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體制改革策劃方案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意見》(云政發〔**〕87號)要求和全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精神,為積極穩妥推進我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確保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全面貫徹黨的*大和*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明晰工程產權為核心,以保障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根本,以保證工程安全運行為前提,改革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加強工程管理,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產組合,調動和激發社會辦水利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的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和農民用水利益至上的原則;
(二)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落實工程建設和管護責任的原則;
(三)堅持政府規劃指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建設和管理的原則;
(四)堅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實行民主決策,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的原則;
(五)堅持開發利用與保護并重,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的原則。
三、主要目標
通過改革,切實解決當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主體不明確,管理責任不落實的問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水利管理體制,明確所有權,放開經營權,形成自主經營、自我管理的發展機制,促進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走上市場化運作的軌道,提高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四、改革范圍
××縣農村小型水利改革涉及全縣六鄉兩鎮。具體改革范圍如下:
(一)輸水管道及直接為農田灌溉排水服務的小型河道治理工程及渠道工程;
(二)小壩塘、小水池、小水窖等蓄水工程;
(三)鎮村集中供水、農村人畜飲水(人飲安全)工程。
五、改革形式
本次體制改革鼓勵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合作和拍賣等多種形式,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宜包則包、宜租則租、宜股則股、宜賣則賣,進一步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產權。小水窖、小水池、小水井工程按照“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原則合理確定工程產權,登記,發放產權證。通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用水合作組織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種管理方式,調動民間投資、建設、管理水利的積極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機制,逐步形成建、管、用相一致,責、權、利相統一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
承包、租賃、股份合作小型水利工程的個人或組織,作為小型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與管理、運行、維修養護、安全保衛、防汛等的執行主體,負有對水利工程進行規劃設計、籌資建設、組織施工、使用管理、安全運行、維修養護的責任與義務。同時,應制定各項規章和管理制度,搞好水量統配與灌溉服務,協調好用水戶之間的關系。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通過承包、租賃或拍賣等形式回收的資金,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本次改革涉及四個類型的水利工程,改革的水利工程及建議如下:
(一)農村自來水工程(包括水源及管網)。改革方式采取用水戶協會及委托為主,結合承包方式進行改革。一是只涉及一個村的自來水工程采用委托和用水戶協會的方式進行。二是涉及幾個村的自來水工程,采用用水戶協會的方式進行改革(由鎮人民政府委托管理)。
(二)鄉鎮自來水工程。由縣水務局委托鄉政府水管站管理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采取與用水戶協會共同管理的方式進行。
(三)以農戶自用為主修建的小水窖、小水井、小水池。改革方式采取“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方式進行。其產權屬農戶所有。
(四)農田排灌工程、水源工程、溝渠、管網等。改革方式以委托管理及用水戶協會為主,結合承包的方式進行。
六、實施步驟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意見》(云政發〔**〕87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調查摸底、制定方案,時間從**年9月10日至11月30日。縣水務水電局組織人員在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現狀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及時組織召開改革試點工作動員會議,認真組織學習和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全省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縣工作會精神,全面細致的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并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公開實施、簽訂合同,時間從**年12月1日至*年4月30日。在確定改革方案的基礎上,按照本次改革涉及的四個類型的水利工程進行分類,并對于采用租賃、承包、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用水合作組織管理形式進行改革的工程,要完善登記造冊,審核批準,簽訂合同,發放證書等相關手續。
第三階段:總體評估、查漏補缺,時間從*年5月1日至12月30日。要通過采取開展“回頭看”,查漏補缺的方式,對改革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評估驗收,提出下一步工作任務和整改完善措施。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文件、資料、各種會議記錄、產權證、合同書等資料認真進行清理,分類立卷歸檔,確保檔案完整。
七、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充分認識開展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著管理權責模糊、主體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等問題,造成了“國家管不了、集體管不好、農民管不到”的狀況,工程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利益得不到充分發揮,不適應我縣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規范和加快我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夯實我縣農業發展基礎,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開展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以本次改革為契機,規范和完善轄區內各類水利工程的管理。及時成立領導小組,負責開展好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確保按期全面完成改革任務。
