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層建筑空調調試施工方法

高層建筑空調調試施工方法

2024-07-11 閱讀 1344

高層建筑空調系統調試施工方法

一、調試前的準備工作

1、空調系統調試以前,首先應熟悉空調系統全部設計資料,包括圖紙和設計說明,充分領會設計意圖,了解各種設計參數、系統的全貌及空調設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等;

2、試前,必須查清施工方法與設計要求不符合及加工安裝質量不合格的地方,并且提出意見整改;

3、準備好試驗調整所需儀器和必須工具,安排好調試人員及調試配合人員,調試配合人員應包括通風工和電工。

二、現場準備工作

1、打開系統上全部閥門,并檢查各個閥門靈活性,并且清理機組內雜物;檢查風管的通暢性,特別是風機吸入口的障礙物必須清除;

2、檢查機組內風機接線是否正確,并用搖表檢查各相對地的絕緣電阻;

3、檢查總風管及分支管預留測試孔位置是否正確,如果預留測試孔位置不合格或沒有預留,則需在測試前選擇、安裝好測試孔。檢測完畢后,需對測試孔進行密封。

4、檢查各風機皮帶松緊程度,過緊會增加磨擦力,皮帶易損壞,電機負荷過大;過松會使皮帶在輪上打滑,造成風量變小。

三、漏風量測試

風管的漏風量測試采用的計量器具必須是經檢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內,同時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流量測量節流裝置》規定的計量元件搭設測量風管單位面積漏風量的試驗裝置。風管單位面積允許漏風量的檢驗標準見下表:

工作壓力(Pa)

中壓系統

允許漏風量2.002.252.713.143.534.08

風管安裝完畢以后,在保溫之前按以下步驟對安裝完畢的風管進行的漏風量的測試。中壓系統風管的漏風量檢測必須在漏光檢測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按20%的抽檢率進行抽檢。如有不合格時,進行加倍抽檢直至全數合格。為確保風管漏風量檢測的真實、可靠性,風管的抽檢部位由發包方及監理進行指定。

1、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將待測風管連接風口的支管取下,并將開口處用盲板密封。

2、試驗方法:利用試驗風機向風管內鼓風,使風管內靜壓上升到700Pa后停止送風,如發現壓力下降,則利用風機繼續向管內進風并保持在700Pa此時風管內進風量即等于漏風量。該風量用在風機與風管之間設置的孔板與壓差計來測量。

3、試驗裝置見圖:

試驗風機:為變風量離心風機,風機最大風量為1600m3/h,最大風壓2400Pa。

連接管:Ф100mm

孔板:當漏風量≥130m3/h時,孔板常數C=0.697,孔徑=0.0707m

當漏風量<130m3/h時,孔板常數C=0.603,孔徑=0.0316m

傾斜式微壓計:測孔板壓差0~2000Pa測孔管壓差0~2000Pa

4、試驗步驟

漏風聲音試驗:本試驗在漏風量測量之前進行。試驗時先將支管取下,用盲板和膠帶密封開口處,將試驗裝置的軟管連接到被測風管上。關閉進風擋板,啟動風機。逐步打開進風擋板直到風管內靜壓值上升并保持在試驗壓力。注意聽風管所有接縫和孔洞處的漏風聲音,將每個漏風點作出記號并進行修補。

漏風量測試:本試驗在有漏風聲音點密封之后進行。測試時,首先啟動風機,然后逐步打開進風擋板,直到風管內靜壓值上升并保持在試驗時,讀取孔板兩側的壓差,按公式計算被測風管的漏風量。

篇2:通風空調試運轉安全技術措施

通風與空調試運轉的安全技術措施

1)試運轉要遵守下列規定:

①嚴格遵守專業有關技術規定,制定設備運轉方案,并嚴格執行。

②試運轉前必須周密檢查,并與有關單位和其他配合工種取得聯系與配合。

③先以單機運轉合格后再進行聯動試車。

④機械運轉時,不得加油、擦洗和修理。當輪轉動時,嚴禁掛傳動帶。

⑤有足夠的潤滑油和冷卻水。

⑥電氣設備應運轉正常。

⑦嚴禁將手和頭伸人機械行程范圍內。

⑧要運轉時,應圍有警戒線,嚴禁無關人員人內。

2)充裝氨和氟利昂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①現場必須通風良好,供水充足,道路暢通。

②現場必須有排風機。

③現場必須備有兩副以上防毒面具。

④操作時必須有人監護。

篇3:空調系統調試規范(5)

空調系統調試(五)

分別作單機運行及風量測試,然后作系統綜合測試。作好調試之前的準備工作:調試人員組織、調試儀表準備、調試用水、電檢查是否到位。

1.凝結水灌水試驗

1)因冷凝水管道為無壓力管道,安裝時要掌握其坡度,避免返坡,防止出現天花滴水現象。冷凝水管坡度一般不少于8‰,對風機盤管應逐臺進行灌水,看集水盤中的水能否順利排除對于不能排除的必須對凝結水管進行調整,直至排出。

2)對于風柜的冷凝水管,由于柜內負壓較高,要嚴格按照設備要求做一段存水彎,再接入冷凝水立管或地。否則就形成風柜集水盤的水倒吸,排不出去。

2.設備單體試運轉

1)空調水泵的單機試運轉

a.水泵試運轉前,應檢查水泵的外觀,并符合以下要求:

水泵和附屬系統的部件應齊全。水泵以及電機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各緊固連接部位應不得松動。用手盤動水泵應輕便靈活、正常,不得由卡碰現象。軸承應加注潤滑油脂,所使用的潤滑油脂標號、數量應符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水泵與附屬管路系統上的閥門啟閉狀態,經檢查和調整后應符合設計要求。水泵在試運轉前,應將入口閥打開,出口閥全閉,待水泵啟動后再將出口閥打開。

b.水泵點動后應立即停止運轉,觀察水泵的旋轉方向應正確,否則應調換兩相接線。

c.水泵啟動時,葉輪與泵殼應無磨擦聲和其他不正常現象,否則應立即停機拆檢。

d.水泵啟動時,應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電動機的啟動電流,待水泵運轉正常后,再測量電動機的運轉電流,確保電動機的運轉電流不超過額定值。

e.水泵運轉過程中,應采用金屬棒或長柄螺絲刀,仔細監聽軸承內有無雜音,以判斷水泵軸承是否有損壞或潤滑油中是否混入雜物。水泵的滾動軸承運轉時的溫度不應高于75℃,滑動軸承的運轉時溫度不應高于70℃。

f.水泵運轉時,其填料的溫升也應正常,在無特殊要求情況下,普通軟填料允許有少量的泄漏,即每分鐘不超過10-20滴,機械密封的泄漏,每分鐘不超過3滴。

g.水泵運轉時的徑向振動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h.水泵運轉經檢查一切正常后,在進行2小時以上的連續運轉,運轉中如未發現問題,水泵單機試運轉即為合格。

i.水泵試運轉結束后,應將水泵出入口閥門和附屬管路系統的閥門關閉,將泵內的積存的水排凈,防止銹蝕。

2)空調風機單機試運轉

a.通風機試運轉前,應清掃通風機房,并清除通風機、風管內的雜物。試運轉前,應檢查通風機的外觀,并符合以下要求:

①通風機和電動機的型號、規格及皮帶輪直徑應符合設計要求,通風機和電動機的皮帶輪的端面應在同一平面上或聯軸器的中心應在一條直線上;地腳螺栓應擰緊。通風機出口處的柔性軟管應嚴密,不漏風。傳動皮帶的松緊程度應適當。風機的軸承處應加注潤滑油脂,如不足時,應予加路。加注的潤滑油的種類和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②用手盤車時,風機葉輪旋轉應無卡碰現象。風機的調節閥門應啟閉靈活,定位裝置應可靠,開車前風機出口處調節閥門應處在關閉位置,待風機啟動后逐漸開啟。

