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家長活動心得體會
蘭州市中山小學檔案管理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學生發展心的期待
中山小學三年級二班
姚楊延旭家長
首先,我要表示感謝,感謝學校能夠給孩子們提供這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不僅對孩子,對于家長也是一次觀念上的教育。
如今的孩子在家中都是眾星捧月,所得到的呵護遠遠超出了孩子的需要,所以在孩子已得到那么多愛的同時要學會自己如何去愛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感恩,就是讓孩子心中有愛,讓他們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只有常懷感恩之心,才能更珍惜所得到的一切,對周圍的人,事物,都心存感恩,更是一個人心的寬廣的表現。感謝父母給予他生命,讓他體驗人生的精彩,感謝老師授予他知識,讓他積累為社會做出貢獻,感謝朋友,帶給他快樂與幸福,感謝敵人,讓他學會面對挫折,感謝所有為他付出過,帶給他物質與精神上需求的人,感謝世間萬物給他提供的生存空間與條件。
當然,這種教育不可能一次就起到很大的效果,希望學校將這種教育貫穿始終,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讓感恩深入人心,一次督促孩子,讓孩子從根本上理解如何感恩,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為家長,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積極配合學校,共同實現教育目標。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感恩
中山小學三、二班
王紫璇家長于靜
現在不少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懷了。獨生子居多,父母親太過于溺愛,從而養成了孩子對現有的條件不珍惜,只顧一味地索取,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的孩子怎能學會感恩?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該如何加強孩子的感恩教育吧。記得有一次,我膝蓋關節疼痛,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孩子看見后,不是關切地問我痛不痛,而是哈哈大笑。不僅如此,孩子不懂得關心別人,還挑吃、浪費糧食,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會與人分享。雖然我不指望孩子將來會有怎樣的報答。但孩子的表現著實讓我感到有些寒心和擔憂。可仔細一想,其實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樓上的大爺腿腳不好,上下樓梯不方便,孩子看到后會關切地說:“大爺,您小心,要走好”。小區里的鄰居和同學的媽媽經常夸贊她懂禮貌,懂得與大人打招呼,老師也稱贊她在校能夠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對人熱情。
孩子為何在外表現和在家里的表現截然不同。難道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于是,我開始對孩子灌輸感恩教育。每當孩子淘氣的時候,我會以講故事的形式跟她說:爸爸媽媽白天是如何辛苦工作,下班回家還要輔導你做作業,你還淘氣,爸爸媽媽會很傷心的。每次聽到這里,孩子都會掉著眼淚后悔地對我說:“媽媽不要傷心,我這樣做不對,我再也不會這樣了。”雖然孩子不會這樣就真的“痛改前非”,也許第二天就忘記了對我的承諾。但是,看著孩子的表現,我知道,在她幼小的心靈深處已經懂得了什么是對,什么是不對。我還經常跟她講小時候他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讓她知道大人們為了她的健康成長付出了什么,教她要懂得回報,尊敬長輩……
如今,孩子已經開始學會了怎樣去關心別人。我的腿磕著了,她會急切地問:“媽媽,疼嗎?”外婆的眼睛進了灰塵,她會關心地問:“外婆,你的眼睛好點沒有?”爸爸睡覺時,她會給他蓋被子。同學流鼻血,她會主動地遞上紙巾。孩子也懂得了幫大人分擔家務活,跟我搶著疊衣服……看著她一點點地進步,我感到欣慰。
其實,孩子自私、缺乏責任感和感恩的心理,獨立性差,經受不起挫折,這都是家長過分溺愛所造成的。小學時期,學生的行為習慣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不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學校教育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學會感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需要我們不斷繼承和發揚。只要我們家校配合,用心去觀察,用心去了解,用心去教育,讓孩子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想別人之所想,哀別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樂他人之所樂,積極學會體驗他人的內心世界和內心的情感。我想,孩子們會懂得感恩社會、感恩父母。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感謝有你
中山小學三、二班
郝彬桐家長
最近,學校舉行了感恩教育活動。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都受益匪淺。我家的孩子也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讓我突然想起了《感恩的心》這首歌。感恩的心,感謝命運…….發現這首歌真的寫的那么動人,是啊,人活著,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感恩,有了一顆感恩的心,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回美好。
也許我們的孩子不是最優秀的,但是在我們父母的眼里他永遠是最棒的。每天下班的一聲媽媽,讓我更加堅信,無論我們為他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同樣,在孩子的心里,也懂得我們每天上班的辛苦。一回到家中,一雙拖鞋,一杯熱水,都足以證明他是個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有一次,因為感冒了,吃完晚飯后,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房洗碗,而是直接去了臥室休息,迷迷糊糊中我聽到流水的聲音和鍋碗碰撞的聲音,我還以為是爸爸回來了,勉強爬起來去看,剛走到火房門口,我被里面的一個幼小的身影吸引住了,原來是兒子,雖然站在水池邊有些顯得不怎么協調,但是看到他站在哪里非常認真的洗著每一個碗筷,我的心里不知道是一種什么滋味,發現兒子原來已經長大了,不在是我眼中的那個小不點了。我走過去說,你還小洗不干凈,放著我來洗吧。但是兒子確說,沒事媽媽,你不舒服就去休息吧,我可以的。我保證洗干凈,就和您平時洗的一樣干凈。我當時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就說,那你小心一些,不要把碗砸了,就轉身走出了火房。那一刻,我的心里是那樣的溫暖。不要看孩子平時總是那么調皮、貪玩,其實他已經變得懂事了,只是在父母面前沒有表現出來而已。所以請每一位父母都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你們需要時,他同樣會讓你們明白,孩子已經長大。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微笑中成長
中山小學三年級二班
劉雯鈺家長
看著孩子自己背著書包,系著紅領巾,帶上學生卡上學了,心中很欣慰。
