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汽車百年》觀后感
紀錄片《汽車百年》講述了汽車從開始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和演化,從馬車到汽車,從交通工具到藝術品,從公路的建設到城市的發(fā)展,這樣一個機器的誕生慢慢的改變著世界和身處其中的我們。通過看汽車是發(fā)展,我們也同時看到了由技術驅動的社會變革,看到了人類永不停止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它為人類帶來激情與夢想,帶來工業(yè)生產方式的革新,甚至決定著國家經濟的命運興衰。
一個多世紀以前,發(fā)明家居紐在激揚的戰(zhàn)火中,他們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第一輛自動之車,奧托在挫折與失敗的煎熬里,他開發(fā)出強大的動力引擎。卡爾本茨、發(fā)明家戴姆勒與邁巴赫秉承前人的智慧和熱忱,他們最終實現(xiàn)了人類的汽車夢想。1886年,一部可以改變世界的機器----汽車,終于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里。
但是,隨著汽車的發(fā)展,許多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了。輪子的不穩(wěn)定性,方向盤的設計,安全帶的應用等等。不斷出現(xiàn)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在固特異在監(jiān)獄里意外獲得的硫化橡膠,是在一次生產事故中意外得到的傾斜方向盤和安全帶,都在漸漸的完善著汽車。生命力頑強的新事物,也意味著舊事物將要隕落,汽車代替馬車的位置是必然的事情。
當時的汽車即使是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并沒有普及開,因為它昂貴的造價,汽車成了富人的專用工具。當時的人們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機器會具有多么驚人的價值,它甚至改變了東西的生產方式。人類的生產效率為此得到了革命性的轉變,它的發(fā)展引發(fā)了一次又一次世界霸權的轉移。他曾經關乎國家的命運,它也曾經改變著世界的經濟。無論歐美,還是日本,都是發(fā)展汽車工業(yè)而使自己走向了強國之路。而正是這些國家,他們有創(chuàng)造精神,意志力,他們敢于創(chuàng)新,實踐,汽車的發(fā)展讓他們的才國家強大了起來,使他們擁有了自己的品牌,使得這些國家從弱國變?yōu)閺妵?/p>
汽車的發(fā)展越來越迅速,汽車業(yè)需要工人,鋼鐵業(yè)需要工人,建筑業(yè)需要工人,汽車業(yè)的發(fā)展也會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輝煌的。汽車業(yè)帶動了整個經濟的發(fā)展。汽車是人類發(fā)展史上的功臣。但是當今世界,能源告急,交通阻塞,人和車的關系開始變得不和諧,馬路的主人究竟是人類還是汽車。汽車在一天天地消耗著我們的資源,擠占著我們的土地,甚至危害著社會安全。尋找人與汽車和諧共處的方法,如何讓汽車、人類、環(huán)境達成和諧的關系,是當今全社會想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隨著中國的崛起,新的民族自主品牌的發(fā)展,中國在吸引外資造汽車已有20年多年,但我們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沒有話語權,一時跟風模仿,結果一無所有,只有堅持自主開發(fā),堅持核心技術立國,才是根本出路,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在這一方面走在了前面,它們雖然起步晚,但能迎頭趕上,民族汽車能和國外的汽車競爭,不可謂不是種敢于拼搏的精神之體現(xiàn)。但我們也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加強自主研發(fā),增強產品質量,提高自身品質,讓所有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開上中國自己的汽車,讓這世界第一也有中國車的一席之地!
