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臨市人民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幫扶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管理規定
沂臨市人民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幫扶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管理規定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2號)、《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衛醫發〔2016〕75號)、《關于印發深化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國衛醫發〔2013〕21號)、《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的意見》(國衛醫發〔2014〕7號)、《山東省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實施意見(2016-2018年)》(魯衛醫發〔2015〕3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醫療聯合體建設推進工作方案的通知》(魯政辦發〔2017〕51號)、《臨沂市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方案》(臨政辦發〔2017〕60號)等文件要求及《臨沂市人民醫院醫聯體框架協議》精神,為加強和規范我院醫聯體幫扶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管理,進一步完善機制,確保幫扶和支援工作扎實有效開展,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一、基本原則
我院與醫聯體成員單位間的任何業務往來都必須按照雙方協議約定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成員單位邀請我院醫務人員開展幫扶活動時,必須征得我院同意并辦理相關手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按上級指令性任務要求,向指定單位派駐指定專業的幫扶人員。我院負責部門為公共衛生管理部。
二、業務指導與技術幫扶
(一)幫扶形式
1、管理幫扶。醫聯體成員單位根據醫院管理需求,需我院派遣行政、后勤或臨床業務干部予以幫扶的,應向我院公共衛生管理部提出書面幫扶申請,經分管院長審批,由公共衛生管理部與相關科室/部門協商后選派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并經院長批準,同時,報人力資源部備案,方可派駐到成員單位開展幫扶工作。
2、技術幫扶。醫聯體成員單位根據自身專業和學科發展需要,需我院派遣業務技術骨干予以幫扶的,應向我院公共衛生管理部提出書面幫扶申請,經分管院長審批,由公共衛生管理部會同相關科室/部門選派相關技術人員,經人力資源部、醫務部、護理部備案后,方可派駐到成員單位開展幫扶工作。
(二)幫扶/對口支援周期
醫聯體幫扶分為定期(連續1個月及以上)或不定期幫扶。對口支援的幫扶周期按上級要求執行。
(三)幫扶/對口支援人員職責
1、積極學習法律法規、醫德規范、業務理論和管理知識,不斷提高思想作風、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2、大力宣傳、貫徹黨和國家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開展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識。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為當地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自覺維護和樹立“白衣戰士”的良好形象。
3、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優勢,開展技術培訓、查房、手術示范、病例討論、專題講座;指導受援單位完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幫助受援單位開展適宜技術和被核準的或具備條件的診療項目,提高受援單位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4、與受援單位醫務人員相互配合、共同開展好醫療工作。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如出現醫療事故、糾紛,應按照受援單位規定及時處理。醫療主體為受援單位,由受援單位負責按相關法律法規處理。我院給予協助。
(四)幫扶/對口支援人員管理
1、公共衛生管理部與受援單位共同負責對幫扶/對口支援人員的監督和考勤。幫扶/對口支援人員要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因病、因事需請假時要同時向受援單位和公共衛生管理部報備。無故不在受援單位工作者,按曠工論處。
2、所有注冊執業地點在我院的醫療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未經醫院統一安排并備案批準,不得擅自以幫扶的名義在醫聯體成員單位和對口支援單位執業。否則按《規范醫務人員院外執業的規定》(臨醫黨發【2016】15號)的相關規定處理。
