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白內障無障礙市創建實施工作方案

白內障無障礙市創建實施工作方案

2024-08-01 閱讀 7156

根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與配套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為做好我市的白內障患者復明工作,并建立救助貧困白內障患者的長效工作機制,讓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預防殘疾的發生,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在全市開展創建“白內障無障礙市”活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采取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化工作方式,充分整合一切可利用醫療技術資源,本著及時、就近、就便的原則,建立白內障復明無障礙運行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全市的防盲治盲工作,使全市白內障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把“光明扶貧”行動不斷引向深入。

二、目標任務

20**年為全市所有成熟期、適宜做手術的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確保人工晶體植入率95%以上,脫盲率100%。以后力爭做到每新發生一例,及時治療一例,實現“白內障無障礙市”的目標。

三、實施步驟

(一)業務培訓

市殘聯、衛生局組織管理人員和醫院眼科醫生進行篩查組織、眼病診斷等相關業務培訓,普及白內障疾病的有關知識。

(二)調查摸底

由殘聯、衛生局組織鄉鎮殘聯、衛生院對全市的白內障患者進行逐村、逐戶、逐人調查,做到不漏一人,并做好記錄,建立檔案。

(三)篩查核定

由眼科專業醫生做好初步篩查工作,確定手術適應患者,由醫院對復查審定的患者確診,填寫病歷。

(四)實施手術

符合救助標準和手術適應癥的白內障患者,由市殘聯統一安排,分期分批組織到指定的醫療機構實施復明手術;非貧困白內障患者,由患者自行選擇醫院實施手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責任制。開展創建“白內障無障礙市”行動,是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真正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的重要舉措。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此次行動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來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精心組織,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通力協作。為確保我市20**年實現“白內障無障礙市”的工作目標,成立任丘市創建白內障無障礙市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管市長為組長,衛生局、財政局、殘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市殘聯,負責日常工作。

(二)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好市、鄉、村三級社區康復服務網絡的作用,建立白內障患者的篩查、轉介和診斷、治療的服務網絡。定點醫院承擔眼病治療、人員培訓、眼病預防等工作;鄉鎮衛生院承擔篩查、診治和轉介工作,并開展眼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承擔村(居)民的眼病調查、轉診、建檔立卡和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

(三)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凡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鄉合作醫療的患者,醫療費用按規定的標準予以報銷;對有困難的白內障患者參照國家下達的“十一五”貧困患者手術補貼標準每例補貼220元,對五保、低保戶的白內障手術全額補貼800元,幫助其實施手術。

(四)廣泛深入的開展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等媒體的作用,加大對復明手術工作的宣傳,引起社會對白內障患者康復的重視和關注,使更多的白內障患者及親屬了解康復的相關知識。各鄉鎮殘聯和衛生院也要通過板報、宣傳欄和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積極向轄區群眾宣傳白內障防治知識,提高群眾的防治意識。

(五)建立健全白內障治療工作運行機制。市殘聯、市衛生局要出臺具體工作措施,方便眼病患者到醫療機構接受眼病檢查和治療,對今后新生白內障發現一例及時治療一例。

篇2:校訊通有助于真正實現學校家庭學生之間無障礙互動溝通讓教育更成功

“校訊通”有助于真正實現學校、家庭、學生之間的無障礙互動溝通,讓教育更成功

摘要:

家校聯系是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一種教育方式,“校訊通”是近幾年來新興起的一種家校聯系方式,家長們可以利用“校訊通”了解到孩子們在學校的動態,與學校建立起交流的平臺。學校也可以通過家長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言行舉止,與家長合作建立促進孩子成長的辦法,在學校與家長之間架起一座信息傳遞的橋梁,是一套可以有效解決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信息交流系統。它可以讓家長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可以讓家長隨時、隨地的向老師提出建議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它充分調動社會教育資源,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和諧共育的局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校訊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協作

正文: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教育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21世紀的的教育是開放性全方位的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它既重內在的聯系,又注重互補功效。學校要為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也要與家長多方面、多途徑地進行聯系、溝通,有針對性地做好家長工作,在家校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校訊通”來和家長聯系,既可快捷、有效地傳遞信息,又可便利的交互,省時間,提高效率。“校訊通”就像一座空中彩橋,為家長和老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交流方式。小小一條短信,運用得當,在家校聯系中居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校訊通”,是學校的助力器

