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筆《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
在假期中品讀了大夏書系《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第二版。雷玲老師在書中介紹了數學名師的教學藝術,展現了名師的經典課例,闡述了名師的教育觀點。在細細品味中體會著各位數學名師的教育理念。
書中的數學名師有: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的劉可欽,有著瘋狂數學的和諧魅力的華應龍,追尋情理交融的課堂的葉素云,有著樸素課堂之美的劉斌,將美孕育于數學課堂的張齊華,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魅力的錢守旺,追求數學教育價值的夏青峰,讓學生在“數學活動與”“游戲探究”中煥發生命活力的繆建平。八位名師不同的教學風格,都展現著數學教學的魅力。
繆建平老師在“生活數學與探究性學習”和“探究性游戲的設計與教學”種,學生們受益匪淺。繆老師的教學,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了基礎。
游戲是兒童非常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把學生們喜愛的游戲引入數學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個性,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獲取知識。探究性游戲合理運用于課堂教學,擴大了學生的參與度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繆建平老師提出“讓孩子做兒童數學家”,在他的指導下,孩子們對生活環境充滿好奇,獨具數學“慧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們善于思考,有所創新。
“數學活動”和“數學游戲”是繆建平老師的課堂亮點,學生喜歡,相信數學教師也都喜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該為此做些什么呢?穿插一些適合的游戲,如在混合運算時,可以讓孩子模仿情境中的場景,提高學習興趣;在地方課時,安排有趣的數學探究游戲;在認識周長時,讓孩子課下測量不同物體的周長等。我在努力讓我的孩子們喜歡我和我的數學課。
篇2:小學教師觀摩數學名師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觀摩數學名師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南關小學郭素花
5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教育局舉辦的全國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活動黎城研討會,聽了全國名師李小春、張琪等幾位老師極具特色的課和講座,也由衷佩服這幾位老師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通過本次觀摩,我對數學課改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現將本次活動的心得體會從兩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學觀念的感想
1、數學是實實在在的,以前的課改看見了這節課氣氛真活躍,真熱鬧,也有小組討論,也動手操作了,表面感覺和傳統的教學大不一樣,熱熱鬧鬧的,確實改了。聽完李小春的優質課,我感到數學教學的本質不在表面,而在于重難點的把握和突破,對孩子習慣的培養,比如:學前的準備,把書放好,把文具擺整齊,強調坐姿,鼓勵孩子上課放松,積極回答問題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數學課。
2、用發展的眼光看數學,看孩子,李小春老師的“帶著問題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離開教室”,給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數學只局限在一堂課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就是關注孩子的發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孩子。應該有更深一層的拓展性因素,展現數學的內涵與魅力。
二、教學方法上的學習
1、創設有效的情境,享受鮮活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大膽放手,給學生創造一些活動,感受過程,親身體驗。數學就要以生活為基礎,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的趣味和魅力,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了知識
篇3:初中語文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學習體會
初中語文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學習體會
20**年11月27日至29日,我參加了由北師大教師培訓中心在蘇州國際外語學校舉行的“中國教育夢--‘讓課堂綻放生命活力’初中語文
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觀摩了趙謙翔、楊宏麗、徐杰等語文名師的精彩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近距離觀看名師上課,聆聽名師的教誨,一睹名師的風采。聽后令我心靈震撼,我感受到原來教師可以如此傳神的傳道,學生可以如此輕松的學習。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淺薄與不足。
此次觀摩活動,讓我如飲甘霖,如沐春風,感慨萬千。4位名師為我們帶來了4節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高質量的閱讀、寫作教學課,他們的課精彩紛呈,亮點頻出。他們用敏銳的教學智慧、獨特的教學風格、巧妙的教學機智、獨特的人格魅力,把一堂堂課教學得活靈活現,演繹得恰到好處,使在場的聽課教師無不拍手稱贊,連連叫好,而他們的講座也很切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兩天來,我一邊學習,一邊思考,讓我對初中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收獲頗多。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趙謙翔老師上的《五柳先生傳》。趙老師的課堂不但教給學生讀文言文的方法,吟讀、細讀、品讀......還以一種悠然的氣度引領學生自然暢游于文字之中,循循善誘,娓娓道來,讓學生從讀到說,從說到思,漸入佳境,使學生久久沉浸在文字、文學、文化的語文氛圍之中。
示范課結束后,趙老師又開始了《熟讀精思微寫》的專題講座。講座中趙老師從熟讀、精思、微寫三個方面談了他如何讓文言文教學綠色起來。讓我們特別欽佩的是趙老師的學生所作的文言詩文,這些文言詩文也讓在場的老師們得到了啟發,偶爾讓學生學習寫寫文言文,其實也是提高學生文字功底的方法之一。
此次觀摩活動開闊了我的教學視野,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真是不枉此行。在觀摩課的課堂中,我看到了名師們重視字詞的教學,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注重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強化讀寫結合的意識。課堂書聲瑯瑯,語文味十足,讓我感到學生是在實實在在地學習語文,老師是在扎扎實實地教語文,語文課充滿著無窮的魅力!這是我們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反思我的教學,我常會抱怨學生的作業錯別字多、字跡馬虎,常抱怨學生朗讀水平差,常抱怨學生作文干巴巴......靜心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呢?難道都是學生的原因嗎?我的課堂落實了讀寫結合了嗎?課堂上忙于引導學生理解各種句子的含義,給了學生多少朗讀的指導,留給學生多少朗讀的機會?給了學生多少寫的指導,多少練筆的機會?那么我能為我的教學做些什么呢?不能彷徨,不能猶豫,只能迎著改革的浪潮,取名師的“經”,邁自己的“路”。今后我將以名師為榜樣,不斷吸取他們的精華,勤懇耕耘,不斷探索收獲明天的希望。因為,殘缺的改變永遠勝過完美的守舊!
總之,此次觀摩學習,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真不假!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因材施教,提升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積淀教學素養。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努力做好一位語文教師,努力做好每一位學生喜歡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