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基層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實施意見

基層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實施意見

2024-08-28 閱讀 8665

  根據《*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市衛生局推進全市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結合我市正在實施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設項目,為進一步推進全市基層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步伐,為城市、農村居民提供統一、科學、規范、高效的公共衛生服務,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按照衛生部衛生信息化建設“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在全市實施區域衛生信息化“1654”發展戰略,即建立一個市級衛生信息資源管理及區域協同平臺,六個縣級數據中心,形成“一總六分”的信息化建設構架,開展五項業務應用(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綜合管理),服務網絡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構建縱橫連接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高效、快速、通暢的信息網絡系統,實現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互聯互通,區域共享,實現全市衛生信息資源集中規劃和統一管理。

二、階段目標

  (一)20**年6月30日前,擴展完善市級衛生信息資源管理及區域協同平臺,搭建6個縣級數據中心,在全市范圍啟用區域公共衛生服務管理信息系統。

  (二)20**年6月30日前,全市居民健康檔案實現信息化管理;20**年底,城市居民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到60%以上,農村居民達到50%以上。

  (三)20**年底前,全市實現健康檔案、老年人保健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壓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管理、免疫規劃九項服務為一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管理和應用。

  (四)20**年6月30日前,擴展平臺功能,開展雙向轉診、在線培訓、績效考核、信息發布、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管理等試點建設。

  (五)20**年底前,整合現有信息系統資源,通過多系統集成,功能擴展,接口開發,建立統一的集成交換標準和機制,實現公共衛生服務管理信息系統與新農合系統、集中式鄉鎮衛生院管理信息系統、社區衛生管理系統及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平臺等現有數據資源的整合,形成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綜合管理五項業務應用于一體的基層公共衛生管理信息平臺。

三、實施范圍

  全市六縣(市、區)。

四、近期工作任務及職責分工

  (一)市衛生局

  負責全市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的設計規劃、安排部署、培訓、督導與考核;負責在省衛生廳的支持和指導下,聯合省、市、縣信息技術人員對各縣(市、區)數據中心搭建、系統安裝、調試、升級和維護進行協助和指導。

  1、成立德陽市衛生信息化建設行政協調組和技術專家組,成員組成如下:

  (1)行政協調組

  組長:市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

  副組長:市衛生局紀委書記

  市衛生局副局長

  成員:

  行政協調小組主要負責制定全市衛生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等指導性文件;組織專家對各縣(市、區)、各市直單位上報的信息化建設項目進行評審;依據國家統一數據標準和業務規范,組織技術人員對全市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進行培訓、指導、評估和考核。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信息中心,辦公室主任由*兼任。

  (2)技術專家組

  組長:*市衛生局信息中心主任

  成員:

  特邀專家:

  技術專家組主要負責對全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進行審議;對各地各單位上報的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進行評審;參與全市重大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的設計、研發、培訓、指導和考核等。

  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信息中心,辦公室主任由*兼任。

  2.開展應用培訓(20**年3至4月)

  市衛生信息中心在省衛生信息中心的指導、支持下,組織開展對各縣(市、區)系統應用培訓,同時組織技術人員到各縣(市、區)開展現場指導;*市衛生局負責承擔具體培訓任務和技術支持。

  3.開展督導檢查(20**年6至11月)

  市衛生局組織開展對各縣(市、區)區域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應用情況督導,確保系統使用的規范性、數據錄入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順利完成今年醫改目標規范化電子建檔任務,推進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進程。

  4.完善市級管理平臺(20**年12月底前)

  在現有的德陽市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平臺的基礎上補充、完善搭建市級衛生信息資源管理和區域協同平臺,逐步實現對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統一管理。

  (二)各縣(市、區)衛生局

  負責本地區域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的組織實施,安排部署、組織協調和督導考核;建設縣級數據中心及運行網絡環境(網絡帶寬、服務器、交換機、安全設備),有條件的地方可配備移動數字處理機;在省、市技術人員指導下,負責對縣級數據中心進行搭建、管理、維護和升級等;開展轄區內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培訓。

  1.建立工作機構(20**年3月)

  各縣(市、區)成立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并落實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科室和人員。按照省、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統一安排和要求,爭取政策和經費保障,積極推進本地區信息化建設工作。

  2.制定工作規劃和方案(20**年3月)

  各縣(市、區)衛生局在省、市推進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設計框架下,根據各地信息化建設現狀,制定本地區的公共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

  3.配備系統所需軟硬件(20**年3至4月)

  各縣(市、區)衛生局對照新系統啟用要求,著手配備完善相關設備、設施,保證區域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盡早啟用。

  4.組織開展培訓(20**年3至4月)

  各縣(市、區)組織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有關人員參加區域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應用集中培訓,并組織分級培訓和指導。

  5.安裝調試系統上線(20**年4至6月)

  各縣(市、區)啟用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盡快將原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紙質數據錄入新系統,實現統一信息化管理。

