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的環境布置設計方案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綱要》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可見,幼兒園環境對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作用。環境是為主題而創設的,而主題必須依靠環境才能更深入,更具體地開展。結合我班《豐收啦》這一主題,我們制定了以下環境布置方案:
(一)、主題墻飾的設計
主題墻飾的創設中要努力調動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有效地調動幼兒的“三性”,關鍵在于讓幼兒真正成為墻飾的創作者和設計者。在創設主題墻飾中我們注重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親身體驗,這有利于拓展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自我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求知欲,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主題墻中央布置一棵大大的果樹,同時貼上幼兒親手畫的水果。兩側貼上用卡紙、塑料絲帶做成的稻穗。告訴幼兒這是豐收的季節,并讓幼兒收集日常的廢舊物品,如廢紙盒、瓶蓋、“汽車掛歷”等,讓能力強的幼兒運用廢紙盒、瓶蓋等來制作“心目中的汽車”,讓能力弱的幼兒則動手撕貼“汽車掛歷”,共同參與布置運水果的場景、豐富主題墻飾。這不僅可以向幼兒滲透環保意識,深化環保教育,而且別具一格,充滿生氣,能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關注點”。并且實現了主題墻飾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達到了教與學的目的,使墻飾真正著眼于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結合《豐收啦》這一主題中的[快樂的豆寶寶]這一活動,在主題墻的下面貼上幼兒的粘貼作品(花)。進一步來體現主題,美化教室環境。
(二)、角落設計
1、自然角
我們讓孩子在種植園地、自然角中從種植豆豆、管理豆豆,用圖片的形式來記錄豆豆發芽、鉆孔的過程,從而讓他們掌握種植的方法、管理方法;了解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同時也培養他們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2、區角
幼兒喜歡擺弄和操作物體,幼兒的已有認知能力和經驗正是在擺弄和操作過程中,在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實物的啟示和動作的幫助。因此可以說,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中介和橋梁。所以,我們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經驗的積累。如:在區角里投放農田里收獲的稻谷、玉米、紅薯等。可以讓幼兒自己去剝一剝稻谷,看一看里面的米粒是不是真的“頭”上有一個缺口。用紅薯來做一做紅薯娃娃。并讓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豆,讓幼兒進行裝飾及粘貼活動。(如:寶寶穿衣――學習用自己喜歡的豆豆拼成一幅畫。豆豆瓶――學習用各種豆豆一層層放入瓶內。豆豆圓盤――學習用各種豆豆裝飾圓盤。豆豆分家――請幼兒把各種豆豆分類,并制作點卡。)
(三)、吊飾設計
引導幼兒有規律地裝飾像框,把裝飾好的像框掛在頂梁上。
(四)、盥洗室設計
小班幼兒盥洗的生活環境創設,以富有童趣的動物形象或畫面為主。這樣既能激發起幼兒對盥洗產生興趣又能使幼兒對盥洗的方法有形象的認識,還能幫助其模仿盥洗的順序。因此我們在墻上貼上小動物洗手順序的圖片。來引導幼兒掌握洗手的方法。針對幼兒浪費水的現象,在墻面上貼上水龍頭哭的圖片,以提醒幼兒及時關水龍頭,節約用水。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并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讓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促進幼兒主動發展”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每個區擺放什么?怎么擺?墻角如何布置?這些都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擺放,這樣能使幼兒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同,也更加愛護。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游戲活動中來。
篇2:工作小結:主題下環境布置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工作小結:主題下的環境布置
時間飛逝,馬上第一個學期將要結束了,終于我們在12月迎來了最后一個主題――快樂的冬天。當班級里充滿著秋天的軌跡時,如何創設冬天的環境呢?
