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方案
西寧區20**年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方案
校內課后服務的迫切需求,解決學生課后托管難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長,做好我區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按照*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廳〔20**〕2號)及《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粵基教〔20**〕9號)要求,結合西寧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校內課后服務是指學校在非教育教學時段受學生家長或指定監護人的委托所提供的服務。開展學生校內課后服務,是培養學生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要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出發,不斷創新校內課后服務模式,積極開展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校內課后服務。
二、基本原則
(一)公開服務事項,主動接受監督。
開展校內課后服務的學校要公開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安全措施、費用標準等事項,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
(二)堅持自愿選擇,健全工作機制。
學生是否參加校內課后服務,由學生家長自愿選擇。學生選擇在校外參加課后服務的,學校要引導家長選擇合法合規、安全有保障、服務質量高的有證校外托管機構。
(三)堅持公益普惠,量力而行開展。
校內課后服務堅持公益普惠性,采取政府和學校支持、家長合理分擔運行成本的做法,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三、服務內容和形式
(一)服務時間。
校內課后服務時間是指正常上課日的中午、下午課后至18:30止,各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下午的課后托管服務時間。
(二)服務對象。
校內課后服務對象為本校在讀的學生,要優先保障殘疾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和中低年級學生等亟需校內課后服務學生群體,提倡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免費輔導幫助。
(三)服務內容。
1.在校午餐服務:結合我區實際,由區教育局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引進兩家有合法資質的集體配餐企業對東、西兩個片區的中小學午餐進行集體配送。
2.在校午休服務:一般安排在教室或安排在經過改造具備一定條件的圖書館、閱覽室、多功能室、體育館等場所。條件較優越場所優先提供給低年級學生使用。具體由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教職工在保證按質按量完成正常職責工作任務前提下,參與校內課后服務管理工作并取得相應的勞務報酬,鼓勵退休老教師、家長等社會熱心人士等作為志愿者參與午休看管工作。
3.課后托管服務(下午課后至18:30止):實行“一校一案”,遵循“家長自愿、校內實施、共同監管”的原則,由各學校根據本校場地、人員、資源及家長需求等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課后托管活動形式、內容及時間由學校會同家長委員會協商確定。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學校在托管時間內可安排作業輔導、自主閱讀、體育、藝術、科普活動、娛樂游戲、拓展訓練、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觀看適宜青少年的影片等課外活動,鼓勵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或組織學生就近到社區、少年宮、企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同時要廣泛動員民間藝人、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退休老教師、在校青年教師、大學生及社會熱心人士等作為志愿者參與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為學生提供文化藝術、心理疏導、飲食作息等形式多樣的校內課后服務。學校也可根據學生家長需求,向第三方社會機構購買服務。引入第三方社會機構參與校內課后服務的,學校會同家長委員會及第三方社會機構,根據容納學生人數、服務內容、服務時間、勞務報酬和設施設備損耗、維修成本等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學校應將開展課后服務的具體方式、服務內容、人員安排、容納人數、服務條件、審核標準和費用標準等信息及時向學生及家長公示;學生家長自愿選擇服務項目,提出報名申請;學校委托第三方社會機構作為收費主體,與家長簽訂服務協議,收取的費用要進行專賬管理,并在每學期末公示收支情況。
四、服務經費及收支管理
(一)午餐費用。午餐收費實行按實收取。參照目前西寧區午餐實際水平在每餐9至11元的幅度,由各片區學校家委會與配餐公司自行商定。如有學生取消訂餐,由學校協助家委會做好退款工作。
(二)托管服務費用。先由學校根據該校參與托管服務的學生人數、服務內容、服務時間、設施設備損耗、維修成本及教職工、安保人員勞務報酬等因素,提出收費建議報區教育局初審,再由區教育局將各學校申報的收費匯總提出方案,提交區教育收費聯席會議審定。經有關部門綜合考慮,建議:午休及下午放學后托管兩項服務費合共12元/人/天(如只選其中一項的,則收6元/人/天),費用由家長自行承擔。
(三)收支管理。開學后由家委會統一收取本學期午餐費轉交給配餐中心,配餐中心在學期末按照實際就餐數計算相關費用進行“多退少補”。午休費及學校直接開展課后托管服務費,經區教育收費聯席會議審定收費標準后由學校每學期收取并向每位參加的學生開具稅務票據。收費標準可根據實際情況報區教育收費聯席會議審定批準后實行年度動態調整。各學校每月定期公開午休費及課后托管費支出明細,并在學期末按照成本價計算相關開支進行“多退少補”。若學校委托第三方社會機構開展課后托管服務的,由家長自行與相關機構簽訂服務協議,費用由家委會收集交至相關服務機構。