每天,鬧鈴響起,孩子從夢里醒來,匆匆忙忙自己疊被子,穿衣、洗漱、早點之后,“媽媽再見”、“爸爸再見”“我上學去了!”,孩子懂事了,更有愛心,也知道感恩了。不再亂花錢,用她攢下的春節壓歲錢,買文具用品、枕邊的鬧鈴;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放學回家寫完作業,?我們打掃家里的衛生,整理房間,將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還說以后這就是她的活。
過生日的一天,她要了一個不大的生日蛋糕;比去年的小了許多,自己許了愿;我長大了,不能再嬌氣任性了!要向姐姐學習,并努力,更優秀一點!切得第一塊蛋糕給了媽媽,第二塊給了爸爸,第三塊切給姐姐,最后一塊留給了自己,奶油還比較多,自己說先嘗一口,就急不可耐的塞進自己的口里。又急急忙忙取了一片,送到媽媽的口邊,媽媽吃!媽媽吃!我做完生意回到家,她總是會說“爸爸、媽媽辛苦了,我給你們揉揉腰、捶捶背”。這次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孩子了解了父母的愛,更激發了他們的感恩之心,學會了替父母分擔一點辛苦,與父母分享快樂,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女兒長大了
中山小學三年級二班任玉瓏的家長
常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愛心,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給予;只知道自我,不懂得體諒他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這些孩子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不良的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被愛,不知回報。不由心中感到惶恐不安。
可是當我進到母親家門的時候,聽到女兒那甜甜的叫聲和瞬間撲入自己懷中不停扭動著的柔軟身體時,便釋懷了。看著女兒乖巧的倒了杯水遞入我的手中說:“媽媽請喝水”心中便不由自主的流淌出了幸福。拍著女兒肉呼呼的小手說到乖寶貝快去睡覺,下午還要上課呢。看著女兒乖巧的躺在了床上,便回到客廳。在和母親的閑聊中知道了不少女兒的趣事:
女兒會幫姥姥拖地了,雖然是東一笤竹西一掃把,但總是很認真的拖干凈了,雖然累的滿頭大汗,但卻樂個不停。母親還說她在廚房做晚飯的時候女兒總會倒一杯水拿到廚房讓她喝,閑了還會給姥姥揉揉肩敲敲腿什么的,可討人喜歡了。吃飯的時候也會給姥爺端飯了,吃完飯會很積極的收拾碗筷,擦洗桌子,那副樣子跟個小大人一樣,可心疼了。。。。。。
聽著母親的訴說,心卻微微的有些泛酸。想想女兒從呱呱墜地到嗷嗷待哺只在我身邊呆了一年半,在女兒一歲半時送到了遠在慶陽的奶奶身邊生活。再接回來時是上幼兒園了,在我身邊呆了兩年。就上小學了,因為離學校較遠再加上工作的原因,女兒便又寄宿在姥姥這。只有周末接回去和我們住一天,女兒就總像個小年糕一樣粘著我不肯分開,一會要我抱抱她,一會又要我親親她。動不動就會問我“媽媽你喜歡我不?”看著女兒那既期盼又怕失望的表情總是讓我很心痛。由于女兒和爸爸相處的時間很少所以見到爸爸時的女兒總是很別扭。見到爸爸時總是很冷淡,給她爸爸一副生人勿近的表情,可是私底下總是爸爸長爸爸短的問個不停。一會問爸爸什么時候回來?一會問爸爸喜歡我不?可是爸爸一回來,女兒不是裝睡就是躲在被子里不肯出來,經常惹得她爸爸很不高興,看著這對別扭的父女很是讓我無語,所以說希望每個家長平時有多忙都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孩子,孩子的童年真的很短暫,不知不覺的就長大了,真正能和我們呆在一起的時間也很有限。
記得女兒在5歲多的時候,有年冬天她爸爸感冒了在診所輸液,中途我帶著女兒去看的時候,女兒看她爸爸的被子沒蓋好,就上去幫著她爸爸把被子拉著蓋嚴實了,這種情景讓人看著真的很感動,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說明女兒很懂事很孝順,當她爸爸看到的時候也開心了笑了,說了聲:謝謝心肝寶貝蛋。
星期天再將女兒送回姥姥家為周一上課做準備。一想到年近80高齡的母親幫我帶孩子就不由得感到心酸,可在聽到母親訴說女兒的乖巧懂事時又讓人覺得很欣慰,竟有一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感慨,女兒真的長大了!!!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兒子的舉動觸動了我
中山小學三年級二班張文淵家長
張玉璽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當9歲的兒子手語學唱《感恩的心》為我和妻子盡情演唱時,我被這首歌深深感動,每一句優美樸實的歌詞觸動著我的心弦。也被這首歌感到慚愧,多少年了,經常聽這首歌但是我竟然不能從頭至尾完整的演唱。
今天,兒子稚嫩的童聲學唱《感恩的心》,我知道他應該在展示才藝,而對于“感恩”“命運”他并不懂。或許多年以后,當他明白和理解感恩的含義和責任之后,一定會覺得這首樸實無華的歌曲囊括了中國道德仁義的傳統文化,怎么會不“珍惜”。
衷心感謝中山小學老師對我兒子的教育,近來轉變很大。感恩從小做起,感恩從自我做起,從為父母端一盆洗腳水做起,彰顯出人類最普通關愛的升華。
中國人講究的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朦朦朧朧的孩子來說,從點滴做起,從小做起,能養成感恩一生的情懷,這對一個人健康成長,傳承中國國學精粹,應該說是有力的推進。
當今,中國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溺愛孩子的現象特別突出。有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還不會穿衣服,過的是飯來張口的日子。家長生怕做一點點活就會把孩子累著,一切以孩子的喜悅為準則,要什么買什么。這樣教育孩子事實上對孩子就是一種耽誤。長此以往,孩子的各種劣性就會暴露出來,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的我,既是父親又是兒子的雙重角色。兒子尚小不懂得父母忘我付出的偉大的關愛,而我,應該能真切的體會作為父母的不易,應該多感恩自己的父母,也為父母洗洗腳、捶捶背等力所能及的事,相信父母心里一定暖暖的。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去老家看望父母我是去也匆匆來也匆匆,慢慢的我覺得有些疏遠,這在我心里一直是個“結”。我只有多給父母買一些物品,來平衡我的內心。
因此,從小教育或者引導孩子知恩圖報,也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責任。有人說,“感恩”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于心。譬如感恩于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和辛勤教育我們的老師。
“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讓我們一起行動,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在寒冷,黑夜就不在漫長,幸福快樂就時刻陪伴在你、我、他身邊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孩子的蛻變心得
三年級二班
張怡然家長
首先,非常感謝學校能夠引發這次感恩活動,在我們這些家長心目中,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真的有太多的盲點,太多的困惑,這讓我們覺得很無助,"獨生子女癥"是現今的孩子身上普遍的通病。在家里,孩子是家長們關注的中心,恃寵而驕,權利無限!養成了孩子沒有責任感,驕縱霸道的壞脾氣。而我們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平臺搭建,其它的事情都可代勞,這樣的教育成果下導致孩子成為不懂感恩、孝道,責任,義務,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水晶娃娃,總有絢麗的外表,卻說不得碰不得,根本沒能力在未來社會的壓力下立足!只知索取,攀比,不求奉獻于回報。
成為結結實實的啃老族!