(二)落實政策,為開展好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保駕護航
本次改革按照責權一致、有機統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尊重民意、維護權益、政府扶持、民辦公助、統籌發展、持續利用的原則進行。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上級有關政策,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工作保駕護航。
一是要依法保護支持改革主體。我縣將根據省政府《關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意見》(云政發〔**〕87號)文件精神,依法保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對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用水合作組織管理等形式經營管理工程者,享有工程使用權和經營管理權。買斷或投資新建工程者,享有工程產權和經營管理權,并可繼承和轉讓。改革后,工程所有者和經營者同樣享有獲得國家資金補助等有關優惠政策和扶持的權利,并可在保障工程公益性功能充分發揮和遵守水資源合理開發保護規定的前提下,進行多種經營。對社會團體、法人、個人投資修建工程的,并將采取“民辦公助”、“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以獎代補”等形式給予適當補助或獎勵。
二是要嚴格執行水價政策。改革后的工程供水價格,嚴格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實施意見的通知》(云政辦發〔**〕170號)及**省水價改革的有關規定,在縣有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由供需雙方在物價主管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指導價幅內商定,并報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定后,上報縣物價部門按照規定批準后執行,用水戶應遵守批準的水價方案和水費計收管理辦法。
三是要切實管好回收資金。通過改革所收回的資金,原則上歸工程所有者所有,用于工程維修養護、更新改造和新建水利項目,要做到財務公開、公正透明,充分接受縣紀檢等部門的監督管理。國有工程改革回收資金要作為水利建設專項資金納入縣財政管理,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專項用于投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和維修改造。
(三)通力協作,認真做好水利工程的確權劃界工作,確保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做好水利工程產權劃界工作,是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前提。國土、水務等相關部門要加大協作力度,認真開展好水利工程的產權劃界工作,以促進水利工程依法管理。凡是新建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要全面建設項目法人負責制,要實現新建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在制定建設方案的同時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確工程的管理體制、管理機構和運行管理經費來源,對沒有管理方案的工程不予立項。新建水利工程,管理范圍未明確劃定的工程,不予批準工程開工建設。要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將管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并明確劃定工程的管理范圍、樹碑立界。縣水務、國土、規劃部門共同監督。對已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權屬單位提出申辦水利工程產權劃界要求的,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并考慮歷史條件和現狀,積極配合其做好產權劃界工作,確保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落實責任,確保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落到實處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是公益事業,各鄉(鎮)、各級有關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要將此項改革作為當前一項重要的工作狠抓落實,通過簽訂責任狀,明確目標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
篇2: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我市是全省文化體制改革第一批試點地區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9年6月要基本上完成改革試點工作。為確保我市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取得實效,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精神,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旅游島和國際性熱帶濱海旅游城市目標,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努力打造“文化三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改革的總體目標
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建立起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管理體制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
(一)全面完成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三項內部制度改革,健全崗位目標責任制,增強服務功能;
(二)實行宣傳業務與經營業務“兩分開”,提高新聞輿論引導能力,壯大新聞事業發展實力。
(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實行公司制改造,處理好分流人員,安置好下崗人員;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壯大發展實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三、改革的任務和措施
我市文化體制改革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全面鋪開”的工作方針,按照《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05〕1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114號)和《中國共產黨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瓊發〔2006〕19號)、《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海南省支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瓊府〔2007〕25號)的規定,根據《三亞市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發展總體方案》的要求,結合各文化單位的性質、職能和工作實際,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和措施,增強文化事業單位活力,提高文化企業的競爭力。通過改革,進一步繁榮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壯大文化產業。