教職工參與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取得的收入在學校績效工資總量外單列管理。其中,教職工參與由學校舉辦的午餐、午休及學校舉辦的其他校內課后托管服務項目的,勞務報酬從相應的經費渠道中列支;教職工參與由第三方社會機構舉辦的校內課后服務的,勞務報酬由舉辦機構按規定從收取的費用中列支。
五、保障機制
(一)政府主導,各司其職。
按照義務教育“以縣(市、區)為主”的管理體制,區政府要充分發揮對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的指導作用,組織各職能部門成立校內課后服務管理機構工作組,落實日常監管及聯合檢查工作。
1.教育行政部門要擔負起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的統籌管理職責,同時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稅務、綜治、公安、人社、工商、衛生、消防、食藥監督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管理工作。對變相開展集體教學、有償教育輔導、“補課”等行為進行檢查,規范監督各學校委托第三方社會機構開展課后服務行為,指導學校加強對受托學生的紀律與安全教育,指導家長委員會對校內課后服務開展情況進行監督。
2.財政部門要按照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落實好相關財政政策,加強對校內課后服務專項資金的監管,規范各類招投標行為及財務管理。
3.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校內課后服務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的監管,加強對第三方社會機構收費行為的監管。
4.稅務部門要積極配合做好稅務票據的發放、管理工作。
5.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協調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強對配餐中心的食品衛生及安全監管。
6.公安消防部門負責指導教育部門、學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7.公安部門負責對學校的安保設施及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公安交警部門負責對放學高峰期學校周邊交通安全進行監督管理。
8.綜治部門要督促各有關部門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管理工作。
9.衛生計生部門負責協調市衛監所、市疾控中心等職能部門對學校的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預防和控制進行監督管理,指導學校衛生保健業務工作,監督和指導學校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學校衛生保健工作的法律法規。
10.人社部門負責校內課后服務用工相關工作的監督管理。
(二)學校主體,特色發展。
1.強化責任意識。各學校要積極作為、勇于探索,發揮“主陣地”作用,成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校內課后服務管理機構,實行“一校一案”,形成適合需要、各具特色、科學系統的課后服務體系。
2.健全保障機制。各學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實安全責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加強安全衛生意識教育,強化安全檢查和門衛登記等管理制度,對參與人員的品德、健康嚴格把關,制定并落實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要切實消除在場地、消防、食品衛生、安全保衛等方面的安全隱患,確保學生人身安全。鼓勵建立校園傷害風險、尤其是損害賠償的多方承擔共擔機制,健全學生的醫保制度、校園傷害保險、學生意外商業險等制度,為校內課后服務提供保障。
3.完善硬件設施。各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提前組織家委會購置開展校內課后服務所需各類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醫藥用品、消毒設備、電氣設備、安保設備,確保水、電等配套設施安全有保障。
4.落實人員配置。科學合理安排好教職工的輪值時間,把教職工的保障服務一并納入校內課后服務范疇,確保不影響教職工的正常教學工作。
(三)家長有責,配合監督。
家長是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的重要責任方和重要參與方,應與學校共同擔負校內課后服務時段學生的監護責任,參與服務情況及收費項目支出的監督等。各中小學要積極引導學生家長成立班級、年級、校級家長委員會,由各級家委會協助學校研究審核各類重大事項決策,組織家長根據家庭實際需要在每學期開學初向學校提出書面委托申請、簽訂并履行服務協議,協助做好費用收支管理及監督,定期對食品安全、專項經費收支及第三方機構開展課后服務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齊抓共管,內外并重。
推行“校內保基本,校外多選擇”的學生托管服務模式,繼續加強對校外托管機構的辦證指導及日常監管,引導家長必須選擇合法安全、服務高質的校外有證托管機構。對無證開展學生校外托管業務的機構進行分類分批整治、關停,做到“無證一律關停、有證規范經營”,確保受托學生的健康、安全。
六、相關要求
(一)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學校主責、社會參與、家長支持的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機制,加強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明確部門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各有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加強校內課后服務的監督檢查,切實做好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各學校要加強對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問題研究,創新服務模式,穩妥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不斷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二)各公辦學校和教職員工不得為相關機構提供宣傳廣告推介平臺或招生,不得將校內課后服務作為學校教學的廷伸,不得進行集體教學或“補課”。