③電動機、風機、風管的接地現均安全可靠。

b.通風機在試運轉前,各閥門的啟閉狀態應符合以下要求:

①風管上的檢查門應關閉,干管及支管上的風量調節閥,若為多葉調節閥,應全部開啟,三通調節閥應調到中間位置。

②送、回風口的調節閥,應全部開啟,新風調節閥應開啟適當。風管上的防火閥應處于開啟狀態。

③風機一經啟動,應立即停止運轉,觀察風機的旋轉方向應與機殼上的箭頭一致,若轉向相反時,則應調換兩相接線,再行試驗。

④風機啟動時,若機殼內有異物時會發出聲響,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發出響聲的異物。

⑤通風機啟動時,應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電動機的啟動電流,待風機運轉正常后再測量電動機的運轉電流,如運轉電流超過額定電流值時,應將總風量調節閥逐漸關小,直到符合額定電流值為止。此時,測定的風機的總風量,應能滿足系統的設計。

c.風機運轉過程中,應采用金屬棒或長柄螺絲刀,仔細監聽軸承內有無雜音,以判斷風機軸承是否有損壞或潤滑油中是否混入雜物。風機運轉一段時間后,可采用表面溫度計測量軸承溫升,所測溫度值應低于設備說明書中的規定值。如無規定值時,一般滾動軸承的溫度不大于80℃,滑動軸承的溫度不大于60℃。

d.風機試運轉經檢查一切正常后,在進行2小時以上的連續運轉,運轉中如未發現問題,風機單機試運轉即為合格。

3)風機盤管單機試運轉

a.用手盤動葉輪,看風機葉輪旋轉有無卡碰現象。

b.風機盤管點動,若機殼內有異物時會發出聲響,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發出響聲的異物。風機正常運轉,聽聲音是否正常,噪聲是否較大。

c.風機盤管連續運轉時間不少于2小時。

4)冷卻塔單機運轉

a.冷卻塔試運轉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①清掃冷卻塔內的夾雜物和污垢,以防冷卻水管或冷凝器堵塞。用水沖洗冷卻塔和冷卻塔水管路,管路系統應無漏水現象。

②有底盤的冷卻塔的自動補水閥動作靈活、準確,冷卻塔的補給水、溢水位置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③冷卻塔旋轉布水器的轉速等應調整到進塔水量適當,使噴水量和吸水量達到平衡狀態。冷卻塔風機的電機絕緣良好,風機旋轉方向應正確。

b.冷卻塔運轉時,應檢查風機的運轉狀態和冷卻水循環系統的工作狀態,并記錄運轉中的情況及有關數據。如無異常情況,連續運轉時應不少于2小時。

①調整進塔水量,使噴水量和吸量達到動態平衡;調整補給水量大小,使集水池(盤)的水位恒定。

②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風機的啟動電流和運轉電流值,并不得超過額定電流值。測定冷卻塔出入口冷卻水的溫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③測量軸承的溫度,軸承的溫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有關規定。檢查冷卻塔的振動和噪音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有關要求。

c.冷卻塔運轉結束后,應清洗集水池(盤)底部的泥沙塵土,試運轉結束后如長期不使用,應將循環管路及集水池中的水全部排出。

5)空調水泵、風柜、冷卻塔帶負荷試運轉

空調水泵、風柜、冷卻塔單車試運轉合格后,進行帶負荷試運轉,試運轉時間為2小時。

6)冷水機組單機試運轉

現場密切配合廠商按照技術文件參數調試。

設備開、關機順序如下:

開機順序:

冷水機

組關機順序:

b.冷水機組試運轉前,應做好以下工作:

向壓縮機加注潤滑油,油號應正確,油面位置應適當。安全保護控制系統/自動調節系統及電機空載時運站等均已試驗調整。用手盤聯軸器,無卡阻現象。電氣線路全部接好。

c.空負荷試車時,先拆去排氣閥、安全塊和汽缸蓋,點動無異常現象,可連續運轉2小時,經檢查壓縮機無缺陷后方可進行空氣負荷試車。

d.空氣負荷試車時,裝好排氣閥及汽缸蓋等附件,拆開吸氣過濾器上的法蘭蓋,包扎上潔凈的棉布加強對空氣的過濾,并檢查曲軸箱中的油位,開啟汽缸冷卻水閥門,進行空氣負荷試車。試車時通過調節通向大氣排氣閥門的開度,控制系統內的壓力保護在0.35Mpa并連續運轉4小時,壓縮機的排氣溫度應嚴格控制。如排氣溫度超過規定值,應暫停車,待機器溫度下降后再試運轉。試車過程中,下列參數應達到規定:

①潤滑油壓應較吸氣壓力大0.1-0.3Mpa,油溫不應超過35℃,出口溫度不應超過45℃。

②吸氣、排氣閥片跳動聲音正常。

③各磨擦部位的溫度均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④各連接部位、軸封、填料、汽缸蓋及閥片等均無漏氣、漏油、漏水現象。

e.壓縮機經空負荷和空氣負荷試車合格后,將壓縮機吸排氣閥關緊,應使用1.0Mpa的氮氣分別對系統及壓縮機檢漏,充入壓力,最初2小時內應保持不變。檢漏通過涂肥皂水方法進行,滲漏處的修補必須在放去壓力后進行,修補完后在對系統試壓進行檢漏直到不漏為止。

f.壓縮機經系統試壓合格后,用真空泵或壓縮機將系統抽真空至絕對壓力1.3Kpa以上。

g.系統真空后加入制冷劑,制冷劑質量指標必須符合有關質量標準的規定。加入的制冷劑必須計量,并作記錄,嚴禁制冷劑超量。充灌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重量,當壓力升至0.2-0.3Mpa,應用鹵素燈對系統進行檢滲;如檢查出泄漏部位,應修復后再充灌制冷劑。當系統壓力與鋼瓶壓力相同時,應開動壓縮機,將蒸發器內壓力降低,加快充灌制冷劑速度。

h.壓縮機負荷試運轉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安全保護、壓強繼電器和壓力繼電器的整定值應符合有關規定,壓縮機曲軸箱內油位應正常。啟動冷卻水泵和冷凍水泵及冷卻塔風機,適量加補給水,使冷卻水和冷凍水系統正常運行,向壓縮機積水套、冷凝器和蒸發器供水,開啟壓縮機排汽截止閥。

i.壓縮機啟動后,應立即檢查油壓、吸排汽壓力、監聽機器運轉聲音是否正常,當壓力降到0.1Mpa以下時,應逐漸開啟吸氣閥,使壓縮機進入正常工作狀態。進一步調整供液狀態。進一步調整工業閥、膨脹閥、回油閥的開度,使油壓、吸排氣壓力達到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的規定。在試運過程中,可調節冷凝器的冷卻水量的大小,檢查壓力繼電器高壓整定值是否正確;可調節壓縮機的吸氣壓力,檢查壓力繼電器低壓整定是否正確,制冷機負荷試運轉持續時間為24小時。

j.在壓縮機負荷運轉過程中檢查一切正常后,應先停壓縮機、再停風機、水泵,關閉冷凝水和冷凍水系統。如長期停用,壓縮機停止運行前,應先關閉出液閥,將制冷劑回收到儲液器中,待壓縮機停止運轉后,在將吸排氣閥關閉,將冷凝器、蒸發器、氣缸套等處的積水排凈。

