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與善意的謊言》辯論稿
[反方]:
當貧窮的母親把僅有的飯菜留給兒女,同時隱瞞了自己還餓著肚子的事實,難道您還要指責善良崇高的母愛“不誠信”嗎?其實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善意的謊言的影子,從病榻前含淚的安慰到委婉拒絕時的客套,從愛人間的??菔癄€到詩人筆下的綺麗夸張,但它們都沒有那么可怕,讓對方辯友談“謊”而色變。
[正方]:
主持人、各位評委,大家好!
對方二辯請注意,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但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所以,無論謊言是否處于好的目的,作為謊言本身必然會有礙于誠信。所以,在此我要大聲疾呼,讓我們拒絕善意的謊言,共同打造誠信社會。
[反方]:
對方一辨論述中,指出當一個人面對兩種義務時,當彼此矛盾時,要緩解另一方義務。但正方一辯并沒有論述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矛盾的啊。怎么能直接下結論,善意的謊言一定會緩解誠信義務呢?
請對方辯友注意,我方一辯已清楚陳述,謊言本身應具有欺騙的功能,只有惡意謊言才是出于欺騙,請正方不要把“謊言”概念的外延縮小。
[正方]:
請對方辯手注意,您們的辯詞存在很大的疏漏.我們認為區分事物首先應先從定義入手進行闡述,綜合康熙詞典的釋義,善意的謊言就是不事實求是,說假話、虛話,夸大、掩蓋、歪曲事實真相。從善意的謊言詞組結構入手進行分析,其屬偏正短語,中心詞是謊言,因而善意的謊言本質上就是謊言。善意的謊言其動機雖然為善意,但因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而屢屢被一些“職業騙子”所利用這是不爭的事實?!爸e言”的本身是陰暗的,事物的好惡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謊言本身即是假話。盡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擺脫不了其謊言的本質,而謊言就意味著欺騙,因而就有礙誠信。善意的謊言的出發點是善良的,但是往往這種謊言一旦戳穿,對對方的傷害會更深,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規范中,“誠信“是一個很重要的規范,誠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義。古人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正如胡錦濤***在講話中說的:“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通過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們認為無論謊言是否處于好的目的,作為謊言必然會有礙于誠信。[反方]:
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不同范疇的道德規范,不會發生矛盾,就象汽車不會撞上飛機一樣。
誠信:信,中國文化中“信”與“義”構成“信義”,是一種人文精神,做人的準則?!靶拧迸c“誠”相連,形成“誠信”這一道德規范,是泊來品,近代西方法學先賢提出“契約社會”的概念,人與人各種的關系都是契約關系,在這樣的社會中,誠信是社會道德的最底線,我國建立市場經濟后,要建立規范的有序的市場,誠信也就成了最重要的準則。所以,現代意義的“誠信”是市場運行的道德準則。
善意的謊言,從出發點和結果看各種各樣的善意的謊言,都是為了保護對方的情感,維護對方的心理健康和愉悅,是一種人文精神。由于善意的謊言的存在,世界變得更美好,更溫馨,更和諧,世界才會充滿愛,充滿陽光,兒童健康成長,老人盡享晚年,病人充滿希望。
所以,這是兩個不同領域的道德準則,不會相互沖突,相互矛盾,善意的謊言不會妨礙誠信。
善意的謊言不是“謊言”(惡意的謊言),就象大海里的鯨魚不是魚,鼠標不是鼠。
[正方]:
請對方一辯注意,既是謊言?何來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謊?!
謊言雖然為善意,但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所以,無論謊言是否處于好的目的,作為謊言必然會有礙于誠信。
與民族精神來一次暮然回首,原來那誠信竟在燈火闌珊處。隔著幾千年的長河,依舊可以清晰地聽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宛如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一個人如果丟失誠信留下的就是虛偽:一個企業如果丟失誠信將面臨破產然機;而一個民族如果丟失誠信將會對墮落與死亡!
守信了誠信就守信了一方凈土,守信了誠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誠信中華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請問對方同學,當一個人在失去了誠信之后,他的出發點還是善意的嗎?
[反方]:
請對方辯手注意,我們今天我辯題是善意的謊言是否有礙誠信,而不是討論不誠信的人是否還有善意。請搞清楚因果邏輯。對方辯友說既是謊言何來善意,是否對善意的謊言的存在表示懷疑,既然不存在善意的謊言我們今天的討論還有意義嗎?