這次活動開啟后,我發現我的女兒生活的思想越來越健康了,雖然以前也會偶爾幫我做做家務,但前提條件是在心情好的狀況下或是索要零花錢時,才會做,而且做的不夠認真,只是為了完成而做。但是現在不同了,是發自內心在做,不用提示,不用要求,用愛、用真心在做。尤其這次我和她爸爸的結婚紀念日,在沒有任何人的提示的情況下自發地給我們送了一副手工畫,雖然成本很低,但是讓我們夫妻倆覺得此禮物勝過一切,這是無價之寶,我的寶貝!
感想很多,有些是無法用文字能表達出來的。最后還是要謝謝學校和老師能夠從全方位來指引孩子們的教學模式。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孩子長大了
三年級二班
王銘輝的家長
兒子一天天長大,從慢慢開始學會翻身、會爬、會說話、會走路,我記下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第一次笑,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自己走路,第一次自己吃飯┅┅我沉浸在孩子成長的喜悅中。在記錄孩子成長的同時,我自己也被父母對孩子全心全意的無私的愛所感動。有一句老話: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親身感受了,才知道父母曾經對自己付出過多少,才知道父母的愛有多偉大!
如今的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作為一個母親我是值得驕傲的。自從學校開展感恩系列教育系列活動,我的兒子改變了很多,真的讓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他是講道理的孩子。但是生活上比較嬌慣,比如愛挑食,不喜歡獨立睡覺,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很多時候很多事情考慮最多的是自己的感受,根本不會體諒理解父母的辛苦。現在,我的孩子改變了很多每天自己會把自己的衣物,房間收拾整齊,會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掃地,飯菜做好會主動的收拾餐桌,吃過飯后,會主動的把碗筷收拾干凈。
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天,我在做飯的的時候,不小心切到了自己的手指,血頓時流了出來。我出于本能的“啊”了一聲,這時候在客廳看電視的兒子趕緊跑了進來,看到我流了很多血,把他也嚇壞了,但是他很冷靜,先去找來紙巾幫我把血擦干凈,隨后,又去幫我找創可貼包扎。看著他忙來忙去鼻子都沁出了汗珠,看到兒子跑前跑后滿眼擔心焦急的眼神,我的眼睛濕潤了,看到這一刻,所有的辛苦,勞累,委屈,都化為烏有,我的兒子已經長大了
如今你已經可以自己獨立的入睡,每天深夜我都會走進入你的房間,看到床上的你發出均勻酣暢的呼吸聲,看到你睡熟時稚嫩中帶著疲憊的臉龐,想著你小小年紀現在可以幫媽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己越來越獨立,讓我感受到更多的是欣慰和感動。因為媽媽感到:兒子,你長大了
兒子,媽媽希望你做一個勇敢、堅強的男子漢,我想對我的兒子說:兒子要勇敢,要堅強,爸爸媽媽永遠在你的身后陪伴你,愛你!總有一天你要長大,要離開爸爸媽媽,今天你已經邁出了成長的一大步,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希望你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對孩子干家務的感言
三年級二班
李曉家長
自從孩子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家里干家務以來,我發現了孩子身上的一些變化。以前孩子從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家懶懶散散,要他突然干一些活,還真不喜習慣,他也不太會做。當然,勞動也是快樂的,當他終于幫父母完成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比如:洗衣服、拖地、掃地……終于體驗到了父母勞動的艱辛,體驗到了勞動的不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勞動是辛苦的,在勞動的過程中,有汗水,有付出,有開心,才有收獲。通過做家務,孩子實實在在地領會了這首詩的意思。沒有勞動就不會幸福和快樂,沒有勞動,就不會有一個嶄新的世界。家務事,增強狹義的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做家務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擺脫依賴意識,促進孩子的心理成熟,同時還可以促進家庭的融洽關系。
最后感謝學校老師為孩子安排了這項做家務的家庭作業。讓孩子學做家務,并不是簡單的為了使孩子學會幾件家務。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
中山小學三、二班學生王鑫的家長―扈永娟
今天我就說說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方法思路,請老師多加指導:
一、自己安排和自己負責
記得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每次帶他出去玩,我都提醒他想想要帶什么東西。提醒幾次后,兒子便主動穿好衣服,帶好必需品。同時,我經常給他說:“你現在是小學生了,要自己去想,自己去操心。”我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能盡依賴父母。
二、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讓孩子做一些適齡的家務勞動。飯前,我讓兒子把筷子擺在餐桌上,當他如數擺好時,我會夸獎他:“真棒!”飯后,我讓兒子把椅子擺好,把桌子擦了,他會拿起抹布認真的擦,我會及時鼓勵說:“兒子真乖,你看桌子擦的真干凈,繼續努力哦!”每當這時兒子會高興的點點頭,干勁就更足了。我時常鼓勵孩子的勞動熱情,他就養成了愛勞動的好習慣。
三、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覺得,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個處處依賴別人的人,對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那就不能指望孩子獨立自主。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要獨立自主,我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樣。
四、與孩子建立密切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的愛
獨立自主性格的培養需要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基礎,只有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難時,一定會得到幫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膽的去探索、去實踐,“孩子,別怕有媽媽呢”,這是我經常對他說的一句話。
這兩年,通過這一系列的家庭教育,我的孩子現在的獨立性比較強,比如、起床后自己疊被褥,做完作業后自己整理書桌和書包,晚上自己洗腳、洗襪子、洗澡,主動幫我打掃房間衛生,上學自己過馬路等。我覺的孩子的獨立性格的養成對他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我呼吁所有父母,無論和孩子怎樣難以割舍,孩子總要長大,總要獨立,為了讓孩子順利走向社會,千萬不要以父母的視線罩住孩子的發展,給他們一個獨立發展的空間吧!
