規章制度、評估報告、檢測報告等。

4.2.2安全部將本公司的重大危險源形成報告,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重大危險源報告應包括重大危險源的詳細情況、可能產生的事故類型、安全措施與預防措施、應急預案等。

4.2.3重大危險源報告應根據重大危險源的變化、新知識的獲取、技術的發展情況進行修訂,報告修訂后重新到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4.2.4設備動力部定期對重大危險源的主要設備、安全設施和強檢儀表進行檢測,并將檢測報告復印件及時傳遞至安全部。

4.2.5重大危險源的檢查按《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管理制度》中的規定執行。

4.3防護器具、設備設施的管理

4.3.1安全部負責指導有關單位按本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中規定的防護器具、設備設施的配備標準,對重大危險源和一般危險源所屬崗位

配備勞動防護用品和防護器具、設備設施,并將所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和防護器具、設備設施進行登記。

4.3.2單位負責人和崗位人員經常檢查防護器具、設備設施,保證防護器具、設備設施的齊全。

4.3.3安全部及時對防護器具進行校驗和更新,保證崗位所配備的防護器具的有效性。

4.4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的演練

4.4.1重大危險源所屬單位應制定相應的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處置方案。

4.4.2安全部根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

4.4.3安全部、各生產單位每年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演練計劃,計劃應包括演練時間、地點。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演練每年公司至(請你收藏好范文,請便下次訪問:)少進行一次,各生產單位進行二次。

4.4.4安全部、各生產單位負責人在演練前組織對參加演練的人員進行《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培訓。

4.4.5安全部對演練過程進行記錄,參加演練的人員和觀摩人員對演練過程進行評估,安全部將演練及評估情況做好記錄。

4.4.6安全部根據演練的評估情況,及時對《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進行修訂。

第二篇: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危險源管理制度

為指導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規范本礦山的危險源管理,保證安全生產,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危險源:可能造成人員傷害、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或狀態。

一、小型山坡露天礦山主要危險源種類:

1、爆破物品臨時存放點

2、破碎機

3、變壓器

4、裝載機

5、采場邊坡

6、爆破作業點

二、危險源監控、防范措施

1、嚴格遵守炸藥庫管理制度,確保爆炸物品安全貯存;嚴格執行《爆破安全規程》的規定,對炸藥、雷管等爆破器材進行分存分運,并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建立健全爆炸物品管理及發放制度;庫房內嚴禁使用明火,并采用防爆燈照明;完善爆破器材庫的消防設施和避雷裝置;完善爆破器材庫的通風設施。

2、必須按規定進行機械操作,穿戴要符合安全規定的服裝進行操作;機械設備安全防護裝置必須健全;在檢修時必須讓機械停止工作,并在啟動部位懸掛安全標志牌;在超過基準面2米及以上高的工作面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等防護裝置或設置安全裝置,或者在作業點下方或外邊設防墜保護平臺、安全網或防護欄,并設專人監護。

3、變壓器的安裝高度不得低于2米,安裝高度低于2米的,必須修建高度不低于2米的安全圍墻或防護欄;電線路、電器開關及用電設備的敷設、安裝必須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嚴禁在帶電設備附近進行作業;主要電器設備必須設接地保護裝置;加強安全技術教育,使

員工具備一定的用電常識;加強員工救護技能的培訓,熟悉應急救援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4、作業前應對車輛的安全防護裝置進行檢查,確保有效;嚴禁疲勞駕車;在進入多人存在的作業區域時,須鳴號或聽從指揮;加強職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質,嚴禁無證上崗,嚴禁違章作業。

5、加強礦山地質工作的研究深度,特別是礦山的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方面的研究;嚴格按設計推薦的臺階及邊幫參數施工;嚴禁超挖、掏底等;在露天開采過程中必須根據設計推薦的由上而下的開采順序分臺階,有計劃有條理的開采;建好露天防排水設施,在采場上部設截洪溝,各臺階設置相應的排水溝;建立礦山的邊坡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專門的安全員對礦山的邊坡進行監測等措施;做好監控工作,及時發現和預報滑坡,減少滑坡可能造成的災害。1、在局部巖石較為破碎,穩定程度低的地段應采取設置金屬網或噴漿等措施;建好露天防排水設施,各臺階設置相應的排水溝;嚴格按設計推薦的臺階及邊幫參數施工;嚴禁超挖、掏底等;建立礦山的邊坡安全管理制度,設置專人對礦山的邊坡進行監測等措施。

