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幫扶困難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全市20**年幫扶困難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經濟工作部署,結合省委、省政府《關于在全省企業中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皖辦發〔20**〕42號)文件精神,有效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在全市形成關注經濟建設、重視產業發展、上下齊心抓工業的良好氛圍,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促進全市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圍繞建成“兩個中心”、實現“兩個全面”目標,以落實新發展理念為主題,以深化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開展困難企業幫扶活動,幫助困難企業解決突出困難和問題,推動企業增產增效,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推動全市工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二、幫扶對象
重點幫扶67家成長性較好且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困難工業企業,其中市級20家、縣(區)級47家(見附表1、2)。活動開展中,根據幫扶成效、企業經營等情況,適時調整幫扶對象、方式及措施。
三、幫扶方式
(一)建立企業訴求渠道。市千干扶千企活動辦專設幫扶電話和手機APP,收集、匯總困難企業反映的問題,定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類。
(二)完善問題協調機制。強化問題導向,進一步落實完善市政府領導包??h區制度、市直部門牽頭聯系縣(區)制度、市直部門選派干部掛點幫扶制度。
(三)合理制定幫扶措施。按照“分類施策、精準幫扶”原則,針對困難企業建立“一企一策”幫扶清單,精準解決存在困難,力促企業良性發展。有效結合招商引資,盤活部分困難企業存量資產、土地,實現“整合一批、盤活一批,轉型一批”。
四、幫扶任務及重點內容
緊緊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深入調查了解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逐一協調解決,支持企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加快“僵尸企業”出清步伐,促進全市工業企業提質增效、穩步發展。
(一)促進政策落實。加大對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的宣貫力度,尤其是近期省級層面密集出臺的制造強省10條、降成本10條、三重一創等重大政策及市級層面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不斷強化政策貫徹落實力度,幫助企業全面掌握和運用好各項政策;同時及時了解掌握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協調有關方面落實到位。
(二)強化招商引資。圍繞重點區域、主導產業、龍頭企業,開展產業招商、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加快“僵尸企業”出清步伐,在原有企業土地、設備、技術、市場等基礎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要素優化重組、資源合理配置、產業結構升級、企業轉型發展。積極推動停產、半停產等困難企業加大引資引技引智力度,幫助困難企業引進人才、吸引資金、提升產能、擴大市場、增加效益。
(三)破解融資難題。積極搭建融資平臺,廣泛開展銀政企合作,解決企業運行和發展資金問題。市金融辦會同市經信委、人行*中心支行等部門,組織開展政銀企保對接活動,對在活動中與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對接和洽談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加強跟蹤考察,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扶持,不斷加大對困難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拓展產品市場。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聯合制定相關政策,組織企業加強與下游客戶特別是政府采購、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對接,幫助拓展產品市場。做好我市名優特新產品銷售市場拓展工作,圍繞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集中開展跨區域(省外、省內)、多層次(上下游產業鏈)、多種類(線上線下)的產需對接活動,切實加大名優特新產品推廣力度。
(五)推進項目建設。嚴格落實“四督四?!敝贫?,建立完善工業項目調度機制,以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深入分析項目建設、投資中存在的問題,深挖數據背后的工作短板。把握謀劃引領、調度推進、要素保障等重點環節,及時抓差補缺,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審批、建設用地、要素保障、政策兌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力促項目早日投產達效。
(六)減輕企業負擔。結合“千干扶千企”活動,全面了解困難企業負擔情況,重點圍繞降低涉企收費和清理規范涉企保證金、融資成本、用能用地成本、交通運輸成本等領域,對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和政府性基金政策、企業社會保障政策情況,逐一進行自查,確保政策落地生根,構建服務企業長效機制。
(七)支持技術創新。圍繞創新平臺培育、創新成果轉化、創新資源集聚等,全面提升創新供給能力。加大創新主體建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對創新能力強、產品技術含量高的企業納入培育庫,給予重點培育和扶持。針對企業產品升級、工藝裝備提升、污染治理等技術需求,幫助企業協調聯系省內外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治理企業,積極尋求技術合作和技術引進,促進企業提升技術水平。
