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浙江省地圖管理辦法

浙江省地圖管理辦法

2024-08-03 閱讀 4608

浙江省地圖管理辦法

  (2014年11月1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82號公布 2015年12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41號第一次修訂 2017年9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57號第二次修訂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地圖管理,規范地圖市場,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編制、印刷、出版、引進、展示、登載地圖,或者生產、銷售繪有國界線、省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的地圖產品以及相關的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編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載地圖以及地圖產品生產、銷售活動的管理,保證地圖質量,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國家版圖意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國家版圖意識。

  第四條 省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負責全省地圖、地圖產品和地圖市場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省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地圖出版、印刷、廣告和地圖產品的生產、銷售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圖、地圖產品和地圖市場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地圖的出版、印刷、廣告和地圖產品的生產、銷售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本辦法有關用語的含義如下:

  (一)普通地圖是指綜合反映地表物體、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一般特征,內容包括水系、地貌、居民點、行政區劃、交通線和各種界線等要素的地圖;

  (二)專題地圖是指表示自然現象或者社會現象中的一種或者幾種要素的地圖;

  (三)地圖編制是指編輯和制作地圖的活動;

  (四)地圖出版是指地圖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和發行等活動;

  (五)地圖展示是指通過圖書報刊等出版物、影視、宣傳品、廣告、產品包裝等展示地圖的活動;

  (六)地圖登載是指在互聯網上登載表示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的地圖;

  (七)地圖產品是指表示有省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的地圖的地球儀及教學用品、文化用品、工藝品、紀念品、玩具等。

  第二章 地圖編制出版

  第六條 編制地圖的單位,應當具有相應的測繪資質;出版地圖的出版社,應當具有相應的地圖出版資格。

  地圖編制出版資質資格的取得,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第七條 編制地圖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繪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界、中國歷史疆界、世界各國國界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

  (二)利用最新的地圖資料作為編制基礎,正確反映地圖要素的地理位置、形態、名稱及相互關系;

  (三)符合國家規定的地圖編制技術規范;

  (四)符合國家及本省有關公開地圖內容表示的規定;

  (五)具備符合地圖使用目的的有關數據和專業內容;

  (六)地圖名稱不得冠以“新”、“最新”等修飾用語。

  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向地圖編制單位提供可以公開的編制地圖所需的最新資料。

  第八條 從事地圖資料收集或者在地圖上進行修測的人員應當持有測繪作業證件。

  第九條 公開出版的地圖應當在地圖上注明下列內容:

  (一)國界線和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畫法的依據;

  (二)地圖編制、出版、印刷、發行單位;

  (三)書號、版號、出版日期、印數及其他有關事項;

  (四)地圖審核號。

  刊登廣告的地圖還必須載明廣告經營許可證號。

  第十條 展示、登載的地圖,應當載明制作單位名稱和地圖審核號。通過互聯網出版地圖的,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第十一條 非公開出版的地圖,不得公開發行、銷售。

  第三章 地圖產品

  第十二條 生產地圖產品的企業,其管理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應當具有相應的地圖知識,并接受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組織的地圖知識培訓。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轄區內地圖產品生產經營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 經審核批準生產的地圖產品,生產企業應當在地圖產品上載明地圖審核號;地圖產品上無法載明的,每件產品必須在產品說明書上載明或者附具地圖審核批準書。

  第十四條 進出口的地圖和地圖產品,海關必須憑國務院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或者省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的地圖審核批準文件和樣品通關。

  第十五條 銷售地圖或者地圖產品的企業、個人,在購進地圖或者地圖產品時,應當驗證提供方的地圖審核批準文件,不得銷售無地圖審核批準文件的地圖或者地圖產品。

  第四章 地圖審核

  第十六條 公開出版、引進地圖,展示、登載未出版的地圖,或者生產、引進地圖產品的,應當依照《地圖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報送有審核權的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審核。

  展示、登載本省地區性地圖的,省、設區的市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可以委托地圖表現地的縣級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審核。

  第十七條 公開出版的地圖由出版社送審。公開展示、登載的地圖由展示、登載單位送審。引進的地圖或者地圖產品由引進單位送審。生產的地圖產品由生產企業送審。

  第十八條 單位、企業和個人送審地圖或者地圖產品時,應當依照《地圖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提交相關材料。

  第十九條 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報國務院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審核的地圖,由省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初審后轉報。

  專題性地圖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協審的,由負責審核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轉送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條 本省出版或者生產的中、小學教學用地圖和附有地圖的教材、教學資料、教學用品等應當經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審定;未經審定的,不得出版、印刷。

  第二十一條 有審核權的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地圖審核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決定,并將審核結果書面通知送審單位、企業和個人。

