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玉米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安徽省20**年專用玉米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安徽省財政廳
20**年4月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報送20**年新增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辦財〔20**〕46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安徽省20**年專用玉米良種補貼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和目標
(一)基本思路。專用玉米良種補貼以增加農民種植收益為目的,以提高玉米產量、改善品質和延長產業鏈為重點,以標準化、模式化栽培和實行訂單生產為保證,通過推廣專用玉米品種,加快高產高效模式化栽培技術的普及應用,促進我省玉米振興計劃及高產創建活動的順利實施,提高玉米生產水平,增加農民種植收入。
(二)主要目標。為適應畜牧業發展和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需求,重點發展糧飼兼用玉米,通過良種補貼與主導品種掛鉤,加快高產品種與配套技術推廣,加大產銷銜接,項目區比非項目區畝增產5%以上,畝增收50元以上。
二、實施范圍及規模
項目重點安排在淮北玉米主產區,適當兼顧沿淮及江淮地區。以生產規模大的主產縣為重點,以鄉鎮為單位整建制實施。具體安排在7個市的25個縣(市、區)實施,分縣安排如下:
市別項目縣補貼面積(萬畝)補貼金額(萬元)
宿州
小計1901900
墉橋區55550
蕭縣50500
靈璧縣45450
泗縣30300
碭山縣10100
阜陽
小計1901900
臨泉縣55550
阜南縣35350
太和縣25250
潁上縣20200
潁州區15150
潁東區15150
界首市15150
潁泉區10100
亳州
小計1451450
蒙城縣55550
利辛縣35350
渦陽縣30300
譙城區25250
蚌埠
小計55550
懷遠縣20200
固鎮縣20200
五河縣15150
淮北
小計40400
濉溪縣40400
滁州
小計30300
明光市10100
定遠縣10100
風陽縣10100
合肥
小計10100
肥東縣10100
合計6606600
三、工作內容及要求
(一)確定項目區。項目縣將分配面積落實到具體鄉村。
(二)確定補貼品種。采取自下而上方式,按照品種合法、市場認可、農民接受的原則,由項目縣農業主管部門篩選確定主導品種,經市級農業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省級專家組評審后公告。每縣補貼品種原則上不超過5個。
(三)測算種子價格。項目縣農委會同財政、物價等有關部門,根據生產成本、研發成本、合理利潤、當地標準播量等,對供種企業的良種銷售價格進行指導。縣鄉農業部門將供種企業的良種銷售價格在村級張榜公示。項目區補貼玉米種子價格必須低于當年當地同一品種的市場價格,防止競爭不充分情況下個別企業牟取暴利。
(四)對供種企業實行備案制。由項目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供種企業的資質條件,經市級農業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凡具備資質條件的種子企業均可到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并簽定相應的供種和質量保證合同,參與玉米良種補貼項目的良種供應。項目區農民根據生產需要,自愿選擇供種企業及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
(五)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給農民。實行公開推介良種,農民自愿購種,向項目區購種農民直接發放補貼資金的方式。由財政部門依據備案企業銷售清冊,通過“一卡通”將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給種植玉米主導品種的農戶。
(六)搞好產銷銜接。項目區要積極培育、引進飼料、玉米深加工和流通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產銷銜接,推進訂單生產,實行優質優價,增加農民收益。
(七)強化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服務。農業部門要加大主導品種的配套技術服務和培訓;加強新品種示范和品種展示,以便為下一年確定主導品種打好基礎。供種企業要加強所供品種的售后配套技術服務,使農民掌握所供品種特性和栽培要點。
(八)加強組織領導。項目縣成立以分管縣長為組長的玉米良種補貼項目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補貼項目的實施。項目縣農業和財政部門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報省、市農業和財政主管部門備案。
(九)強化項目監管。一是明確農業部門和財政部門的職責。農業部門負責項目申報、組織實施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資金及資金撥付、監管工作。二是實行項目公示制。所有項目區以村為單位,將補貼農戶、補貼面積、補貼品種、補貼金額等信息進行公示,并公布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實行督查制。省級農業部門和財政部門對項目區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核對種植品種及面積與實際補貼金額是否一致。四是加強政策宣傳。項目區積極利用電視、報刊等媒體手段,加大良種補貼項目政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政策效應,爭取多方支持。