篇2:水利信息化建設實施計劃

  為切實做好20**年水利信息化工作,××市以防汛抗旱指揮系統為龍頭的“金水工程”建設,在充分征求局機關各處室、××市水投集團意見基礎上,形成20**××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實施計劃。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設目標

  在20**年、20**年重點信息化項目建設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災情以及相關信息采集系統為基礎、通信系統為保障、計算機網絡系統為依托、××市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和相關水利信息化業務系統。系統要求先進實用、高效可靠、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建設任務

  20**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設任務有七項,具體為:

  (一)××市防汛抗旱指揮系統20**年建設項目

  1.工災情采集系統

  ××市范圍內建設40個工災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關工災情采集設備和工災情數據整理上報軟件。

  2.智能圖像水文采集系統

  ××市水利數據中心智能圖像分析系統建設,共建設18個重要報訊站點的智能視頻監控設備。

  3.××縣分會場項目

  在視頻會商系統主會場項目建成基礎上,向下延伸,××縣視頻分會場系統建設。

  4.應用軟件二期工程

  在軟件一期工程基礎上,啟動包括洪水預報系統、山洪災害預測預報系統、防汛會商支持系統、氣象產品系統、水利工程規劃建設與管理系統、水資源管理系統、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系統、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系統、地方電力管理系統等軟件二期工程。

  (二)水文站網建設

  建設中洞等7個水文站生產業務用房、雨量觀測場、水位流量測驗設施,配置雨量、蒸發、水位、流量、含沙量及通訊設備儀器。

  (三)水庫大壩安全管理系統

  建設33座中型、小(一)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系統,維護21座已成的水庫大壩安全管理系統,××市級大壩安全管理系統平臺。

  (四)水資源費征收管理信息系統

  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各取水單位取水信息及時匯集;通過研發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自動化監控、管理水資源費征收情況;建成系統遠程管理平臺,實現實時、科學、高效的管理。

  (五)××市防汛抗旱物資管理系統

  建立物資管理數據庫,規范物資出入庫和調撥流程管理,實現防汛抗旱物資信息化管理。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統

  ××市河道岸線規劃管理、涉河建設項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信息系統。

  (七)檔案資料信息庫

  通過研發軟件管理系統,將文檔、圖片、影像等資料分類保存,并根據需要生成檔案資料信息庫。

三、分解落實責任

  (一)××市防汛抗旱指揮系統20**年建設和檔案資料信息庫項目:××市水利信息化項目辦總體牽頭負責,防辦、局辦、××縣等相關處室和單位協助。

  (二)水文站網建設:××市水文局總體負責。

  (三)水庫大壩安全管理系統:××市水管總站總體負責,××縣協助。

  (四)水資源費征收管理信息系統:××市水資源管理站總體負責,市水利信息中心協助。

  (五)××市防汛抗旱物資管理系統:××市防辦總體負責,市防汛機動搶險隊協助。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統:由河道管理處總體負責,市水利信息中心協助。

四、有關要求

  20**××市水利信息化建設必須按照局黨組既定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三統一”原則,具體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水利信息化的“金水工程”,作為新時期水利工作的新任務被水利部列為“十一五”水利十大工作任務之一,××市政府簽署的《共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合作備忘錄》之中,在水利部貫徹落實國發3號文件《工作方案》××市列為西部地區水利信息化試點地區,水利信息化工作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水利工作的重點工作,局黨組將其作為“禹王杯”綜合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縣(××縣)水利(水務、農機)局、局機關各處室、局屬各單位、市水投集團高度重視,明確信息化分管領導,成立專門機構,落實專項經費,明確具體工作人員,切實做好20**年各項水利信息化建設工作。

  (二)明確任務,落實經費

  ××縣(××縣)水利(水務、農機)局、局機關各處室、局屬各單位、市水投集團按照20**年制定的建設任務,結合實際,倒排工作計劃,按照“誰負責、誰建設,誰籌資、誰維護”的原則,逐一落實項目建設及管護經費(詳見附件1、2),未立項的信息化工程項目要抓緊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市水利局將本著“誰積極、支持誰”和“急用先建”原則,統籌安排,確保信息化工作有序推進。同時,××市水利信息中心的銜接,××市水利信息化規劃和信息化“三統一”原則,切實做到各子項目技術標準、××市級平臺相一致,確保資源共享。各項信息化項目(含水文信息化)××市水利信息中心備案。

  (三)切實加強已成信息化項目的運行維護

  我局在20**年先后建成“市防汛抗旱指揮系統計算機主干網絡及通信系統工程”、“軟件一期工程”、“水情采集子系統20**建設項目及土建工程”、“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一期工程重慶旱情分中心”;20**年先后啟動“市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應用服務平臺項目”、“視頻會商系統主會場項目”以及“工災情應急系統”等工程項目,××市水利信息化系統的應用水平,關系著重慶“金水工程”建設的成敗。請各管護單位務必高度重視,每年明確專項的信息化運行維護專項經費,充分保障已成項目發揮應有的作用。

