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危險源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危險源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2024-07-09 閱讀 6895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有效控制作業場所物、環境和能量引發事故的潛在危險因素,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確保職工的人身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辯識》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結合公司《危險源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和一煉鋼廠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適用于一煉鋼廠各級危險源點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控制和監督等管理。

第三條本制度中的危險源是指在企業里的設備、作業場所和崗位潛在著可能發生事故的危險因素。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四條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危險源按風險實行A、B、C、D四級劃分,按公司級、廠級、作業區(庫房)級和班組級進行重點控制管理,各級的危險源均由所屬業務主管部門及崗位操作人員嚴格控制和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各級安全員負責監督;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按公司授權管理。

第五條生產技術科

(一)負責組織貫徹落實國家和上級部門有關危險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

(二)負責組織開展危險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制定完善一煉鋼廠危險源管理制度,對各科室、作業區(庫房)工作執行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并對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進行專項監督檢查;

(三)負責建立健全一煉鋼廠危險源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危險源管理系統,不斷完善預測、預警工作;對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做到可控備案;

(四)負責督促落實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對存在的問題落實技術方案,并限期整改;組織制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

(五)負責向公司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評價,并按照規定將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第六條綜合管理科負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培訓管理,并對從事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培訓。

第七條設備管理科負責組織或實施其主管業務范圍內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工作。

第八條各作業區(庫房)

(一)負責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危險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及一煉鋼廠的規章制度;

(二)負責實施本作業區(庫房)危險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對本作業區(庫房)的危險源做好預測、預警工作,做到可控在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必須責任到人;

(三)負責按《危險源管理臺帳》(附件1)建立健全危險源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檔案,做到專人負責,專人管理,及時準確,定期和不定期對危險源狀況及其防控措施開展安全檢查;

(四)負責在危險源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加強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有關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

(五)負責完善本作業區(庫房)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崗位應急救援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第三章工作內容

第九條危險源辨識、評估和登記

(一)每年10月一煉鋼廠制訂下年度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計劃,并于10月30日前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二)根據實際采用適合一煉鋼廠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方法。

(三)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由一煉鋼廠的主管領導負責組織和實施,從生產崗位、班組到作業區(庫房)按活動(或設備)逐一進行危險因素的辨識、評價,同時填寫相應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表》(附件2),策劃表由一煉鋼廠安辦組織評審,匯總形成一煉鋼廠《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表》,經主管領導審批,作為一煉鋼廠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據。同時根據風險的性質,將其中的不可承受風險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表》的形式對口上報相應的職能主管部門,并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四)對所有辨識出的危險源,都要制定控制措施,并下發至班組。對不可承受的風險應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使風險降低或消除,對可能出現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制定應急預案。

(五)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每年組織一次普查和辨識,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評估工作。

(六)對辨識出的危險源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分級登記建檔,填寫《危險源管理臺帳》。公司級危險源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還應建立詳細臺帳內容:危險源基本情況、危險源設備維修保養和檢測情況、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和嚴重程度、危險源等級、安全對策措施、應急救援措施等。

第十條危險源變更

(一)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發生變化或生產工藝、設施、作業方式變化,使評估結果失效時,要重新進行相應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并填寫《危險源變更審批表》(附件3)。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生產過程、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準變化時,對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應及時上報公司并進行新的安全評價(評估)。對已不構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應及時核銷。

(二)危險源的升、降級和增減

1、危險源潛在風險程度增加時,應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和安全管理部門申報該危險源升級。凡升級的危險源所屬單位,要重新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并更換新的危險源標志牌。

2、當危險源潛在的危險程度,經過技術改造和采取安全措施,在一個相當時期或階段內,能確保有效抑制其潛在危險的發生而減輕其危險度時,經安委會或安辦會研究討論可以決定或將該危險源(點)級別降低,并修訂相應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同時更換相應的危險源標志牌。