(八)解決人才問題。針對一些企業面臨的高精尖人才難聘、產業工人難招、技術工人難留等問題,幫助企業與高等學校、專業技術學校開展人才對接和職業技術培訓,協助企業解決好人才安置落戶、隨工子女入學、社保手續辦理等問題。同時用好國家、省工業機器人專項政策,盡快落實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等政策,大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實施“機器換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困難工業企業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分管副秘書長任副組長,市發改委、科技局、經信委、財政局、人社局、國土局、環保局、城鄉規劃局、金融辦、國稅局、地稅局、供電公司為成員單位。工作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委),由市經信委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加強考核力度。把困難企業幫扶工作納入考核范圍。市幫扶辦負責制訂考核評估辦法并組織實施。開展一次工業企業幫扶情況民意調查,作為考評幫扶單位工作的重要依據。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獎勵,對責任不落實、幫扶不到位的單位進行通報追責。
(3)加強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宣傳媒體,加大對困難企業幫扶活動的宣傳,營造領導重視、干部參與、企業互動的良好氛圍。及時總結、宣傳幫扶企業富有成效的先進典型,加強對幫扶企業在創新發展、品牌建設、上市融資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交流,積極推動困難企業幫扶活動持續深入有效開展。
篇2:春節困難企業和困難人員慰問活動方案
春節開展困難企業和困難人員慰問活動方案【1】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引導廣大居民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從而增強愛國情感和民族凝聚力,根據區文明辦安排,經研究決定,在全街道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主題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為統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深入挖掘春節、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廣泛開展群眾性經典誦讀、節日民俗、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著力營造喜慶熱烈、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在全社會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gg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共同建設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組織領導:
組長:孫亞
副組長:謝
成員:吳靜程華
三、活動內容
(一)開展向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拜年活動
1、春節前道德模范寄發賀年卡、拜年信,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
2、安排道德模范部身邊好人及其他道德建設先進人物參加社區的節日慶典和文藝聯歡活動。
3、走訪慰問道德模范、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身邊好人及其他道德建設先進人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為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
(二)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主題志愿服務活動
1、開展送溫暖志愿服務。繼續組織開展關愛空巢老人、關愛殘疾人志愿服務活動,開展“鄰里一家親”活動,組織志愿者到敬老院、福利院開展慰問、拜年等活動。
2、開展送文化志愿服務。組織廣大文藝愛好者深入基層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送歡樂下基層”活動,組織職工志愿者依托社區文藝小團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
3、開展送衛生志愿服務。組織“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志愿服務活動和“美在家庭、美在社區”環境整治行動,普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及時清理煙花爆竹殘屑和廢棄物,搞好公共環境衛生。
4、開展送平安志愿服務。組織社區志愿者參加治安巡查、禁賭禁毒和防范違法犯罪等工作,組織老年志愿者對未成年人上網進行監管引導,組織專業志愿者普及防災避險、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應急處置知識和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的有關規定。
5、開展送健康志愿服務。組織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人員向居民講解食品安全、健康膳食與營養平衡等知識,開展“健身大拜年、體育進萬家”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
(三)開展節日文化惠民服務活動
1、以“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共享成果”為主題,繼續開展與群眾開展面對面的文化服務、輔導和交流,更好地滿足群眾的節日精神文化需求。
2、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服務功能。文化站(室)、圖書館等在節日期間要搞好環境布置,照常開放,并舉辦相關展覽、演出、講座,活躍節日文化生活。
(四)開展群眾性節日文化娛樂活動
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集中力量組織展覽會、游園會、新春音樂會、文藝晚會、聯歡會等規模大、影響力大的活動,開展民俗展示、歌舞表演、聯歡聯誼、燈謎燈會、書法棋藝、美術攝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引導群眾在參與中感受祖國和家鄉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享受親情友情、體驗健康快樂。
四、工作要求
1、精心組織安排。各社區要把春節、元宵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作為豐富群眾節日生活的一項重要工作,納入日程,擺上位置,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確保各項活動圓滿順利。
2、突出思想內涵。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要求貫穿活動始終,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著力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把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相結合,引導人們在感受文化氛圍、享受節日快樂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3、廣泛動員參與。要多設計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活動項目,增強活動的群眾性、廣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各類文化場館、文化服務設施要通過延長周期、增加場次、減免票價等方式,讓更多的群眾參與活動、享受文化惠民服務。要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節日理念,努力在移風易俗中體現人文關懷,在歡樂喜慶中倡導文明新風。
