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質量分析

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質量分析

2024-08-02 閱讀 5378

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質量分析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思品社會合卷考試時間為90分鐘。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2、出卷目的、考試要求:重點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考查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試卷的基本特點:

(1)1、突出學科本位。七年級歷史與社會課程的重要內容是地理地圖知識,既有自然地理的基礎知識,又有人文知識的初步概念。因此,本次考試試卷在立意、選材、設問以及形式上都把加強對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作為自己的主要功能。

(2)標高適度。基于目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比較適中的。

(3)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了然。

二、試卷成績情況

本次考試,我校七年級2個班,總體考試成績來看,2個班成績差不多。

三、數據統計分析

1、數據抽樣分析:

(客觀題)

題號分值得分率題號分值得分率

12分0.781102分0.656

32分0.719

42分0.406

52分0.688

62分0.563

72分0.406

82分0.438

92分0.563

錯誤主要內容:a比例尺的計算;方向的判定;c氣候的描述方法;d分析地圖的能力;e

原因:對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較弱;分析比較的能力不強。

主觀題失分內容、原因:a對河流流向的描述;b等高線地形圖的識讀;c地圖的閱讀分析能力;d舉例說明氣候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各班成績分析:

班級考生人數平均分及格率

七1班2335.578.3%

七2班2235.477.3%

從上表各班成績平均分合格率來看,各班的差異較小,比較均衡;

四、典型錯誤分析

1、11題第(5)小題(圖見試卷)圖上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

參考答案為:自西南向東北。學生的主要錯誤答案是:西南---東北。

原因分析:大部分學生對地圖上的方位的判斷較為熟悉,但對河流流向的描述不恰當。教師因加強此類問題的訓練,提高理解能力,加強對語言的表述技巧的指導。

2、13題第(2)小題請分別寫出①②③④四幅氣候圖與圖中A、B、C、D四地氣候特點的對應關系:A為;B為;C為;D為。

13題第(3)小題氣候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關系十分密切。請各舉一例分別說明氣候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原因分析:學生對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識讀不到位,對世界氣候分布不清楚。知識遷移能力欠缺。

五、教學建議

1、立足課本,依標施教

從試卷難度值統計和學生失分原因看,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重要原因,教師沒有很好立足教材解讀教材依標施教是教學方面的重要原因。很多選擇題就是課本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出卷教師預設的難度值應該是最低的,屬于“送分”題目,卻讓許多學生拿不到手。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立足課本,依標施教。

2、突出能力培養,加強學法指導

要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角度分析討論,拓寬思路,積極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審題,明確答題規范、語言表達規范。

3、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均衡發展

兩極分化嚴重,學困生過多。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問題設計時,要面向全體具有層次性,使學困生也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要加強個別輔導,努力去喚醒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有所進步。

篇2:八年級上歷史科期中測試卷質量分析

八年級上冊歷史科期中測試卷質量分析

這次期中考試的試題有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每部分都有錯題。選擇題以3、6、7、11、13、題做錯的人數較多,審題不清,個別知識點換種方式出現,學生就不會運用;對個別歷史事件的時間容易混淆。第21題考查的是第二次*戰爭的相關知識點,難度適中,大部分學生答得不錯。第22題考查的是1901-1921年的幾個歷史事件,前兩個問題學生還是可以做出來的,第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的理解能力,難度較大。第23題考查的是第二單元的知識點,這部分學生做的一般,主要是審題不清楚。第24題考查的是第三單元的內容,第2、5個問題的難度較大,大部分學生沒有完成,學生失分非常嚴重。

問題和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試題基礎題占一半,容易題占一半左右,從答題情況看,材料題失分相對較多,主要原因是基礎不扎實,課本知識掌握不夠。

2、教師課堂雖對重點,難點花足功夫,細致講解,重復強調。但課后,由于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復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3、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客觀題失誤頻頻;主觀題有一部分學生語言表述不規范,要點不突出,邏輯性不強;

閱讀不認真,有效信息獲取不足,概括歸納信息的能力欠缺;舊教材的知識點學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改進措施

1、繼續抓基礎,反復練習。

2、放慢新授課的速度,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效果。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范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癥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篇3:七年級初一中國歷史期末考試試卷質量分析

七年級初一下冊中國歷史期末考試試卷質量分析

今年七年級歷史測試考試試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點上,穩中求變,變中求新,既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理念,又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努力探索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途徑。

一、試卷評價

試題本著有利于基礎教育為培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與勞動力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系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三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論述題。三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占了45%,便于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論述題占55%,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三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范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范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于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系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系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7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這表明我校的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正在邁出可喜的步伐,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逐步升溫,這對進一步啟動和推進我校新的課程改革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們今后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