(一)改革文化管理體制
1、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市委宣傳部負責全市宣傳思想文化系統等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抓好宏觀管理,支持政府職能部門依法行政,進一步增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地位。
2、切實轉變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要轉變職能,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由管直屬單位向管全社會轉變,由以行政手段管理為主向以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管理轉變,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管宏觀、定政策、做規劃、抓監管上來,轉到依法行政上來。整合相關業務機構,調整人員編制,實現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基本職能。
3、探索改革文化事業單位投入方式和撥款制度,實行不同的經費核撥方式,逐步由撥款改為借、貸、投,由對文化事業的一般投入轉變為對文化項目的投入,實現由“養人”到“養事”的轉變。
(二)轉換文化事業單位運行機制
要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動、改善服務”原則,進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含新聞媒體)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三項內部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堅持面向市場不斷激發自身活力,努力形成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服務優良、引導有力的文化事業主體。
改革的方式和內容是:
第一、建立和完善崗位管理制度。建立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制度,明確設崗范圍、職能、職責,劃分各崗位工作任務,確定崗位系列和檔次。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的要求,新進人員實行公開招聘。
第二、改革現行人事管理制度。實行全員聘用制度,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指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下屬單位)由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實行公開選聘,中層以下干部實行競爭上崗。
第三、調整人員編制,發展壯大文化事業隊伍。根據工作需要,重新調整文化事業、新聞媒體單位人員編制,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第四、改革現行分配制度。建立“以崗定酬,績酬掛鉤,按崗取酬”的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積極性。根據上級有關規定,明確崗位績酬,突出績效,拉開差距,實行二次分配。
第五、繼續實行工資統發制度。文化事業單位(不含新聞媒體單位)在編人員的工資由單位工資報賬員每個月根據單位績效考核結果報下個月工資,仍通過財政統發至個人工資帳戶。
第六、新聞媒體單位實行宣傳業務和經營業務“兩分開”,做大做強新聞事業,拓展搞活經營產業。在編人員的工資由財政全額撥付。逐步實施廣播電視非時政類節目制播分離,廣告、發行、印刷等部門從事業體制中剝離出來,改為經營單位,實行公司化運作,經營收入主要用于新聞媒體單位事業發展,不足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從事業體制中剝離出來的原在編在職人員保留事業身份,退休按檔案工資辦理,新錄用的人員按企業辦理。
第七、截止2008年12月31日,文化事業單位(含新聞媒體單位)在編人員凡工作年限滿30年或工作年限滿20年且年齡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界定為“老人”。在規定的時間內,經本人申請,主管部門批準,市組織人事部門審核確定,可以辦理提前離崗。離崗期間的工資福利等基本待遇不變,單位和個人按事業單位的辦法計算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時,按事業身份辦理
退休手續;已辦理提前離崗的人員不占單位人員編制;三亞晨報社、三亞廣播電視臺辦理提前離崗的人員至法定退休前的工資福利和各項社會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均由財政統一支付,不占用單位經費。
(三)實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
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的要求,對三亞市電影公司實行轉企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下崗安置人員要給予優惠政策,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市電影公司改革的方式和內容是:
1、轉企改制的界定時間為2008年12月31日(即從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單位的界定時間)。
2、規范操作轉企改制,建立新的運行機制。由市國資委牽頭,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等部門依法對市電影公司的財務收入和經營情況進行全面審計,認真做好國有資產清產核資。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按照有關政策組織實施三亞市電影公司轉企改制工作,重新組建“三亞市電影公司”,作為國有獨資文化企業。
3、截止2008年12月31日,在職職工凡工作年限滿28年或工作年限滿20年且年齡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7年的,界定為“老人”,其余的界定為“新人”。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區別對待。對“老人”實行“留殼過渡、轉制運行”的辦法,即對“老人”在檔案中保留其事業身份,退休時享受事業單位待遇;對“新人”實行競爭上崗或下崗安置。
4、拖欠在職職工的各項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和經批準辦理提前退休的“老人”距法定退休年齡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工資以及下崗安置人員所需的資金,經市人事勞動保障局、市地方稅務社會保險費征稽局等相關部門核定,從單位國有資產變現收入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解決。在市國資委設立專戶管理,由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負責監管。
5、以2008年12月31日為止點,把在職職工拖欠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個人部分由個人繳納),一次性繳納到市地方稅務社會保險費征稽局。
6、辦理提前退休的“老人”經市組織人事部門審核確定后,只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不再繳納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7、被界定為“老人”的職工,在規定時間內,經本人申請,主管部門批準,市組織人事部門審核確定后,按事業單位辦理提前退休。經批準提前退休的“老人”按規定應正常晉升的薪級工資一次性晉升完畢,作為計發提前退休費的基數。按照截止辦理提前退休時的工作年限計發退休金比例,計發提前退休費,由市國資委按月足額撥付。提前退休費不參加已退休人員退休費調整,但可按規定參照在職人員的辦法調整標準,所增加部分按規定的退休費計發比例打折后計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按規定程序辦理退休手續,并確定退休費標準。
