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八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了,為了在以后的教學和考試中取的進步,特對本次考試做如下分析:
一、試題分析:
1、題型全面,符合學生。
2、考查面廣,綜合性強。
3、難易適中,重點突出。本次歷史試題從難易的程度來看設計的也比較合理,且對重點知識的考查很突出。
4、試題靈活,側重雙基。本份試題命題很靈活,但考查的知識點都在課本。
總之,本份歷史試題是一份比較成功的試題,既能考出學生的知識,又能考出學生的能力。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選擇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這次試題的選擇題有25道,總共50分,大部分學生能得到42分,有個別學生成績不好,得10-20分。選擇題中出錯率較高的是3、8、13題,原因是學生不能活學活用,因而導致失分。
(二)連線題。
本題學生答題情況是本份試題最好的,學生失分較少,知識掌握的準確到位。
(三)材料分析題。
本題學生答題情況是本份試題最不理想的,學生失分較多,知識點掌握的不夠到位。
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了學生歷史學習以及歷史考試的各項技能和綜合能力還是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的。其主要問題表現在:
①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這在選擇與非選擇試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分析原因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②審題不仔細,答題不認真,表述不清晰。卷面當中對題意理解不深、文字表達思維混亂不切要點、張冠李戴答非所問以及考慮問題不全面等造成丟分的現象很是普遍。如此這些反映出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加以訓練和指導。
③學生答題機械不靈活。從部分開放性試題的答題情況看,部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學對于老師給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則就答非所問,不切題意。這就表明學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創新思維和應試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④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欠缺。學生在如何評價歷史問題上缺乏辯證的邏輯思維,只片面地抓住一個方面不能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這也與部分教師平時教學缺乏唯物史觀思想滲透有著一定的關系。
四、教學改進措施:
1、落實好基礎知識,對于課本的一些歷史基本知識,一定要扎扎實實的落實好,讓學生要掌握準確無誤。
2、培養基本能力,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3、提高答題技巧,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強答題規范性的培養,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強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識。
4、重視課本歷史圖片,對于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一定讓學生看圖、讀圖、識圖,以圖來讀史、用圖來講史,使學生明確歷史圖片也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手段。
5、重視歷史知識的總結,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強材料題的訓練,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
篇2:初二八年級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初二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一、試卷分析
1、試題結構
10月7日舉行的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題型結構和題量總體穩定,試題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堅持“立足基礎”和“提高興趣”的命題理念,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注重試題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積極的價值取向,提倡整合學科知識以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2、試題特點:
第一、依據課程標準,突出主干知識,注重基礎性。
第二、試卷整體性強,能力立意,三維能力有機結合。
第三、注重材料閱讀,考察學生的材料閱讀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四、形式靈活,銳意創新。
3、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
考試目標(課標要求)
1
*戰爭
了解虎門銷煙,*戰爭的經過、中國失敗的原因、《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2
第二次*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列強侵華的罪行、火燒圓明園。
3
收復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
4
甲午中日戰爭
黃海大戰,《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5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洗劫北京,《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4、學生答卷情況分析
這一次歷史學科考試人數292人(我所任教的6個班級),全卷總平均分63.869,試題難度0.419,
選擇題
總得分:11644,考試人數總共:292人,平均得分:39.876分,平均失分:20.124試題總分60分,難度系數為:1
篇3: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烏烈中學:符世玲
一、試卷總體分析
1、試卷結構
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考試形式:閉卷。
試卷共分三大題:第一大題為單項選擇題,共20題60分,占全卷分值的60%;第二大題為材料分析題題,共2題26分,占全卷分值的26%;第三大題為簡答題,共1題14分,占全卷分值的14%。
2、試題分析
本卷覆蓋面廣,難易適度,不偏不怪,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客觀性與能動性的統一,學科性與教育性的統一,縱鏈線索與橫鏈線索的統一,有利于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失為一份既有質量,又有分量,既有廣度,又有一定深度的的好試卷。
(一)優點
通過閱卷,我認為本卷的成功之處在于:
1、點面處理得當。面主要體現在選擇性試題方面,列強侵略、人民反抗、救國探索、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經濟發展、文化進步均有涉及;點的考查,主要體現在非選擇性試題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的高度,如閱讀材料題第2題,近代化的探索第3小題,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積淀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很難答圓滿的。
2、縱鏈與橫鏈考得全面。縱鏈歷史事件聯系,橫鏈歷史事件比較,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試卷中均有較好的體現,如材料分析題第22的第(3)題,較好的考查了學生的縱向思維,第(5)題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橫向聯系。
3、試卷圖文并茂。如選擇題第2小題配有插圖,這樣不僅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識圖能力,而且也使試卷顯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二)缺點
認真反思,本試卷美中不足的情況如下:
1、重點突出不夠,如:第四單元《抗日戰爭》涉及的內容很少,只有最后一道簡答題涉及到抗日,但是選擇題60分,沒有一道題是考抗日戰爭的內容。
2、試卷題量小,材料分析題一個歷史事件分析內容太多,如第22題,共有5道小題圍繞*赴重慶談判和蔣介石之間的事來回答。材料分析可以增加別的內容。
(三)建議
1、要精選試題。
2、題量適度。
3、試題的難易度要符合中學生實際。
二、考試效果分析
四、由試卷想到的(啟示)
1、課堂上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和教學能力的培養,對重點知識、熱點問題扎扎實實要求學生過手,務必牢固掌握,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
2、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并根據自己班的學生實際,有針對性教學,最大限度地挖掘的發揮課堂效益。
3、引導學生熟讀課本
4、為適應現代教育,教學和考試改革的要求,有計劃地長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知識遷移、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的能力。
五、改進方向
1、加強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養成學生自學的意識
3、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4、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5、繼續加強培優力度
6、增強差生的學習興趣
7、做好單元過關檢測
這是我個人對這份試卷的認識,請其他老師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