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經驗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經驗

2024-08-02 閱讀 7945

二年級數學教學經驗

張崾先鎮學校

通過對二年級教材分析并結合實際教學,談一些自己的感觸。我想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材分析和有關參考書,領會教材編寫意圖,明確教學任務,弄清雙基內容、重點、難點和關鍵,研究單元、章節和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教材知識的全貌。

2.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處理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注意多提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4、作業設計符合“四性”:目的性、科學性、量力性、計劃性。精心設計練習和作業。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認真批閱作業,并進行講評。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6、加強課后輔導,重點是學困生。要把功夫花在學困生的提高上,同時也要兼顧其他學生,使優生更優,使全體學生都能彌補自己的學習缺陷。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對“學困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正因為他們現在的學習成績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師的幫助。我發現轉化“學困生”是有竅門的,只要“學困生”愿意學好,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訓練,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內轉化的。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進步。謝謝大家!

篇2:《除法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除法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單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本節包括“平均分”和“除法”兩部分內容。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讓學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而例4除法的含義,是學生學習除法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即每份分的結果同樣多。

我從讓學生小組合作分蘋果開始,通過分東西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接著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幫小熊貓平均分竹筍的具體情境,課上通過請學生演示幫小熊分竹筍的過程從而引出除法,使學生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再讓讓學生認識了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整節課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設計“除法”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除法。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充分運用示范演示、學生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教學時在知識點上,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通過讓學生分東西,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為目標,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有部分學生對除法的含義理解不到位,沒有讓學生說出每一個數在算式中所表示的含義?

2、練習題的設計較單一,應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練習題應有梯度。

篇3:《6的乘法口訣》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6的乘法口訣》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周五的教研活動,按照學校教研組的安排,我教學《6的乘法口訣》,即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例7(第61頁)。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具有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呈現的,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旨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計算能力。因此,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能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并且能夠正確運用6的乘法口訣求兩個數的積,難點是怎樣去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寫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我的思路是:在上課時,通過“我會背-我會說-我會寫”這三個環節先讓學生簡單的復習1-5的乘法口訣,其次通過小魚圖引入本課課題,因為學生已經有1到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基礎,所以我在引導學生編出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這兩句乘法口訣之后,就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筋,編出剩下的口訣,然后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再引導學生根據6的乘法算式和口訣的特點來發現他們之間的特點和規律。然后利用課本61頁練習題,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擺一擺,進一步加深對6的乘法口訣來源的認識。我讓學生在情景中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而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但是本節課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課前準備不充分。因為之前沒有怎么上過公開課,也不知道要怎樣去備課,所以導致我做的ppt顯得比較散。

2.復習舊知力度不夠。在復習環節,在全班齊背了1-5的乘法口訣之后,只簡單的叫了一個同學起來背誦,然后就進入了新課。

3.教學重難點沒有把握好。

4.專業知識不夠。我不是專業的數學老師,對于數學教學,也只是憑著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講授,很多細節問題上面處理得不好。

5.教學方法太單一。因為這節課要學的是6的乘法口訣,所以整節課最多的就是讓他們練習試著背出來,但是我的方法用得不好。

6.動手和練習的時間太少。在背口訣環節耗時太多,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基本練習時間不夠充裕。

通過這節課也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有很多方面需要學習,也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