8、轉企改制前已辦理退休的人員,原按國家和我省規定標準核定的退休待遇不變(即按事業單位辦理),今后基本養老金的調整按企業執行,所需經費從基本養老統籌基金中支付。自轉企改制基準日起,凡因國家統一出臺事業單位退休費調整政策而產生的“事企差”(即按企業辦法增加的基本養老金少于按事業單位辦法增加的退休費的差額部分),由市電影公司視經濟情況自籌資金解決,所需資金稅前列支。
9、轉企改制前已離休的人員,原離休待遇保持不變,按國家和我省現行有關規定執行。離休人員醫藥保障待遇,繼續執行現行辦法。
10、轉企改制時,“新人”在規定時間內自愿申請解除勞動關系的,由本人書面申請,任免機關批準,雙方協商一致,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相關手續,按規定一次性計發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補貼;對超過規定時間申請辦理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手續的職工或競崗落崗而被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只計發經濟補償金,不再發經濟補貼。
11、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補貼計算標準為:(1)經濟補償金:按解除勞動合同基準日前12個月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確定,每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不足一年按一年計,即月平均工資×工作年限。(2)經濟補貼:經濟補償金×80%的總數。
12、轉企改制前已離退休人員,轉企改制后辦理退休人員的黨組織及人事關系,按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人事勞動保障廳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瓊辦發〔2003〕17號)規定,移交當地街道社區,實行屬地管理。
(四)加強文化市場和掃黃打非工作的建設與管理
理順文化市場管理體制,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深化文化市場管理的改革,逐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立體監管體系。切實抓好“掃黃打非”工作,設立“掃黃打非”工作常設機構,履行部署、指導、協調、督辦的職能,確保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強“三亞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建設,形成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制,促進文化市場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四、加快發展文化產業
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旅游島和國際性熱帶濱海旅游城市目標,堅持誠信、創新、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弘揚“極力爭取”的城市精神,通過改革,建立健全激勵競爭機制,增強文化事業和文化企業活力,培育文化市場主體,規范文化市場行為,逐步完善運行機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發展策略,推動我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加大政府投入,發揮社會力量,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政府為主體,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建設文化基礎設施。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要根據三亞市“十一五”規劃,結合我市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研究制定發展計劃,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加大投融資力度,培育骨干文化企業,整合文化資源,重塑文化市場主體。三亞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公司要加快運轉,盡快啟動落筆洞文化旅游區項目建設,整合
國有文化資源,盤活國有文化資產,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明確管理職責和經營范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培育成為導向正確、主業突出、實力雄厚、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
(三)成立文化旅游產業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成立行業協會等社會管理機構,建立文化管理社會化的有效機制,提高管理效率,擴大管理覆蓋面,為文化市場提供良好的體制環境和服務環境。
(四)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培育和壯大文化市場。市財政每年在年度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我市特色文化產業、新興文化產業和文化產業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可采取貸款貼息、補助和獎勵等方式予以資助。有關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的管理細則由市委宣傳部和市財政局聯合制定。
(五)積極探索農村文化市場發展的路子。把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三下鄉”等公益文化項目納入農村文化市場發展體系,進行市場運作,發展適合當地群眾文化需求的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娛樂項目。
(六)發揮基層文化站的組織指導作用,推動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各鎮黨委、政府要加強對基層文化工作的領導,配備專業人員,安排專項經費,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和目標,把開展基層文化活動作為培育文化市場和發展文化產業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加強管理,創新機制,激活經營,增強實力,推進農村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多元化”,文化隊伍建設“社會化”,文化娛樂發展“市場化”和文化市場管理“制度化”,豐富活躍農村基層文化生活,切實解決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
五、組織領導
文化體制改革是一個涉及面廣,影響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黨委宣傳部門協調指導,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落實,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領導,統一思想,搞好協調,形成合力,確保改革與發展取得實效。
(一)調整組織機構,健全工作機制。充實“三亞市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萍(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常務副組長:李柏青(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徐國良(市人大常委、市文旅委副主任)
寧光榮(市委副秘書長)
林貽秀(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員:鐘聲(市委政策研究室負責人)
劉關山(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王永敏(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事勞動保障局局長)
