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共青團改革方案
中學共青團改革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團中央《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為大力推進我校中學共青團改革創新,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共青團工作,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大和***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適應共青團深化改革新形勢、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新發展和當代中學生新特點,依照共青團“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四維工作格局,堅持立德樹人,堅持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保持和增強中學共青團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尤其是全面提升先進性為主要目標,著力推進中學共青團組織創新和工作創新,努力為黨培養***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1.牢牢把準政治方向。自覺接受、緊緊依靠黨對共青團的領導,自覺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落實到我校共青團改革各方面、全過程。
2.主動融入教育大局。圍繞我校教育事業改革和人才培養大局彰顯共青團的組織特征和特色優勢,找準我校共青團工作的職能定位和工作路徑,提升育人價值。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把準學生脈搏,了解學生心聲,堅持服務學生的工作生命線,讓學生當團學工作和活動的主角,問需問策問效于學生。
4.聚焦重點突出問題。緊緊圍繞著重提高我校共青團的先進性和提升組織吸引力凝聚力,著力解決脫離青年學生的突出問題,著力破解制約中學共青團發展的思維定勢、重點難點和體制機制問題。
5.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充分發揮我校團委的基礎主導作用,突出強基固本,夯實基層組織建設,規范基礎團務,活躍基本活動。
三、主要目標
通過改革創新,使我校共青團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尤其是先進性得到切實增強,直接聯系服務引領青年學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蓋面不斷擴大,組織吸引力凝聚力不斷提高。用1-2年的時間,使發展團員和團員管理實現有序規范,團學比例逐步下降;逐步實現團員先進性、團組織先進性和團的工作先進性顯著提升。
四、具體措施
改革優化組織制度和運行機制
1.改革加強團教協作
1)聘請各班主任為本班團支部或少先隊輔導員,班級團支部會議,團員會議,班級團課及其它活動要求輔導員參與指導。期末將評出優秀輔導員。
2)實行班委會、團支部一套班子制度。團支書可以是班長,或班長擔任團支部副書記的職務。團支部還需要設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志愿者部部長。團支部要求每月至少召開兩次支部會議,一次團小組會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學習先進,督促后進。
3)團的工作要與學校中心工作相結合。與學校的各部門、各年級、各教研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服務教學、又彰顯團工作的特色。
2.完善團學組織制度
在校團委章程中明確團代會、學代會和團學組織的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充分發揮團學組織參與學校治理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一心雙環”中學團學組織格局,即以團組織為核心和樞紐,以學生團委、學生會為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主體組織,以學生社團及相關學生組織為外圍手臂延伸。學生會、學生團委由校團委直接領導開展各項工作。
1)校團委設書記一人、副書記兩人(教師、學生各一人)、少先隊輔導員、辦公室主任、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志愿者協會會長、社團部部長各一人。
2)七年級設少先隊大隊部,設大隊長、副大隊長、組織部、志愿者部、社團部、設正、副部長及委員。(由學生擔任),大隊部設大隊輔導員一人;各班級需成立中隊,中隊長由班長擔任,各中隊設中隊輔導員一人,由班主任兼任。七年級在北校區單獨設立學生會,設主席一人、副主席兩人、學習部、文體部、衛生部、宣傳部、禮儀部設正、副部長及委員。
3)八、九年級設立年級團總支部,設團總支書記一人,副書記一人,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志愿者協會會長、社團部部長(由學生擔任)。八、九年級在南校區設立學生會,設主席一人、副主席兩人、學習部、文體部、衛生部、宣傳部、禮儀部設正、副部長及委員(由學生擔任)。
4)學校教工團支部由校團委書記兼任書記職務,進一步加強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引領進一步提高服務青年教職工凝聚力,戰斗力。每年至少開展兩次以上座談會、集體活動等,以及各項志愿服務活動。
5)學校的學生社團依托*市六中城市學校少年宮為主要活動陣地以第二課堂的形式開展活動,社團成員以七年級學生為主。每一個社團都有社長(老師擔任)和副社長(學生擔任)。社團副社長需要參與團委的會議,社團成員需要參與團委組織的活動,如志愿者活動以及具有社團特色的活動。指導老師為社團輔導員,指導社團開展各項學習活動。
