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觀看紀錄片馬克思有感

觀看紀錄片馬克思有感

2024-08-02 閱讀 4384

馬克思紀錄片觀后感

馬克思,這個名字對于我們來說是不會陌生的。全世界有許許多多談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但比起書籍我更愿意看關于馬克思的紀錄片,不僅更直觀,再配上背景音樂和旁白最能吸引我的注意,襯托我的內心感受。

通過紀錄片的觀看,在我的眼中,馬克思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實踐家。他和恩格斯不求名,不求利,用盡畢生精力去研究人類社會經濟科學社會的諸多方面并不斷底進行實踐。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尤其是恩格斯,利用富且讓他輟學去工廠的機會,觀察和了解底層的勞動人民。馬克思哲學關注的中心,就是現實的人的生存狀。從它誕生之日起,就對這個社會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弱勢群體,抱有強烈的同情,對造成他們生存狀況惡化的社會根源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對由此帶來的人性的扭曲、人的本質的異化,不斷進行討伐和批判。在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中,馬恩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用暴力推翻現存的社會制度,建立起每個人都能獲得自由發展的社會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具有濃厚人文關懷精神的馬克思主義,自然在我們當前建設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中無疑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和借鑒意義。

但是在20世紀的最后十多年至21世紀的今天,馬克思主義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質疑,無論是在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和還是在東方的社會主義中國都充斥著馬克思主義的“過時論”、“失敗論”、“狹隘真理論”、“宗教論”等話語。無可否認馬克思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的低落和聲譽的下降是一個無需爭論的客觀事實,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面。如果我們能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不是僅憑主觀的好惡看問題的話,則不能不承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著它永恒的魅力,正是憑藉著這種永恒的魅力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世界仍然具有廣范的影響。1999年,在人類社會邁向第三個千年之際,英國BBC公司在網上評選“一千年中最偉大的思想家”調查中,馬克思名列榜首,得票在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之上,被公認為人類社會第二個千年最有影響的思想家。這無疑表明,馬克思主義確實是我們時代不容殺的思想旗幟。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使中國革命和建設在這一旗幟的指引下取得了震古爍今的成績。不管別國怎么樣,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永遠不會拋棄馬克思主義。

紀錄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兩位偉人之間忠貞不渝的友誼!這種友誼多么讓人羨慕和欽佩啊!當在為難的時候,如果有人向你伸出一雙援助之手;當在前行的道路上,如果有人給你照亮遠方的夜空;當在被誤解的時候,如果有人始終不渝地理解和信任,那將是多么強大的后盾和支持啊!現在我的腦海不停地閃現兩位年輕人在旅館里相識的情景,簡短的交談,共同的志向,促成了一段難以割舍的友誼。我多想也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遇到某個人,和我有共同的理想,暢談未來,暢談人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馬克思和恩格斯結交的深厚友誼,不僅使他們自己受益,而且對他們的光輝業績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另外一件讓銘記在心的事情是馬克思和燕妮之間的感情。為了研究現實,馬克思投身于革命實戰,他讓他的燕妮等了他八年。而燕妮,出身于名門,不顧家里的反對,毅然決然的追隨馬克思。如果說燕妮是他親愛的妻子,那么圖書館便是他的伴侶,他研究革命理論,盡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為全世界被壓迫人民謀利益、求幸福。

馬克思不會被世界人民忘記,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是屬于未來的!

篇2:看紀錄片《最美鄉村教師》有感

看紀錄片《最美的鄉村教師》有感

7月4日,我園全體教師觀看了最美鄉村教師的感人事跡,看著那一幕幕動人的畫面,聆聽著他們真摯的話語,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被這些最美鄉村教師深深的感動了,他們是最美的教師,他們用自己的故事詮釋了太陽底下最光輝事業的真正含義,詮釋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

我感動于他們對教育事業有著無比的敬業和執著。這些鄉村教師的物質生活極其匱乏,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他們將自己的一切無私的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宋玉剛,一位普通的漢族鄉村教師,他在西藏高原奉獻了13年的青春。學說藏語,融入藏民生活,將自己的家安在了高原,成為了藏族學生愛戴的漢族阿爸。在面對生活的種種誘惑,他毅然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崗位,在這樣的環境下教書育人,堅持一兩年不困難,難得的是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

我感動于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熱愛孩子們的心。今年45歲的劉希章從小患小兒麻痹,雙下肢重度殘疾,無法行走,27年拄著雙拐在偏僻山區任代課教師。每月僅400多元收入,生活艱難,卻從沒耽誤過一節課,不讓一名學生輟學。他身殘志堅,有良好的師德,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以校為家。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對學生的熱愛,他將自己的一切無私地獻給了教育事業,憑借頑強的毅力站在講臺上,給孩子們傳授知識。劉老師最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報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愛,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還有許多可愛又可敬的鄉村教師,安和利、陳銀玉、韓春玲他們用自己的執著和生命詮釋著美麗,詮釋著大愛,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觀看是其一,領悟是重點,師德教育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

充分挖掘教師的潛力,為教師創造條件,發展自我。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反問自己:我在這些教師的故事中,悟到了什么?怎么將它轉化成自己的理念?經過聽報告,看視頻,學習討論,可以說我們在師德認識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師德是什么?師德就是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把希望的種子播入學生的心靈,使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師德就是甘為人梯、無私奉獻,把自己的知識和本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我對愛崗敬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應秉承他們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和他們一樣,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