黃淑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三亞晨報社總編)
莫英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廖民生(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局長)
周雄(三亞廣播電視臺負責人)
潘國華(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周高明(市財政局局長)
鄧忠(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關進敏(市國資委主任)
李洪海(市住房保障與房產管理局局長)
溫孝廉(市社會保險事業局局長)
劉洪良(市地方稅務社會保險費征稽局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莫英俊同志兼任。工作人員從市宣傳文化系統等單位抽調組成。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三亞晨報社、三亞廣播電視臺等單位要相應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切實抓好文化體制改革工作。
(二)加強政策研究,建立政策體系。要組織相關職能部門,盡快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加大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做好與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的銜接,確保改革工作有序進行,取得成效。
(三)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思想工作。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要加強改革政策宣傳,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和改革單位干部職工正確認識改革的形勢和任務,正確認識改革的政策措施,為保證改革任務的落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切實開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時了解和掌握干部群眾的思想動態,解難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要及時處理和解決好改革中出現的傾向性問題,讓廣大職工享受改革成果,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六、組織實施,確保成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今年上半年將對我市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進行檢查驗收,評估改革成效。各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勇于創新,扎實推進,全面完成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篇3:小型水利工程體制改革策劃方案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意見》(云政發〔**〕87號)要求和全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精神,為積極穩妥推進我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確保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全面貫徹黨的*大和*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明晰工程產權為核心,以保障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根本,以保證工程安全運行為前提,改革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加強工程管理,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產組合,調動和激發社會辦水利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的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和農民用水利益至上的原則;
(二)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落實工程建設和管護責任的原則;
(三)堅持政府規劃指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建設和管理的原則;
(四)堅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實行民主決策,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的原則;
(五)堅持開發利用與保護并重,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的原則。
三、主要目標
通過改革,切實解決當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主體不明確,管理責任不落實的問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水利管理體制,明確所有權,放開經營權,形成自主經營、自我管理的發展機制,促進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走上市場化運作的軌道,提高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四、改革范圍
××縣農村小型水利改革涉及全縣六鄉兩鎮。具體改革范圍如下:
(一)輸水管道及直接為農田灌溉排水服務的小型河道治理工程及渠道工程;
(二)小壩塘、小水池、小水窖等蓄水工程;
(三)鎮村集中供水、農村人畜飲水(人飲安全)工程。
五、改革形式
本次體制改革鼓勵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合作和拍賣等多種形式,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宜包則包、宜租則租、宜股則股、宜賣則賣,進一步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產權。小水窖、小水池、小水井工程按照“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原則合理確定工程產權,登記,發放產權證。通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用水合作組織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種管理方式,調動民間投資、建設、管理水利的積極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機制,逐步形成建、管、用相一致,責、權、利相統一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
承包、租賃、股份合作小型水利工程的個人或組織,作為小型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與管理、運行、維修養護、安全保衛、防汛等的執行主體,負有對水利工程進行規劃設計、籌資建設、組織施工、使用管理、安全運行、維修養護的責任與義務。同時,應制定各項規章和管理制度,搞好水量統配與灌溉服務,協調好用水戶之間的關系。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通過承包、租賃或拍賣等形式回收的資金,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本次改革涉及四個類型的水利工程,改革的水利工程及建議如下:
(一)農村自來水工程(包括水源及管網)。改革方式采取用水戶協會及委托為主,結合承包方式進行改革。一是只涉及一個村的自來水工程采用委托和用水戶協會的方式進行。二是涉及幾個村的自來水工程,采用用水戶協會的方式進行改革(由鎮人民政府委托管理)。
(二)鄉鎮自來水工程。由縣水務局委托鄉政府水管站管理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采取與用水戶協會共同管理的方式進行。