3、當危險源通過風險控制措施,能完全徹底消除潛在危險時,或由于生產場所的變遷,危險源不再存在時,經安委會或安辦會研究討論應及時核銷該危險源,并及時上報上一級主管部門。

4、A級危險源變更由一煉鋼廠報公司相關職能部門審核,公司安辦批準后變更。

5、B級危險源變更由一煉鋼廠安委會討論審核,經廠領導批準后變更,報公司安辦備案,升級時要報相關職能部門審核。

6、C級危險源變更由廠安辦批準后變更,報公司業務主管部門、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7、D級危險源變更由作業長(庫長)批準后變更,報生產技術科備案。

第十一條危險源的編號和標志

(一)編號規定:

級別編號級別編號級別編號

A級WA1、WA2、……B級WB1、WB2、……C級WC1、WC2、……

(二)標志:C級以上危險源必須設立標志牌,懸掛在危險源點附近,且要在醒目的地方。

(三)內容:在標志牌上寫好名稱、級別、編號、區域、負責人以及注意事項(預防事故的主要措施)。

(四)標志牌的要求

1、形狀:長方形,右上角畫有一個警鐘,左下角填寫內容。

2、尺寸:長600mm,寬450mm。

3、顏色:不同級別的危險源有不同的顏色,如表:

等級背景色對比色

A級紅色粉白色

B級藍色黃白色

C級黃色黑色

第十二條危險源的評審和建檔

(一)A級危險源由一煉鋼廠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組織核實,經公司安辦成員單位會議討論、審核及風險評價確認后,建立危險源檔案。

(二)B級危險源由一煉鋼廠安辦組織核實,經安辦會議討論、審核,并會同有關主管部門進行風險評價確認后,建立危險源檔案并報公司業務主管部門、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三)C級危險源由作業區(庫房)組織核實,經廠安辦會議討論、審核,請相關部門進行風險評價確認后,建立危險源檔案并報一煉鋼廠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四)D級危險源由作業長(庫長)核實、確認后,報生產技術科備案。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十三條危險源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檢查

(一)一煉鋼廠安辦每月對A級危險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組織一次全面檢查,平時進行不定期自查,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隱患整改通知書》的形式要求限期整改,一旦出現險情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二)B級危險源由一煉鋼廠的相關業務部門組織專業人員檢查,每月至少檢查一次,一煉鋼廠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抽查。

(三)C級危險源由作業長(庫長)組織專業人員檢查,每周至少檢查一次。

(四)D級危險源由班組長具體負責,并定期向作業長(庫長)匯報;每班要進行檢查,并落實控制措施。

第十四條管理要求

(一)構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設備、設施、場所都要列入本單位重點部位,落實保衛責任,建立進出登記制度,外來人員須有專人陪同方可入內。

(二)嚴格遵守國家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做到消防設施、器材齊全有效,消防通道暢通,安全警示標志齊全,與其它建筑物的防火距離符合規程規定。易燃、易爆場所要做到防雷、防靜電設施齊全有效。

(三)加強現有放射性物質的管理。放射源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許可證,相關工作人員要熟悉放射性物質的特性和防護知識,配備防護用品,淘汰的放射性物質必須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處置。

(四)嚴格執行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各車間要按照危險化學品的特性與易燃易爆等物品分開儲存,生產中設置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裝置,使用防爆電器,消防安全措施到位,并控制危險化學品的庫存量。

(五)各單位所屬生活后勤、其它產業等,如存在以下危險源,必須進行統一的監督管理,確保安全。

1、叉車、電瓶車等駕駛員,必須經有關部門培訓,取得相應資質、有一定駕駛經驗的人員擔任;車輛要定期檢修保養,確保狀況良好,滅火消防器材齊全有效;不得超員、超速、超載、酒后開車等違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

2、油罐、氣瓶庫要嚴格遵守國家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行業的設計、生產運行、操作、檢修維護的規定;落實防火、防爆的有關規定,做好消防安全預防措施,使易燃易爆物品的儲存量低于國家規定的臨界量。