6、爆破作業的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守爆破操作規程;作業前必須檢查工作面上有無瞎炮;有瞎炮時,則必須待瞎炮處理完畢后,才能進行作業;嚴禁打殘眼;炸藥和電雷管必須按規定地點分別存放在兩處的專用箱內,僅在裝藥前才拿到工作面;采用中深孔爆破技術,合理布局炮眼,爆破時嚴格控制裝藥量,減少飛石;禁止單人作業,與爆破無關的人員應在裝藥起爆前撤離爆破現場;爆破前必須與附近工作面的人員進行聯系,并安設警戒牌、掛好警戒旗,或設好崗哨;爆破采用電雷管起爆,并規定在固定時間起爆,在爆破警戒線外設明顯標志,爆破時安排專人負責警戒。在有公路穿過爆破警戒線地段,爆破時必須加強警戒;每次爆破必須有經批準的爆破設計。爆破后須經安全人員認真檢查工作面安全情況,確認爆破地點安全后才準恢復

作業;不使用受潮、變質、過期的爆破器材,并應及時清理出庫,予以銷毀,銷毀前要登記造冊,提出實施方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并向所在地縣、市公安局備案,在縣、市公安局指定的地點妥善銷毀;在黃昏、夜間、大霧、雷雨天嚴禁進行爆破作業。

三、危險源檢查及隱患治理

1、礦長、安全員每月5、15、25日組織對危險源進行檢查;班組每天生產前對危險源進行檢查;

2、做好檢查記錄,對查出的危險源安全隱患認真如實記錄;

3、危險源安全隱患治理

一般安全隱患,由隱患發生處的負責人(組長)或者操作人員立即組織整改。

對于重大安全隱患,應制定處理方案,內容包括:

1)隱患的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

2)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

3)方法和措施

隱患治理所采取的方法及治理過程中所采取的防護措施。

4)經費和物資

概算此隱患治理所需經費及物資需求。

5)人員需求

針對需治理的事故隱患情況,確定相應人員的落實需求。

6)治理時限

根據事故隱患治理的難易程度,在假定物質與人員到位情況下,確定隱患治理的時限。

7)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

在隱患未得到治理前及在治理過程中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及相應的應急預案。

四、危險源管理

1、本礦危險源實行兩級管理。采場邊坡、爆破作業點、爆破器材臨時存放點、變壓器由礦安全部門直接負責管理。破碎機、裝載機由班組和操作人員負責管理。

2、危險源安全隱患治理的審批、驗收:

一般安全隱患治理由礦安全主管部門審批、驗收;

重大安全隱患冶理由礦長審批并組織驗收。

五、危險源檢查和隱患治理要做好詳細記錄,審批和驗收資料要完整保留存檔。

第三篇:危險源管理制度

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傷害、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為了辨識公司范圍內作業場所的危險源,對其進行科學評價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證公司生產經營安全平穩運行,制定此制度。

2.范圍

3.引用標準

3.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

3.2《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4.管理職責

4.1

4.2

4.3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等工作,編制本部門應急救援預案。5.內容及要求

5.15.1.1

)辨識時應充分考慮三種時態,即:過去:過去的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安全控制狀態及發生過的人身傷害事故和未遂事故;現在: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現在維護、改進、報廢的安全狀態;將來:可以預見的未來作業活動、系統、設備等即將產生的安全狀態。

3)六種能量逸散類型,即:動能、勢能、電能、物理能、化學能、生物能。1

4)四種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作業環境缺陷、管理缺陷。

5.2危險源范圍

5.2.1道路運輸企業危險源辨識主要是對人、車、物、路、環境等五個方面存在風險危害級別制定預防控制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

5.2.2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應指出各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施。

5.2.3危害的客觀因素均構成危險源。

5.3危險源識別方法

5.3.1錄、訪談等進行。

5.3.2報安全科審定或備案。

5.4風險評價方法

。5.4.1判定準則12160的,確定為一般危險源。5.4.2d=l×e×c

發生危險事件的可能性作業者在危險環境下的狀況c-----事故的可能后果

1)發生危險事件的可能性(l)

5.5風險控制5.5.1風險控制原則

風險控制措施應首先考慮風險消除的原則,然后再考慮風險降低的措施(降低

風險概率,降低傷害潛在的嚴重程度),將使用個體防護措施作為最后的手段。

5.5.2重大危險源

1)對評價出的重大危險源,各部門要分析原因,實施糾正及預防措施,建立檔案,報上級管理機構備案。

2整改方案進行整改。

5.5.3一般危險源

建立一般危險源管理臺帳。5.6危險源的控制

5.6.15.6.2一般危險源,駕駛員每天檢查一次。

5.6.3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

5.6.4

5.6.5

5.6.6防范措施

5.75.7.1

5.7.2要及時進行危險源的重新識別與風險評價,以確保相

)設備、設施、技術發生變化。4)作業現場發生變化。5)作業方式發生變化。5.8危險源的編號和標志5.8.1危險源編號

1)一、二級危險源由公司統一編號,按重要危險源進行管控。2)三、四級危險源由各基層單位參照公司編號的原則自行排列編號。5.8.2危險源標志

一、二級危險源,公司要設立醒目的危險源標志及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并懸掛

第四篇: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對公司危險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有效防范危險化學品重特大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發生。

