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環校接力賽活動策劃書

環校接力賽活動策劃書

2024-08-02 閱讀 8442

一、活動主題:

傳遞激情,筑就友誼,追逐夢想,放飛希望,

二、活動目的:

1.增強社團凝聚力,擴大協會影響力

2.發揚團隊協作精神,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3.激發會員活動積極性,促進各協會溝通交流;

三、主辦單位:共青團川北醫學院委員會

四、策劃承辦單位:川北醫學院大學生社團聯合會

川北醫學院學生會

五、賽事時間安排:

1.報名時間:10月23―27日

2.比賽時間:10月31日下午1:00―5:00(暫定)

3.開幕地點:風雨禮堂

六、參賽人員:

1.參賽對象:團委,社團聯合會,學生會,主席部和35個協會(其中協會比賽為一輪;團委,社團聯合會,學生會,主席部為三輪);

2.組隊要求:每支隊伍人數為8人,其中4男4女。

七、活動流程

1.整體進程:

10月23―27日賽事前期宣傳籌備及報名工作

10月23―31日上午賽事所需物品準備及相關人員調配安排

10月31日下午環校接力賽進行日

12:00工作人員簽到并進行物品最后清點并做會場安排

12:30參賽隊伍的選手、負責人完全到指定位置

12:30―13:00出征儀式(領導致辭授旗參賽代表宣誓)

13:00比賽正式開始

13:00―17:00比賽進行中

17:00―18:00清理會場及賽道

2.前期準備階段

1)宣傳展板一張、每輪計分表、賽道平面圖、會場座次圖海報內容:川北醫學院第八屆社團文化節“我愛我家”環校接力賽:時間:*年10月31地點:新校區風雨禮堂

2)制作跑道平面圖、風雨操場平面圖

面對主席臺,從左至右分三個方陣:

第一方陣:各協會參賽隊員,從左到右第一組1―4號第二組5―8依次往下排列(注意人員的清點,并及時與未到人員聯系);

第二方陣:各協會拉拉隊員,以協會為單位合理安排

按第一方陣參賽隊員相應順序排列,使其在開賽時能及時為本協會運動員加油打氣;

第三方陣:院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成員及代表

3)嘉賓邀請

4)匯總新老區參賽干部名單

5)根據參賽名單收集和人員統計情況第一輪

將比賽選手分為八組,每組為5個協會,抽簽隨機分配并在所有參賽人員中選出一名參賽志愿者.

6)打印分組表工作內容:將分組情況制成表格(內容包括:分組情況,參賽人員安排及負責人聯系方式)

7)賽程通知(及時通知各部門比賽各方面情況:選手到位,比賽輪次等等)

8)器材{各協會會旗、5個計時表,發令槍(待定)或口哨,終點線(彩帶或緞帶)、石灰粉漿(刷子)嘉賓席、音箱,號碼牌(包括別針),對講機}

9)水等相關物品準備

飲用水(桶裝)9桶紙杯9袋(50個裝)

葡萄糖5盒,接力點桌子10張(起點和終點共三張,個接力點各一張)

10)賽場布置家教協會

1、由家教協會布置個各接力點、嘉賓席桌子安放

2、由愛心社負責所有風雨操場和各賽段的跑道劃分

3、由青志協負責賽前引導參賽人員及各協會拉拉隊進場。

(4)生活部和分配到各個接力點的協會人員一起將比賽所用物品(水,水杯)及時發到各個接力點,并負責倒水,收集各接力點號碼牌并及時送回起點等相關工作。同時分配人員留在起點、終點和七個接力點完成管理和服務工作。

(5)國旗儀仗隊和青志協負責各接力點合作負責參賽人員、拉拉隊的現場秩序及和其他機動部門一起維持比賽開始后的跑道情況!負責比賽出現意外情況時的處理(輕者攙扶,重者抬到醫療救助點-----校醫務室);

協同維持比賽秩序確保非參賽人員不能進入賽道提醒過往車輛

(6)由理財部負責號碼牌和會旗最初的發放和最后回收清理

(7)嘉凌潮編輯部負責跟蹤拍照報道

3、比賽階段

1)開幕式:

一、社團代表發言

二、協會代表發言

三、宣讀比賽規則

四、汪書記宣布比賽開始并授旗

五、各個參賽隊代表領跑一圈回到主席臺

2)正式比賽:第一組選手就位第二、三組選手準備,每一組比賽結束相應準備組就位

3)各協會啦啦隊按秩序退場并到比賽地點準備為選手加油。

4)素質拓展部負責裁判安排并計時記錄成績交由學術科技部最后匯總確定名次先后順序,比賽結束時的終點人員回收號碼牌并及時交給理財部。

8)學術科技協會排列出最終成績和名次,并將每輪計分表交由宣傳部同學填寫在公布欄上

4、賽后階段

1)排名:學術科技協會統計比賽成績,并交由宣傳部,于第二天將比賽結果以紅榜的形式

2)清理賽場:由活動部、生活部成員清理賽場,包括、衛生打掃;(所有干部委員)