3、幫扶/對口支援人員應當把維護群眾的健康放在首位,自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廉潔行醫規定,不得損害雙方的聲譽和利益。對于違反廉潔行醫有關規定的幫扶/對口支援人員,受援單位向我院提出處理意見的,醫院將依規予以處理。
(五)幫扶/對口支援人員待遇
1、定期在醫聯體單位幫扶工作的人員,幫扶期間的食宿、交通費由受援成員單位負擔,同時在我院的工資、福利待遇等不變,工作績效由我院承擔,按照所在科室的平均績效標準執行。
2、對口支援人員下鄉服務期間,享有上級部門政策規定的相關待遇,同時在我院的原工資、津貼和福利待遇不變,工作績效由我院承擔,按照所在科室的平均績效標準執行。
3、參加幫扶工作符合醫院規定的,在職稱晉升、考核評優等方面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具體按醫院相關規定執行)。
三、醫療體成員單位標本送檢及輔助檢查
因成員單位條件所限無法開展的檢查、檢驗項目,需轉到我院進行檢查、檢驗的,必須與我院簽訂協議備案,并按協議規定的流程、收費標準和結算方式實施,任何科室和個人不得私自違規操作。
四、接收受援單位人員進修學習
凡受援單位需派人到我院進修學習的,須先向公共衛生管理部提交單位公函,經審核后,到醫務部/護理部進行人員資質審核并登記備案,方可給予免費安排。
五、轉診與會診
(一)為確保醫療服務質量,受援單位如遇疑難復雜或因專業技術、設備條件限制不能處置的病例,應及時與我院遠程會診中心溝通聯系,向我院轉診。轉診按照醫院急診綠色通道執行,檢查、檢驗等享受優先待遇,具體由遠程會診中心協調。幫扶人員不得擅自將病人留在受援單位,并私自約請我院醫務人員去會診、手術等,幫扶人員更不得以誘導在我院就診的病人前往受援單位治療來謀取不正當利益。一經查實,取消幫扶人員資格和待遇,對會診人員按私自外出會診予以處罰。
(二)所有到受援單位會診、手術等行為,必須嚴格貫徹執行《執業醫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按照《臨沂市人民醫院會診制度》要求,嚴格履行報批程序,經醫務部批準并備案,否則按私自外出會診予以處罰。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執行,由公共衛生管理部負責解釋。
篇2:沂臨市人民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幫扶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管理規定
沂臨市人民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幫扶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管理規定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2號)、《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衛醫發〔2016〕75號)、《關于印發深化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國衛醫發〔2013〕21號)、《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的意見》(國衛醫發〔2014〕7號)、《山東省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實施意見(2016-2018年)》(魯衛醫發〔2015〕3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醫療聯合體建設推進工作方案的通知》(魯政辦發〔2017〕51號)、《臨沂市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方案》(臨政辦發〔2017〕60號)等文件要求及《臨沂市人民醫院醫聯體框架協議》精神,為加強和規范我院醫聯體幫扶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管理,進一步完善機制,確保幫扶和支援工作扎實有效開展,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一、基本原則
我院與醫聯體成員單位間的任何業務往來都必須按照雙方協議約定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成員單位邀請我院醫務人員開展幫扶活動時,必須征得我院同意并辦理相關手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按上級指令性任務要求,向指定單位派駐指定專業的幫扶人員。我院負責部門為公共衛生管理部。
二、業務指導與技術幫扶
(一)幫扶形式
1、管理幫扶。醫聯體成員單位根據醫院管理需求,需我院派遣行政、后勤或臨床業務干部予以幫扶的,應向我院公共衛生管理部提出書面幫扶申請,經分管院長審批,由公共衛生管理部與相關科室/部門協商后選派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并經院長批準,同時,報人力資源部備案,方可派駐到成員單位開展幫扶工作。
2、技術幫扶。醫聯體成員單位根據自身專業和學科發展需要,需我院派遣業務技術骨干予以幫扶的,應向我院公共衛生管理部提出書面幫扶申請,經分管院長審批,由公共衛生管理部會同相關科室/部門選派相關技術人員,經人力資源部、醫務部、護理部備案后,方可派駐到成員單位開展幫扶工作。
(二)幫扶/對口支援周期
醫聯體幫扶分為定期(連續1個月及以上)或不定期幫扶。對口支援的幫扶周期按上級要求執行。
(三)幫扶/對口支援人員職責
1、積極學習法律法規、醫德規范、業務理論和管理知識,不斷提高思想作風、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2、大力宣傳、貫徹黨和國家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開展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識。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為當地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自覺維護和樹立“白衣戰士”的良好形象。