篇2:專用玉米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安徽省20**年專用玉米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安徽省財政廳
20**年4月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報送20**年新增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辦財〔20**〕46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安徽省20**年專用玉米良種補貼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和目標
(一)基本思路。專用玉米良種補貼以增加農民種植收益為目的,以提高玉米產量、改善品質和延長產業鏈為重點,以標準化、模式化栽培和實行訂單生產為保證,通過推廣專用玉米品種,加快高產高效模式化栽培技術的普及應用,促進我省玉米振興計劃及高產創建活動的順利實施,提高玉米生產水平,增加農民種植收入。
(二)主要目標。為適應畜牧業發展和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需求,重點發展糧飼兼用玉米,通過良種補貼與主導品種掛鉤,加快高產品種與配套技術推廣,加大產銷銜接,項目區比非項目區畝增產5%以上,畝增收50元以上。
二、實施范圍及規模
項目重點安排在淮北玉米主產區,適當兼顧沿淮及江淮地區。以生產規模大的主產縣為重點,以鄉鎮為單位整建制實施。具體安排在7個市的25個縣(市、區)實施,分縣安排如下:
市別項目縣補貼面積(萬畝)補貼金額(萬元)
宿州
小計1901900
墉橋區55550
蕭縣50500
靈璧縣45450
泗縣30300
碭山縣10100
阜陽
小計1901900
臨泉縣55550
阜南縣35350
太和縣25250
潁上縣20200
潁州區15150
潁東區15150
界首市15150
潁泉區10100
亳州
小計1451450
蒙城縣55550
利辛縣35350
渦陽縣30300
譙城區25250
蚌埠
小計55550
懷遠縣20200
固鎮縣20200
五河縣15150
淮北
小計40400
濉溪縣40400
滁州
小計30300
明光市10100
定遠縣10100
風陽縣10100
合肥
小計10100
肥東縣10100
合計6606600
三、工作內容及要求
(一)確定項目區。項目縣將分配面積落實到具體鄉村。
(二)確定補貼品種。采取自下而上方式,按照品種合法、市場認可、農民接受的原則,由項目縣農業主管部門篩選確定主導品種,經市級農業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省級專家組評審后公告。每縣補貼品種原則上不超過5個。
(三)測算種子價格。項目縣農委會同財政、物價等有關部門,根據生產成本、研發成本、合理利潤、當地標準播量等,對供種企業的良種銷售價格進行指導。縣鄉農業部門將供種企業的良種銷售價格在村級張榜公示。項目區補貼玉米種子價格必須低于當年當地同一品種的市場價格,防止競爭不充分情況下個別企業牟取暴利。
(四)對供種企業實行備案制。由項目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供種企業的資質條件,經市級農業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凡具備資質條件的種子企業均可到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并簽定相應的供種和質量保證合同,參與玉米良種補貼項目的良種供應。項目區農民根據生產需要,自愿選擇供種企業及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
(五)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給農民。實行公開推介良種,農民自愿購種,向項目區購種農民直接發放補貼資金的方式。由財政部門依據備案企業銷售清冊,通過“一卡通”將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給種植玉米主導品種的農戶。
(六)搞好產銷銜接。項目區要積極培育、引進飼料、玉米深加工和流通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產銷銜接,推進訂單生產,實行優質優價,增加農民收益。
(七)強化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服務。農業部門要加大主導品種的配套技術服務和培訓;加強新品種示范和品種展示,以便為下一年確定主導品種打好基礎。供種企業要加強所供品種的售后配套技術服務,使農民掌握所供品種特性和栽培要點。
(八)加強組織領導。項目縣成立以分管縣長為組長的玉米良種補貼項目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補貼項目的實施。項目縣農業和財政部門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報省、市農業和財政主管部門備案。