篇3:特殊教育學校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

一、背景

  --“十五”期間,全國殘聯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呈快速發展趨勢。技術應用環境覆蓋全國,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信息技術隊伍擴大。

  --80%的省級殘聯完成了局域網和互聯網網站建設;85%的省級殘聯積極推廣使用業務應用系統和數據庫;全國已有200余個不同形式的殘疾人網站,形成一定規模的網絡宣傳平臺和信息資源集合地;80%的省級殘聯實現統計數據到縣,初步實現了電子化管理。為進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設工作,依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務目標

  --逐步健全和完善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工作基層服務體系。

  --連接現有省級殘聯局域網,建立覆蓋全國省級殘聯的廣域網。

  --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殘疾人工作業務數據管理系統。

  --建立中國殘聯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殘疾人事業信息資源共享。

  --制定網站建設指標體系,進一步推動殘聯系統互聯網網站建設。

  --優化完善殘疾人事業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統計制度管理和統計臺帳建設。

  --組織和推廣信息無障礙技術與應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強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省級殘聯至少配備3-5名專職技術人員,地市級殘聯至少配備1-2名專職技術人員;加強各級殘聯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普及培訓,制定培訓計劃和考核標準,切實有效地提高殘聯系統計算機應用整體水平,保障各級殘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應用需求。

  --中國殘聯制定全國殘聯系統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的技術規范與標準,負責整個網絡平臺的組織實施、協調管理;省級殘聯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逐步完善適應殘聯業務需求的骨干網,積極推進地(市)以下殘聯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完成局域網建設的省級殘聯應盡快實現與中國殘聯網絡平臺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級殘聯,應加快局域網建設,盡早實現與中國殘聯的網絡互聯。

  --整合殘聯系統現有業務數據庫,建立統一的全國殘聯綜合業務數據管理平臺;繼續做好"十五"期間業務數據庫的推廣應用與維護;制定殘聯系統數據和信息分類編碼標準,保證各級殘聯與中國殘聯之間的數據正常交換。

  --配合重點業務領域做好信息化技術保障工作,完成20**年殘奧會殘疾人體育綜合數據庫建設。

  --繼續推進殘疾人就業信息網絡建設,經濟發達地區基本形成覆蓋市、區、街的信息網絡;欠發達地區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網絡,并努力向基層延伸。定點城市要建立殘疾人求職、招聘信息網絡數據庫,并負責向上級網絡提供數據。

  --積極推進政務信息公開與信息資源共享,充分開發利用殘聯信息資源。中國殘聯規劃制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整體框架、管理目錄和管理辦法,承建全國殘聯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各省殘聯負責本省的綜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實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與發布。

  --建立殘聯系統互聯網網站建設指標體系,規范各級殘聯互聯網網站建設,豐富網站信息內容,增強網站服務功能;加強各級殘聯互聯網網站的自身宣傳與推廣,增強網站與媒體的合作與聯系。

  --省級殘聯要建立一支熟悉殘聯業務、具備統計上崗資格、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專業統計隊伍;地市和縣級殘聯要在綜合部門至少配備一名專(兼)職統計人員從事基層統計工作,統計人員要加強統計分析能力的培養,提高統計工作水平,配合殘聯重點業務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做好統計輔助決策服務工作。

  --中國殘聯負責制定基層統計臺帳指標和基層統計臺帳制度,開發統計臺帳管理軟件,逐步實現省、地(市)和有條件的縣級殘聯統計臺帳電子化管理,條件不成熟的縣級殘聯首先實現紙介質統計臺帳并逐步過渡;各省殘聯要加強統計部門的管理職能,健全基層統計管理制度,按照統一部署,組織實施本省基層統計臺帳的建設,定期做好培訓、檢查、監督、管理工作,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積極推動信息無障礙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的制定,協調國內外相關單位和技術部門開展信息無障礙技術交流、業務研討、產品及其它計算機輔助設備的考察、研發、推廣等,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提供參考依據。

四、經費

  1.中央經費:用于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建設規范的制定;全國殘聯系統廣域網、信息平臺的基礎性建設與維護;省級以上殘聯信息、統計人員的培訓;中國殘聯互聯網網站的建設與宣傳;信息化建設相關課題的研究;信息、統計資料的編輯及應用軟件的開發等。

  2.地方經費:各級殘聯要將信息化建設納入當地政府發展規劃,設立專項經費,用于本地網絡平臺和網站的基礎性建設,以及數據庫的維護、基層統計工作和信息、統計人員的培訓等。

五、檢查及總結

  1.各地須根據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建設"十一五"實施方案,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發展規劃。

  2.各省殘聯要根據統一規劃,協同建設的原則,配合各項業務,扎實推進電子政務與應用,做好年度檢查與評估。

  3.按照中國殘疾人事業各項統計報表的總體要求,上報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