否則,由教育部門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三)各職能部門及學校有違反本方案規定行為的,學生監護人可向相關職能部門投訴。相關職能部門接到投訴后,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調查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告知投訴人;不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移送有關職能部門處理并告知投訴人。法律、法規和規章對調查處理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四)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嚴格依照本方案的規定履行職責,對因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工作不力而導致嚴重后果的,要實行責任倒查,對相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實行責任追究。情節嚴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五)各職能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宣傳,及時總結推廣校內課后服務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共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篇2:縣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方案
西寧區20**年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方案
校內課后服務的迫切需求,解決學生課后托管難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長,做好我區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按照*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廳〔20**〕2號)及《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粵基教〔20**〕9號)要求,結合西寧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校內課后服務是指學校在非教育教學時段受學生家長或指定監護人的委托所提供的服務。開展學生校內課后服務,是培養學生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要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出發,不斷創新校內課后服務模式,積極開展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校內課后服務。
二、基本原則
(一)公開服務事項,主動接受監督。
開展校內課后服務的學校要公開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安全措施、費用標準等事項,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
(二)堅持自愿選擇,健全工作機制。
學生是否參加校內課后服務,由學生家長自愿選擇。學生選擇在校外參加課后服務的,學校要引導家長選擇合法合規、安全有保障、服務質量高的有證校外托管機構。
(三)堅持公益普惠,量力而行開展。
校內課后服務堅持公益普惠性,采取政府和學校支持、家長合理分擔運行成本的做法,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三、服務內容和形式
(一)服務時間。
校內課后服務時間是指正常上課日的中午、下午課后至18:30止,各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下午的課后托管服務時間。
(二)服務對象。
校內課后服務對象為本校在讀的學生,要優先保障殘疾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和中低年級學生等亟需校內課后服務學生群體,提倡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免費輔導幫助。
(三)服務內容。
1.在校午餐服務:結合我區實際,由區教育局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引進兩家有合法資質的集體配餐企業對東、西兩個片區的中小學午餐進行集體配送。
2.在校午休服務:一般安排在教室或安排在經過改造具備一定條件的圖書館、閱覽室、多功能室、體育館等場所。條件較優越場所優先提供給低年級學生使用。具體由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教職工在保證按質按量完成正常職責工作任務前提下,參與校內課后服務管理工作并取得相應的勞務報酬,鼓勵退休老教師、家長等社會熱心人士等作為志愿者參與午休看管工作。
3.課后托管服務(下午課后至18:30止):實行“一校一案”,遵循“家長自愿、校內實施、共同監管”的原則,由各學校根據本校場地、人員、資源及家長需求等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課后托管活動形式、內容及時間由學校會同家長委員會協商確定。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學校在托管時間內可安排作業輔導、自主閱讀、體育、藝術、科普活動、娛樂游戲、拓展訓練、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觀看適宜青少年的影片等課外活動,鼓勵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或組織學生就近到社區、少年宮、企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同時要廣泛動員民間藝人、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退休老教師、在校青年教師、大學生及社會熱心人士等作為志愿者參與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為學生提供文化藝術、心理疏導、飲食作息等形式多樣的校內課后服務。學校也可根據學生家長需求,向第三方社會機構購買服務。引入第三方社會機構參與校內課后服務的,學校會同家長委員會及第三方社會機構,根據容納學生人數、服務內容、服務時間、勞務報酬和設施設備損耗、維修成本等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學校應將開展課后服務的具體方式、服務內容、人員安排、容納人數、服務條件、審核標準和費用標準等信息及時向學生及家長公示;學生家長自愿選擇服務項目,提出報名申請;學校委托第三方社會機構作為收費主體,與家長簽訂服務協議,收取的費用要進行專賬管理,并在每學期末公示收支情況。