篇2:西昌紀錄片專題策劃書
紀錄片專題策劃書
1.監(jiān)制:陳x
2.策劃:牟x
3.撰稿:孫x
陳x
4.攝像:唐x
白x
5.采集:米x
萬x
6.配音:向x
7.剪輯制作:白x
8.后期合成:唐x
9.協(xié)調:牟x
10.統(tǒng)籌:唐x
一.形象片(用記錄片的表現(xiàn)型風格展示大通門的形象):
沿著西昌順城街東行,一座古銅色琉璃瓦覆蓋的大屋頂中式閣樓,[蓮山課件]在秋意十足的榕樹葉的掩映下躍入眼簾,它就是大通樓了。
這里沒有閃爍的霓虹燈,沒有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有的只是那具有悠遠歷史的古城墻。老式的紅色漆染木門,將這座歷經滄桑的城墻藏在這五百多平方米的城樓里。
“八百里河山風風雨雨依還看藍天白云,兩千年往事是是非非試問這紅墻綠瓦。”大通門歷經歷史滄桑變遷,是西昌六百年歷史的見證,大通樓由正廳、耳房、樓廳、檐廓、陽臺等部分組成,為重檐歇山式仿明建筑。城樓上的對聯(lián)、匾額、石刻、木雕、彩繪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品味。土紅的墻體,朱紅的楹柱,灰白的石刻,以及青灰的城垛,使這座古樓顯得格外莊重古樸。迂回在走廊楹柱之間,仿佛回到了過去。
舉目環(huán)顧,似乎在翻閱一頁頁積滿塵土的史籍。墻上的詩文,柱上的楹聯(lián)琳瑯滿目,無不訴說著西昌的歷史,傾注著文人的一腔情懷。書者雖是今人,仍不乏名家大師。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何應輝便是其中的代表。隸書、魏碑、楷書、行草各領風騷,盡顯書家的藝術才華。
大通樓高22米,重檐歇山式大屋頂中式建筑,紅墻綠瓦、雕梁畫棟,楹聯(lián)詩詞,石刻斗都拱,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作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西昌大通門成了這座歷史名城的標志性建筑,大通門上的大通樓更是西昌歷史文化的象征。它不僅僅象征著歷史,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強烈的文化特性和高超的藝術品味。
二:專題片(用記錄片的紀實型風格表現(xiàn)展示大通門的休閑文化、飲食文化和彝族文化元素)
大通門文化之休閑文化
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這座城墻已經或多或少地融進了一些現(xiàn)代因素,它不再具有軍事防御作用,作為一種歷史遺跡,它更具有一種休閑旅游的特色!在大通樓上,你可以要一杯清茶,坐在自己喜歡的位置,觀賞四周,也可以與親朋好友打打牌下下棋。不論是棋牌娛樂,喝茶聊天還是賞花觀月,悼古念今,大通門都換上了休閑的外套,不再有戰(zhàn)爭中彌漫的硝煙!
大通門之飲食文化
隨著大通樓成為一個休閑之所,大通門周圍的飲食文化也成為它的一道亮點。這里除了有出名了名的許鍋魁、還有名震西南的城門洞牛肉米粉店,據(jù)說,城門洞牛肉米粉這個店名是因為城門洞牛肉名氣很大,所以老板決定再利用這個名氣開了一家米粉店。雖說名稱來歷如此,這家粉店的味道卻也名不虛傳,因為它用的湯是正宗的牛肉熬制而成。而許鍋魁則是漢源名小吃,老板到這個地方已經經營了也有七八年了。
大通門之彝族文化元素
民以食為天,除了好吃的東西,大通門作為西昌的老城區(qū)一部分,還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精美的彝族服飾,巧奪天工的漆器制品和彝族特色的手工制品在這里隨處可見。就連那古老的打磨銀制品也能在街頭看到。彝族人以黑色黃色和紅色作為主色,勤勞的彝家女孩在衣料上繡上自己崇拜的顏色的花紋,然而,如今的彝族服飾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已經走出了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位于城門下的彝族服飾加工點,已經將現(xiàn)代電腦技術運用到彝族服飾花紋的繡制上。(鏡頭)
大通樓不是一座普通的樓,它是一處具有品味的建筑文化。人們樂登斯樓,大都為著懷古而來,為著感受文化藝術而來。它所蘊涵的歷史文韻必將流芳千古。
篇3:觀看紀錄片策劃書
1.片子說明:
這是一份介紹廈門大學“驕陽行動”情況,為廣大師生而拍的30分鐘長()毫米影片的策劃書。
2.背景與需求:
*年以來,“關愛民工子弟,共享一片藍天”一直是熱門話題。農民工子弟教育問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政府和好心人士的幫助下,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里上學了,而且有的城市的一些公辦學校還取消借讀費,向民工子女敞開了大門。這無疑是一件好事,其意義非同小可。
但是,好事如果不用心去辦好,也會變成壞事。盡管許多城市的主管部門都在承諾著手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實際上卻收效甚微。
目前的情況是,民工的子女進城后,有的上了公辦學校,更多的卻只能在城市私立學校乃至民工自己辦的學校上學。這些學校和公辦學校相比,各方面的條件之差,用天壤之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簡陋的校舍,不合格的教師,不健全的教學制度,民工子弟學校本身存在師資力量薄弱,基礎設施較差,學生基礎差,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而支教、捐助……一些幫助又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使民工子弟上學困難問題得到真正解決,相反,或許還影響了他們正常的教學工作。
3.主題:
這部片子著眼于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對廈門民工子弟學校――安廈學校“學生興趣小組”進行義務輔導的“驕陽(joy-young)行動”。由此,本片將提出一系列根本性問題,民工子弟學校自身存在哪些問題?面對外來幫助,孩子們是怎么想的?來自社會的關注使民工子弟得到了怎樣的幫助,這種“好意”又給他們帶來了怎樣的困擾?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期望能尋找到一種最好的方法和形式去幫助他們。
4.制作媒體:
拍攝媒體――jvc的hdv攝像機
后期制作媒體――院里的機器
5.拍攝長度:
計劃片長15分鐘
6.觀眾對象:
組織一次紀錄片展,邀請全校師生前來觀看。
7.拍攝手法:
風格:我們將跟蹤一位支教老師a和一位安廈學生b的典型的一次興趣小組活動,片子風格是人物敘述,是個人心理與情感世界的表達。片子的風格不是簡單的報道,這更像是日記而不是評論,更像是傳記式的跟蹤觀察而不是客觀報道,更像是一部戲劇而不是新聞。片子的目的是要讓社會尋找到一種更合理和人性化的方式去關心這些孩子。
觀點:我們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是要觀察老師和孩子的言行,來引出我們的思考。
解說詞:原則是盡可能減少解說詞。更理想的是由師生們的言語和聲音來構成整個故事的敘述。
8.構架:
(一)開場:一群民工在城市里辛苦工作,沒有地方上學的民工子弟,還有在簡陋環(huán)境里上課的民工子弟。
(二)引出主題:想表達社會對民工子弟教育問題的關注:對城市的主管部門、教育界人士的采訪;展示相關的影像資料。
(三)聚焦“驕陽行動”,由小見大:
①活動之前:提前一天或者幾天,對支教老師a和安廈學生b進行拍攝,觀察他們對支教這件事情的反映。
②活動開始:在車上采訪活動負責人、支教老師a,同時另一組采訪等待老師的安廈學生b
③學校簡陋的教學條件:對安廈學校基礎設施的拍攝、陳校長的采訪、學生的采訪、支教老師a的現(xiàn)場感受反映。
④支教過程:跟蹤拍攝支教老師a,學生b的上課過程。
⑤好的方面:孩子們認真上課,其樂融融的情景。
⑥存在的問題:由a,b發(fā)散觀察拍攝吵鬧的課堂環(huán)境、上課時不時有學生溜走、玩游戲萬紙牌的現(xiàn)象,支教老師組織教學方面的不足,學生松散的學習態(tài)度……并對學生、支教老師、“驕陽行動”負責人和校長進行采訪。
⑦活動結束:老師a和學生b依依不舍的場面,及其他師生的道別情景。
(四)出現(xiàn)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民工子弟學校本身存在的問題和對孩子們的幫助不夠有力,流于形式等問題采訪城市的主管部門。
(五)后續(xù):經過興趣小組活動后,a和b的言行反映。
(六)結尾:與開場相呼應,一組安廈學生的鏡頭,民工的鏡頭
9.預算(粗步估計):
錄像帶、材料費、話筒、燈光、剪輯室:學院提供
食宿、交通:自費
租用費、聲音剪輯費用、律師費、音樂版權、員工薪水:不用
攝影用比例:3比1
10.進度表(略寫):
11月6日――11月20日前期制作
11月21日――12月1日攝制期
12月2日――1月6日后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