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調試實施方案
空調調試方案
工程概況:
空調水系統由____臺冷水機組和____臺水冷熱泵機組組成。本建筑設計為舒適性空調,夏季制冷,冬季采暖;采用風機盤管或吊頂式空調機組加新風系統,水管系統為為同程式設計,膨脹水箱定壓;中心機房、人防地下室、衛生間平時通風,防排煙風機在發生火警時,由消防中心控制該防煙分區的排煙口開啟,同時關閉平時通風、空調系統,并開啟風機進行排煙。當煙氣溫度達280℃時,排煙風管上防火閥關閉,排煙風機停止運行。
編制依據:
1)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43-20**
2)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文件、圖紙資料。
空調水系統試運行方案如下:
一、作業條件
1.熟悉制冷系統的設計圖紙、資料及工藝要求,各項設計的技術指標;
2.清掃空調機房、風道、水泵、水管、水池和水箱等,將一切雜物、灰塵、油污等沖刷清洗干凈。潔凈空調尚應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密封和清潔工作;
3.測量儀表應準備就緒,儀表和儀器經過檢定,精度滿足測定要求;
4.測定調試工作應在土建工程驗收、通風、空調工程竣工后,各系統的單機試運轉、測試系統聯合運轉、外觀檢查、清潔工作合格下進行;
二、安裝操作工藝
1.進行試運轉的條件
(1)通風空調系統安裝工作完成后,經過檢查,應全部符合現行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
(2)整理齊備全部設計圖紙及有關技術資料,并熟悉有關設備的技術性能和系統中的主要技術參數。
(3)試運轉所需的水、電等能源供應,均已能滿足使用的條件。
(4)通風空調系統所在場地的土建施工應完工,場地應清理干凈。
(5)按照試運轉的項目,準備好數據記錄的相應表格。
2.設備系統的準備
(1)檢查空調設備的外觀和構造有無尚未修整過的缺陷。
(2)全部設備應根據有關規定完成試運轉前的準備工作。
(3)檢查空調器內其他附屬部件的安裝狀態。
3.管道系統的準備
(1)冷卻水管、冷凍水管等管道系統,應通水沖洗,排出管內污物,并檢查確實無漏泄處。
(2)管道上的閥門經檢查確認安裝的方向和位置均正確,閥門啟閉靈活。
(3)排水管道暢通無阻。
4.電氣控制系統的
(1)電動機及電氣箱盤內的接線應正確。
(2)電氣設備與元件的性能應符合技術規定要求。
(3)繼電保護裝置應整定正確。
(4)電氣控制系統應進行模擬動作試驗。
5.水泵試運轉
(1)準備工序
1)檢查水泵和附屬系統的部件是否齊全;
2)檢查水泵各緊固連接部位不得松動;
3)水泵與附屬管路系統上的閥門啟閉狀態,經檢查和調整后應符合設計要求;
4)水泵運轉前,應將入口閥全開,出口閥全閉,待水泵啟動后再將出口閥打開。
(2)水泵運轉
1)水泵第一次啟動立即停止運轉,檢查葉輪與泵殼有無磨擦聲和其他不正?,F象。并觀察水泵的旋轉方向是否正確。
2)水泵運轉時,流動軸承外殼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5oC;滑動軸承不得超過70oC。
3)水泵運轉時的徑向振動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水泵運轉經檢查一切正常后,應將水泵出入口閥門和附屬管路系統的閥門關閉,將泵內積存的水排凈,防止銹蝕或凍裂。
6.冷卻塔試運轉----(備注:此項應由冷卻塔安裝單位完成)
(1)準備工序
1)清掃冷卻塔內的夾雜物和塵垢,以防止冷卻水管或冷凝器等堵塞;
2)冷卻塔和冷卻水管路系統用水沖洗,管路系統應無漏水現象;
3)檢查自動補給水閥的動作狀態是否靈活準確;
4)冷卻塔內的補給水、溢水的水位應進行校驗;
(2)冷卻塔運轉
冷卻塔試運轉時,應檢查風機的運轉狀態和冷卻水循環系統的工作狀態,并記錄運轉中的情況及有關數據;如無異?,F象,連續運轉時間應不少于2h。
1)檢查噴水量和進水量是否平衡,以及補給水和集水池的水位等運行中的狀況;
2)測定風機的電機啟動電流和運轉電流值;
3)檢查冷卻塔產生的振動和噪聲原因;
4)測量軸承的溫度;
5)檢查噴水的偏流狀態;
6)冷卻塔出入口冷卻水的溫度。
冷卻塔在試運轉過程中,隨管道內殘留的以及隨空氣帶入的泥沙塵土會沉積到集水池底部,因此試運轉工作結束后,應清洗集水池。
9.空調機組試運行----(備注:此項應由空調機組廠家技術人員完成)
1)空調機組的試運轉應符合下列條件:
①機房應打掃干凈,通風狀態良好,冷凍水、冷卻水均已通水試驗合格;
2)空負荷試車
進行空負荷試車以檢查主電機的轉向和各附件動作是否正確,以及機組的機械運轉是否良好。試車程序如下:
①將壓縮機吸氣口的導向葉片或進氣閥關閉,拆除冷凝器及蒸發器的檢視口等,使壓縮機排氣口與大氣相通;
②啟動水泵,排出供水系統中的空氣,使供水流量達到設計要求,并打開電機水套的冷卻水進出閥門;
③開動油泵,調節供油循環系統,使其達到正常供油;
④點動壓縮機,經檢查無卡阻現象,應正式啟動壓縮機,作半小時的連續運轉。同時,觀察油溫、油壓、軸承部位的溫升、運轉聲響及機組振動是否正常。