3.空調系統聯合試運轉試驗

空調系統聯合試運轉試驗應在各單體設備試運轉全部合格后進行。它是對空調系統的空調房間的溫度、濕度、氣流速度及噪音能否達到設計要求的考核,也是對設計的合理性、各單體設備的性能及安裝質量的檢驗。空調系統的試驗調整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技術工作,需由電氣調試人員、通風工、管工等有關工種及弱電分包協同完成。

1)空調系統試驗調整應做好準備工作:

a.調試人員首先熟悉空調系統的全部設計資料,充分領會設計意圖,了解各種設計參數及空調設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等。搞清送回風系統、供冷系統、自動調節系統的特點,以及調節裝置和檢測儀表所在位置。

b.調試人員會同設計、建設單位,對已安裝好的系統進行現場驗收。

c.準備好試驗調整所需的食品和必要工具(儀器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校正),做好運行的準備。

2)空調系統聯合試運轉試驗調整的主要項目和程序

程序:

a.調試人員進入現場后由電氣調試人員按照有關規程要求,對電器設備及其主回路進行檢測。

b.電器設備及其主回路檢測合格后,對空調設備進行試運轉,包括通風機、水泵、冷卻塔的試運轉,空氣處理設備等進行檢查。通過設備的試運轉考核安裝質量,發現故障及時排除。

c.空調設備試運轉后,先測定風機性能,并對送回風系統風量進行測定與調整,使系統總風量、新風量、回風量,以及各干、支管風量,送(回)風口風量符合設計要求,實測風量與設計的偏差不應大于10%。并調節房間內各回風口風量,使其保持一定正壓。通風機的風量、風壓的測定,將空調系統所有干、支風道和送風口處的調節閥全部打開,在整個系統阻力最小的情況下,所測得的風量、風壓即為該通風機的最大風量、風壓。風機壓力常以全壓表示,風機的全壓必須分別測出端和吸入端測定截面上的全壓平均值,采用畢托管和傾斜微壓計(或U型壓差計)來測量。風機壓出端的測定截面,應盡可能選在靠近風機出口的氣流比較穩定的直管段上;如測定截面離風機較遠,應將測定截面上所測得的全壓值加上從該截面至風機出口處這段風管的理論計算壓力損失。風機吸入端的測定截面應靠近風機吸入口。通風機的風量應為壓出端風量和吸入端風量的平均值,且通風機前后的風量之關不應大于5%。通風機的轉速可使用轉速表直接測量。亦可根據實測電動機轉速換算。

d.在前四項工作進行的同時,應對自動調節和檢測系統的線路、調節儀表、檢測儀表、敏感元件以及調節和執行機構等部件進行檢查、檢驗、調整,使其達到設計和工藝要求,再將自動調節系統、檢測系統的各部件聯動運行,并考核其動作是否靈活、準確,為自動調節系統的試調創造條件。

e.在空調機性能測定完畢,自動調節和檢測系統聯動運行合格的基礎上,通過試調使"露點"溫度在設計要求的允許范圍內波動,以保證空調房間內的相對濕度。

f.在前面各項調試工作結束后,還必須對室溫調節性能進行試驗調整,以保證恒溫房間內達到設計所規定的室溫允許波動范圍。對各個空調房間逐個測量、記錄、調整。工作區測點選擇為離圍護結構0.5m、離地高度0.5-1.5m處。

g.在分項進行調試的基礎上,使空調、自動調節系統的所有環節全部投入工作,空調系統帶冷源的正常聯合試運轉不少于24小時。系統綜合效果測定后,將測定數據整理成便于分析系統綜合效果和圖表,與設計工況加以比較。并將調試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和處理。

h.空調工程系統聯合試運轉合格后,檢查各空調房間的溫度、濕度

、氣流速度與設計參數加以比較,在允許偏差范圍內即為合格。

i.通風機、制冷機、空調設備的噪聲采用噪聲測試儀測量,按現行國家標準《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備噪聲功率級的測定-工程法》執行。測試點位置和數量由設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