(九)強化項目監管。一是明確農業部門和財政部門的職責。農業部門負責項目申報、組織實施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資金及資金撥付、監管工作。二是實行項目公示制。所有項目區以村為單位,將補貼農戶、補貼面積、補貼品種、補貼金額等信息進行公示,并公布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實行督查制。省級農業部門和財政部門對項目區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核對種植品種及面積與實際補貼金額是否一致。四是加強政策宣傳。項目區積極利用電視、報刊等媒體手段,加大良種補貼項目政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政策效應,爭取多方支持。
篇3:集團作風效能建設實施方案
集團作風效能建設實施方案
根據集團《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作風效能建設的實施方案》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轉變公司干部員工的工作和學習作風,加強企業管理與執行效能建設,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確保公司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治懶促勤政、治散正風氣、治庸提能力、治浮抓落實、治拖促高效、治貪優環境、治奢促節儉為目標,嚴剎“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懲治“懶、散、庸、浮、拖、貪、奢”等不良風氣,創新思想,提升效能,改進作風,廉潔自律,全面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范圍對象
公司全體干部員工。
三、組織機構
公司成立作風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組長:*x
成員:公司領導班子成員。
四、實施階段
(一)思想教育階段――提升道德思想(20*年11月啟動,按要求實施)
結合集團狠剎“四風”,積極開展干部員工道德思想教育活動的相關部署安排,具體做好以下工作:
1.通過影片宣傳、黨務企務公開欄、oa轉發作風建設專題文章等方式,加強干部員工道德思想教育,遵守廉潔紀律,嚴肅自我管理。
(1)嚴禁在辦公區域、項目工地等場所參與賭博活動;
(2)嚴禁在高檔娛樂會所消費。
2.建立學習型組織,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升思想認識。
(1)組織領導干部實地參觀學習活動,現場感受先進企業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和優秀嚴謹的管理模式,參觀后及時總結心得體會。
(2)做好員工業務培訓,做實基礎性工作。加強業務交流,與互動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崗位體驗交流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3.及時更新“公司黨務企務公開欄”,保證重大事項的透明公正。
(二)監控檢查階段――規范行為管理(20*年12月啟動,按要求實施)
嚴格考勤,嚴明紀律,營造認真高效的工作環境,具體如下:
1.結合《公司關于加強員工工作紀律的通知》要求,不定期進行考勤檢查和辦公紀律的監督監控。
(1)嚴禁上班期間遲到、早退、脫崗、串崗、擅離職守,以及非特殊工作需要在工作日中午飲酒、借工作之機大吃大喝;
(2)嚴禁工作時間利用電腦、電話和手機等從事上網聊天、觀看影視(集團在線學習除外)、玩游戲、炒股票基金、上網購物等各種與工作無關的活動;
(3)嚴禁對平行部門、項目工地、合作單位態度冷漠、作風蠻橫、言語粗暴,刁難怠慢服務對象;需加強相互支持力度,擴大彼此互動交流空間,及時解決問題。
2.明確會議與會人員提前5-10分鐘到場,嚴禁遲到、早退、交頭接耳、手機響鈴,不遵守會議現場要求。
3.鼓勵員工考取與崗位對應的執業資格證書或職稱,給予一定獎勵措施等手段,實現人崗匹配。
(三)整改優化階段――營造工作氛圍(20*年12月啟動,按要求實施)優化辦公環境,加強制度執行,具體如下:
1.緊盯集團重點督辦、一般督辦項目的完成情況,做到事事有反饋,執行有結果,每月對督辦未完成事項形成專項報告上報集團。
2.結合5s檢查,不斷提升企業辦公環境,并對表現好的提出表揚,建立學習模范標桿。
3.不定期進行突擊檢查,如上班著裝不規范、下班不關電腦、打印機、重要文件未妥善放置等。
4.不定期抽查領導干部在休假期間的電話暢通情況。
(四)總結反思階段――固化作風建設模式(啟動后,每半年總結完善)
結合上述內容,由辦公室牽頭組織公司作風效能建設領導小組每隔半年總結作風效能建設工作的實施過程,通過對照反思和參照檢查,尋找彼此差距,及時歸納問題、提出解決思路、改善管理方式、逐步完善實施方案。
公司企業作風效能建設初期以階段性步驟開展實施,后期逐步進入常態化管理運作,最終建立起長效的管理機制,形成積極主動高效的良好工作氛圍。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認真實施,切實推進我司作風效能建設。
(二)注重培養樹立先進典型。各部門要認真總結作風效能建設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注意發現典型,樹立典型,推廣典型,促進作風效能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強化督導檢查。公司作風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就各部門的作風效能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將結果作為員工業績評定、獎勵懲處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