3)機組負荷試運轉,負荷試運轉前,油泵潤滑系統、冷凍水和冷卻水系統應具備上述的空負荷試運轉條件。浮球室內的浮球應處于工作狀態,吸氣閥和導向葉片應全部關閉,各調節儀表和指示燈系統應正常。利用抽氣回收裝置排除系統中的空氣,使機組處于運轉準備狀態。使機組投入運轉時,先手動啟動主電動機,根據主機運轉情況,逐步開啟吸氣閥和能量調節導向葉片。導向葉片連續調整到30%至35%,使其迅速通過喘振區,檢查主電機電流和其他部位均正常后,再繼續增大導向葉片的開度,以增大機組的負荷。連續運轉應不少于2h。導向葉片啟閉靈活、可靠,開度和儀器指示值應按隨機技術文件的要求調整一致;
手動啟動主電機運轉正常后,再試驗自動啟動的效果,如自動啟動運轉無異常現象,應連續運轉4h。
1)停止運轉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應按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順序停止壓縮機的運轉;
②壓縮機停機后,應關閉水泵或風機以及系統中相應的閥門,并應放空積水。
試運轉結束后,應拆洗系統中的過濾器度應更換或再生干燥過濾器的干燥劑。
三、質量標準
見17.4質量標準中的有關規定。
四、成品保護
1.通風空調機房的門、窗必須嚴密,非工作人員嚴禁人內,工作需要進入時,應由甲方保衛部門發放通行工作證方可進入。
2.風機、空調設備動力的開動、關閉,應配合電工操作,堅守工作崗位。
3.系統風量測試調整時,不應損壞風管保溫層,調試完成后,應將測點截面處的保溫層修復好,測孔應堵好,調節閥門固定好,劃好標記以防變動。
4.空調系統全部測定調整完畢后,及時辦理交接手續,由使用單位運行啟用,負責空調系統的成品保護。
五、施工注意事項
1.通風、空調系統調試所使用的儀器、儀表的性能穩定可靠
2.計量測試儀器的管理、使用與檢定應符合國家有關計量法規的規定。
風壓、風速、風量的測定及調試
主樓設空調柜機17臺,新風機組40臺,排煙機8臺,離心排風機28臺,風機盤管687臺,通風管8100m2,玻璃鋼排風管3000m2,各種閥門及風口3480個。
通風、空調系統安裝后必須對其系統中的設備、裝置和風管等進行測試,驗證通風、空調系統設計是否正確,是否達到要求。
調試內容:
根據本工程空調系統特點,通風空調系統的無生產負荷聯動試運轉后測定和調整包括以下內容:
1)通風機風量、風壓及轉速的測定
2)系統風量與風口風量測定與調整
3)通風機、空調機及風機盤管噪聲測定
4)空調系統室內參數測定
一、通風管道內風壓、風速、風量的測定
1.測定位置和測定點
測量斷面應選擇在氣流平穩的直管段上。測量繼面設在彎頭、三通等異形部件前面(相對氣流流動方向)時,距這些部件的距離應大于2倍管道直徑。當測量斷面設在上述部件后面時,距這些部件的距離為4~5倍管道直徑。見圖17.4-1?,F場條件許可時,距這些部件距離越遠,氣流越平穩,對測量越有利。測量斷面位置距異形部件的最小距離至少是管道直徑的1.5倍。
由于速度分布的不均勻性,壓力分布也是不均勻的。因此,必須在同一斷面上多點測量,然后求出該斷面的平均值。
(1)矩形風道
可將風道斷面劃分為若干等面積的小矩形,測點布置在每個小矩形的中心,小矩形每邊的長度為200mm左右。
2.風道內壓力的測定
風道中氣體壓力的測量用U形壓力計測全壓和靜壓時,另一端應與大氣相通(用斜微壓計在正壓管段側壓時,管的一端應與大氣相通,在負壓管段測壓時,容器開口端應與大氣相通),因此壓力計上讀出的壓力,實際上是風道內氣體壓力與大氣壓力之間的壓差(即氣體相對壓力)。大氣壓力一般用大氣壓力表(即巴羅表)測定。
由于全壓等于動壓與靜壓的代數和,可只測其中兩個值,另一值通過計算求得。
(1)測定儀器
氣體壓力(靜壓、動壓和全壓)的測量通常是用插入風道中的測壓管將壓力信號取出,在與之連接的壓力計上讀出,常用的儀器有皮托管和壓力計。
(2)測定方法
1)測試前,將儀器調整水平,檢查液柱有元氣泡,并將液面調至零點,然后根據測定內容用橡皮管將測壓管與壓力計連接。
2)漏壓時,皮托管和管嘴要對準氣流流動方向,其偏差不大于5°,每次測定要反復三次,取平均值。
3)風壓的確定
①壓力計算公式
PCX=Pj+Pd
(Pa)
(17.4-1)
式中
PCX――――全壓(Pa);
Pj_______靜壓(Pa);
Pd_______動壓(Pa)。
一般情況下,通風機壓出段的全壓、靜壓均是正值;通風機吸入段的全壓、靜壓均是負值;而動壓則無論是壓出段和吸入段均是正值。
②平均壓力的確定:
測定截面的平均全壓、平均靜壓、平均動壓的值為各測點全壓、靜壓、動壓的和除以測點總數即:
=(17.4-2)
式中
_______測點總數(個)
_______測定截面上各測點的壓力值(Pa)
3.風速的測定
常用的測定管道內風速的方法分為間接式和直讀式兩類。
(1)間接式
先測得管內某點動壓Pd,再用下式算出該點的流速υ。
υ=(m/s)
(17.4-3)
ρ______管道內空氣的密度(kg/m3);
Pd______測點的動壓值(Pa)。
平均流速υP
是斷面上各測點流速的平均值。即
為計算方便,一般可按平均動壓值計算平均風速,也就是先計算出υP=(m/s)(17.4-4
式中
―――――測點數;
Pd1、Pd2、。。。。。。、Pdn―――――各測點的動壓值。
此法葉較繁瑣,由于精度高,在通風系統測試中得到廣泛應用。
在所氣流比較穩定的情況下,(17.4-5)
為計算方便,一般可按平均動壓值計算平均風速,也就是先計算出(平均加壓值)后,查表17.4-3直接求出。