四、服務經費及收支管理
(一)午餐費用。午餐收費實行按實收取。參照目前西寧區午餐實際水平在每餐9至11元的幅度,由各片區學校家委會與配餐公司自行商定。如有學生取消訂餐,由學校協助家委會做好退款工作。
(二)托管服務費用。先由學校根據該校參與托管服務的學生人數、服務內容、服務時間、設施設備損耗、維修成本及教職工、安保人員勞務報酬等因素,提出收費建議報區教育局初審,再由區教育局將各學校申報的收費匯總提出方案,提交區教育收費聯席會議審定。經有關部門綜合考慮,建議:午休及下午放學后托管兩項服務費合共12元/人/天(如只選其中一項的,則收6元/人/天),費用由家長自行承擔。
(三)收支管理。開學后由家委會統一收取本學期午餐費轉交給配餐中心,配餐中心在學期末按照實際就餐數計算相關費用進行“多退少補”。午休費及學校直接開展課后托管服務費,經區教育收費聯席會議審定收費標準后由學校每學期收取并向每位參加的學生開具稅務票據。收費標準可根據實際情況報區教育收費聯席會議審定批準后實行年度動態調整。各學校每月定期公開午休費及課后托管費支出明細,并在學期末按照成本價計算相關開支進行“多退少補”。若學校委托第三方社會機構開展課后托管服務的,由家長自行與相關機構簽訂服務協議,費用由家委會收集交至相關服務機構。
教職工參與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取得的收入在學校績效工資總量外單列管理。其中,教職工參與由學校舉辦的午餐、午休及學校舉辦的其他校內課后托管服務項目的,勞務報酬從相應的經費渠道中列支;教職工參與由第三方社會機構舉辦的校內課后服務的,勞務報酬由舉辦機構按規定從收取的費用中列支。
五、保障機制
(一)政府主導,各司其職。
按照義務教育“以縣(市、區)為主”的管理體制,區政府要充分發揮對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的指導作用,組織各職能部門成立校內課后服務管理機構工作組,落實日常監管及聯合檢查工作。
1.教育行政部門要擔負起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的統籌管理職責,同時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稅務、綜治、公安、人社、工商、衛生、消防、食藥監督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管理工作。對變相開展集體教學、有償教育輔導、“補課”等行為進行檢查,規范監督各學校委托第三方社會機構開展課后服務行為,指導學校加強對受托學生的紀律與安全教育,指導家長委員會對校內課后服務開展情況進行監督。
2.財政部門要按照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落實好相關財政政策,加強對校內課后服務專項資金的監管,規范各類招投標行為及財務管理。
3.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校內課后服務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的監管,加強對第三方社會機構收費行為的監管。
4.稅務部門要積極配合做好稅務票據的發放、管理工作。
5.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協調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強對配餐中心的食品衛生及安全監管。
6.公安消防部門負責指導教育部門、學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7.公安部門負責對學校的安保設施及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公安交警部門負責對放學高峰期學校周邊交通安全進行監督管理。
8.綜治部門要督促各有關部門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管理工作。
9.衛生計生部門負責協調市衛監所、市疾控中心等職能部門對學校的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預防和控制進行監督管理,指導學校衛生保健業務工作,監督和指導學校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學校衛生保健工作的法律法規。
10.人社部門負責校內課后服務用工相關工作的監督管理。
(二)學校主體,特色發展。
1.強化責任意識。各學校要積極作為、勇于探索,發揮“主陣地”作用,成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校內課后服務管理機構,實行“一校一案”,形成適合需要、各具特色、科學系統的課后服務體系。
2.健全保障機制。各學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實安全責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加強安全衛生意識教育,強化安全檢查和門衛登記等管理制度,對參與人員的品德、健康嚴格把關,制定并落實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要切實消除在場地、消防、食品衛生、安全保衛等方面的安全隱患,確保學生人身安全。鼓勵建立校園傷害風險、尤其是損害賠償的多方承擔共擔機制,健全學生的醫保制度、校園傷害保險、學生意外商業險等制度,為校內課后服務提供保障。
3.完善硬件設施。各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提前組織家委會購置開展校內課后服務所需各類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醫藥用品、消毒設備、電氣設備、安保設備,確保水、電等配套設施安全有保障。
4.落實人員配置。科學合理安排好教職工的輪值時間,把教職工的保障服務一并納入校內課后服務范疇,確保不影響教職工的正常教學工作。
(三)家長有責,配合監督。
家長是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的重要責任方和重要參與方,應與學校共同擔負校內課后服務時段學生的監護責任,參與服務情況及收費項目支出的監督等。各中小學要積極引導學生家長成立班級、年級、校級家長委員會,由各級家委會協助學校研究審核各類重大事項決策,組織家長根據家庭實際需要在每學期開學初向學校提出書面委托申請、簽訂并履行服務協議,協助做好費用收支管理及監督,定期對食品安全、專項經費收支及第三方機構開展課后服務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齊抓共管,內外并重。
