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學術素養概論課程心得體會

學術素養概論課程心得體會

2024-08-02 閱讀 7200

學術素養概論心得體會

通過對學術素養概論這門課程的學習,使我很受啟發和教育,以前很多不懂不會的知識得到了很好的補充,讓我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在技術上不斷學習和追求的人,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一個學術上有追求的人更應該具備學術道德品質,學術法規常識,同時也應該具備查找文獻學習新知識以及能夠尋求突破的能力,尤其要學會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同時也要學會利用和整合資源。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到:學術研究不僅要閉門造車,更加要以開放的姿態來做好研究。在感慨之余,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深切體會。

一是做學問搞研究理論功底要扎實,做人的基本品質更要扎實。

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老師講解了如何申請專利,以及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做學問搞研究,很多時候當我們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可能就是利用手上已有的資料和資源來進行學習,那么在你學習過程中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為了在短期內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果,不惜一切手段,開始抄襲或者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弄來別人的研究成果,這些可能會給你帶來短期的實惠,但終究會是南柯一夢,不能長久,最終害人害己。我認為在學術上,我們國家目前確實存在一些人,為了獲得豐厚的獎金或者投資,抄襲或者詐騙別人的勞動成果,這種現象是令人羞愧的,我們科技比發達國家可能會有些地方會落后一些,但是我想只要我們堅定信念,一門心思搞研究,而不去追名逐利,我們一定能夠追趕上,甚至是超越。回想在建國初期,我們經濟那么困難情況下,硬是搞出了原子彈、人造衛星,所以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不想太辛苦,所以我覺得,作為碩士研究生,將來必將有很大一部人走上科學研究道路,因此從現在起,我們就要樹立正確觀念,不能邯鄲學步,也不能東施效顰,更不能學東郭先生,最后自欺欺人。我們要更加明白,事能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不要急功近利,要目光長遠,才能在學術上不斷攀越高峰。

二是學習的目的在于實踐應用,創新才能發展,突破才能進步。

我們能夠成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必然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至少在學習方面也有十幾年的經歷了,那么我們如何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才是關鍵所在。學術素養這門課包括學術道德、職業道德、法律常識、知識產權,學術資源如何利用等等,那么我認為學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應用。如果職業道德規范的再好,沒有人去遵守,那么最后也只是一紙空文,學術資源再豐富,我們不懂得如何利用,到頭來也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同時,學習的目的也還在于創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未來科學領域,必將會出現一些新的技術,那么我們就要以一種創新的態度來進行學習,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尋找適合自己研究的方向和目標,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在科研路上不能一味走老路,創新才有出路,突破才能發展。雖然學術素養的課程只有6次課,但是對我們來說,無論是在校期間的學習研究,還是將來走上工作崗位繼續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都會對我們的事業產生重要作用。而且要在平時的工作對學習掌握的知識技能中加以運用,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對今后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都是極其重要的。我認為目前大學生也好,研究生也好,由于多年以來我們一直都在學習理論,所以動手能力是一種欠缺,所以實踐是能力提高的很重要的途徑,常學常用才能改變眼熟手生的現態。

三是合理利用學校資源,提高學術素養,為今后工作打下基礎。

相對工作之后,學校的資源尤其是學習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不僅有圖書館眾多資料可以利用,網上資源也十分豐富,因此在學校有限時間內,我們要更好的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學習,不斷增強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能力,不斷積累,只有達到量的積累才能有質的飛躍,也才能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發展的趨勢。我是一名工作幾年之后又回到校園讀研的人,根據我個人的經歷,在學校學習時間非常充裕,而且受到外界的干擾也非常少,但是一旦走上工作崗位,精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去一門心思去研究一個問題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受個人婚姻家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難集中精力來完成一件非常具有挑戰的事情,因此,我們要更加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不要錯過最佳的學習時機。

以上是我學習學術素養概論的幾點體會,雖然有不到之處,但也僅僅只代表我個人觀點。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是我覺得,我能夠在這門課中受到的啟發和幫助卻是很多,我會在今后的學術研究中,遵守好相關的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和操守。幾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深刻意識到,有時候,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比一個人的學識可能要更加重要,如果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偏離了社會價值觀,那么他的學問越高可能就越*,最后可能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而且我們做學問,高科技研發,都要更加注重科技研發與人文的有機結合,任何科技的發展和進步都是以為人類服務為目的的,通過我國gg開放發展幾十年的經歷來看,我們以前更加注重經濟效益,科技的發展進步,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對專利的申請,這也導致了我們很多人終其一生的研究成果得不到認可,甚至付諸東流,而有些行為是剽竊卻得到了豐厚的回報,所以,科技進步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既不能走邪路,劍走偏鋒,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沉下心思做工作。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時代給予我們難得的機會,雖然說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相連這可能有些夸大,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中國人都不這么想,那么結果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相信科學,但絕不迷信,只要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同樣能做到,即使今天做不到,那么我們明天一定行,一個真正的學者,不會畏懼前行道路上的障礙或是坎坷。毛主席說過:“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只要我們信念堅定,一定可以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留下自己堅實的足跡!