由平均動壓求平均風速表
表17.4-3
υ(m/s)
0.00.10.20.30.40.50.60.70.80.9
3.05.559.96.36.77.17.57.98.48.79.3
4.09.810.310.811.411.812.412.913.514.014.7
5.015.215.816.517.217.818.419.219.820.521.3
6.022.022.723.524.225.025.826.527.528.429.0
7.030.030.831.632.533.534.435.336.337.138.0
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147.348.5
9.049.550.551.552.654.055.056.057.458.560.0
10.061.362.663.765.166.167.768.870.171.573.0
11.074.275.776.877.580.081.182.584.085.587.0
12.088.590.091.393.094.596.097.599.0100.2101.0
13.0103.8105.3107.0108.5110.0112.0113.9115.8117.0118.5
14.0120.0122.0124.0125.8127.5129.0131.0132.5134.0136.0
15.0138.0140.0142.0144.0145.0148.0149.5151.5153.0155.0
16.0157.0159.0161.0163.0165.0167.0169.0171.0173.0175.0
17.0177.0179.0181.0184.0186.0188.0190.0192.0194.0197.0
18.0199.0201.0203.0206.0208.0210.0213.0215.0217.0219.0
19.0221.0224.0226.0228.0231.0234.0236.0238.0240.0243.0
20.0245.0247.0250.0253.0255.0257.0260.0263.0265.0268.0
注:1.表中第一列為平均流速的整數部分,第一行為平均流速的小數部分。
3.表中其余行列的數據皆為平均動壓值(Pa)。
(2)測定管道內風速常用直讀式方法。
常用的直讀式測速儀是熱球式熱電風速儀。
這種儀器的傳感器是一球形測頭,其中為鎳鉻絲彈簧圈,用低熔點的玻璃將其包成球狀。彈簧圈內有一對鎳鉻――康銅熱電偶,用以測量球體的溫升程度。測頭用電加熱。由于測頭的加熱量集中在球部,只需較小的加熱電流(約30mA)就能達到要求的溫升。測頭溫升會受到周圍空氣流速的影響,根據溫升的大小,即可測出氣流的速度。
4.風道內流量的計算
平均風速確定以后,可按下式計算管道內的風量L。
L=3600υF(m3/h)(17.4-6)
式中F――管道斷面積(m2)。
氣體在管道內的流速、流量與大氣壓力、氣流溫度有關。當管道內輸送非常溫氣體時,時同時給出氣流溫度和大氣壓力。
二、送(回)風口風速風量的測定
1.風口風速測定
風口風速測定一般用勻速移動法、定點測定法。
(1)勻速移動法
①測定儀器:葉輪式風速儀。
②測定方法:對于面積小于0.3m2的風口,可將風速儀沿整個風口斷面按圖17.4-7所款的路線慢慢地勻速移動,移動時風速儀不得離開測定平面,此時測行的結果是風口平均風速。此法須進行三次,取其平均值。
(2)定點測定法
①測定儀器:標定有效期內的熱球式熱功當量電風速儀。
②測定方法:對矩形風口,按風口斷面的大小,把它分成若干個面積相等的小塊,在每個小塊的中心處測量其氣流速度。斷面積大于0.3m2的風口,可分成9~12個小塊測量,每個小塊的面積<0.06m2,見圖17.4-8(α);斷面積≤0.3m2的風口,可取6個測點測量;對于條縫形風口,在其高度方向至少應有2個測點,沿條縫長度方向根據其長度可以分成若干個測點,測點間距≤200mm,見圖17.4-8(c);對于圓形風口,按其直徑大小可分別測4~5個點。
風口的平均風速,按下式計算:(m/s)(17.4-7)
式中、――――各測點風速(m/s);
――――測點總數(個)。
2.送(回)風口風量的測定
當空氣通過帶有格柵或網格的送風口送出,特別是當這種格柵的有效面積與外框面積相差很大(例如50%~70%)時,氣流會出現緊縮的現象。送風口的風量可按下式計算:L=3600F外框υK(m3/h)
式中
F外框――送風口的外框面積(m2)
K――考慮格柵的結構和裝飾形式的修正系數,該值應通過實驗方法確定,一般取0.7~1.0;
υ――風口處測得的平均風速(m/s)。
回風口風量的測定,在貼近格柵或網格處測量,結果相當準確,因為回風口的氣流比較均勻,其計算公式與送風口相同。
三、通風空調系統的風量測定與調整
1.系統風量的測定和調整的順序為:第一步,按設計要求高速送風和回風各干、支風管,各送(回)風口的風量;第二步,按設計要求調整空調器內的風量;第三步,在系統風量經調整達到平衡之后,進一步調整通風機的風量,使之滿足空調系統的要求;第四步,經調整后在各部分調節閥不變動的情況下,重新測定各處的風量做為最后的實測風量。
2.實際情況,繪制系統單線透視圖應標明風管尺寸,測點截面位置,送(回)風口的位置,同時標明設計風量、風速、截面面積及風口外框面積(圖17.4-9).