篇2:感恩家長活動心得體會
蘭州市中山小學檔案管理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學生發展心的期待
中山小學三年級二班
姚楊延旭家長
首先,我要表示感謝,感謝學校能夠給孩子們提供這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不僅對孩子,對于家長也是一次觀念上的教育。
如今的孩子在家中都是眾星捧月,所得到的呵護遠遠超出了孩子的需要,所以在孩子已得到那么多愛的同時要學會自己如何去愛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感恩,就是讓孩子心中有愛,讓他們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只有常懷感恩之心,才能更珍惜所得到的一切,對周圍的人,事物,都心存感恩,更是一個人心的寬廣的表現。感謝父母給予他生命,讓他體驗人生的精彩,感謝老師授予他知識,讓他積累為社會做出貢獻,感謝朋友,帶給他快樂與幸福,感謝敵人,讓他學會面對挫折,感謝所有為他付出過,帶給他物質與精神上需求的人,感謝世間萬物給他提供的生存空間與條件。
當然,這種教育不可能一次就起到很大的效果,希望學校將這種教育貫穿始終,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讓感恩深入人心,一次督促孩子,讓孩子從根本上理解如何感恩,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為家長,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積極配合學校,共同實現教育目標。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感恩
中山小學三、二班
王紫璇家長于靜
現在不少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懷了。獨生子居多,父母親太過于溺愛,從而養成了孩子對現有的條件不珍惜,只顧一味地索取,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的孩子怎能學會感恩?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該如何加強孩子的感恩教育吧。記得有一次,我膝蓋關節疼痛,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孩子看見后,不是關切地問我痛不痛,而是哈哈大笑。不僅如此,孩子不懂得關心別人,還挑吃、浪費糧食,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會與人分享。雖然我不指望孩子將來會有怎樣的報答。但孩子的表現著實讓我感到有些寒心和擔憂。可仔細一想,其實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樓上的大爺腿腳不好,上下樓梯不方便,孩子看到后會關切地說:“大爺,您小心,要走好”。小區里的鄰居和同學的媽媽經常夸贊她懂禮貌,懂得與大人打招呼,老師也稱贊她在校能夠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對人熱情。
孩子為何在外表現和在家里的表現截然不同。難道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于是,我開始對孩子灌輸感恩教育。每當孩子淘氣的時候,我會以講故事的形式跟她說:爸爸媽媽白天是如何辛苦工作,下班回家還要輔導你做作業,你還淘氣,爸爸媽媽會很傷心的。每次聽到這里,孩子都會掉著眼淚后悔地對我說:“媽媽不要傷心,我這樣做不對,我再也不會這樣了。”雖然孩子不會這樣就真的“痛改前非”,也許第二天就忘記了對我的承諾。但是,看著孩子的表現,我知道,在她幼小的心靈深處已經懂得了什么是對,什么是不對。我還經常跟她講小時候他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讓她知道大人們為了她的健康成長付出了什么,教她要懂得回報,尊敬長輩……
如今,孩子已經開始學會了怎樣去關心別人。我的腿磕著了,她會急切地問:“媽媽,疼嗎?”外婆的眼睛進了灰塵,她會關心地問:“外婆,你的眼睛好點沒有?”爸爸睡覺時,她會給他蓋被子。同學流鼻血,她會主動地遞上紙巾。孩子也懂得了幫大人分擔家務活,跟我搶著疊衣服……看著她一點點地進步,我感到欣慰。
其實,孩子自私、缺乏責任感和感恩的心理,獨立性差,經受不起挫折,這都是家長過分溺愛所造成的。小學時期,學生的行為習慣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不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學校教育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學會感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需要我們不斷繼承和發揚。只要我們家校配合,用心去觀察,用心去了解,用心去教育,讓孩子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想別人之所想,哀別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樂他人之所樂,積極學會體驗他人的內心世界和內心的情感。我想,孩子們會懂得感恩社會、感恩父母。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感謝有你
中山小學三、二班
郝彬桐家長
最近,學校舉行了感恩教育活動。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都受益匪淺。我家的孩子也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讓我突然想起了《感恩的心》這首歌。感恩的心,感謝命運…….發現這首歌真的寫的那么動人,是啊,人活著,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感恩,有了一顆感恩的心,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回美好。