篇2:學術素養概論課程心得體會

學術素養概論心得體會

通過對學術素養概論這門課程的學習,使我很受啟發和教育,以前很多不懂不會的知識得到了很好的補充,讓我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在技術上不斷學習和追求的人,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一個學術上有追求的人更應該具備學術道德品質,學術法規常識,同時也應該具備查找文獻學習新知識以及能夠尋求突破的能力,尤其要學會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同時也要學會利用和整合資源。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到:學術研究不僅要閉門造車,更加要以開放的姿態來做好研究。在感慨之余,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深切體會。

一是做學問搞研究理論功底要扎實,做人的基本品質更要扎實。

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老師講解了如何申請專利,以及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做學問搞研究,很多時候當我們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可能就是利用手上已有的資料和資源來進行學習,那么在你學習過程中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為了在短期內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果,不惜一切手段,開始抄襲或者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弄來別人的研究成果,這些可能會給你帶來短期的實惠,但終究會是南柯一夢,不能長久,最終害人害己。我認為在學術上,我們國家目前確實存在一些人,為了獲得豐厚的獎金或者投資,抄襲或者詐騙別人的勞動成果,這種現象是令人羞愧的,我們科技比發達國家可能會有些地方會落后一些,但是我想只要我們堅定信念,一門心思搞研究,而不去追名逐利,我們一定能夠追趕上,甚至是超越。回想在建國初期,我們經濟那么困難情況下,硬是搞出了原子彈、人造衛星,所以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不想太辛苦,所以我覺得,作為碩士研究生,將來必將有很大一部人走上科學研究道路,因此從現在起,我們就要樹立正確觀念,不能邯鄲學步,也不能東施效顰,更不能學東郭先生,最后自欺欺人。我們要更加明白,事能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不要急功近利,要目光長遠,才能在學術上不斷攀越高峰。

二是學習的目的在于實踐應用,創新才能發展,突破才能進步。

我們能夠成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必然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至少在學習方面也有十幾年的經歷了,那么我們如何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才是關鍵所在。學術素養這門課包括學術道德、職業道德、法律常識、知識產權,學術資源如何利用等等,那么我認為學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應用。如果職業道德規范的再好,沒有人去遵守,那么最后也只是一紙空文,學術資源再豐富,我們不懂得如何利用,到頭來也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同時,學習的目的也還在于創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未來科學領域,必將會出現一些新的技術,那么我們就要以一種創新的態度來進行學習,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尋找適合自己研究的方向和目標,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在科研路上不能一味走老路,創新才有出路,突破才能發展。雖然學術素養的課程只有6次課,但是對我們來說,無論是在校期間的學習研究,還是將來走上工作崗位繼續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都會對我們的事業產生重要作用。而且要在平時的工作對學習掌握的知識技能中加以運用,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對今后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都是極其重要的。我認為目前大學生也好,研究生也好,由于多年以來我們一直都在學習理論,所以動手能力是一種欠缺,所以實踐是能力提高的很重要的途徑,常學常用才能改變眼熟手生的現態。

三是合理利用學校資源,提高學術素養,為今后工作打下基礎。

相對工作之后,學校的資源尤其是學習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不僅有圖書館眾多資料可以利用,網上資源也十分豐富,因此在學校有限時間內,我們要更好的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學習,不斷增強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能力,不斷積累,只有達到量的積累才能有質的飛躍,也才能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發展的趨勢。我是一名工作幾年之后又回到校園讀研的人,根據我個人的經歷,在學校學習時間非常充裕,而且受到外界的干擾也非常少,但是一旦走上工作崗位,精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去一門心思去研究一個問題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受個人婚姻家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難集中精力來完成一件非常具有挑戰的事情,因此,我們要更加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不要錯過最佳的學習時機。

以上是我學習學術素養概論的幾點體會,雖然有不到之處,但也僅僅只代表我個人觀點。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是我覺得,我能夠在這門課中受到的啟發和幫助卻是很多,我會在今后的學術研究中,遵守好相關的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和操守。幾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深刻意識到,有時候,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比一個人的學識可能要更加重要,如果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偏離了社會價值觀,那么他的學問越高可能就越*,最后可能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而且我們做學問,高科技研發,都要更加注重科技研發與人文的有機結合,任何科技的發展和進步都是以為人類服務為目的的,通過我國gg開放發展幾十年的經歷來看,我們以前更加注重經濟效益,科技的發展進步,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對專利的申請,這也導致了我們很多人終其一生的研究成果得不到認可,甚至付諸東流,而有些行為是剽竊卻得到了豐厚的回報,所以,科技進步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既不能走邪路,劍走偏鋒,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沉下心思做工作。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時代給予我們難得的機會,雖然說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相連這可能有些夸大,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中國人都不這么想,那么結果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相信科學,但絕不迷信,只要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同樣能做到,即使今天做不到,那么我們明天一定行,一個真正的學者,不會畏懼前行道路上的障礙或是坎坷。毛主席說過:“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只要我們信念堅定,一定可以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留下自己堅實的足跡!