3.開風機之前,將風道和風口本身的調節閥門,放在全開位置,三通調節閥門放在中間位置,空氣處理室內中的各種調節閥門也應放在實際運行位置。
4.開啟風機進行風量測定與調整,先粗測總風量是否滿足設計風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數,有利于下步調試工作。
5.系統風量測定與調整,干管和支管的風量的測定見“風壓、風速和風量的測定”。對于送(回)風系統調整采用“流量等比分配法”或“基準確無誤風口調整法”等,從系統的最遠最不利的環路開始,逐步調向通風機。
(1)流量等比分配法:流量等比分配法的特點,是在系統風量調整時,一般應從系統最遠管段也就是從最不利的風口開始,逐步地調向總風管。
現以圖17.4-10所示的系統為例,可知最遠的1號風口為最不利風口,其最不利管路應是1-3-5-9,即從支管1開始測定調整。
為了提高調整速度,使用兩套儀器分別是測量支管1和2的風量,用三通調節閥時行調節,使這兩條支管的實測風量比值與設計風量比值近似相等。即:(17.4-9)
雖然兩條支管的實測風量不一定能夠馬上調整到設計風量值,但只需要調整到使兩支管的實測風量的比值與設計風量的比值相等為止。
用同樣的方法測出各支管、支干管的風量,即。顯然實測風量不是設計風量。根據風量平衡原量,只要將風機出口總干管和總風量調整到設計風量,其他各支干管、支管的風量就會按各自的設計風量比值進行等比分配,也就會符合設計風量值。該種方法適用于風口數量較少的系統。
(2)基準風口調整法:基準風口調整法是調整前,先用風速儀將全部風口的閉塞風量初測一遍,并將計算出來的各個風口的實測風量與設計風量比值的百分數列入表中,從表中找出各支管最小比值的風口。然后選用各支管最小比值的風口為各自的基準風口,以此來對各支客的風口進行調整,使各比值近似相等。各支管風量與設計風量的比值近似相等,只要相鄰兩支管的基準風口調整后達到平衡,則說明兩支管也已達到平衡。最后調整總風稼的總風量達到設計給定值,再實測一遍風口風量,即為風口實際風量。
圖17.4-11所示的送風系統,經初測一雇工所得的風量及與設計風量的比值如表17.4-4所示。
從表中可看出,最小比值的風口分別是各支管Ⅰ上的1#風口,支管Ⅱ上的7#風口,支管Ⅳ的9#風口,所以選取1#、7#、9#風口作為調整各分支干管上風口風量的基準風口。
該種方法適用于大系統的風量平衡調整之用。
各風口實測參數
表17.4-4
風口編號
設計風量(m3/h)
最初實測風量(m3/h)
1234
8090110125
567200
2002401209
101112300
110120
在調試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風口的形狀、規格、風量相同的側送風口,可以把尼龍絲或薄紙條分別適風口的同一位置上,觀察送風時尼龍絲或薄紙條被吹起的傾斜角度是否相同,以判斷各閉送風口風量是否均勻。如果有明顯的不均勻,再用儀器進行調整,可減少測定的工作量,從而加速調試速度。
四、風機風壓、風量、轉速、軸功率的測定與調整
1.測試儀表:皮托管、傾斜式微壓計、U型壓力計、轉速計、功率表;
2.風機的風量、全壓是通過測量風機前后風道直管段處斷面的全壓、靜壓、動壓及風道斷面積來確定的;
3.測量斷面的位置:
(1)當與風機直接連接的是直管段,且長度不小于風道直徑六倍時,應在距局部阻力后4~5倍D處測定,但距下一個局部阻力應不小于2D;
(2)當直管段長度不足6D時,則在靠近風機的地方――在局部阻力后的直管段進行測量。此時風機全壓等于所測結果加上測量斷面至風機出口或吸口斷面間理論計算的壓力損失;
(3)也可以在不足6D的直管段取一斷面只測量其靜壓,然后在附近找一個氣流足夠均勻,面積相同的斷面測得動壓。利用動壓與流速的關系算出風道內的流速。因兩斷面面積相同,流量不變,因此后一個斷面的動壓與前一個斷面的動壓相等,則可以確定這一斷面的靜壓、動壓、全壓、平無風速及流量。
4.測點在測量斷面中的位置按規定進行。
5.風機風壓的測定:
(1)用皮托測壓管、傾斜式微壓計,測出附近吸入口出口測量斷面各測點的全壓和動壓。求出它們的平均值。
(2)計算出風機的測定壓力。
(3)求通風機壓出段測壓斷面的平均風速。
(4)求出風機吸入口及壓出中口的測得風量。
(5)求出被除數測通風機的風量。
6.風機轉速和軸功率的測定:
(1)利用轉速表測得風機的軸轉速。
(2)利用功率表測得風機的軸功率。
7.通風機風量、風壓的調整
(1)實測風量比所需風量大,可用通風閥門增大系統阻力而減小風量。這種方法雖簡便,但無用的功率增加,有時噪聲也增大。
(2)實測風量比所需風量大很多時,用通風閥調節很不經濟,可將電動機皮帶輪直徑根據計算后換小,減小通風機的轉速。
(3)實測的風量比需要的小,如差值不大,則可設法減小系統的阻力(如加大個別管段的直徑,改變不合要求的三通、彎頭等)。如果風量小得很多,就必須增加通風機轉速和更換電動機。
8.系統風量高速平衡后,應達到:
(1)風口的風量、新風量、排風量、回風量的實測值與設計風量的允許值偏差不大于10%。