3.健全團隊銜接機制
明確并加強學校團委對少先隊工作的領導職責。團組織工作以團前教育、發展團員、團員意識教育為重點,少先隊工作以團前教育、推優入團為重點。做好共青團、少先隊的組織銜接,改進團前教育和推優入團工作,推優入團應體現班級中隊全體隊員的意見。對于經少先隊組織培養推薦和團組織考察已達到入團標準的特別優秀少先隊員,可以在其年滿13周歲不滿14周歲時發展入團,在年滿14周歲以前仍保留隊籍。
1)七、八年級由各中隊、團支部推薦優秀少先隊員作為入團積極分子,參與團前教育(不少于8課時的學習),加強自我學習(每月至少一篇學習筆記或思想匯報),投身志愿者服務(入團積極分子在入團之前不少于10小時的志愿服務)。
2)實行團、隊交流共建。通過團隊QQ群,優秀團員、優秀團干經驗交流會或青年講壇等形式開展團隊共建交流活動。
3)增加團隊銜接的儀式感:少先隊員要求佩戴紅領巾或隊徽,團員要求佩戴團徽。每次入團宣誓都必須有主題,離隊入團邀請家長參與。
4)建立校團委書記、副書記聯系一個中隊,一個團支部,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聯系兩個中隊,其他五名教師團干聯系一個團支部機制,指導中隊和團支部建設。
4.加強團組織自身先進性建設
1.嚴格落實團員發展
按照堅持標準、控制規模、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要求提高發展團員工作科學化水平。一是制定團員發展規劃,強化學校統籌。將團學比例分別控制在30%以內。七年級原則上不發展團員,但可以確定入團積極分子,加強團前培養,八年級開展離隊儀式,全年發展兩次團員,九年級上期發展一批(少數后期成長的特別優秀的可以在九年級下期發展)。二是嚴格按照團章程序和有關規定發展團員,入團積極分子的推薦確定、培養考察,新團員的大會表決、審批、宣誓、教育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到程序嚴格、手續完備。三是嚴格落實培養聯系人制度、團支部考察制度,家長談話制度,入團前要參加不少于8學時的團課學習。
2.加強團員教育管理
大力加強團員意識教育,嚴格執行“舉團旗、學團章、唱團歌、戴團徽、過團日”的要求,增強團員對組織的歸屬感、作為團員的光榮感。加強莊嚴神圣、貼近學生特點的入團等儀式教育,充分運用學習培訓、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同伴分享等方式加強團員經常性教育,組織團員每年參加集中培訓時間一般累計不少于1天或者8學時。
3.夯實基礎團務工作
)借助全團“智慧團建”系統,建設中學共青團的信息數據庫。
2)實現團員管理和團的信息統計網絡化。
3)完善和加強團員檔案管理,建立團員成長檔案,并定期進行檢查。
4)嚴肅團的紀律,特別要把團員教育評議與團員年度團籍注冊結合起來。對違反團章規定的團員依章及時處理。
4.彰顯先鋒模范作用
引導團員以團章的基本要求為準則,將思想端正、學習勤奮、勇于實踐、向善崇德、自覺奉獻作為亮明團員身份、彰顯團員特質的重要標準,在日常學習生活實踐中體現先進意識、先進動力、先進要求和先進表現。大力選樹優秀學生團員、學生團干部和優秀團支部等先進典型。廣泛開展“最美中學生”“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團隊”“魅力團員”“給力團干”“黃金搭檔”等活動。充分發揮團的工作在引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進步成才、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先進性作用。
改革創新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
.創新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與人生對話”“14歲集體生日”“寫給未來的自己”“**大我來讀”“**大我來話”“優秀團課展演”“優秀青年論壇”等活動內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增強成長動力;
2.建立中學生團校
大力創新團課教育,科學設置目標,由團員、團干、教師一起來設計團課。融合線上線下載體,不斷豐富內容,運用微信、微博、QQ、貼吧、網站等新媒體,推廣面向中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引領優秀內容產品。
3.建立健全以志愿服務及社團活動為核心的實踐育人機制
以深入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契機,將組織志愿服務活動作為我校共青團的基本職責和重要工作牽引載體。全體中學生團員從入團積極分子開始就必須是注冊志愿者強化有關保障機制
1.完善黨建帶團建機制
將中學團建作為黨建工作和年度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把團建納入學校黨建工作規劃和年度考核內容,團建工作占比不低于10%,由團市委和市教育團工委打分。建立學校黨政班子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專題匯報制度。學校團委書記應作為學校黨委委員候選人選。嚴格落實學校團組織受同級黨的委員會領導,同時受團的上級組織領導的規定。落實中學團組織推薦優秀青年教師團員作入黨積極分子人選的重要職責。
2.完善團干部選配使用機制
完善中學團干部隊伍“專兼”配備機制,在20**年內實現團委書記崗位專設,按學校中層正職干部配備和管理。校團委書記、副書記在績效考核中計算6個課時。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在績效考核中計算3個課時。校團委另外再配置5名教師團干.團的工作按一定比例在績效考核中給予綜合考慮。教師團干部的考核要將共青團工作作為考核的一項內容,要占其考核內容的20%以上,考核結果和工作成果作為評聘職務的重要依據。
3.優化資源保障機制
