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三年級上語文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三年級上語文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2024-08-02 閱讀 9563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學生質量現狀

本班有學生43人,男生25人,女生18人。絕大多數學生對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語文基本知識都能熟練掌握,有一定的獨立自學生字詞的能力;對于詞語、詩句、名言警句有一定的積累;會用被字句,把字句;能初步閱讀簡單文字,認識自然段,理解簡單淺顯句子,閱讀習慣有待加強;大部分學生能寫一句或幾句通順的話,會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少數學生不能通順的寫句子,認識標點符號但不會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注兒童在學習中的快樂,想象,探究,創新發展;注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妙效,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滲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冊書的生字詞,會認219個生字,學會235個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并熟練書寫;重視朗讀,學會默讀,學習質疑,學習理解詞句;能積累優美詞句,背誦要求背誦的課文語段及古詩、名言警句;能大方清楚交流,尊重交際對象,說話得體、用詞恰當;能不拘形式,自由表達,享受寫作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借助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引導學生鉆研文本,理解體會詞句,采用多種形式積累語言;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引導學生揣摩遣詞造句的妙處和文章寫法;引導學生利用課外閱讀拓展眼界。

主要教育措施

1、想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夯實基礎,減輕學業負擔,關注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關注學生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關注學生發展,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授之以漁。

4、以讀為本,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自主讀文,關注生成,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探究性的學習和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引導學生平等對話。

1、學會6個漢字,認識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了解全詩的大致內容,體會具體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表達了少年兒童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讀懂童話內容,體會泉水蓬勃向上、樂于奉獻的精神。4、學習品讀句子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4個生字。理解“咫尺”、“注視”、“拯救”等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讀課文。3、學習課文,體會小男孩珍愛生命,不輕言放棄的品質。

1、會認4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1、讓學生了解近義詞。2、積累名言警句。3、了解水的作用。4、說說向老師慶賀節日的意見。5寫作“暑假里的事”激發寫作興趣,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2、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高低不平,崎嶇,晝夜不熄,勇往直前,奮斗。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4、了解日記的格式,感受奮斗精神對自己的影響。

篇2:構建小學五年級語文學科發明性研究科研計劃

一、實驗課題的提出

1、研究意義

創新能力,是人突破舊認識、舊事物,探索、發明有價值的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一定民族和作為一定民族成員的個體的創新能力,總是在本民族文化的背景和根基上,特別是在掌握運用本民族語言的過程中形成和提高的。因此,我們的語文教育,作為中華民族一起語言的教育,或母語教育,與培養中華民族新一代成員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深刻的聯系,研究中小學語文教育為什么以和如何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研究以促進同學素質全面提高,注重培養同學創新能力為目標,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怎樣深化改革,實現自身的創新。這是本課題的要義所在。

2、現狀

保守的“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同學滿堂問,淹沒了教學的重點,擠占了同學讀書、考慮、練習的時間,磨滅了同學學習語文的熱情,扼殺了同學的創新潛能,同學的學習能力難以提升。

3、解決問題

要讓以發展同學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發明教育在課堂這一主渠道上得以落實,就得實現一個根本轉變:要由重串講串問、重知識結論的傳授灌輸給予型的教學模式,轉變為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的以同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從同學的實際動身,精心設計有效的教學過程,結合語言訓練的實踐活動,給同學提供創新的機會,鼓勵和引導同學憑借自身的智慧和能力,積極參與,主動求知,發明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同學創新精神和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實驗目標

1、研究目標

教師通過課程內容,運用啟發發明思維的方法,鼓勵、激發同學運用自身在某一領域的特殊才干進行自主發明性的學習,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地合作探究,從而使知識更具有完整性、豐富性、深層性的教學模式。其基本環節為:創設情境;自讀自悟--各施所長;自主研究--質疑問難;合作研討--聯系生活;積累運用。

2、同學目標

(1)認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愿意主動創新動手實踐。

(2)在學習過程中樂于探究,發現問題并通過同學的探索解決問題,培養同學的創新品質。

3、教師目標

(1)加深教師對發明教育意義的認識,提高堅持實驗的自覺性。

(2)提高教學效益,以和實驗研究的能力。

三、實驗內容

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

10、只有一個地球21、第一場雪

14、一夜的工作24、凡卡

16、古詩兩首26*向命運挑戰

17、“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27、學弈

20、鳥的天堂28、兩小兒辯日

四、實驗措施

1、學習發明教育理論,搜集典型經驗資料,學習優秀教師實踐經驗。

(1)閱讀有關發明教育資訊的雜志期刊,重點內容作摘錄。

(2)充沛利用雜志、期刊以和網絡資源搜集發明教育典型案例,學習經驗,取長補短。

2、將理論研究付諸于實踐,在實踐中注意以下幾點:

(1)營造和諧氛圍,激發創新熱情營造適宜同學創新精神生長和發展的心理環境。

①營造自由的環境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有利于發明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平安和自由”。所謂平安,就是不對同學獨特的想法進行干涉,使其消除對批評的顧慮。所謂自由,就是不對同學的思維和行為進行限制,使其有自由表示的機會。為此,作為教師,應堅決摒棄保守課堂對同學的新異思想、特殊行為給予諷刺、挖苦、孤立或否定的做法。鼓勵同學以獨立的角色、建設性的態度對教師的講解、同學的回答、教材的編寫作出質疑、批評乃至爭辯,即使同學是錯的,教師也要給予鼓勵性評價,使同學真正感受到師生間的平等、民主與合作。

②創設輕松的教學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愉悅性的心理環境中,學習者情緒愉快、精神放松,有利于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發明性,實現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統一,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在平時教學中,要利用各種途徑激發同學的學習

興趣。

篇3:中學下半年初中語文學科工作計劃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中學**年下半年初中語文學科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縣教師發展中心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精神,以深化初中課程改革為重點,以“有效學習”課堂變革為核心,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宗旨,研究語文拓展性課程設置與實施。繼續推行“大閱讀”理念,豐富閱讀方式,拓展深化讀寫結合的廣度和深度。以學校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圍繞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為中心,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能力和水平;開展集體備課,共同努力,提高備課效能,加強對新教材的培訓、研究;深入課堂,及時調研,關注常態語文教學,適時反思和總結,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工作重點

(一)繼續推進初中語文課改項目,開展拓展性課程的研究

繼續響應并貫徹溫州市初中語文“基于先行學習的課堂任務設計及實施”的課改項目研究,引領教師關注課堂教學,關注學生,關注學習。

繼續做好學段教學銜接的研究工作。在知識銜接研究的基礎上,突出教學方法、學科核心能力的銜接研究。

結合“一師一優課”相關活動,提升教師對好課的理解,以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有效性。引導教師研究“大閱讀”背景下讀寫結合的內涵與方法,研究課改背景下作業的新功能。基于初中語文學科特點,提煉形成一系列教學策略及教學建議。

(二)加強教研常規管理,進一步形成語文教學的研究氛圍

1、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動。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點研究,比如怎樣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單元安排體系怎樣與教學進度統一起來,怎樣利用現有資源運用現代化手段教學等。

2、開設組內教研課,通過年級內、語文組內、校內的互聽互學,通過示范課、研究課的觀摩學習探討,促進語文教研工作的開展。開展校園語文優質課評比,推薦優秀教師參加學區、縣評比選拔。

3、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主要以本學科的課為主,認真填寫好聽課筆記,做好評課。

4、備課要適應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學過程設計理念要新、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學目標要新,更要注意課型,教后反思要不走過場。

(三)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學生素養

1、深入學習,提升素養。有效開展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復習研討活動,幫助教師思考復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視基于學生實際尋找適切的問題解決途徑。

2、努力實踐,穩步提高

(1)根據學科特點開展課堂教學的研討;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發揮骨干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

3、規范管理,注重實效。做好初中語文命題研究培訓,通過系列化的活動激發命題興趣,豐富骨干教師的命題理論知識,提高語文教師的命題技術與能力,并以此促進教師對語文學科本質的理解和教學能力的提升。

(四)做好學段之間的銜接與整合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豐富語文教學內涵。

進一步關注學情研究,完善對學段銜接教研活動的策劃,及時總結經驗,開發和整理開展案例,提煉基于銜接、整合的相關教學策略,引領語文教師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豐富語文教學內涵。繼續開展課外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1、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語文知識或作文競賽。

2、開展一次年級性的作文競賽活動。

3、開展演講、朗誦等語文活動。

(五)初中語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提升行動。在省市縣統一部署下,全校全體初中語文教師參與本次培訓活動,保質保量完成學習活動。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