(2)新風量與回風量之和應近似等于總的送風量,或各送風量之和。
(3)總的送風量應略大于回風量與排風量之和。
(4)系統風量測定包括風量及風壓測定,系統總風壓以測量風機前后的全壓差為準;系統總風量以風機的總風量或總風管的風量為準。
6室內參數的測定
(1)室內溫度和相對濕度的測定
1.室內溫度、相對濕度采用通風干濕球溫度計測定。一般空調房間選擇在人經常活動的范圍或工作面為工作區作為測試點。
2測點數按下表確定:測定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波動范圍
室面積50m2
每增加20-50
m2
±0.5-2℃
±5-±10RH
5點
2.增加3-5個測點
(2)室內噪聲的測定
1.空調房間噪聲測定,一般以房間中心離地1.2m處為測點,較大面積的空調區域應按設計要求,室內噪聲測點可用聲級計,并以聲壓級A檔為準。測點的選擇應注意傳聲器放置在正確的點上,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對于風機,電動機等設備測點,應選擇在距離設備1m,高1.5m處測量。
2.對房間噪聲測量時要避免本底噪聲對測量的干擾,如聲源噪聲與本底噪聲相差不到10分貝時,則應扣除本底噪聲干擾的修正值。
3.對于風機盤管噪音,應在安裝前試運行,并測出其噪音是否符合實際要求。
16.2.10所用儀器、設備一覽表
序號儀器、設備名稱檢測參數
1高壓風機漏風量
2傾斜式微壓計風管風壓
3浮子流量計漏風量
4補償式微壓計漏風量
5轉速表風機轉速
6熱電風速儀風口風速
7聲級計室內噪聲
8水銀溫度計室內溫度
9干濕球溫度計室內濕度
五、質量標準
1.一般規定
(1)系統調試所使用的測試儀器和儀表,性能應穩定可靠,其精度等級及最小分度值應能滿足測定的要求,并應符合國家有關計量法規及檢定規程的規定。
(2)通風與空調工程系統無生產負荷的聯合試運轉及調試,應在制冷設備和通風與空調設備單機試運轉合格后進行??照{系統帶冷(熱)源的正常聯合試運轉不應少于8h,當竣工季節與設計條件相差較大時,僅做不帶冷(熱)源試運轉。通風、除塵系統的連續試運轉不應少于2h。
2.主控項目
(1)通風與空調工程安裝完畢,必須進行系統的測定和調整(簡稱調試)。系統調試應包括下列項目:
1)設備單機試運轉及調試;
2)系統無生產負荷下的聯合試運轉及調試。
檢查數量:全數。
檢查方法:觀察、旁站、查閱調試記錄。
(2)設備單機試運轉及調試應符合下列規定:
1)通風機、空調機組中的風機,葉輪旋轉方向正確、運轉平穩、無異常振動與聲響,其電機運行功率就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在額定轉速下連續運轉2h后,滑動軸承外殼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0℃,滾動軸承不得超過80℃;
檢查數量:第1款按風機數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1臺;第2、3、4、款全數檢查;第5款按系統中風閥的數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
檢查方法:觀察、旁站、用聲級計測定、查閱試運轉記錄及有關文件。
(3)系統無生產負荷的聯合試運轉及調試應符合下列規定:
1)系統總風量調試結果與設計風量的偏差不應大于10%;
檢查數量:按風管系統數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1個系統。
檢查方法:觀察、旁站、查閱調試記錄。
(4)防排煙系統聯合試運行與調試的結果(風量及正壓),必須符合設計與消防的規定。
檢檢查數量:按總數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個樓層。
檢查方法:觀察、旁站、查閱調試記錄。
3.一般項目
(1)設備單機試運轉及調試應符合下列規定:
1)風機盤管機組的三速、溫控開關的動作應正確,并與機組運行狀態一一對應。
檢查數量:第1、2款抽查20%,且不得少于1臺;第3款抽查10%,且不得少于5臺。
檢查方法:觀察、旁站、查閱試運轉記錄。
六、成品保護
1.通風空調機房的門、窗必須嚴密,,非工作人員嚴禁入內,工作需要進入時,應由保衛部門發放通行工作證方可進入。
2.系統風量測試調整時,就損壞風管保溫層。調試完成后,就將測點截面處的保溫層修復好,測孔應堵好,調節閥門固定好,劃分標記以防變動。
3.空調系統全部測定調整完畢后,及時辦理交接手續,由使用單位運行啟用,負責空調系統的成品保護。
七、施工注意事項
1.通風、空調系統調試所使用的儀器、儀表的性能穩定可靠。
2.計算測試儀器的管理、使用與檢定應符合國家有關計量法規的規定。
篇2:通風空調試運轉安全技術措施
通風與空調試運轉的安全技術措施
1)試運轉要遵守下列規定:
①嚴格遵守專業有關技術規定,制定設備運轉方案,并嚴格執行。
②試運轉前必須周密檢查,并與有關單位和其他配合工種取得聯系與配合。