篇3: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一段時間里,我迷上了《解密華西》,一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從來沒有一本管理方面的書籍如此吸引我,迷戀其中的人物、感嘆其中的精神、震撼其中的力量!然而解密華西并沒有為我解開華西醫院發展的秘密,卻讓我更加癡迷、崇拜和向往!

  2021年5月,非常幸運,在李陽總會計師的帶領下,我被醫院選派參加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的為期三天的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醫院績效管理實務、以科室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形勢下醫院運營管理創新實踐、手術室運營管理、醫院人才戰略、醫療不良事件管理、以質量控制為抓手,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等九項內容,九名來自華西的資深老師,三天封閉式培訓,讓我真正意義上走近華西、深入了解關于華西管理的方方面面,破解了華西為何能成為與北上廣醫院PK的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醫院之謎。感慨老師們講的太好但是學習時間太短,意猶未盡的期待下次,如果再有下次學習,我會聽的再仔細一些、記錄的再認真一些。太多感受和心得請讓我細細回憶,“華西人”的“華西精神”且聽我娓娓道來:

  超越當下:華西尚處在發展期

  “如果把醫院發展過程的生命周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穩定期、衰退期,我們華西應該處在哪個期?”臺下的學員們幾乎異口同聲回答“華西一定是穩定期”時,老師說:“不,華西還處在發展期,如果一個醫院的發展到了穩定期,那就離走向衰敗不遠了!”

  華西有今天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就是擁有120年歷史的華西醫院,懷揣夢想、拼搏實干的歷代華西人,身負使命、開拓創新的歷屆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每一位講者,都代表了華西醫院整個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點一個面,他們分享著不一樣的內容,但人人身上充滿一股子沖勁、闖勁、拼勁、韌勁,他們統一把自己稱為“華西人”,有超強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抱怨沒有機會,但我認為機會到處都是,關鍵看你有無準備和能否抓住!”機會總是留給懂得“居安思危”的準備好的奮進人。

  從人入手: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

  作為管理者,既要能頂一攤事,也要學會“把球傳出”,在醫院形成授權文化,因為群眾才是英雄。但授權不等于放養,前者需要決策者奠定必要的基礎——構建起縝密的行事規則,被授權者在既定的框架內點亮智慧、查缺補漏,改進工作方法、流程等。“傳球”第一階段:把球傳給科室主任和部門主管,鼓勵提升能力并委以重任,再凝聚團隊熱火朝天地拼搏。第二階段,把球傳給基層員工,促進他們破舊立新。不斷接到球的中層和基層員工,內心的激情被點燃,上下共謀創新的氛圍就會由口號走進現實。

  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主動放棄“命令式”、“運動式”的傳統管理,把自己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要從原來的“拉車”轉為“推車”,由拉到推,效果迥然不同。過去,常由行政領導拉著大家做,領導想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而且領導在前面拉車,根本不知道身后人的狀況,他們或許坐車,或許推車卻出工不出力。領導推車則不一樣,時刻知道前面人的表現,進而及時給出力者精神鼓勵和更多的物質回報,在這種情況下,懶惰者就會情不自禁地想“為何我沒有得到奶酪”。若領導拉車,每次回頭,員工則會想, “壞了,又要動我的奶酪”。

  管理者“推車”顯然會促使更多員工自我革命——跟著用力推車。

  筑巢引鳳:打造人才正三角

  林子大了,有時也缺鳥。2000年,華西醫院的人才結構呈菱形,即兩頭弱,中間強。怎樣把菱形轉向合理的正三角形,即如何擴增住院醫師和補強資深專家?“內培外引”成為突破口。通過情感打動、藍圖感染、提供卓越的事業平臺幾招,以及華西醫院內可感可見的拼搏氛圍,吸引到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醫療精英共同編織夢想。在引進院外英才期間,培養院內潛苗,一邊培養其業務能力,一邊用引進人才的那套標準武裝其頭腦。

  如何盡可能合理地反映每個人的價值?只有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管理。將全院職工劃分為醫師職系、護理職系、醫技職系、管理職系、支援保障職系、科研職系六大類,在縱向的職系分類基礎上,對每一個職系進一步橫向分為基本層、中間層、骨干層、核心層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在績效評估與分配中,遵循“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原則,完全結合各職系、不同層級人員的業績、貢獻等,通過合理的管理與績效分配制度認定員工勞動與創造的價值,激勵員工從追求獎勵到主動敬業,淘汰“僵尸”員工。目前,華西人力資源已經擁有一套基本完整的管理體系,也形成了正三角型人才梯隊,為醫院發展釋放出強大的埋頭苦干、你追我趕的人才建設力量。