也許我們的孩子不是最優秀的,但是在我們父母的眼里他永遠是最棒的。每天下班的一聲媽媽,讓我更加堅信,無論我們為他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同樣,在孩子的心里,也懂得我們每天上班的辛苦。一回到家中,一雙拖鞋,一杯熱水,都足以證明他是個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有一次,因為感冒了,吃完晚飯后,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房洗碗,而是直接去了臥室休息,迷迷糊糊中我聽到流水的聲音和鍋碗碰撞的聲音,我還以為是爸爸回來了,勉強爬起來去看,剛走到火房門口,我被里面的一個幼小的身影吸引住了,原來是兒子,雖然站在水池邊有些顯得不怎么協調,但是看到他站在哪里非常認真的洗著每一個碗筷,我的心里不知道是一種什么滋味,發現兒子原來已經長大了,不在是我眼中的那個小不點了。我走過去說,你還小洗不干凈,放著我來洗吧。但是兒子確說,沒事媽媽,你不舒服就去休息吧,我可以的。我保證洗干凈,就和您平時洗的一樣干凈。我當時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就說,那你小心一些,不要把碗砸了,就轉身走出了火房。那一刻,我的心里是那樣的溫暖。不要看孩子平時總是那么調皮、貪玩,其實他已經變得懂事了,只是在父母面前沒有表現出來而已。所以請每一位父母都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你們需要時,他同樣會讓你們明白,孩子已經長大。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微笑中成長
中山小學三年級二班
劉雯鈺家長
看著孩子自己背著書包,系著紅領巾,帶上學生卡上學了,心中很欣慰。
每天,鬧鈴響起,孩子從夢里醒來,匆匆忙忙自己疊被子,穿衣、洗漱、早點之后,“媽媽再見”、“爸爸再見”“我上學去了!”,孩子懂事了,更有愛心,也知道感恩了。不再亂花錢,用她攢下的春節壓歲錢,買文具用品、枕邊的鬧鈴;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放學回家寫完作業,?我們打掃家里的衛生,整理房間,將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還說以后這就是她的活。
過生日的一天,她要了一個不大的生日蛋糕;比去年的小了許多,自己許了愿;我長大了,不能再嬌氣任性了!要向姐姐學習,并努力,更優秀一點!切得第一塊蛋糕給了媽媽,第二塊給了爸爸,第三塊切給姐姐,最后一塊留給了自己,奶油還比較多,自己說先嘗一口,就急不可耐的塞進自己的口里。又急急忙忙取了一片,送到媽媽的口邊,媽媽吃!媽媽吃!我做完生意回到家,她總是會說“爸爸、媽媽辛苦了,我給你們揉揉腰、捶捶背”。這次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孩子了解了父母的愛,更激發了他們的感恩之心,學會了替父母分擔一點辛苦,與父母分享快樂,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女兒長大了
中山小學三年級二班任玉瓏的家長
常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愛心,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給予;只知道自我,不懂得體諒他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這些孩子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不良的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被愛,不知回報。不由心中感到惶恐不安。
可是當我進到母親家門的時候,聽到女兒那甜甜的叫聲和瞬間撲入自己懷中不停扭動著的柔軟身體時,便釋懷了。看著女兒乖巧的倒了杯水遞入我的手中說:“媽媽請喝水”心中便不由自主的流淌出了幸福。拍著女兒肉呼呼的小手說到乖寶貝快去睡覺,下午還要上課呢。看著女兒乖巧的躺在了床上,便回到客廳。在和母親的閑聊中知道了不少女兒的趣事:
女兒會幫姥姥拖地了,雖然是東一笤竹西一掃把,但總是很認真的拖干凈了,雖然累的滿頭大汗,但卻樂個不停。母親還說她在廚房做晚飯的時候女兒總會倒一杯水拿到廚房讓她喝,閑了還會給姥姥揉揉肩敲敲腿什么的,可討人喜歡了。吃飯的時候也會給姥爺端飯了,吃完飯會很積極的收拾碗筷,擦洗桌子,那副樣子跟個小大人一樣,可心疼了。。。。。。
聽著母親的訴說,心卻微微的有些泛酸。想想女兒從呱呱墜地到嗷嗷待哺只在我身邊呆了一年半,在女兒一歲半時送到了遠在慶陽的奶奶身邊生活。再接回來時是上幼兒園了,在我身邊呆了兩年。就上小學了,因為離學校較遠再加上工作的原因,女兒便又寄宿在姥姥這。只有周末接回去和我們住一天,女兒就總像個小年糕一樣粘著我不肯分開,一會要我抱抱她,一會又要我親親她。動不動就會問我“媽媽你喜歡我不?”看著女兒那既期盼又怕失望的表情總是讓我很心痛。由于女兒和爸爸相處的時間很少所以見到爸爸時的女兒總是很別扭。見到爸爸時總是很冷淡,給她爸爸一副生人勿近的表情,可是私底下總是爸爸長爸爸短的問個不停。一會問爸爸什么時候回來?一會問爸爸喜歡我不?可是爸爸一回來,女兒不是裝睡就是躲在被子里不肯出來,經常惹得她爸爸很不高興,看著這對別扭的父女很是讓我無語,所以說希望每個家長平時有多忙都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孩子,孩子的童年真的很短暫,不知不覺的就長大了,真正能和我們呆在一起的時間也很有限。
記得女兒在5歲多的時候,有年冬天她爸爸感冒了在診所輸液,中途我帶著女兒去看的時候,女兒看她爸爸的被子沒蓋好,就上去幫著她爸爸把被子拉著蓋嚴實了,這種情景讓人看著真的很感動,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說明女兒很懂事很孝順,當她爸爸看到的時候也開心了笑了,說了聲:謝謝心肝寶貝蛋。
星期天再將女兒送回姥姥家為周一上課做準備。一想到年近80高齡的母親幫我帶孩子就不由得感到心酸,可在聽到母親訴說女兒的乖巧懂事時又讓人覺得很欣慰,竟有一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感慨,女兒真的長大了!!!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兒子的舉動觸動了我
中山小學三年級二班張文淵家長
張玉璽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當9歲的兒子手語學唱《感恩的心》為我和妻子盡情演唱時,我被這首歌深深感動,每一句優美樸實的歌詞觸動著我的心弦。也被這首歌感到慚愧,多少年了,經常聽這首歌但是我竟然不能從頭至尾完整的演唱。
今天,兒子稚嫩的童聲學唱《感恩的心》,我知道他應該在展示才藝,而對于“感恩”“命運”他并不懂。或許多年以后,當他明白和理解感恩的含義和責任之后,一定會覺得這首樸實無華的歌曲囊括了中國道德仁義的傳統文化,怎么會不“珍惜”。