③先以單機運轉合格后再進行聯動試車。
④機械運轉時,不得加油、擦洗和修理。當輪轉動時,嚴禁掛傳動帶。
⑤有足夠的潤滑油和冷卻水。
⑥電氣設備應運轉正常。
⑦嚴禁將手和頭伸人機械行程范圍內。
⑧要運轉時,應圍有警戒線,嚴禁無關人員人內。
2)充裝氨和氟利昂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①現場必須通風良好,供水充足,道路暢通。
②現場必須有排風機。
③現場必須備有兩副以上防毒面具。
④操作時必須有人監護。
篇3:空調系統調試規范(5)
空調系統調試(五)
分別作單機運行及風量測試,然后作系統綜合測試。作好調試之前的準備工作:調試人員組織、調試儀表準備、調試用水、電檢查是否到位。
1.凝結水灌水試驗
1)因冷凝水管道為無壓力管道,安裝時要掌握其坡度,避免返坡,防止出現天花滴水現象。冷凝水管坡度一般不少于8‰,對風機盤管應逐臺進行灌水,看集水盤中的水能否順利排除對于不能排除的必須對凝結水管進行調整,直至排出。
2)對于風柜的冷凝水管,由于柜內負壓較高,要嚴格按照設備要求做一段存水彎,再接入冷凝水立管或地。否則就形成風柜集水盤的水倒吸,排不出去。
2.設備單體試運轉
1)空調水泵的單機試運轉
a.水泵試運轉前,應檢查水泵的外觀,并符合以下要求:
水泵和附屬系統的部件應齊全。水泵以及電機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各緊固連接部位應不得松動。用手盤動水泵應輕便靈活、正常,不得由卡碰現象。軸承應加注潤滑油脂,所使用的潤滑油脂標號、數量應符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水泵與附屬管路系統上的閥門啟閉狀態,經檢查和調整后應符合設計要求。水泵在試運轉前,應將入口閥打開,出口閥全閉,待水泵啟動后再將出口閥打開。
b.水泵點動后應立即停止運轉,觀察水泵的旋轉方向應正確,否則應調換兩相接線。
c.水泵啟動時,葉輪與泵殼應無磨擦聲和其他不正?,F象,否則應立即停機拆檢。
d.水泵啟動時,應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電動機的啟動電流,待水泵運轉正常后,再測量電動機的運轉電流,確保電動機的運轉電流不超過額定值。
e.水泵運轉過程中,應采用金屬棒或長柄螺絲刀,仔細監聽軸承內有無雜音,以判斷水泵軸承是否有損壞或潤滑油中是否混入雜物。水泵的滾動軸承運轉時的溫度不應高于75℃,滑動軸承的運轉時溫度不應高于70℃。
f.水泵運轉時,其填料的溫升也應正常,在無特殊要求情況下,普通軟填料允許有少量的泄漏,即每分鐘不超過10-20滴,機械密封的泄漏,每分鐘不超過3滴。
g.水泵運轉時的徑向振動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h.水泵運轉經檢查一切正常后,在進行2小時以上的連續運轉,運轉中如未發現問題,水泵單機試運轉即為合格。
i.水泵試運轉結束后,應將水泵出入口閥門和附屬管路系統的閥門關閉,將泵內的積存的水排凈,防止銹蝕。
2)空調風機單機試運轉
a.通風機試運轉前,應清掃通風機房,并清除通風機、風管內的雜物。試運轉前,應檢查通風機的外觀,并符合以下要求:
①通風機和電動機的型號、規格及皮帶輪直徑應符合設計要求,通風機和電動機的皮帶輪的端面應在同一平面上或聯軸器的中心應在一條直線上;地腳螺栓應擰緊。通風機出口處的柔性軟管應嚴密,不漏風。傳動皮帶的松緊程度應適當。風機的軸承處應加注潤滑油脂,如不足時,應予加路。加注的潤滑油的種類和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②用手盤車時,風機葉輪旋轉應無卡碰現象。風機的調節閥門應啟閉靈活,定位裝置應可靠,開車前風機出口處調節閥門應處在關閉位置,待風機啟動后逐漸開啟。
③電動機、風機、風管的接地現均安全可靠。
b.通風機在試運轉前,各閥門的啟閉狀態應符合以下要求:
①風管上的檢查門應關閉,干管及支管上的風量調節閥,若為多葉調節閥,應全部開啟,三通調節閥應調到中間位置。
②送、回風口的調節閥,應全部開啟,新風調節閥應開啟適當。風管上的防火閥應處于開啟狀態。
③風機一經啟動,應立即停止運轉,觀察風機的旋轉方向應與機殼上的箭頭一致,若轉向相反時,則應調換兩相接線,再行試驗。
④風機啟動時,若機殼內有異物時會發出聲響,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發出響聲的異物。
⑤通風機啟動時,應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電動機的啟動電流,待風機運轉正常后再測量電動機的運轉電流,如運轉電流超過額定電流值時,應將總風量調節閥逐漸關小,直到符合額定電流值為止。此時,測定的風機的總風量,應能滿足系統的設計。