[正方]:
沒有必要,我們坐在這里辯論干嗎?
所謂善意的謊言也可能導致不可預見的后果。并舉出實例:某人身患絕癥,為了讓他平靜地度過余生,親朋好友一致把他瞞過,這其中絕無惡意,也絕無私利,但往往未能盡如人意,欺騙無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療的理性和處理個人事務的時機。女哲學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說,這種謊言會置人于人格大滑坡的邊緣。她在《說謊,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選擇》一書中寫道:
“心理上的障礙蕩然無存,辨別真偽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認為謊話不會被識破的概念可能趨向偏執.”一些對說謊現象頗有研究的心理學家建議,
任何人如果想對朋友、親人、同事說些“善意的謊話”之前,最好能好好考慮一個涉及心理反應的問題,即對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后會感謝你的好意,還是會覺得對你的長期信任被你傷害了。
[反方]:
對方辯友已經承認了善意的謊言的存在。親朋好友并不會影響治療,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治療,壓力只會影響病情。一個母親與丈夫離婚了,當時孩子還不懂事,這位母親告訴孩子,你的爸爸是一位海員,現在在國外,過些日子就會回來的。孩子對生活充滿期望,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家里缺少一個成員爸爸而苦惱過,自卑過。后來,母親梅開二度,又找了新的丈夫,建立了新的家庭,于是她又對孩子說:你爸爸從國外回來了。于是,孩子同爸爸之間沒有任何隔閡,情同父子,父親因為孩子沒有見外,也對孩子視如己出。每日給孩子輔導,孩子健康成長,成為名牌大學的學生。等到有一天,孩子大學畢業了,她終于發現自己的爸爸不是親爸爸,她雖然也哭了,也為自己受到欺騙而苦惱,但是,他終歸會明白,母親這樣做是對的,否則她不會有快樂的童年,不會有健康的心理,不會有良好的學業成就,不會有美滿的家庭。請問對方辯友自問,世上有哪一位會因為善意的謊言而懷疑對方的人格和誠信呢?
[正方]:
“善意的謊言更多的是借口”!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來保護自己或別人。幫助我們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蓋斯梅爾說過:“認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人想出來的借口有時出乎意料。為什么人要自欺欺人?美國幽默作家賴得樂指出:“大多數人不是生活在現實當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對自己的幻想?!痹捰终f回來,了解自己與朋友的真象有時非常殘酷,最好還是不要知道的好。
然而大多數借口都有破壞性。不自覺地使用借口,即使不會愚弄別人,也會愚弄自己。所以我請對方認識到,多點誠信,少點借口!同時我想問對方,如果大家都有這種觀點,如何打造誠信社會,如何使我們的國家在誠信上有更大發展?
[反方]:
人們總是對謊言習慣性地給于貶義。這是因為當今社會誠信危機,其實謊言是中性的。即使當今社會提出誠信道德,也沒有要求在各種環境下都要講大實話,不允許謊言的存在,善意的謊言不是“謊言”(惡意的謊言),與誠信不相矛盾,是有其存在空間的,如果大家對“謊言”兩字不喜歡,我們可以介意語言學家再造一個詞,諸如“虛言”、“婉言”來確卻表達善意謊言這一語意。
善意的謊言,拋開了丑陋,而來到美麗的世界!
善意的謊言,摒棄了自私,而來到誠信的人間!
請對方辯友舉出實例,有誰因為善意的謊言而受到傷害?造成誠信的失損!
[正方]:
您沒有正面回答正方三辯的問題,我認為即使謊言是善意的,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比比皆是.何須舉例.這種負面影響對誠信的破壞往往是比較隱蔽,是一種慢性中毒.無視這種毒害,無疑是掩耳盜鈴.我想請問對方辯手,您們口口聲聲說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兩個范疇,請您們就善意的謊言準確下一個定義?
[反方]:
正方三辯所說“善意的謊言更多的是借口”,這句話需要不需要論證?在沒有論證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直接引用?正方三辯直接論證“借口”的危害,是有嚴重邏輯錯誤的。同時,我發現對方辯友在多處存在邏輯錯誤,在此,不一一列舉。
我方要求對方列舉實例,對方卻說實例比比皆是,還是沒有舉出一例。
善意的謊言是人人盡知其意的,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何須再下定義呢?