  時事宣傳地圖、時效性要求較高的圖書和報刊等插附地圖的,應當自受理地圖審核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決定。

  展示、登載的示意性地圖以及應急保障等特殊情況需要使用地圖的,應當即送即審。

  協審部門應當自收到征求意見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提出意見。征求意見時間不計算在地圖審核的期限內。

  第二十二條 審核批準的地圖、地圖產品,由地圖審核部門編發地圖審核號,發給《地圖審核批準書》。

  依法由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審核批準的地圖,應當將《地圖審核批準書》報送省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備案。依法由省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審核批準的地圖或者地圖產品,應當將《地圖審核批準書》抄告地圖表現地或者地圖產品生產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

  第二十三條 經審核批準出版、引進、展示、登載的地圖或者生產、引進的地圖產品,在地圖發行、引進、展示、登載或者地圖產品生產、引進前,送審單位應當將樣圖(樣品)一式兩份送交審核部門。

  第二十四條 經審核批準的地圖或者生產的地圖產品,其地圖審核號有效期為兩年。在有效期內,原地圖版面內容有變動的,應當申請復審。

  第五章 地圖廣告

  第二十五條 經營地圖廣告業務的單位,應當依法取得地圖廣告業務經營資格。

  地圖廣告業務經營單位應當在地圖廣告業務經營許可的范圍和期限內從事地圖廣告業務經營活動。

  第二十六條 地圖再版或者重印時不得更換地圖上的廣告內容。

  公開出版的交通、旅游、城區等專題地圖,其廣告所占的版面不得超過整個版面的四分之一。

  第二十七條 在地圖上標注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名稱和符號不得收取費用。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關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已有處罰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地圖審核號超過有效期繼續使用,或者地圖重印時地圖內容有變動未按規定報送復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可處3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銷售未經審核同意的地圖或者地圖產品,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可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地圖廣告業務經營單位在地圖上標注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名稱和符號收取費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責令退回收取的費用,給予警告,并可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 有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地圖審核批準決定的;

  (二)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地圖審核批準決定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作出地圖審核批準決定的;

  (四)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作出地圖審核批準決定的;

  (五)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不予受理,或者不依法作出地圖審核批準決定的;

  (六)在地圖審核中收受申請人財物的;

  (七)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監督檢查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

  (八)其他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行為。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省人民政府1997年12月5日發布的《浙江省地圖編制出版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篇2:地理教學反思:地圖教學方法

地理教學反思:地圖教學方法

九年義務地理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依據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編排了大量的教學插圖。這些插圖和正文、閱讀材料、讀圖要求、想一想、做一做等內容相得益彰,從而使教材圖文并茂,增加了可讀性和說服力。充分發揮插圖功能,加強和改進插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發展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多種素質。從形式上看,地理教材中的插圖可分為地圖(地理事物和現象分布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漫畫和史料圖等幾類,它們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側重,因此,教學中的處理、素質培養的方向也應有所不同。

一、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材最根本的插圖,它不僅反映事物的地理位置,闡明其空間分布,而且還表示它們的形態(如河流長度、水系特征),所以有人說:地圖不僅是學習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觀、最簡明的地理“書”。地圖教學,首先要明確讀圖要求,指導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在紛繁的地圖上找出要找的東西;其次是定位,根據需要,明確地理事物的經緯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關位置,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第三是找出有關地理事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并注意抓住主導因素,揭示聯系以形成深刻印象;四是根據大綱要求指導學生理解記憶事物空間分布特點,使學生能讀會填。地圖的教學程序可表述為“明要求--定位置--找關系--助記憶”。

二、地理統計圖教學。

地理數據是地理事物“量”的表征,地理統計圖是地理數據的形象直觀。統計圖教學不僅要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變化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定量和定性分析結合、注重定量分析的科學方法與精神。統計圖可依下列程序教學:“讀圖名--讀座標(或圖例)--讀數據(大小及變化趨勢)--分析數據--用文字揭示聯系或規律--圖表轉換(或圖圖轉換)”。讀圖名的目的在于知道圖反映的是什么內容,自己要讀什么,座標(或圖例)則反映了統計數據的性質、種類和數量上的大小(單位),讀圖名和讀座標是讀統計圖的基礎。讀數據一要讀全,二要注意讀變化趨勢,然后才能準確地從數據中把握事物的聯系和發展變化特征。圖表(圖圖)轉換的目的在于鞏固知識,培養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和動手制作等多種能力。