春節開展困難企業和困難人員慰問活動方案【2】
為切實做好20**年元旦、春節(以下簡稱“兩節”)期間送溫暖慰問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漳州跨越發展,現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在“兩節”期間,結合踐行黨的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送溫暖慰問活動,讓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送溫暖慰問對象和范圍
(一)停產半年以上或已進入關閉破產程序的國有、集體困難企業及其他困難企業等經濟實體;
(二)企業特困職工;
(三)已進行失業登記的特困失業人員。
上述特困職工和特困失業人員是指本人及家庭因病、因災、因家庭成員變故、夫妻雙下崗以及其他原因,導致家庭生活嚴重困難,當前生活狀況屬于本地區、本單位的特別困難人員(家庭人均生活水平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
三、送溫暖慰問活動時間
全市送溫暖慰問活動,從20**年1月1日開始,至20**年3月5日(元宵節)結束。具體活動時間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安排。
四、送溫暖慰問活動內容
“兩節”送溫暖慰問活動分四個階段組織實施。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從發文之日起至20**年12月20日)
1、組織調查摸底。各縣(市、區)人社部門、市直有關單位和企業對本級、本部門困難人員進行走訪摸底,并按照本方案要求,確定擬慰問的企業和人員名單。困難企業經主管部門確認,困難人員經企業或社區確認并張榜公示后,及時報送申報材料。如發現上報的材料不實,存在擅自擴大慰問對象和范圍的,按有關規定處理,并取消其次年補助資格。
2、制定活動方案。各縣(市、區)人社部門、市直有關單位和企業要結合實際,按照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要求,將送溫暖慰問活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有針對性地制定20**年“兩節”期間的送溫暖慰問活動方案。
第二階段:宣傳階段(20**年12月20日至20**年1月10日)
結合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送溫暖慰問活動的意義,大力宣傳送溫暖活動中涌現出的感人事例和歷年送溫暖活動所取得的成效,推動全社會形成關心幫助困難職工的良好氛圍。
第三階段:慰問階段(20**年1月10日至2月10日)
1、深入基層慰問。要集中人力物力,通過走訪慰問、結對幫扶、駐村蹲點等方式,深入了解企業和職工的生產生活狀況,努力協調解決基層反映比較集中的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勞動關系等問題,防止慰問走過場、流于形式,真正做到送溫暖活動進家庭、走企業、訪貧困、問冷暖,關心職工疾苦,了解企業困難,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2、開展慰問方式。一是堅持分類指導,務求工作實效。針對困難企業和困難人員的不同困難程度、不同致困原因、不同幫扶需求等情況,可采取“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送物資、送資金”等多種慰問形式。二是把慰問活動同日常工作相結合。三是豐富活動內容,促進社會和諧。有條件的地區、企業,通過開辟返鄉專列、幫助預訂返鄉車票等形式,為外來務工人員順利返鄉過年提供各種方便。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系列活動,豐富留漳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在我市度過一個歡樂、溫暖、祥和的新春佳節。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20**年2月25日至3月5日)
各縣(市、區)人社部門、市直有關單位和企業對本地區、
本部門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情況、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要及時進行總結,于20**年3月1日前以書面形式報送市人社局,市人社局將匯總上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五、慰問活動的資金籌集
各縣(市、區)人社部門要盡快與當地財政部門協調,提前安排落實慰問資金。各縣(市、區)、市直有關主管部門和企業在送溫暖資金的籌集、管理、使用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財務制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有序的原則,規范程序、加強監督,確保送溫暖資金真正用于困難企業和特困人員。
六、慰問活動的相關要求
1、各縣(市、區)人社部門、市直相關部門要提前調查摸底,將擬慰問的企業和人員名單進行匯總。各縣(市、區)于20**年12月20日前,將(附件3)報送市人社局匯總;市直相關部門于20**年12月25日前將(附件1)和(附件2)一式一份報送市人社局。
2、送溫暖慰問活動中,要做到輕車簡從,簡化接待。著重解決實際問題,不作表面文章。
3、要認真執行廉潔自律有關規定,慰問活動中不得收受禮品,不得給困難企業和困難人員增加負擔。
4、省人社廳將赴各地開展慰問活動,具體人員和時間另行通知。
篇3:全市幫扶困難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全市20**年幫扶困難企業活動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經濟工作部署,結合省委、省政府《關于在全省企業中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皖辦發〔20**〕42號)文件精神,有效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在全市形成關注經濟建設、重視產業發展、上下齊心抓工業的良好氛圍,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促進全市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圍繞建成“兩個中心”、實現“兩個全面”目標,以落實新發展理念為主題,以深化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開展困難企業幫扶活動,幫助困難企業解決突出困難和問題,推動企業增產增效,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推動全市工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二、幫扶對象