3、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優勢,開展技術培訓、查房、手術示范、病例討論、專題講座;指導受援單位完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幫助受援單位開展適宜技術和被核準的或具備條件的診療項目,提高受援單位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4、與受援單位醫務人員相互配合、共同開展好醫療工作。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如出現醫療事故、糾紛,應按照受援單位規定及時處理。醫療主體為受援單位,由受援單位負責按相關法律法規處理。我院給予協助。
(四)幫扶/對口支援人員管理
1、公共衛生管理部與受援單位共同負責對幫扶/對口支援人員的監督和考勤。幫扶/對口支援人員要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因病、因事需請假時要同時向受援單位和公共衛生管理部報備。無故不在受援單位工作者,按曠工論處。
2、所有注冊執業地點在我院的醫療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未經醫院統一安排并備案批準,不得擅自以幫扶的名義在醫聯體成員單位和對口支援單位執業。否則按《規范醫務人員院外執業的規定》(臨醫黨發【2016】15號)的相關規定處理。
3、幫扶/對口支援人員應當把維護群眾的健康放在首位,自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廉潔行醫規定,不得損害雙方的聲譽和利益。對于違反廉潔行醫有關規定的幫扶/對口支援人員,受援單位向我院提出處理意見的,醫院將依規予以處理。
(五)幫扶/對口支援人員待遇
1、定期在醫聯體單位幫扶工作的人員,幫扶期間的食宿、交通費由受援成員單位負擔,同時在我院的工資、福利待遇等不變,工作績效由我院承擔,按照所在科室的平均績效標準執行。
2、對口支援人員下鄉服務期間,享有上級部門政策規定的相關待遇,同時在我院的原工資、津貼和福利待遇不變,工作績效由我院承擔,按照所在科室的平均績效標準執行。
3、參加幫扶工作符合醫院規定的,在職稱晉升、考核評優等方面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具體按醫院相關規定執行)。
三、醫療體成員單位標本送檢及輔助檢查
因成員單位條件所限無法開展的檢查、檢驗項目,需轉到我院進行檢查、檢驗的,必須與我院簽訂協議備案,并按協議規定的流程、收費標準和結算方式實施,任何科室和個人不得私自違規操作。
四、接收受援單位人員進修學習
凡受援單位需派人到我院進修學習的,須先向公共衛生管理部提交單位公函,經審核后,到醫務部/護理部進行人員資質審核并登記備案,方可給予免費安排。
五、轉診與會診
(一)為確保醫療服務質量,受援單位如遇疑難復雜或因專業技術、設備條件限制不能處置的病例,應及時與我院遠程會診中心溝通聯系,向我院轉診。轉診按照醫院急診綠色通道執行,檢查、檢驗等享受優先待遇,具體由遠程會診中心協調。幫扶人員不得擅自將病人留在受援單位,并私自約請我院醫務人員去會診、手術等,幫扶人員更不得以誘導在我院就診的病人前往受援單位治療來謀取不正當利益。一經查實,取消幫扶人員資格和待遇,對會診人員按私自外出會診予以處罰。
(二)所有到受援單位會診、手術等行為,必須嚴格貫徹執行《執業醫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按照《臨沂市人民醫院會診制度》要求,嚴格履行報批程序,經醫務部批準并備案,否則按私自外出會診予以處罰。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執行,由公共衛生管理部負責解釋。
篇3:高校醫務室管理規定
高校醫務室管理規定
一、針對本校師生員工的健康與全校環境衛生狀況,并注意檢查總結,及時向學校領導匯報工作情況。
二、牢固樹立為教學、為師生服務的思想,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工作制度,健全學生體質健康資料,做好學生體質監測評價資料歸檔存放工作。在體檢中發現學生有器質性疾病的,應配合學生家長做好轉診治療,對學生,加強健康指導和心理衛生咨詢。
四、做好學生一般傷病事故的處理,做好學校運動會等大型*活動期間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和衛生保健工作。
五、積極做好近視眼、砂眼、齲齒、寄生蟲、營養不良等學生常見疾病的群體預防。
六、認真貫徹《傳染病法》,做好急慢性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預防、控制和管理工作,建立學校疫情報告制度。
七、面向全體學生,廣泛做好衛生保健宣傳教育工作,上好健康教育課。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詢活動,做好青春期教育和青春期衛生指導,普及衛生保健知識,提高學生的衛生素質和自我保健功能。
培養學生良好衛生行為習慣,定期開展衛生宣傳教育工作。
八、建立和完善學校衛生的各種制度,配合有關部門對學校教學衛生、體育衛生、勞動衛生、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及營養配餐等,實施衛生監督。
九、查找學生因病缺課的原因及時解決。
十、完成學校領導交辦的相關學校醫務室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