正方三辯反復強調善意的謊言是慢性中毒,有隱蔽性,可是并沒進行嚴密的論證,也沒有舉出一個實例,而是直接下了結論,我方不能茍同。
請問對方辯友,善意的謊言到底怎樣破壞誠信的?
[反方]:
欺騙肯定是謊言,而謊言不一定就是欺騙。
謊言有惡意與善意的兩種。說謊是人的一種本能,至于是否誠信,關鍵在與哪種謊言。那么惡意的謊言當然可以說是欺騙,惡意的謊言是為說謊者謀取利益,以強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他人當作靶子,不惜傷害他人的行為,是一種損人利已的行為表現。心術不正的人,不管如何偽裝,如何花言巧語,如何絞盡腦汁為自己惡意的謊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說的謊言都帶有惡意目的性。可善意的謊言則不然,它是出于善良的動機,以維護他人利益為目的和出發點的。善意的謊言本身的性質決定它并非惡意,而是建立在內心之誠,之善的基礎上,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種狀態下“被逼”說出的謊言是善意的,這種謊言對主體來說是一種友善,一種關心。這種謊言也是一種處世的方式,是一種替人著想的品質的體現顯然,善意的謊言無礙誠信。沒有謊言的世界如同沒有灰塵的地球,是不存在的,關鍵是我們怎樣去利用它。善意的謊言不妨礙誠信。
篇2:誠信杯辯論賽活動策劃書
山東財政學院*杯誠信辯論賽活動策劃書--
組織部承辦以高等學校學生行為依據,結合大學生生活實際,圍繞誠信這個主題展開連場的辯論賽,從而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個人風采,同時也是對大學生活的豐富。
辯題選擇:辯論賽應緊緊圍繞誠信展開,對當代大學生存在的誠信問題與社會,時代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問題展開辯論。
具體辯題有:跳槽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違約金是否合理;善意的謊言是否違背誠信;真理是否越辯越明;存在是否一定合理;專業知識學習與能力鍛煉哪個更重要;誠信是不是道德中最最要的一項;誠信是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活動時間:5月8日-5月29日。利用周末時間進行比賽,每周2-3輪,3周內結束整個活動。
活動地點:各二級學院間比賽可申請一般教室于晚間進行。決賽和精英賽校際對抗賽的地點可選在禮堂進行,進而擴大比賽的影響力。
比賽進程:先由各二級學院進行抽簽分組,以單循環淘汰制為比賽形式進行。最終決出兩隊作為決賽隊伍。兩隊在進行完決賽后,由校辯協選拔出的精英辯手與外校校隊進行精英賽。力求將辯論賽推入一個新的高潮。
參加團隊:*理論研究會校辯協各二級學院辯論隊外校辯論隊
比賽細則:
(一)參與人員:主持人(一名);正反方各四位辯手;評委若干名;點評老師(一名)
(二)比賽流程:
1.助企業代表上臺演講
2.再由主持人介紹參賽隊員并宣布比賽開始.
3.立論階段:(每方用時3分鐘)
4.盤問環節:(方每問不得超過15秒,被盤問方回答累記不得超過1分30秒)
5.盤問小結:(每方用時不得超過1分30秒)
6.對辯階段:(每方累計1分鐘)7.自由辯論:(每方用時3分鐘)
8.總結陳詞:(每方用時不得超過3分鐘)
9.各評委退場進行退席評判,其間由點評判,其間由點評老師為比賽作現場點評.
10.評委將結果交給主持人,由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果.
11.贊助企業代表與校領導為獲獎同學頒獎.
(三)注意事項:
1.手無辯位之分,每辯手至少獨立承擔一個環節.
2.盤問環節:反方先發言,再由正方發言,此階段進行兩輪.盤問方只可盤問不可立論,被盤問方只可回答問題不可向盤問方發問.
3.盤問小結:正反雙方各出任意一名辯手.
4.對辯階段:正反雙方各出任意一名辯手,先由正方發言,再由反方發言,此環節進行兩輪.
5.自由辯論:正方先發言,雙放交替發言.