c.風機運轉過程中,應采用金屬棒或長柄螺絲刀,仔細監聽軸承內有無雜音,以判斷風機軸承是否有損壞或潤滑油中是否混入雜物。風機運轉一段時間后,可采用表面溫度計測量軸承溫升,所測溫度值應低于設備說明書中的規定值。如無規定值時,一般滾動軸承的溫度不大于80℃,滑動軸承的溫度不大于60℃。
d.風機試運轉經檢查一切正常后,在進行2小時以上的連續運轉,運轉中如未發現問題,風機單機試運轉即為合格。
3)風機盤管單機試運轉
a.用手盤動葉輪,看風機葉輪旋轉有無卡碰現象。
b.風機盤管點動,若機殼內有異物時會發出聲響,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發出響聲的異物。風機正常運轉,聽聲音是否正常,噪聲是否較大。
c.風機盤管連續運轉時間不少于2小時。
4)冷卻塔單機運轉
a.冷卻塔試運轉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①清掃冷卻塔內的夾雜物和污垢,以防冷卻水管或冷凝器堵塞。用水沖洗冷卻塔和冷卻塔水管路,管路系統應無漏水現象。
②有底盤的冷卻塔的自動補水閥動作靈活、準確,冷卻塔的補給水、溢水位置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③冷卻塔旋轉布水器的轉速等應調整到進塔水量適當,使噴水量和吸水量達到平衡狀態。冷卻塔風機的電機絕緣良好,風機旋轉方向應正確。
b.冷卻塔運轉時,應檢查風機的運轉狀態和冷卻水循環系統的工作狀態,并記錄運轉中的情況及有關數據。如無異常情況,連續運轉時應不少于2小時。
①調整進塔水量,使噴水量和吸量達到動態平衡;調整補給水量大小,使集水池(盤)的水位恒定。
②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風機的啟動電流和運轉電流值,并不得超過額定電流值。測定冷卻塔出入口冷卻水的溫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③測量軸承的溫度,軸承的溫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有關規定。檢查冷卻塔的振動和噪音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有關要求。
c.冷卻塔運轉結束后,應清洗集水池(盤)底部的泥沙塵土,試運轉結束后如長期不使用,應將循環管路及集水池中的水全部排出。
5)空調水泵、風柜、冷卻塔帶負荷試運轉
空調水泵、風柜、冷卻塔單車試運轉合格后,進行帶負荷試運轉,試運轉時間為2小時。
6)冷水機組單機試運轉
現場密切配合廠商按照技術文件參數調試。
設備開、關機順序如下:
開機順序:
冷水機
組關機順序:
b.冷水機組試運轉前,應做好以下工作:
向壓縮機加注潤滑油,油號應正確,油面位置應適當。安全保護控制系統/自動調節系統及電機空載時運站等均已試驗調整。用手盤聯軸器,無卡阻現象。電氣線路全部接好。
c.空負荷試車時,先拆去排氣閥、安全塊和汽缸蓋,點動無異?,F象,可連續運轉2小時,經檢查壓縮機無缺陷后方可進行空氣負荷試車。
d.空氣負荷試車時,裝好排氣閥及汽缸蓋等附件,拆開吸氣過濾器上的法蘭蓋,包扎上潔凈的棉布加強對空氣的過濾,并檢查曲軸箱中的油位,開啟汽缸冷卻水閥門,進行空氣負荷試車。試車時通過調節通向大氣排氣閥門的開度,控制系統內的壓力保護在0.35Mpa并連續運轉4小時,壓縮機的排氣溫度應嚴格控制。如排氣溫度超過規定值,應暫停車,待機器溫度下降后再試運轉。試車過程中,下列參數應達到規定:
①潤滑油壓應較吸氣壓力大0.1-0.3Mpa,油溫不應超過35℃,出口溫度不應超過45℃。
②吸氣、排氣閥片跳動聲音正常。
③各磨擦部位的溫度均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④各連接部位、軸封、填料、汽缸蓋及閥片等均無漏氣、漏油、漏水現象。
e.壓縮機經空負荷和空氣負荷試車合格后,將壓縮機吸排氣閥關緊,應使用1.0Mpa的氮氣分別對系統及壓縮機檢漏,充入壓力,最初2小時內應保持不變。檢漏通過涂肥皂水方法進行,滲漏處的修補必須在放去壓力后進行,修補完后在對系統試壓進行檢漏直到不漏為止。
f.壓縮機經系統試壓合格后,用真空泵或壓縮機將系統抽真空至絕對壓力1.3Kpa以上。
g.系統真空后加入制冷劑,制冷劑質量指標必須符合有關質量標準的規定。加入的制冷劑必須計量,并作記錄,嚴禁制冷劑超量。充灌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重量,當壓力升至0.2-0.3Mpa,應用鹵素燈對系統進行檢滲;如檢查出泄漏部位,應修復后再充灌制冷劑。當系統壓力與鋼瓶壓力相同時,應開動壓縮機,將蒸發器內壓力降低,加快充灌制冷劑速度。
h.壓縮機負荷試運轉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安全保護、壓強繼電器和壓力繼電器的整定值應符合有關規定,壓縮機曲軸箱內油位應正常。啟動冷卻水泵和冷凍水泵及冷卻塔風機,適量加補給水,使冷卻水和冷凍水系統正常運行,向壓縮機積水套、冷凝器和蒸發器供水,開啟壓縮機排汽截止閥。