第二條適用于公司健康、安全、環境體系運行中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管理。

第三條職責范圍

1、公司主要負責人是公司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2、安全工程部負責組織有關人員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并報備;負責監督檢查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情況。

3、重大危險源所在部門的負責人,負責本部門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

第四條管理要求

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者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2、重大危險源辨識

(a)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是gb18218-2014《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通過辨識評價結果,將重大危險源辨識評價結果存入檔案

(b)安全工程部應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重大危險源的辨識,

當有新的設施或場所構成重大危險源時應納入重大危險源管理,并及時上報管理部門;

(c)經辨識加油站不是重大危險源。

3、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

(a)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檔案內容包括:辨識、分級記錄;重大危險源基本特征表;涉及的所有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區域位置圖、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圖和主要設備一覽表;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措施說明、檢測、檢驗結果;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意見、演練計劃和評估報告;安全評價報告或安全評估報告;重大危險源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責任人、責任機構名稱;重大危險源場所安全警示標志的設置情況。

(b)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的管理重大危險源檔案由重大危險源所在部門負責填寫、整理、保管;安全工程部有權檢查、調閱。

第五條重大危險源日常管理

1、對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場所,公司委托有資質的安全評價咨詢公司每3年進行一次安全評估,并出具評估報告;

2、重大危險源的檢查嚴格執行公司安全檢查制度和巡回檢查制度,并做好檢查記錄;

(a)現場管理必須符合該現場管理規則,各項作業、設備

操作必須符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的要求。

(b)要害部位的巡視制度、重要閥門開關的復核制度嚴密并認真執行。

(c)各類設備的動、靜密封必須達到完好標準規定,符合設備管理規程。

(d)各類儲、輸、收發油設備(施)、建(構)筑物等,應達到完好狀態。

(e)流量、壓力及其他安全防護等儀表管理符合有關要求,嚴格執行鉛封上鎖制度,未經允許不得隨意摘除儀表鉛封。

(f)各類消防安全設施、裝備等配備齊全,靈敏好用,符合有關規程和規定的要求,消防通道暢通。

3、嚴格值班制度和巡回檢查制度,遇到問題及時處理、報告;

4、每日至少對要害部位進行一次安全檢查,每天對危險點進行安全檢查。

5、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安全檢查,對查出的隱患和問題及時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6、制定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

(a)安全設施定期檢驗;

(b)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對重大危險源區域進行隨時監控;(c)嚴格執行生產工藝規程、設備規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d)定期對防雷、防靜電設施進行檢測,確保自然因素對重大危險源無毀滅性的破壞;

(e)勞動防護用具如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等應定期檢查。

7、監控管理

(a)操作人員必須經培訓合格并持證上崗。

(b)崗位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工藝、操作、勞動紀律和操作規程。

(c)及時處理存在問題并報告險情。

8、編制針對重大危險源的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演練,對預案的有效性、適宜性、充分性進行評審。

第六條備案

按照《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和申報范圍的要求,對本單位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并填寫《重大危險源申報表》報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登記備案。

第五篇: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1、經理負責重大危險源管理工作、負責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2、分管副經理協助經理進行重大危險源管理工作,在經理不在時,履行經理對重大危險源管理職責。

3、聘請有資質人員按規定對經營站倉庫定期進行檢測、評估;

4、安全科對經營站的倉庫的管理負有檢查、督查的職責。

5、倉庫主管直接對倉庫實施管理并對管理結果負責;

6、具體管理措施依照《消防安全制度》、《動火管理》等執行實施。

7、根據經營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對倉庫緊急事故進行搶險救災實施及日常演練。

8、每年不得少于一次舉行安全、消防應急演習活動。

9、每月不得少于一次進行專項安全綜合檢查。

10、保管員必須按規定進行巡回檢查,同時安全教育學習每月不得少于二次,并建立學習記錄。

11、凡進入倉庫區域作業人員,必須經過上崗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才能進入工作崗位,區域內所有設施的更改需要安全科按程序審核同意方可實施,外來人員要有專人陪同方可入內。

12、維修及動火作業必須有書面報告,經現場查看、驗收合格,方可作業,實行誰施工作業誰負責,安全達不到要求不作業。

13、安全員對庫區內的消防器材及應急物資的完好率負責,采取定期檢查和抽查相結合,保障設施正常運轉使用。

14、進入倉庫區域的運輸車輛必須戴上阻火器方可入內。

15、根據具體要求和國家有關規定,在倉庫區域內安裝實時監控,進行實時監測。

16、對于在工作中發現的事故隱患,通過整改避免事故發生的,公司將給予獎勵100―500元,對于在安全檢查中發現問題的,將責令限期完成整改并進行公示,對事故苗頭知情不報者將給予處罰。

2014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