推行“校內保基本,校外多選擇”的學生托管服務模式,繼續加強對校外托管機構的辦證指導及日常監管,引導家長必須選擇合法安全、服務高質的校外有證托管機構。對無證開展學生校外托管業務的機構進行分類分批整治、關停,做到“無證一律關停、有證規范經營”,確保受托學生的健康、安全。
六、相關要求
(一)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學校主責、社會參與、家長支持的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機制,加強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明確部門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各有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加強校內課后服務的監督檢查,切實做好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各學校要加強對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問題研究,創新服務模式,穩妥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不斷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二)各公辦學校和教職員工不得為相關機構提供宣傳廣告推介平臺或招生,不得將校內課后服務作為學校教學的廷伸,不得進行集體教學或“補課”。否則,由教育部門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三)各職能部門及學校有違反本方案規定行為的,學生監護人可向相關職能部門投訴。相關職能部門接到投訴后,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調查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告知投訴人;不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移送有關職能部門處理并告知投訴人。法律、法規和規章對調查處理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四)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嚴格依照本方案的規定履行職責,對因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工作不力而導致嚴重后果的,要實行責任倒查,對相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實行責任追究。情節嚴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五)各職能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宣傳,及時總結推廣校內課后服務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共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篇3:大托醫院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方案
大托醫院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方案
20xx年05月31日是第__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煙草業干擾”,口號是“生活遠離煙草,生命擁抱春天”。我中心根據區疾控通知要求,結合我中心實際情況,特制定大托醫院20xx年5。31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的
本次活動的重點普及煙草危害知識,開展控煙干預,以喚起人民群眾勸阻吸煙以及主動戒煙,進一步倡導人們摒棄不良習慣,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活動時間:
20xx年05月31日
三、活動內容與方式
1、在醫院大門口設置宣傳咨詢臺、宣傳橫幅,向過往行人發放控煙宣傳資料。
2、設置明顯的禁止吸煙警示牌,在門診、接診室、病房走廊等處張貼懸掛禁煙標志,向全院工作人員進行禁煙宣傳。
3、向住院病人宣傳吸煙有害健康的醫學知識,告誡病人及家屬禁止在院內吸煙。
4、發動全體醫務人員在工作、診療活動中,適時主動地向病人及家屬宣傳吸煙的危害性,積極勸阻在禁煙區域內的吸煙行為。
5、積極創建無煙醫院。
四、活動要求
活動結束后,將工作的總結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附]
5、31世界無煙日宣傳資料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旨在提醒公眾認識煙草對人們及環境的危害。目的在于警醒世人吸煙有害健康,呼吁人們放棄煙草,為人類自己創造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今年是第__個世界無煙日,主題是:警惕煙草業干擾控煙,口號是生命與煙草對抗。
吸煙不僅影響自身健康,也對他人造成危害,特別是對青少年,大多數青少年在不同場合被動吸煙。由于青少年正在生長發育時期,各生理系統、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對外界環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比較弱,容易吸收外界毒物,損害身體的正常生長。
吸煙損害大腦,使思維變得遲鈍,記憶力減退,影響學習和工作,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心理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煙者減低10。6%。吸煙對青少年危害更大,15歲以下開始吸煙者其死亡率為19。68;20-24歲為10。08;25以上為4。08。說明吸煙開始年齡越早,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就越高。
吸煙危害健康!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我們要從小做起,從我做起,拒絕香煙,爭做無煙青少年!同時我要呼吁:為了大家的健康,不要吸煙!