衷心感謝中山小學老師對我兒子的教育,近來轉變很大。感恩從小做起,感恩從自我做起,從為父母端一盆洗腳水做起,彰顯出人類最普通關愛的升華。
中國人講究的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朦朦朧朧的孩子來說,從點滴做起,從小做起,能養成感恩一生的情懷,這對一個人健康成長,傳承中國國學精粹,應該說是有力的推進。
當今,中國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溺愛孩子的現象特別突出。有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還不會穿衣服,過的是飯來張口的日子。家長生怕做一點點活就會把孩子累著,一切以孩子的喜悅為準則,要什么買什么。這樣教育孩子事實上對孩子就是一種耽誤。長此以往,孩子的各種劣性就會暴露出來,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的我,既是父親又是兒子的雙重角色。兒子尚小不懂得父母忘我付出的偉大的關愛,而我,應該能真切的體會作為父母的不易,應該多感恩自己的父母,也為父母洗洗腳、捶捶背等力所能及的事,相信父母心里一定暖暖的。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去老家看望父母我是去也匆匆來也匆匆,慢慢的我覺得有些疏遠,這在我心里一直是個“結”。我只有多給父母買一些物品,來平衡我的內心。
因此,從小教育或者引導孩子知恩圖報,也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責任。有人說,“感恩”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于心。譬如感恩于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和辛勤教育我們的老師。
“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讓我們一起行動,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在寒冷,黑夜就不在漫長,幸福快樂就時刻陪伴在你、我、他身邊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孩子的蛻變心得
三年級二班
張怡然家長
首先,非常感謝學校能夠引發這次感恩活動,在我們這些家長心目中,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真的有太多的盲點,太多的困惑,這讓我們覺得很無助,"獨生子女癥"是現今的孩子身上普遍的通病。在家里,孩子是家長們關注的中心,恃寵而驕,權利無限!養成了孩子沒有責任感,驕縱霸道的壞脾氣。而我們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平臺搭建,其它的事情都可代勞,這樣的教育成果下導致孩子成為不懂感恩、孝道,責任,義務,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水晶娃娃,總有絢麗的外表,卻說不得碰不得,根本沒能力在未來社會的壓力下立足!只知索取,攀比,不求奉獻于回報。
成為結結實實的啃老族!
這次活動開啟后,我發現我的女兒生活的思想越來越健康了,雖然以前也會偶爾幫我做做家務,但前提條件是在心情好的狀況下或是索要零花錢時,才會做,而且做的不夠認真,只是為了完成而做。但是現在不同了,是發自內心在做,不用提示,不用要求,用愛、用真心在做。尤其這次我和她爸爸的結婚紀念日,在沒有任何人的提示的情況下自發地給我們送了一副手工畫,雖然成本很低,但是讓我們夫妻倆覺得此禮物勝過一切,這是無價之寶,我的寶貝!
感想很多,有些是無法用文字能表達出來的。最后還是要謝謝學校和老師能夠從全方位來指引孩子們的教學模式。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孩子長大了
三年級二班
王銘輝的家長
兒子一天天長大,從慢慢開始學會翻身、會爬、會說話、會走路,我記下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第一次笑,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自己走路,第一次自己吃飯┅┅我沉浸在孩子成長的喜悅中。在記錄孩子成長的同時,我自己也被父母對孩子全心全意的無私的愛所感動。有一句老話: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親身感受了,才知道父母曾經對自己付出過多少,才知道父母的愛有多偉大!
如今的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作為一個母親我是值得驕傲的。自從學校開展感恩系列教育系列活動,我的兒子改變了很多,真的讓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他是講道理的孩子。但是生活上比較嬌慣,比如愛挑食,不喜歡獨立睡覺,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很多時候很多事情考慮最多的是自己的感受,根本不會體諒理解父母的辛苦。現在,我的孩子改變了很多每天自己會把自己的衣物,房間收拾整齊,會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掃地,飯菜做好會主動的收拾餐桌,吃過飯后,會主動的把碗筷收拾干凈。
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天,我在做飯的的時候,不小心切到了自己的手指,血頓時流了出來。我出于本能的“啊”了一聲,這時候在客廳看電視的兒子趕緊跑了進來,看到我流了很多血,把他也嚇壞了,但是他很冷靜,先去找來紙巾幫我把血擦干凈,隨后,又去幫我找創可貼包扎。看著他忙來忙去鼻子都沁出了汗珠,看到兒子跑前跑后滿眼擔心焦急的眼神,我的眼睛濕潤了,看到這一刻,所有的辛苦,勞累,委屈,都化為烏有,我的兒子已經長大了
如今你已經可以自己獨立的入睡,每天深夜我都會走進入你的房間,看到床上的你發出均勻酣暢的呼吸聲,看到你睡熟時稚嫩中帶著疲憊的臉龐,想著你小小年紀現在可以幫媽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己越來越獨立,讓我感受到更多的是欣慰和感動。因為媽媽感到:兒子,你長大了
兒子,媽媽希望你做一個勇敢、堅強的男子漢,我想對我的兒子說:兒子要勇敢,要堅強,爸爸媽媽永遠在你的身后陪伴你,愛你!總有一天你要長大,要離開爸爸媽媽,今天你已經邁出了成長的一大步,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希望你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對孩子干家務的感言