三、示意圖教學。

教材中的示意圖大部分是成因示意圖,如果說地圖側重從空間分布,統計圖側重從量上說明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特征及聯系的話,那么,成因示意圖則側重闡述它們的形成,成因示意圖往往和統計圖聯合出現,它們在教材中聯系是很緊密的。成因示意圖教學可這樣安排:“明確地理位置--分析要素狀況--揭示發展歷程--抽象(或演繹)規律。”如進行“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教學時,可先明確這種氣候的地理位置(赤道附近),分析該地太陽高度和氣溫狀況(正午太陽高度大,氣溫高),天氣變化過程(日出后,氣溫迅速升高,地表水不斷蒸發到空中,空氣中水汽不斷增多,云層增厚,午后14-16時產生雷陣雨,雨過天晴);最后得出熱帶雨林地區終年高溫多雨的特征。在進行成因示意圖教學時,充分利用投影片和板畫動態反映地理事物現象的發生發展過程是較為理想的手段。

四、景觀圖。

從形式上看,主要有照片實錄景觀(彩圖)和素描景觀,從內容上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景觀圖的作用是通過直觀形式增加學生感性認識、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加深印象,教學中要注意圖文結合,并注意抓突出特征,避免不著邊際,分散學生注意力。

五、史料圖教學。

史料圖有地理學家畫像、地理大發現和地理知識發展圖。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史實,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攀登地理科學高峰的勇氣,樹立創造精神,并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和創造的一般方法。如我在進行“魏格納得到了什么啟示”插圖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觀察魏格納躲在病床上仍孜孜不倦地觀察和學習以培養學生發奮學習、建功立業的志向,然后指導學生閱讀材料了解魏格納創立大陸漂移假說的歷程,鼓勵同學們“細心觀察、大膽假設、多方求證、形成學說”,用科學的方法去發現去創造,激發了同學們的科學熱情。

六、漫畫教學。

地理漫畫以夸張和擬人的手法,幽默和諷刺的筆觸揭示人類處理人地關系的成就和問題,它不僅具有生動直觀的特點,而且蘊含著振聾發聵的教育力量。漫畫教學一方面可根據“畫的什么現象--反映了什么現實(或理想)--產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辦--給我們什么啟示”的程序教給學生地理知識和讀圖方法,另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幽默氣質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在讀圖中陶冶情操,凈化靈魂,逐步形成關心人地關系及發展的責任意識。利用學生學到的漫畫技法,還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周圍人地關系并以漫畫揭示這些關系。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的環境意識、節約意識有了很大增強。

正確使用各種教學插圖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達到教學效果。

篇3:地理科地圖教學心得體會

地理科地圖教學心得體會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圖簡潔明了,能包含諸多的地理信息,在生產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提升他們利用地圖獲取信息,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目前初中地理教育者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相比起文字語言,學生對于圖像語言的興趣更高,只是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可能只是無意識的行為,僅僅出于興趣的看熱鬧的行為。作為地理教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讀圖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地圖的重要性,養成讀圖的習慣,掌握析圖的方法,進一步增強學生讀圖、用圖以及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圖很重要

從第一堂課開始,就應該讓學生明白,我們學習的目標不是要記住很多的地理事物,而是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讀圖的方法。因為學會了讀圖,就能找到了通向地理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對地理的學習乃至終身發展都是有益的。

在預備地理第二單元地圖中,可以向學生展示不同主題的地圖以及在不同場合使用的不同地圖,讓學生感受地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也就是地理無處不在。

讀圖的開始階段,也就是讓學生自主讀圖之前,總是教師引導學生讀圖,教師的這個引導過程可能就是今后學生模仿的過程。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好表率,在引導學生讀圖的時候,規范的按照順序先讀圖名,再讀圖例,最后讀正圖。有的學生往往會直接就開始讀正圖,因此老師在引導學生讀圖的過程中就應該帶好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好的讀圖習慣。

課前精心選圖

在當今信息社會,網絡上的地圖資源繁多,我們在選擇地圖的時候要注重是否符合特定的需要,不要片面的追求圖的豐富多樣。學生看著網絡上的圖可能覺得很新鮮,[制度大全為您編輯]但這些圖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也許并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倒使學生對教科書和地圖冊上的地圖不熟悉,這樣做可能會得不償失。

在最初的地圖教學中,我也曾經走入對地圖求多求美,而忽略了充分挖掘現有地圖信息的歧途。結果發現,一些在網絡上查找的看起來較美觀的圖片,的確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但是有的地圖并不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多余的;而且網絡上查找的地圖往往附有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信息。如果要將這些信息去除,需要花費更多額外的時間;而如果不去除,很可能會分散學生讀圖的注意力,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干擾。當然,從大量地圖信息中發掘有用的信息也是一種能力,只是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運用主題并不鮮明的地圖利難以大于弊。所以我們應避免在過于繁多的圖表之間不斷切換,讓學生覺得眼花繚亂;而應該針對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精心的選擇每一幅圖,用好每一幅圖,特別是一些重要的、經典的地圖可反復出現,加深其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