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發表的一項聲明中指出:“如今煙草已經成為全球的第二大殺手,吸煙所產生的破壞比非典和最近的海嘯還要嚴重,如果維持當前的趨勢不變,到20xx年,每年將有100萬人因吸煙而過早去世。”既然煙草有如此可怕的危害,為什么有眾多的人吸煙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煙草中所含的尼古丁令人上癮,使人對它產生依賴,不容易戒掉;另一個原因是大多數人還沒有把吸煙看成是一個丑陋的,既害人又害己的惡習。相反,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派頭,很瀟灑的事情。因此,吸煙的人群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人們對它的依賴也越來越強。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香煙生產國,也是最大的香煙消費國。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香煙是由中國人一口一口吸掉的。而在我國的煙民中,青少年又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對青少年來說,吸煙的危害遠比想象中大得多,不僅會導致很多疾病,還會影響骨骼生長發育。這是因為青少年正處于身體迅速成長發育的階段,身體的各器官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對各種有毒物質的抵抗力不強,受煙霧的毒害也就更深,甚至可以導致早衰,早亡。吸煙還可能使青少年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不良行為,甚至引發犯罪。反吸煙已成為我國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為此,我國政府提出了在今后25年中,將我國的煙民總數減少1。1億的總體目標。
為了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更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我們呼吁:全體同學都要自覺地遠離香煙,并勸說吸煙的親友盡量戒煙。畢竟,香煙對我們有害無益;畢竟,沒有煙霧的空氣會更加清新,沒有煙草的生命會更加絢爛!
然而,就在去年的今天,一項針對青少年煙草使用情況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有20%以上的初中生嘗試過吸煙,近92%的學生認為吸煙肯定會損害健康,但仍有22%的男生和4%的女生表示可能或肯定會在今后吸煙。青少年吸煙在中國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吸煙是造成世界人口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國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公共衛生問題。資料顯示:成年人吸煙始于兒童期。1996年全國吸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5歲-19歲青少年吸煙率為9。7%。青少年吸煙的年齡從1984年的22。4歲提前到19。7歲。控制青少年吸煙,阻止他們加入到吸煙大軍的行列,是社會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學校是影響學生吸煙行為的重要場所。教師的吸煙態度和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生起著示范和引導作用。為做好控制青少年吸煙的工作,政府在全市開展了以創建“無吸煙學校”為切入點,從教師的吸煙行為入起,通過開展多種教育活動,提高教師健康知識知曉率,控制在學校的吸煙行為,使適合戒煙的教師逐漸戒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先后有135所中小學被命名為“無吸煙學校”。“無吸煙學校”是指:在校園內(包括教室、會議室、走廊、廁所、操場等)的任何地方無人吸煙;學校不設煙具,不用香煙招待客人;對來訪的吸煙者進行勸阻。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為了摘掉煙草大國的帽子,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我們要大聲吶喊:不要讓煙霧籠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