6.總結陳詞:先由反方發言,再由正方發言.賽前小品:
(一)目的:
1.能更全面地展示各位辯手的風采,體現他們全面的素質.
2.能更好的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活躍現場氣氛.
3.用小品的形式使觀眾更易于理解辯題,達到深化主題思想的作用.
(二)活動方式:各隊在比賽前十分鐘各派出不少于兩名隊員分別進行小品表演.要求主題要于當前比賽辯題相關.內容豐富多彩,富有趣味性.小品表演也要作為評判勝負的因素.由評委對小品質量進行評判并打分.
評委選擇:
(一)各二級學院間比賽由校辯協挑選歷屆最佳辯手擔任評委.每場至少要有三人以上組成評委小組進行評比和評論.
(二)決賽或精英賽應邀請校內知名辯手及資深教師進行評判.決賽來賓:在決賽與精英塞進行時,邀請學生處,團委的各位領導前來觀看,并于比賽結束后作為頒獎嘉賓為獲勝隊伍頒獎.精英校際對抗賽大可邀請對方學校的教師領導一同出席.賽前宣傳:
1.通過財院的二報一臺對本次活動進行大力宣傳.
2.以宣傳板,海報等活動生動的宣傳方式在校內對辯論賽進行宣傳.
3.以條幅形式對活動主題進行宣傳.
4.還能以少量宣傳單的形式進行宣傳.活動經費:由提供贊助的企業承擔(詳見比賽贊助說明書)
篇3:誠信更需要靠道德來維護辯論稿
謝謝主席,各位評委,對方辯友,大家好,今天我方觀點是“誠信更應該靠道德維護”.剛剛對方辯友在立論中抓住道德弱點不放,而忽視了道德的本質作用,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首先,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要求,是指誠懇老實,有信無欺,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而道德正是基于人們意識形態的思想規范,法律,則是作為一種由立法機關制定,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行為規范。道德比法律更能維護誠信,我方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
第一,維護誠信,道德比法律有更廣泛的約束力。如果要用一種東西來形容誠信,那么,我會用數軸,在數軸負無窮到無窮的空間里,那一個個的點都是所做事件的誠信度,而零點,就是誠信與不誠信的界限。在正負半軸靠近零點的范圍內,誠信度游走在法律的邊緣,法律所起到的作用只在威懾卻無法制止,但道德卻能以社會輿論的方式貼近它,深入它,從而將它拉回到誠信范圍。縱觀全局,法律只在負半軸遠離零點即誠信缺失導致犯罪時的才起到制裁作用,對于正半軸遠離零點的廣大區間里,法律望塵莫及,沒有說有哪一條法律是專門來獎勵誠信的。反觀道德,誠信時,社會輿論會認同、贊揚、鼓勵,給予溫暖,從而更加誠信,當不誠信時,或許,道德不能給予像法律一樣明確而嚴酷的懲罰,但是,它卻可以通過社會的聲音來譴責,給予社會輿論的壓力,從而正視內心,找回誠信。如此種種,難道不是道德比法律更能維護誠信嗎?
第二,維護誠信,道德比法律對人們的教化作用來的更深入。人生在世,災痛總是難免,我們的誠信出了問題,就好像一個人生了病,西醫通常就是看你有哪些癥狀,開出所對應的藥,治標而不治本。而中醫則往往根據你的癥狀尋找內部根源,通過內部調理從而痊愈。在這里,法律就是對癥下藥的西醫,而道德,則是對根下藥的中醫,或許法律在維護誠信時更直接有力,但從長遠來看,道德的作用才更深遠持久。如此來看,道德顯然比法律更能維護誠信。
第三,我們講維護誠信,維護,不止維持,還有保護。在剛剛正方的立論中,對方辯友用法律的細化來作為保護誠信的方式,那對方辯友可知道,現如今法律中條條框框就以萬數,如若按對方辯友的思維來看,難道處處充斥著法規,麻木運轉的社會才更能維護誠信嗎?還是現實一點吧,不是每個人都熟知法律,但每個人都有是非惻隱、真誠待人之心,不用刻意,道德就存在于我們身邊的每一處,它用弘揚來保護著誠信,它讓誠信更深入人心。這難道不是道德比法律更能維護誠信嗎?
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認為,誠信更應該靠道德來維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