(六)其它有可能發生重大人身傷亡、火災、爆炸及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設備、設施、場所等,由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補充完善,并落實監督管理責任,確保安全。

(七)人員培訓與應急救援

1、對涉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運行、檢修、維護及監督管理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國家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安全操作規程》、防火、防爆、緊急應急救援等安全知識的培訓。

2、健全和完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應急救援機構及職責;

2)危險辨識與評估;

3)應急設備與設施;

4)應急能力與應急資源配置

5)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6)事故應急程序與行動方案;

7)保護措施;

8)事故后的恢復程序;

9)培訓與演練;

(八)涉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單位要定期開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的演練。

第五章附側

第十五條違反本制度的按一煉鋼廠《安全生產獎懲制度》考核。

第十六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2:危險源管理制度范文

為了加強對易燃、易爆、放射性物質以及劇度的化學危險物品使用、貯存、運輸的安全管理,確保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化學危險品的種類:

1.爆炸品:易于燃燒和爆炸的物品、受到高溫、摩擦、沖擊或其它物質接觸發生作用后劇烈反應而引起爆炸,如雷管、炸藥等。

2.氧化劑:有強烈的氧化性能,本身雖不燃燒,但在空氣中遇酸類或潮濕,強熱或易燃物、可燃物接觸,即能分解引起燃燒和爆炸,如孝銨、過氧化鈉。

3.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經過壓縮后的氣體具有因受熱、撞擊或氣體膨脹而發生爆炸的危險,如氧氣、氫氣、液氨、液化氣。

4.自燃物:未與明火接觸,但在適當溫度的空氣中能發生氧化作用,放出熱量而引起燃燒、如黃磷、硫化鐵等。

5.遇水燃燒物品:遇水能發生劇烈反應,產生氫氣或其他易燃氣體而引起燃燒的物品,如電石、家屬鈉等。

6.易燃液體:易欲燃燒和揮發,其閃點(引火點)在攝氏四十五以下,或稍高于攝氏四十五度的液體物質,如汽油、乙醚等。

7.易燃固體:引火點較低、受熱、沖擊、摩擦或氧化劑接觸,能引起急劇及連續性的燃燒或爆炸,如赤磷、硫磺等。

8.劇毒品:具有強烈的殺害性,少量侵入人、畜體內或接觸皮膚即可造成中毒或死亡,如三氧化砷、氰化物等。

9.腐蝕物品:具有強烈腐蝕性,對人身和其它物品能因腐蝕作用而發生破壞現象,甚至引起燃燒和死亡,如硫酸、燒堿等。

10.放射性物品:能放射出一種或多種穿透力很強,人們感覺不能察覺到的放射線,如鈷60、硝酸釷等。

二、化學危險物品的管理:

1.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1)易燃易爆物品應儲存在符合安全防火條件好的地點,使用時應在無任何火種的排風良好處進行。

(2)使用汽油、苯及醚類等易燃液體時,禁止明火,嚴禁在灼熱物上放置。

(3)禁止將易燃物質用明火蒸餾和加熱,其沸點低于100℃者(如苯、汽油、乙醚、二硫化碳、乙醇、甲醇)在水浴或蒸汽浴上加熱,其沸點高于100℃者可用油浴或沙浴等加熱蒸餾,水浴、油浴也不準采用明火。

(4)絕對禁止在杯皿中沸和蒸發可燃物質,蒸發可燃物質之液體必須利用能避免其蒸汽逸入空氣中的裝置,其加熱器安排及方法必須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

(5)飽和蒸汽壓力較大的液體、醋酸、醚類、二硫化碳以及丙酮,不允許放在燒瓶中,應放在堅固的容器中。

(6)在有易燃、易爆氣體、粉塵的室內,所有電氣設備和照明都應采用防爆型的設備和裝置。

(7)化學易燃品的容器,包裝應該牢固、密封、材質適應化學易燃易爆品的性能,容器包裝外部須印貼明顯的警告標志,說明物質名稱、化學性能和注意事項。

(8)儲存室內溫度保持在10~25℃范圍之內。

三、化學危險物品的儲存包管的安全要求:

1.性質相抵觸,滅火方法不同的化學危險物品,應該隔離貯存,更不準與食物、醫藥等同庫貯存。

2.化學危險物品應該分類、分堆貯存,堆剁不得過高過密,堆碼之間應該留出一定的間距、通道和通風口。

3.性質不穩定,容易分解和變質以及混有雜質而引起燃燒爆炸的化學物品,應該經常進行檢查、測溫、化驗,防止自燃爆炸。

4.在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庫房內或露天堆垛附近不準進行試驗、分裝、打包、焊接和其它可能引起火災的操作。

5.化學危險品倉庫的安全間距,應根據性質、規模和貯存物質危害性質,按照國務院頒發的規定執行。

6.化學危險品倉庫應有良好的通風和必要的避雷裝置,配備相應的放火、防爆、防毒的安全設施。

7.為了確?;瘜W危險品庫的安全,應加強門衛,嚴格出入制度,容器包裝要密閉、完整,對破損滲漏要立即進行妥善處理,倉庫區域內嚴禁煙灰火。

四、化學危險物品的裝卸搬運規定:

1.必須輕拿輕放,嚴防振動、撞擊、摩擦、重壓和傾倒。

2.嚴禁性質相抵觸容易引起燃燒、爆炸物品混合裝載。

3.對怕熱、怕潮的化學危險物品,要采取隔熱和防潮措施。

4.裝卸搬運毒害、腐蝕性、放射化學危險品時,應備有相應的防護用品和工具,工作結實后應清洗消毒。

5.裝卸和搬運的職工應經常進行安全生產知識教育,并且有一定的業務知識和固定的人員擔任。

五、關于保管化學危險品的人員要求:

1.各單位必須選拔具有一定化學知識、身體健康和責任心強的同志擔任保管工作。

2.保管人員必須經過安全教育,考試合格的人員擔任,因工作需要調動必須把工作交接清楚。

3.保管人員要熟知化學危險品的性質、中毒的急救方法,消防器材的使用等,并不斷提高業務知識。

篇3:化工業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

根據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的規定,我公司的液氯倉庫,乙醇儲罐區,乙基氯化物車間(使用液氯場所)等三處均已達到重大危險源界限,屬重大危險源,經武漢綠世紀職業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評估,液氯倉庫、乙基氯化物車間(使用液氯場所)屬一級重大危險源,乙醇儲罐區屬三級重大危險源。為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確保公司員工及周圍居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重大危險源應掛牌公告,張貼于醒目易于觀看的位置,讓公司員工和進入公司生產區的外來人員了解重大危險源的處所。

二、重大危險源公告牌應注明該危險源物質的理化性質,防護措施、,發生事故時的施救程序、施救方法,應急撒離時的通知方法。

三、重大危險源應明確承包責任人和日常管理責任人,承包責任人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安全活動,日常管理責任人負責該危險源的日常管理和巡回檢查工作,每天巡回檢查不少于二次。

四、安保部每周不少于一次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巡回檢查并做好記錄。

五、重大危險源液氯倉庫和氯氣平臺應配置氣體泄漏自動報警儀,安全管理部門每周定期檢查其性能,確保其正常有效工作,無水乙醇罐區應設有防泄漏圍堰。

六、重大危險源內的安全設施、監控設備、安全防護用品、應急器材和消防器材未經安全部門許可,一律不準挪用。

七、重大危險源區域屬安全要地,非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八、重大危險源應定期監測,對液氯倉庫和氯氣平臺每日進行二次氯氣濃度監測,對無水乙醇罐區每日進行二次可燃氣體監測。

九、重大危險源每年應進行一次安全評估。

十、安保部門應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并每半年組織一次應急救援演練,同時組織公司管理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重大危險期源知識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