3)器材的歸還(與器材有關的各部門負責借和歸還

4)總結:比賽情況匯總,資料存檔。

八、比賽規則

1)比賽分8個賽段,設有7個接力點。

2)第一輪比賽分8組,每輪5支隊伍同時進行,每組比賽跑8段(一遍),在每個接力點處交接會旗。

3)參賽選手提前到各接力點登記驗證身份,并作好記錄。

4)第一棒選手統一站在起跑線上,待裁判員發出口令方可起跑,參賽選手不得搶口令,不得抄近道,不得代跑,比賽中不得惡意傷人;

5)比賽起點從進校門臨近風雨操場路開始,各參賽者持本協會會旗按指定賽道比賽,并在各接力點交于下一名隊友,參賽選手攜會旗依次接力跑完全程,到終點比賽結束。

6)有違規者取消比賽資格。

九、獎項設置

一等獎:3個協會

二等獎:5個協會

三等獎:7個協會

優秀獎:20個協會

十、資金預算總計(略)

十一、具體人員安排(略)

篇2:環校接力賽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主題:

傳遞激情,筑就友誼,追逐夢想,放飛希望,

二、活動目的:

1.增強社團凝聚力,擴大協會影響力

2.發揚團隊協作精神,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3.激發會員活動積極性,促進各協會溝通交流;

三、主辦單位:共青團川北醫學院委員會

四、策劃承辦單位:川北醫學院大學生社團聯合會

川北醫學院學生會

五、賽事時間安排:

1.報名時間:10月23―27日

2.比賽時間:10月31日下午1:00―5:00(暫定)

3.開幕地點:風雨禮堂

六、參賽人員:

1.參賽對象:團委,社團聯合會,學生會,主席部和35個協會(其中協會比賽為一輪;團委,社團聯合會,學生會,主席部為三輪);

2.組隊要求:每支隊伍人數為8人,其中4男4女。

七、活動流程

1.整體進程:

10月23―27日賽事前期宣傳籌備及報名工作

10月23―31日上午賽事所需物品準備及相關人員調配安排

10月31日下午環校接力賽進行日

12:00工作人員簽到并進行物品最后清點并做會場安排

12:30參賽隊伍的選手、負責人完全到指定位置

12:30―13:00出征儀式(領導致辭授旗參賽代表宣誓)

13:00比賽正式開始

13:00―17:00比賽進行中

17:00―18:00清理會場及賽道

2.前期準備階段

1)宣傳展板一張、每輪計分表、賽道平面圖、會場座次圖海報內容:川北醫學院第八屆社團文化節“我愛我家”環校接力賽:時間:*年10月31地點:新校區風雨禮堂

2)制作跑道平面圖、風雨操場平面圖

面對主席臺,從左至右分三個方陣:

第一方陣:各協會參賽隊員,從左到右第一組1―4號第二組5―8依次往下排列(注意人員的清點,并及時與未到人員聯系);

第二方陣:各協會拉拉隊員,以協會為單位合理安排

按第一方陣參賽隊員相應順序排列,使其在開賽時能及時為本協會運動員加油打氣;

第三方陣:院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成員及代表

3)嘉賓邀請

4)匯總新老區參賽干部名單

5)根據參賽名單收集和人員統計情況第一輪

將比賽選手分為八組,每組為5個協會,抽簽隨機分配并在所有參賽人員中選出一名參賽志愿者.

6)打印分組表工作內容:將分組情況制成表格(內容包括:分組情況,參賽人員安排及負責人聯系方式)

7)賽程通知(及時通知各部門比賽各方面情況:選手到位,比賽輪次等等)

8)器材{各協會會旗、5個計時表,發令槍(待定)或口哨,終點線(彩帶或緞帶)、石灰粉漿(刷子)嘉賓席、音箱,號碼牌(包括別針),對講機}

9)水等相關物品準備

飲用水(桶裝)9桶紙杯9袋(50個裝)

葡萄糖5盒,接力點桌子10張(起點和終點共三張,個接力點各一張)

10)賽場布置家教協會

1、由家教協會布置個各接力點、嘉賓席桌子安放

2、由愛心社負責所有風雨操場和各賽段的跑道劃分

3、由青志協負責賽前引導參賽人員及各協會拉拉隊進場。

(4)生活部和分配到各個接力點的協會人員一起將比賽所用物品(水,水杯)及時發到各個接力點,并負責倒水,收集各接力點號碼牌并及時送回起點等相關工作。同時分配人員留在起點、終點和七個接力點完成管理和服務工作。

(5)國旗儀仗隊和青志協負責各接力點合作負責參賽人員、拉拉隊的現場秩序及和其他機動部門一起維持比賽開始后的跑道情況!負責比賽出現意外情況時的處理(輕者攙扶,重者抬到醫療救助點-----校醫務室);

協同維持比賽秩序確保非參賽人員不能進入賽道提醒過往車輛

(6)由理財部負責號碼牌和會旗最初的發放和最后回收清理

(7)嘉凌潮編輯部負責跟蹤拍照報道

3、比賽階段

1)開幕式:

一、社團代表發言

二、協會代表發言

三、宣讀比賽規則

四、汪書記宣布比賽開始并授旗

五、各個參賽隊代表領跑一圈回到主席臺

2)正式比賽:第一組選手就位第二、三組選手準備,每一組比賽結束相應準備組就位

3)各協會啦啦隊按秩序退場并到比賽地點準備為選手加油。

4)素質拓展部負責裁判安排并計時記錄成績交由學術科技部最后匯總確定名次先后順序,比賽結束時的終點人員回收號碼牌并及時交給理財部。

8)學術科技協會排列出最終成績和名次,并將每輪計分表交由宣傳部同學填寫在公布欄上

4、賽后階段

1)排名:學術科技協會統計比賽成績,并交由宣傳部,于第二天將比賽結果以紅榜的形式

2)清理賽場:由活動部、生活部成員清理賽場,包括、衛生打掃;(所有干部委員)

3)器材的歸還(與器材有關的各部門負責借和歸還

4)總結:比賽情況匯總,資料存檔。

八、比賽規則

1)比賽分8個賽段,設有7個接力點。

2)第一輪比賽分8組,每輪5支隊伍同時進行,每組比賽跑8段(一遍),在每個接力點處交接會旗。

3)參賽選手提前到各接力點登記驗證身份,并作好記錄。

4)第一棒選手統一站在起跑線上,待裁判員發出口令方可起跑,參賽選手不得搶口令,不得抄近道,不得代跑,比賽中不得惡意傷人;

5)比賽起點從進校門臨近風雨操場路開始,各參賽者持本協會會旗按指定賽道比賽,并在各接力點交于下一名隊友,參賽選手攜會旗依次接力跑完全程,到終點比賽結束。

6)有違規者取消比賽資格。

九、獎項設置

一等獎:3個協會

二等獎:5個協會

三等獎:7個協會

優秀獎:20個協會

十、資金預算總計(略)

十一、具體人員安排(略)

篇3:鄉鎮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化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活動總結

鄉鎮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化“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活動總結

  今年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本鄉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大了對安全生產的宣傳和日常監管力度。在“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中,結合“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專項整治活動”等,使全鄉的安全生產形勢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現將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安全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切實抓好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了全鄉安全監管組織網絡。一是鄉政府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下設安監辦,負責全鄉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為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建立健全“兩委”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9個村1個社區各自成立安委會;二是鄉政府與各村、企業、車輛、危化品商家等都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層層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逐級明確責任分工。

二、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

  1、非煤礦山方面:本次行動中,我鄉并未發現非法開采的情況,也不存在合法開采的個人和企業。

  2、道路交通方面: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預案,實行逢場必查,平時抽查的方式進行道路安全隱患排查。因學校無住校條件,非法搭載學生上下學的情況較為嚴重,我鄉對面包車司機及搭載的學生作了具體統計,并組織召開安全教育培訓會,與各位司機簽署了安全承諾責任書。

  3、建筑施工方面:對全鄉建筑施工單位進行了檢查,督促其辦理相關的資質證明,與鄉政府簽訂承諾書,并對施工單位和房屋業主進行了安全宣傳和教育。聯合對場鎮存在安全隱患的樓房做了全面的排查,共排查出了5處存在安全隱患的樓房,下發了整改通知書,并進行了整改驗收工作。

  4、消防防火方面:制定了場鎮消防應急預案,森林防火安全應急預案,與各村簽訂了森林防火安全協議書,成立了鄉、村(社區)、組三級防火搶險隊,并不定期的對各商家和人群集中地的消防設施進行了抽查。

  5、危險化學品方面:我鄉有3個煙花爆竹店和2家罐裝煤氣店。在本次行動中,鄉政府與以上5家店主簽訂了安全承諾書,對煙花爆竹及煤氣罐存放點進行了安全排查。其中3家煙花爆竹經營點均存在上宅下店的情況,已將具體情況上報至有關部門。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村民安全意識差,個別項目檢查未形成長效機制,落實的不夠到位。

  2、全鄉摩托車無牌無證情況嚴重,超載現象較多,道路交通檢查懲罰力度不夠。

  3、對于舟楊路途中兩處危巖“長杠嘴”與“花秋巖”,我鄉因技術、人員、資金等多方面的缺陷,僅以鄉本級力量,難以徹底排除以上安全隱患。

  4、胡溪口處無碼頭,小型船只較多,均未配備救生衣,存在安全隱患。

  5、學校因修建住宿樓,無住校條件,造成大量學生乘車上下學和在校外群居的情況,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搞好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安全生產責任,使各生產單位充分認識到搞好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安全就是效益。

  2、加大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民眾和各生產單位的法律意識。按照《安全生產法》、《省安監規定》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對各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3、堅持搞好災害撤離演練,特別是在場鎮和地質災害點等危險區域。將演練形成一種長效機制,深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去,爭取把災害損失壓縮到最小。

  4、進一步鞏固專項整治的成果。加大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違章操作、違規生產的行為,消除事故隱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鄉將結合實際進一步貫徹落實上級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確責任,加大力度,把全鄉的安全生產工作深入扎實、堅持不懈的開展下去,抓出特色,抓出成效,確保全鄉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