支持團委按照團章獨立自主開展工作。建立學校團委與德育部門合理分工、有效協作的機制。探索推行班主任兼任班級團支部指導員制度,建立學校共青團工作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銜接機制,充分考慮團組織對學生參與黨團活動、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有關內容評價的任務職責。將團的活動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中,推動團的活動和學校相關專題教育活動的綜合實施。中學所收繳團費除上繳上級團組織部分外,應全部用于學校團的工作,并嚴格按照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執行。將校級團委日常工作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安排,并在活動場所、設備、等方面對團的工作予以保障。
*市*中學團委
篇2:中學學為中心素養課堂改革研討活動方案
第一次活動
1、時間:*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點:行政樓三樓會議室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
4、議程:
主持:謝*
(1)周校長講話
(2)陳*副校長組織學習“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3)謝*布置研討任務:
本次課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學為中心
課堂教學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任務驅動
課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學習,提升素養。
本次需要研討的問題
①根據本學科特點對課堂40分鐘時間進行分段任務設計(明確各時間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
課堂40分鐘任務設計:
第一環節:0-前5分鐘:組織課堂,新課引入,當堂完成預習檢測
關注點:預習檢測卷如何編寫
第二環節:5-15分鐘:提出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關注點:問題如何來(教師如何預設問題,學生的問題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環節:15-25分鐘:小組展示,相互補充
關注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以何種形式組建,小組的位置如何安排,課堂內小組如何分工管理,班級中小組間的評價制度如何跟上,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
第四環節:25-35分鐘:教師小結,方法提升,解題指導。
以上第二、三、四環節可以穿插進行,體現精講原則。
第五環節:35-40分鐘:當堂鞏固練習。
②適合新的課堂模式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余時間的管理模式,體現精練原則。(布置什么作業,什么時候批改?如何批改?作業中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以何種方式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
③設計出適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集體備課模式(備什么?怎么備?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學科組在獨立研究期間,組長牽頭,學科組研討兩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動
1、時間:*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點:待定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每個成員帶筆記本電腦)
總務處(后勤安排)
信息技術處(提供投影儀)
4、議程:
7月26-27日:各小組研討,形成初步方案,上交電子稿。
7月28日:各小組完善方案、各小組展示本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討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
7月29日:各小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電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動
1、時間:*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點:學校各會議室
3、對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全體老師
4、議程:
1、學習課堂改革新模式,集體討論完善模式。
2、組內分工,集體備課
3、領導小組成員審核各集體備課小組的成果。
后續工作,各備課組根據學校課堂教學新模式,完善提升。
相關推薦:
高郵市中小學高效課堂過關年活動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方案
親子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方案
篇3: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方案
為積極穩妥地推進我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根據盛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面向市場,轉換機制,加快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推進兼并重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更好地發揮糧食購銷主渠道作用,確保全縣糧食安全。