(三)以農戶自用為主修建的小水窖、小水井、小水池。改革方式采取“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方式進行。其產權屬農戶所有。
(四)農田排灌工程、水源工程、溝渠、管網等。改革方式以委托管理及用水戶協會為主,結合承包的方式進行。
六、實施步驟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意見》(云政發〔**〕87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調查摸底、制定方案,時間從**年9月10日至11月30日。縣水務水電局組織人員在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現狀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及時組織召開改革試點工作動員會議,認真組織學習和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全省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縣工作會精神,全面細致的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并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公開實施、簽訂合同,時間從**年12月1日至*年4月30日。在確定改革方案的基礎上,按照本次改革涉及的四個類型的水利工程進行分類,并對于采用租賃、承包、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用水合作組織管理形式進行改革的工程,要完善登記造冊,審核批準,簽訂合同,發放證書等相關手續。
第三階段:總體評估、查漏補缺,時間從*年5月1日至12月30日。要通過采取開展“回頭看”,查漏補缺的方式,對改革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評估驗收,提出下一步工作任務和整改完善措施。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文件、資料、各種會議記錄、產權證、合同書等資料認真進行清理,分類立卷歸檔,確保檔案完整。
七、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充分認識開展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著管理權責模糊、主體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等問題,造成了“國家管不了、集體管不好、農民管不到”的狀況,工程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利益得不到充分發揮,不適應我縣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規范和加快我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夯實我縣農業發展基礎,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開展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以本次改革為契機,規范和完善轄區內各類水利工程的管理。及時成立領導小組,負責開展好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確保按期全面完成改革任務。
(二)落實政策,為開展好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保駕護航
本次改革按照責權一致、有機統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尊重民意、維護權益、政府扶持、民辦公助、統籌發展、持續利用的原則進行。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上級有關政策,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工作保駕護航。
一是要依法保護支持改革主體。我縣將根據省政府《關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意見》(云政發〔**〕87號)文件精神,依法保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對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用水合作組織管理等形式經營管理工程者,享有工程使用權和經營管理權。買斷或投資新建工程者,享有工程產權和經營管理權,并可繼承和轉讓。改革后,工程所有者和經營者同樣享有獲得國家資金補助等有關優惠政策和扶持的權利,并可在保障工程公益性功能充分發揮和遵守水資源合理開發保護規定的前提下,進行多種經營。對社會團體、法人、個人投資修建工程的,并將采取“民辦公助”、“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以獎代補”等形式給予適當補助或獎勵。
二是要嚴格執行水價政策。改革后的工程供水價格,嚴格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實施意見的通知》(云政辦發〔**〕170號)及**省水價改革的有關規定,在縣有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由供需雙方在物價主管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指導價幅內商定,并報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定后,上報縣物價部門按照規定批準后執行,用水戶應遵守批準的水價方案和水費計收管理辦法。
三是要切實管好回收資金。通過改革所收回的資金,原則上歸工程所有者所有,用于工程維修養護、更新改造和新建水利項目,要做到財務公開、公正透明,充分接受縣紀檢等部門的監督管理。國有工程改革回收資金要作為水利建設專項資金納入縣財政管理,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專項用于投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和維修改造。
(三)通力協作,認真做好水利工程的確權劃界工作,確保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做好水利工程產權劃界工作,是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前提。國土、水務等相關部門要加大協作力度,認真開展好水利工程的產權劃界工作,以促進水利工程依法管理。凡是新建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要全面建設項目法人負責制,要實現新建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在制定建設方案的同時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確工程的管理體制、管理機構和運行管理經費來源,對沒有管理方案的工程不予立項。新建水利工程,管理范圍未明確劃定的工程,不予批準工程開工建設。要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將管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并明確劃定工程的管理范圍、樹碑立界。縣水務、國土、規劃部門共同監督。對已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權屬單位提出申辦水利工程產權劃界要求的,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并考慮歷史條件和現狀,積極配合其做好產權劃界工作,確保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落實責任,確保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落到實處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是公益事業,各鄉(鎮)、各級有關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要將此項改革作為當前一項重要的工作狠抓落實,通過簽訂責任狀,明確目標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