三年級二班
李曉家長
自從孩子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家里干家務以來,我發現了孩子身上的一些變化。以前孩子從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家懶懶散散,要他突然干一些活,還真不喜習慣,他也不太會做。當然,勞動也是快樂的,當他終于幫父母完成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比如:洗衣服、拖地、掃地……終于體驗到了父母勞動的艱辛,體驗到了勞動的不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勞動是辛苦的,在勞動的過程中,有汗水,有付出,有開心,才有收獲。通過做家務,孩子實實在在地領會了這首詩的意思。沒有勞動就不會幸福和快樂,沒有勞動,就不會有一個嶄新的世界。家務事,增強狹義的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做家務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擺脫依賴意識,促進孩子的心理成熟,同時還可以促進家庭的融洽關系。
最后感謝學校老師為孩子安排了這項做家務的家庭作業。讓孩子學做家務,并不是簡單的為了使孩子學會幾件家務。
感恩家長活動心得: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
中山小學三、二班學生王鑫的家長―扈永娟
今天我就說說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方法思路,請老師多加指導:
一、自己安排和自己負責
記得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每次帶他出去玩,我都提醒他想想要帶什么東西。提醒幾次后,兒子便主動穿好衣服,帶好必需品。同時,我經常給他說:“你現在是小學生了,要自己去想,自己去操心。”我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能盡依賴父母。
二、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讓孩子做一些適齡的家務勞動。飯前,我讓兒子把筷子擺在餐桌上,當他如數擺好時,我會夸獎他:“真棒!”飯后,我讓兒子把椅子擺好,把桌子擦了,他會拿起抹布認真的擦,我會及時鼓勵說:“兒子真乖,你看桌子擦的真干凈,繼續努力哦!”每當這時兒子會高興的點點頭,干勁就更足了。我時常鼓勵孩子的勞動熱情,他就養成了愛勞動的好習慣。
三、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覺得,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個處處依賴別人的人,對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那就不能指望孩子獨立自主。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要獨立自主,我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樣。
四、與孩子建立密切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的愛
獨立自主性格的培養需要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基礎,只有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難時,一定會得到幫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膽的去探索、去實踐,“孩子,別怕有媽媽呢”,這是我經常對他說的一句話。
這兩年,通過這一系列的家庭教育,我的孩子現在的獨立性比較強,比如、起床后自己疊被褥,做完作業后自己整理書桌和書包,晚上自己洗腳、洗襪子、洗澡,主動幫我打掃房間衛生,上學自己過馬路等。我覺的孩子的獨立性格的養成對他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我呼吁所有父母,無論和孩子怎樣難以割舍,孩子總要長大,總要獨立,為了讓孩子順利走向社會,千萬不要以父母的視線罩住孩子的發展,給他們一個獨立發展的空間吧!
篇3: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一段時間里,我迷上了《解密華西》,一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從來沒有一本管理方面的書籍如此吸引我,迷戀其中的人物、感嘆其中的精神、震撼其中的力量!然而解密華西并沒有為我解開華西醫院發展的秘密,卻讓我更加癡迷、崇拜和向往!
2021年5月,非常幸運,在李陽總會計師的帶領下,我被醫院選派參加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的為期三天的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醫院績效管理實務、以科室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形勢下醫院運營管理創新實踐、手術室運營管理、醫院人才戰略、醫療不良事件管理、以質量控制為抓手,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等九項內容,九名來自華西的資深老師,三天封閉式培訓,讓我真正意義上走近華西、深入了解關于華西管理的方方面面,破解了華西為何能成為與北上廣醫院PK的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醫院之謎。感慨老師們講的太好但是學習時間太短,意猶未盡的期待下次,如果再有下次學習,我會聽的再仔細一些、記錄的再認真一些。太多感受和心得請讓我細細回憶,“華西人”的“華西精神”且聽我娓娓道來:
超越當下:華西尚處在發展期
“如果把醫院發展過程的生命周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穩定期、衰退期,我們華西應該處在哪個期?”臺下的學員們幾乎異口同聲回答“華西一定是穩定期”時,老師說:“不,華西還處在發展期,如果一個醫院的發展到了穩定期,那就離走向衰敗不遠了!”