到~年1月底,基本完成全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布局調整和產權制度改革,分流并妥善安置富余人員,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完成全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任務。
二、工作原則和工作重點
(一)工作原則。
1、堅持因企制宜的原則。根據盛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要求,結合本縣實際,因企制宜,確定改革形式。
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妥善做好職工身份置換和安置分流工作,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3、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根據清理財務掛帳和清產核資情況,統籌兼顧,合理制定補償標準,確保改革公開、公平、公正。
(二)工作重點。
1、搞好職工身份置換,精減糧食購銷企業富余人員,理順企業勞動關系。同時,積極創造條件,搞好職工再就業。
2、搞好資產重組界定,建立起能充分發揮調控作用的國有獨資糧食儲備體系、軍糧供應體系。
3、用足用好相關政策,消化歷史包袱,減輕企業負擔,使企業順利走向市常
4、建立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新的用人、用工、分配制度,促進購銷企業面向市場,主動服務。
三、時間安排和方法步驟
(一)時間安排。
全縣糧食購銷企業改革于今年7月份開始,~年1月底前完成。
(二)方法步驟。
1、改革形式。根據盛市有關文件規定,在對全縣糧食購銷企業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逐一確定符合企業實際的改革形式。縣保留1-2個國有獨資企業承擔儲備糧和軍糧供應。對糧所實行股份制改革,根據清產核資情況確定重組規模。
2、職工分流安置方案。糧食購銷企業要結合實際,依法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職工分流安置方案,并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廣泛征求職工意見,于~年1月底前全部完成職工身份置換。
3、清產核資。從今年7月份開始對全縣糧食購銷企業進行全面清產核資,10月底完成。
4、經濟補償金。企業補償金按照企業自籌為主、財政適當補助的辦法,多渠道籌集。
5、妥善安置分流富余人員。堅持以人為本,多措并舉,妥善做好安置分流富余人員工作,確保平穩安置、順利分流。用足用好社保、退休、內退、病退等政策,保持職工社保關系的連續性和再就業政策的銜接,鼓勵職工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對安置的職工要依法規范勞動關系,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6、新公司注冊登記。重組后的糧食購銷企業要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手續和社會保險變更手續,建立新的企業經營機制,深化內部改革。縣糧食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國有獨資企業國有資本的管理和監督,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相關政策
(一)國土資源部門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涉及到的劃撥土地使用權,在辦理評估備案、土地資產處置審批手續后,土地主管部門為其辦理土地有關手續。處置企業使用的劃撥土地的收入,按有關規定繳納和使用,可優先留給企業用于繳納社會保險和安置職工。對破產企業原使用的劃撥土地,其土地資產變現資金首先用于安置破產企業職工。
(二)對糧食企業依法出售自有產權公房、建筑物收入,優先留給企業用于繳納社會保險費和安置職工。
(三)糧食企業在正常經營期間,自籌資金安排的經濟補償金及社會保險費,可納入企業當期損益。
(四)勞動保障部門要把糧食購銷企業分流職工統一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企業職工欠繳社會保險費的,改制時要清償補繳。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國家和盛市有關規定,辦理失業登記和社會保險轉移接續手續。
(五)金融部門要積極支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工作。農業發展銀行對重組后的糧食購銷企業,要按信貸管理原則,積極予以貸款。對企業已經剝離政策性掛賬相應占用的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已辦理資產抵押的,應當及時解除抵押關系。
(六)企業改革中需要支付的審核、評估、驗資、咨詢、登記、簽證等費用,除國家規費外,屬政府部門收取的,按最低標準收齲
五、組織領導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確保改革順利進行。為加強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領導,縣政府成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名單附后),負責對全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協調。發展計劃、財政、國有資產管理、審計、勞動和社會保障、國土資源、體改、工商、稅務、農發行、糧食等部門要從大局出發,統一思想,密切配合,各負其責,確保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