重點幫扶67家成長性較好且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困難工業企業,其中市級20家、縣(區)級47家(見附表1、2)?;顒娱_展中,根據幫扶成效、企業經營等情況,適時調整幫扶對象、方式及措施。
三、幫扶方式
(一)建立企業訴求渠道。市千干扶千企活動辦專設幫扶電話和手機APP,收集、匯總困難企業反映的問題,定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類。
(二)完善問題協調機制。強化問題導向,進一步落實完善市政府領導包保縣區制度、市直部門牽頭聯系縣(區)制度、市直部門選派干部掛點幫扶制度。
(三)合理制定幫扶措施。按照“分類施策、精準幫扶”原則,針對困難企業建立“一企一策”幫扶清單,精準解決存在困難,力促企業良性發展。有效結合招商引資,盤活部分困難企業存量資產、土地,實現“整合一批、盤活一批,轉型一批”。
四、幫扶任務及重點內容
緊緊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深入調查了解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逐一協調解決,支持企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加快“僵尸企業”出清步伐,促進全市工業企業提質增效、穩步發展。
(一)促進政策落實。加大對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的宣貫力度,尤其是近期省級層面密集出臺的制造強省10條、降成本10條、三重一創等重大政策及市級層面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不斷強化政策貫徹落實力度,幫助企業全面掌握和運用好各項政策;同時及時了解掌握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協調有關方面落實到位。
(二)強化招商引資。圍繞重點區域、主導產業、龍頭企業,開展產業招商、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加快“僵尸企業”出清步伐,在原有企業土地、設備、技術、市場等基礎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要素優化重組、資源合理配置、產業結構升級、企業轉型發展。積極推動停產、半停產等困難企業加大引資引技引智力度,幫助困難企業引進人才、吸引資金、提升產能、擴大市場、增加效益。
(三)破解融資難題。積極搭建融資平臺,廣泛開展銀政企合作,解決企業運行和發展資金問題。市金融辦會同市經信委、人行*中心支行等部門,組織開展政銀企保對接活動,對在活動中與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對接和洽談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加強跟蹤考察,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扶持,不斷加大對困難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拓展產品市場。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聯合制定相關政策,組織企業加強與下游客戶特別是政府采購、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對接,幫助拓展產品市場。做好我市名優特新產品銷售市場拓展工作,圍繞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集中開展跨區域(省外、省內)、多層次(上下游產業鏈)、多種類(線上線下)的產需對接活動,切實加大名優特新產品推廣力度。
(五)推進項目建設。嚴格落實“四督四?!敝贫?,建立完善工業項目調度機制,以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深入分析項目建設、投資中存在的問題,深挖數據背后的工作短板。把握謀劃引領、調度推進、要素保障等重點環節,及時抓差補缺,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審批、建設用地、要素保障、政策兌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力促項目早日投產達效。
(六)減輕企業負擔。結合“千干扶千企”活動,全面了解困難企業負擔情況,重點圍繞降低涉企收費和清理規范涉企保證金、融資成本、用能用地成本、交通運輸成本等領域,對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和政府性基金政策、企業社會保障政策情況,逐一進行自查,確保政策落地生根,構建服務企業長效機制。
(七)支持技術創新。圍繞創新平臺培育、創新成果轉化、創新資源集聚等,全面提升創新供給能力。加大創新主體建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對創新能力強、產品技術含量高的企業納入培育庫,給予重點培育和扶持。針對企業產品升級、工藝裝備提升、污染治理等技術需求,幫助企業協調聯系省內外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治理企業,積極尋求技術合作和技術引進,促進企業提升技術水平。
(八)解決人才問題。針對一些企業面臨的高精尖人才難聘、產業工人難招、技術工人難留等問題,幫助企業與高等學校、專業技術學校開展人才對接和職業技術培訓,協助企業解決好人才安置落戶、隨工子女入學、社保手續辦理等問題。同時用好國家、省工業機器人專項政策,盡快落實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等政策,大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實施“機器換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困難工業企業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分管副秘書長任副組長,市發改委、科技局、經信委、財政局、人社局、國土局、環保局、城鄉規劃局、金融辦、國稅局、地稅局、供電公司為成員單位。工作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委),由市經信委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加強考核力度。把困難企業幫扶工作納入考核范圍。市幫扶辦負責制訂考核評估辦法并組織實施。開展一次工業企業幫扶情況民意調查,作為考評幫扶單位工作的重要依據。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獎勵,對責任不落實、幫扶不到位的單位進行通報追責。
(3)加強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宣傳媒體,加大對困難企業幫扶活動的宣傳,營造領導重視、干部參與、企業互動的良好氛圍。及時總結、宣傳幫扶企業富有成效的先進典型,加強對幫扶企業在創新發展、品牌建設、上市融資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交流,積極推動困難企業幫扶活動持續深入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