華西有今天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就是擁有120年歷史的華西醫院,懷揣夢想、拼搏實干的歷代華西人,身負使命、開拓創新的歷屆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每一位講者,都代表了華西醫院整個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點一個面,他們分享著不一樣的內容,但人人身上充滿一股子沖勁、闖勁、拼勁、韌勁,他們統一把自己稱為“華西人”,有超強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抱怨沒有機會,但我認為機會到處都是,關鍵看你有無準備和能否抓住!”機會總是留給懂得“居安思危”的準備好的奮進人。
從人入手: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
作為管理者,既要能頂一攤事,也要學會“把球傳出”,在醫院形成授權文化,因為群眾才是英雄。但授權不等于放養,前者需要決策者奠定必要的基礎——構建起縝密的行事規則,被授權者在既定的框架內點亮智慧、查缺補漏,改進工作方法、流程等。“傳球”第一階段:把球傳給科室主任和部門主管,鼓勵提升能力并委以重任,再凝聚團隊熱火朝天地拼搏。第二階段,把球傳給基層員工,促進他們破舊立新。不斷接到球的中層和基層員工,內心的激情被點燃,上下共謀創新的氛圍就會由口號走進現實。
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主動放棄“命令式”、“運動式”的傳統管理,把自己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要從原來的“拉車”轉為“推車”,由拉到推,效果迥然不同。過去,常由行政領導拉著大家做,領導想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而且領導在前面拉車,根本不知道身后人的狀況,他們或許坐車,或許推車卻出工不出力。領導推車則不一樣,時刻知道前面人的表現,進而及時給出力者精神鼓勵和更多的物質回報,在這種情況下,懶惰者就會情不自禁地想“為何我沒有得到奶酪”。若領導拉車,每次回頭,員工則會想, “壞了,又要動我的奶酪”。
管理者“推車”顯然會促使更多員工自我革命——跟著用力推車。
筑巢引鳳:打造人才正三角
林子大了,有時也缺鳥。2000年,華西醫院的人才結構呈菱形,即兩頭弱,中間強。怎樣把菱形轉向合理的正三角形,即如何擴增住院醫師和補強資深專家?“內培外引”成為突破口。通過情感打動、藍圖感染、提供卓越的事業平臺幾招,以及華西醫院內可感可見的拼搏氛圍,吸引到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醫療精英共同編織夢想。在引進院外英才期間,培養院內潛苗,一邊培養其業務能力,一邊用引進人才的那套標準武裝其頭腦。
如何盡可能合理地反映每個人的價值?只有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管理。將全院職工劃分為醫師職系、護理職系、醫技職系、管理職系、支援保障職系、科研職系六大類,在縱向的職系分類基礎上,對每一個職系進一步橫向分為基本層、中間層、骨干層、核心層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在績效評估與分配中,遵循“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原則,完全結合各職系、不同層級人員的業績、貢獻等,通過合理的管理與績效分配制度認定員工勞動與創造的價值,激勵員工從追求獎勵到主動敬業,淘汰“僵尸”員工。目前,華西人力資源已經擁有一套基本完整的管理體系,也形成了正三角型人才梯隊,為醫院發展釋放出強大的埋頭苦干、你追我趕的人才建設力量。
眾星拱月:以學科建設為引擎拉動醫院全盤發展
學科建設是立院之本,也是衡量醫院水平和學術地位的標尺。華西醫院學科建設方略清晰:一是定方針——因地制宜打造差異。簡單模仿必定走向紅色海洋,若要走向藍色海洋,必須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二是強根基——遵循新銳管理思想。選走服務型管理、管理者的角色從“拉車”轉為“推車”,筑牢改革根基。如果管理理念滯后,再高明的建設策略也將淪為徒勞,哪怕費心費力搞學科建設,終究難逃曇花一現。三是造聲勢——增強改革認同感。要求團隊成員發自內心地認可專科領導人,專科領導人又反過來認可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他們在一起認同改革可能帶來的最大化效益和可能遭遇的風險。四是拓思維——堅持“三個結合。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與臨床結合;臨床與醫藥企業、社會團體結合;華西醫院與區域內中小醫院結合。做好前面的幾項準備工作,華西醫院的學科建設這才切入主題。
華西學科的發展,與醫院開展創新性十足的人才隊伍建設、產業改制、提升后勤保障、創新運營模式等等密不可分,始終堅持“一盤棋”思路,一直保持“眾星拱月”的格局。如今,華西醫院的學科已生長出多座奇峰秀水,由此帶動的科研碩果同樣十分耀眼。
打破壁壘:學科要整合,職能部門更要協同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國內公立醫院掀起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張潮,住院床位猛增拉動臨床、醫技、行政、后勤等細化出琳瑯滿目的部門。當部門和科室的數量劇增,幾乎所有醫院管理者都會碰到一個共性的難題——縱向部門之間的協同越來越弱,彼此單打獨斗嚴重阻礙醫院的整體化管理,從管理學上講,只有從上到下的傳達,沒有自下而上的反饋,缺了半個環,各部門/科室獨來獨往,有些“跨界”的院內事務便無人理睬。若所有部門管理者一味只盯著自己的管轄范圍,久而久之,便無從知曉其他部門的新需求,而診療活動偏偏跟打仗一樣,迫切需要各個兵種相互配合。怎樣才能消除各科室/部門之間的壁壘進而增強橫向協同?2004年,運營管理部落戶華西。2005年5月,27名專科經營助理上崗,成為全國第一批專業化的醫院管理團隊,截至目前,華西醫院運營部工作人員130余人。專科運營助理50人,科運營秘書30人。運營管理部之于醫院運行彰顯出兩大功用:其一,與縱向的職能部門相互協同,通過提供決策依據促進醫院細化管理;其二、形成自下而上的反饋。
醫院門診運營、住院運營、手術運營、日間手術管理等凡此種種,背后都有專科經營助理的身影,運營管理部與各科室的配合日趨默契,"運營管理部還真不是吃干飯的。”
多年來,華西管理緊緊圍繞“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學科建設為軸,全盤激活醫、教、研和后勤的發展。三天的培訓學習,聽到的、感受深刻的還有很多:
關于愛院精神,華西說:“我要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為事業創意、為團隊奉獻、為個人成長!”
關于醫院高質量發展,華西說:“你重視它,它就重視你,其實你對國家可有可無,可國家的支持是你發展的基石!”
關于績效考核,華西說:“既要關注個人奉獻,還要關注整體質量和效益,既要注重差異性調動積極性,還要公平保證和諧!”
關于不良事件,華西說:“安全無小事,事事要重視!”
關于開源節流,華西自嘲為“家庭主婦風格”,因為“創收一塊錢很難,扣除成本后實效益很低,甚至可能是負數,而節省一塊錢就不一樣,是可支配的一塊錢!”
關于人才引進,華西說:“我們不做填空題,我們只根據醫院發展做選擇題!”
面對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全國排名第二的成績,華西說:“我們跟第一名有差距,我們一直在尋找差距,追趕超越!”.......
我們,作為新一代中心人,身上有著更多的責任和希望。當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反復催促我們一要團結、二要有夢想、三要創新。因為,袖手旁觀就寸步難行,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她們。我們去華西“補鈣”,學習了華西管理的理念和機制;我們同樣需要在醫者的身份中“補心”,面對百姓疾苦而心有悲憫的情懷、解決問題的智慧;我們更需要在自己的實際崗位中“補鐵”,硬化自己的肩、強化自己的心,踔厲奮發做好當下、超越當下,為市中心醫院的明天,用自己的擔當和所學,奉獻更多的力量、智慧和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