i.壓縮機啟動后,應立即檢查油壓、吸排汽壓力、監聽機器運轉聲音是否正常,當壓力降到0.1Mpa以下時,應逐漸開啟吸氣閥,使壓縮機進入正常工作狀態。進一步調整供液狀態。進一步調整工業閥、膨脹閥、回油閥的開度,使油壓、吸排氣壓力達到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的規定。在試運過程中,可調節冷凝器的冷卻水量的大小,檢查壓力繼電器高壓整定值是否正確;可調節壓縮機的吸氣壓力,檢查壓力繼電器低壓整定是否正確,制冷機負荷試運轉持續時間為24小時。
j.在壓縮機負荷運轉過程中檢查一切正常后,應先停壓縮機、再停風機、水泵,關閉冷凝水和冷凍水系統。如長期停用,壓縮機停止運行前,應先關閉出液閥,將制冷劑回收到儲液器中,待壓縮機停止運轉后,在將吸排氣閥關閉,將冷凝器、蒸發器、氣缸套等處的積水排凈。
3.空調系統聯合試運轉試驗
空調系統聯合試運轉試驗應在各單體設備試運轉全部合格后進行。它是對空調系統的空調房間的溫度、濕度、氣流速度及噪音能否達到設計要求的考核,也是對設計的合理性、各單體設備的性能及安裝質量的檢驗。空調系統的試驗調整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技術工作,需由電氣調試人員、通風工、管工等有關工種及弱電分包協同完成。
1)空調系統試驗調整應做好準備工作:
a.調試人員首先熟悉空調系統的全部設計資料,充分領會設計意圖,了解各種設計參數及空調設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等。搞清送回風系統、供冷系統、自動調節系統的特點,以及調節裝置和檢測儀表所在位置。
b.調試人員會同設計、建設單位,對已安裝好的系統進行現場驗收。
c.準備好試驗調整所需的食品和必要工具(儀器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校正),做好運行的準備。
2)空調系統聯合試運轉試驗調整的主要項目和程序
程序:
a.調試人員進入現場后由電氣調試人員按照有關規程要求,對電器設備及其主回路進行檢測。
b.電器設備及其主回路檢測合格后,對空調設備進行試運轉,包括通風機、水泵、冷卻塔的試運轉,空氣處理設備等進行檢查。通過設備的試運轉考核安裝質量,發現故障及時排除。
c.空調設備試運轉后,先測定風機性能,并對送回風系統風量進行測定與調整,使系統總風量、新風量、回風量,以及各干、支管風量,送(回)風口風量符合設計要求,實測風量與設計的偏差不應大于10%。并調節房間內各回風口風量,使其保持一定正壓。通風機的風量、風壓的測定,將空調系統所有干、支風道和送風口處的調節閥全部打開,在整個系統阻力最小的情況下,所測得的風量、風壓即為該通風機的最大風量、風壓。風機壓力常以全壓表示,風機的全壓必須分別測出端和吸入端測定截面上的全壓平均值,采用畢托管和傾斜微壓計(或U型壓差計)來測量。風機壓出端的測定截面,應盡可能選在靠近風機出口的氣流比較穩定的直管段上;如測定截面離風機較遠,應將測定截面上所測得的全壓值加上從該截面至風機出口處這段風管的理論計算壓力損失。風機吸入端的測定截面應靠近風機吸入口。通風機的風量應為壓出端風量和吸入端風量的平均值,且通風機前后的風量之關不應大于5%。通風機的轉速可使用轉速表直接測量。亦可根據實測電動機轉速換算。
d.在前四項工作進行的同時,應對自動調節和檢測系統的線路、調節儀表、檢測儀表、敏感元件以及調節和執行機構等部件進行檢查、檢驗、調整,使其達到設計和工藝要求,再將自動調節系統、檢測系統的各部件聯動運行,并考核其動作是否靈活、準確,為自動調節系統的試調創造條件。
e.在空調機性能測定完畢,自動調節和檢測系統聯動運行合格的基礎上,通過試調使"露點"溫度在設計要求的允許范圍內波動,以保證空調房間內的相對濕度。
f.在前面各項調試工作結束后,還必須對室溫調節性能進行試驗調整,以保證恒溫房間內達到設計所規定的室溫允許波動范圍。對各個空調房間逐個測量、記錄、調整。工作區測點選擇為離圍護結構0.5m、離地高度0.5-1.5m處。
g.在分項進行調試的基礎上,使空調、自動調節系統的所有環節全部投入工作,空調系統帶冷源的正常聯合試運轉不少于24小時。系統綜合效果測定后,將測定數據整理成便于分析系統綜合效果和圖表,與設計工況加以比較。并將調試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和處理。
h.空調工程系統聯合試運轉合格后,檢查各空調房間的溫度、濕度
、氣流速度與設計參數加以比較,在允許偏差范圍內即為合格。
i.通風機、制冷機、空調設備的噪聲采用噪聲測試儀測量,按現行國家標準《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備噪聲功率級的測定-工程法》執行。測試點位置和數量由設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