首先是添置裝飾物,因為考慮到12月底的圣誕節,所以我們制作了2棵圣誕樹,放在門口,每天早上迎接小朋友,另外我還特地去買了圣誕老人和麋鹿的玻璃貼,貼在們上,還在門框上放了一個有圣誕鈴鐺的花環,孩子們早上來看到這些,都高興的喊了起來“圣誕節!圣誕節!”。過節的氛圍一下子濃了起來。另外我還在家校互動上發動家長把家里用來節日裝飾的小裝飾物也帶到學校,過了2天,真的有很多寶寶拿著自己家里的小裝飾品來學校,有圣誕老人的布貼,有圣誕星星,還有雪花。我們用孩子們自己拿來的裝飾物裝飾班級,孩子們既有親切感又能很好的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其次是幼兒作品的裝飾。因為馬上就要到圣誕節,所以我在集體活動中上了一節圣誕襪的美工課,讓孩子們制作自己喜歡的圣誕襪來讓圣誕老公公裝禮物,孩子們的熱情特別高,因為我提供了很多材料,每個孩子都制作了屬于自己的特別的圣誕襪,因為孩子們的作品顏色鮮艷且有自己的創意,因此,我把這些圣誕襪都剪了下來,一部分掛在了班級和餐廳當中的那扇門框上,當作窗簾,剛掛上去,孩子們馬上就發出了感嘆,“哇,真漂亮啊。”因為是他們自己畫的,所以每次經過這扇門,他們都會抬起頭看一看,有時候請寶寶們喝水,他們還會在經過時討論自己最喜歡哪只圣誕襪。另外一部分,我貼在了餐廳的玻璃上,這樣不管是誰經過我們班級,都能一眼就看到這些絢爛多姿的圣誕襪,寶寶們早上來時還會特意在外面看看,還有小朋友會拉著爸爸媽媽,指著自己的圣誕襪給爸爸媽媽看,特別高興。在之后的集體活動中,我們還設計了掛燈籠,小雪花等集體美術美工活動,這樣,活動后,幼兒的作品都可以拿來作為班級的裝飾,這樣直接用孩子們的作品做裝飾,不僅美化了班級,也讓幼兒在完成作品的時候更積極,更用心。
再次就是幼兒作品的展現,在冬天里有一節美術活動是小手套,孩子們花的手套特別漂亮,于是,我在美工區也投放了一些紙和筆,讓幼兒可以在區域活動時也可以畫一畫,因為我投放的紙和筆的不同,因此,當幼兒完成作品時是都有自己的特色的,另外我并沒有印好手印,而是讓幼兒自己畫對稱的手套,因此手套完成后都是大小,材質不同的,再加上每個幼兒自己的創造,小手套被設計的各不相同。但是只讓孩子們欣賞一下同伴的作品遠遠不夠,于是我們特別制作了一個墻面,讓幼兒可以在設計完手套后,可以將作品展示出來,墻面一布置出來,孩子們對畫手套的興趣比之前更強烈,沒幾天,我們的墻面都被孩子們漂亮的手套填滿了,不僅裝飾了班級,也讓孩子們的作品有了一個展示平臺。
另外就是一些墻面的布置,根據主題的實施而進行。
雖然每更換一次主題就需要更換環境,有時工作量會比較大。但是看到喜慶的教室和孩子們的作品,孩子們的笑臉時,就覺得做什么都值了。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3:幼兒園小班的環境布置設計方案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綱要》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可見,幼兒園環境對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作用。環境是為主題而創設的,而主題必須依靠環境才能更深入,更具體地開展。結合我班《豐收啦》這一主題,我們制定了以下環境布置方案:
(一)、主題墻飾的設計
主題墻飾的創設中要努力調動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有效地調動幼兒的“三性”,關鍵在于讓幼兒真正成為墻飾的創作者和設計者。在創設主題墻飾中我們注重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親身體驗,這有利于拓展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自我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求知欲,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主題墻中央布置一棵大大的果樹,同時貼上幼兒親手畫的水果。兩側貼上用卡紙、塑料絲帶做成的稻穗。告訴幼兒這是豐收的季節,并讓幼兒收集日常的廢舊物品,如廢紙盒、瓶蓋、“汽車掛歷”等,讓能力強的幼兒運用廢紙盒、瓶蓋等來制作“心目中的汽車”,讓能力弱的幼兒則動手撕貼“汽車掛歷”,共同參與布置運水果的場景、豐富主題墻飾。這不僅可以向幼兒滲透環保意識,深化環保教育,而且別具一格,充滿生氣,能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關注點”。并且實現了主題墻飾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達到了教與學的目的,使墻飾真正著眼于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結合《豐收啦》這一主題中的[快樂的豆寶寶]這一活動,在主題墻的下面貼上幼兒的粘貼作品(花)。進一步來體現主題,美化教室環境。
(二)、角落設計
1、自然角
我們讓孩子在種植園地、自然角中從種植豆豆、管理豆豆,用圖片的形式來記錄豆豆發芽、鉆孔的過程,從而讓他們掌握種植的方法、管理方法;了解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同時也培養他們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2、區角
幼兒喜歡擺弄和操作物體,幼兒的已有認知能力和經驗正是在擺弄和操作過程中,在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實物的啟示和動作的幫助。因此可以說,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中介和橋梁。所以,我們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經驗的積累。如:在區角里投放農田里收獲的稻谷、玉米、紅薯等。可以讓幼兒自己去剝一剝稻谷,看一看里面的米粒是不是真的“頭”上有一個缺口。用紅薯來做一做紅薯娃娃。并讓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豆,讓幼兒進行裝飾及粘貼活動。(如:寶寶穿衣――學習用自己喜歡的豆豆拼成一幅畫。豆豆瓶――學習用各種豆豆一層層放入瓶內。豆豆圓盤――學習用各種豆豆裝飾圓盤。豆豆分家――請幼兒把各種豆豆分類,并制作點卡。)
(三)、吊飾設計
引導幼兒有規律地裝飾像框,把裝飾好的像框掛在頂梁上。
(四)、盥洗室設計
小班幼兒盥洗的生活環境創設,以富有童趣的動物形象或畫面為主。這樣既能激發起幼兒對盥洗產生興趣又能使幼兒對盥洗的方法有形象的認識,還能幫助其模仿盥洗的順序。因此我們在墻上貼上小動物洗手順序的圖片。來引導幼兒掌握洗手的方法。針對幼兒浪費水的現象,在墻面上貼上水龍頭哭的圖片,以提醒幼兒及時關水龍頭,節約用水。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并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讓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促進幼兒主動發展”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每個區擺放什么?怎么擺?墻角如何布置?這些都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擺放,這樣能使幼兒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同,也更加愛護。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游戲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