  眾星拱月:以學科建設為引擎拉動醫院全盤發展

  學科建設是立院之本,也是衡量醫院水平和學術地位的標尺。華西醫院學科建設方略清晰:一是定方針——因地制宜打造差異。簡單模仿必定走向紅色海洋,若要走向藍色海洋,必須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二是強根基——遵循新銳管理思想。選走服務型管理、管理者的角色從“拉車”轉為“推車”,筑牢改革根基。如果管理理念滯后,再高明的建設策略也將淪為徒勞,哪怕費心費力搞學科建設,終究難逃曇花一現。三是造聲勢——增強改革認同感。要求團隊成員發自內心地認可專科領導人,專科領導人又反過來認可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他們在一起認同改革可能帶來的最大化效益和可能遭遇的風險。四是拓思維——堅持“三個結合。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與臨床結合;臨床與醫藥企業、社會團體結合;華西醫院與區域內中小醫院結合。做好前面的幾項準備工作,華西醫院的學科建設這才切入主題。

  華西學科的發展,與醫院開展創新性十足的人才隊伍建設、產業改制、提升后勤保障、創新運營模式等等密不可分,始終堅持“一盤棋”思路,一直保持“眾星拱月”的格局。如今,華西醫院的學科已生長出多座奇峰秀水,由此帶動的科研碩果同樣十分耀眼。

  打破壁壘:學科要整合,職能部門更要協同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國內公立醫院掀起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張潮,住院床位猛增拉動臨床、醫技、行政、后勤等細化出琳瑯滿目的部門。當部門和科室的數量劇增,幾乎所有醫院管理者都會碰到一個共性的難題——縱向部門之間的協同越來越弱,彼此單打獨斗嚴重阻礙醫院的整體化管理,從管理學上講,只有從上到下的傳達,沒有自下而上的反饋,缺了半個環,各部門/科室獨來獨往,有些“跨界”的院內事務便無人理睬。若所有部門管理者一味只盯著自己的管轄范圍,久而久之,便無從知曉其他部門的新需求,而診療活動偏偏跟打仗一樣,迫切需要各個兵種相互配合。怎樣才能消除各科室/部門之間的壁壘進而增強橫向協同?2004年,運營管理部落戶華西。2005年5月,27名專科經營助理上崗,成為全國第一批專業化的醫院管理團隊,截至目前,華西醫院運營部工作人員130余人。專科運營助理50人,科運營秘書30人。運營管理部之于醫院運行彰顯出兩大功用:其一,與縱向的職能部門相互協同,通過提供決策依據促進醫院細化管理;其二、形成自下而上的反饋。

  醫院門診運營、住院運營、手術運營、日間手術管理等凡此種種,背后都有專科經營助理的身影,運營管理部與各科室的配合日趨默契,"運營管理部還真不是吃干飯的。”

  多年來,華西管理緊緊圍繞“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學科建設為軸,全盤激活醫、教、研和后勤的發展。三天的培訓學習,聽到的、感受深刻的還有很多:

  關于愛院精神,華西說:“我要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為事業創意、為團隊奉獻、為個人成長!”

  關于醫院高質量發展,華西說:“你重視它,它就重視你,其實你對國家可有可無,可國家的支持是你發展的基石!”

  關于績效考核,華西說:“既要關注個人奉獻,還要關注整體質量和效益,既要注重差異性調動積極性,還要公平保證和諧!”

  關于不良事件,華西說:“安全無小事,事事要重視!”

  關于開源節流,華西自嘲為“家庭主婦風格”,因為“創收一塊錢很難,扣除成本后實效益很低,甚至可能是負數,而節省一塊錢就不一樣,是可支配的一塊錢!”

  關于人才引進,華西說:“我們不做填空題,我們只根據醫院發展做選擇題!”

  面對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全國排名第二的成績,華西說:“我們跟第一名有差距,我們一直在尋找差距,追趕超越!”.......

  我們,作為新一代中心人,身上有著更多的責任和希望。當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反復催促我們一要團結、二要有夢想、三要創新。因為,袖手旁觀就寸步難行,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她們。我們去華西“補鈣”,學習了華西管理的理念和機制;我們同樣需要在醫者的身份中“補心”,面對百姓疾苦而心有悲憫的情懷、解決問題的智慧;我們更需要在自己的實際崗位中“補鐵”,硬化自己的肩、強化自己的心,踔厲奮發做好當下、超越當下,為市中心醫院的明天,用自己的擔當和所學,奉獻更多的力量、智慧和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