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它的教育方針,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家庭所不具備的,作為從教人員的老師也是家長所不能替代的。學校教育雖然有目的、有計劃,具有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但也存在許多局限:教師難以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學生、一個老師無法面對各具個性與特色的學生、不能施行非個性化的教育、學校教育具有脫離生活實際的傾向。以上所有這些又恰好是家庭教育的獨特優勢。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時,也在教育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對待朋友或敵人,怎樣微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孩子都有意義。”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李子玉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在班里成績一般,他以為自己永遠被人忽略了。但今年的電腦繪畫中他獲得了一個鎮級的二等獎,這個獎對別人來說也許算不了什么,但對他來說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有誰會注意這個小小的獎呢?他又有些小小的失落。沒想到,當他像平常一樣若無其事地回到家,爸媽竟然知道他獲獎了,還說要給他慶祝。高興之余他還有點感到疑惑,為什么他們會知道呢?最后爸媽說是老師發短信告訴他們的。頓時,他就就想到了“校訊通”。多虧有了它,才讓這個重來沒有受到過關注的孩子發現其實老師和家長都在支持著他。從那以后,他變了,愛學習了,對自己也有了信心,凡事大膽去嘗試:課堂上,總能看見他高高舉起的小手;課間活動時,總能看見他飛揚的笑臉。他的各科成績也在飛速的進步,升級考試時,他成為了班里的前五名。他在日記里寫道:我要感謝“校訊通”,是他讓我神采飛揚。

二、“校訊通”,是家長的定心丸

“校訊通”主要依托互聯網和手機短信,促進教育行業內經驗交流、資源共享,實現家校溝通。

現在的家長工作繁忙,常常疏于對孩子照顧,這時可以發揮“校訊通”溫馨提示的作用。家長工作繁忙之余用手機給在校的孩子發條留言短信,孩子便可實時看到家長對自己貼心的照顧。天氣變化了,,發條短信提醒家長及時給孩子添、減衣物;放學晚了,發條短信告訴家長不要著急;疾病流行時,提醒家長注意防范……這樣一平常的舉動所流露出的情意,體現了孩子在父母心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關心。每天一條短信,拉近了家長與老師的距離,讓學生時時處于愛的包圍之中。

篇3:白內障無障礙市創建實施工作方案

根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與配套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為做好我市的白內障患者復明工作,并建立救助貧困白內障患者的長效工作機制,讓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預防殘疾的發生,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在全市開展創建“白內障無障礙市”活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采取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化工作方式,充分整合一切可利用醫療技術資源,本著及時、就近、就便的原則,建立白內障復明無障礙運行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全市的防盲治盲工作,使全市白內障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把“光明扶貧”行動不斷引向深入。

二、目標任務

20**年為全市所有成熟期、適宜做手術的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確保人工晶體植入率95%以上,脫盲率100%。以后力爭做到每新發生一例,及時治療一例,實現“白內障無障礙市”的目標。

三、實施步驟

(一)業務培訓

市殘聯、衛生局組織管理人員和醫院眼科醫生進行篩查組織、眼病診斷等相關業務培訓,普及白內障疾病的有關知識。

(二)調查摸底

由殘聯、衛生局組織鄉鎮殘聯、衛生院對全市的白內障患者進行逐村、逐戶、逐人調查,做到不漏一人,并做好記錄,建立檔案。

(三)篩查核定

由眼科專業醫生做好初步篩查工作,確定手術適應患者,由醫院對復查審定的患者確診,填寫病歷。

(四)實施手術

符合救助標準和手術適應癥的白內障患者,由市殘聯統一安排,分期分批組織到指定的醫療機構實施復明手術;非貧困白內障患者,由患者自行選擇醫院實施手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責任制。開展創建“白內障無障礙市”行動,是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真正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的重要舉措。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此次行動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來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精心組織,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通力協作。為確保我市20**年實現“白內障無障礙市”的工作目標,成立任丘市創建白內障無障礙市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管市長為組長,衛生局、財政局、殘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市殘聯,負責日常工作。

(二)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好市、鄉、村三級社區康復服務網絡的作用,建立白內障患者的篩查、轉介和診斷、治療的服務網絡。定點醫院承擔眼病治療、人員培訓、眼病預防等工作;鄉鎮衛生院承擔篩查、診治和轉介工作,并開展眼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承擔村(居)民的眼病調查、轉診、建檔立卡和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

(三)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凡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鄉合作醫療的患者,醫療費用按規定的標準予以報銷;對有困難的白內障患者參照國家下達的“十一五”貧困患者手術補貼標準每例補貼220元,對五保、低保戶的白內障手術全額補貼800元,幫助其實施手術。

(四)廣泛深入的開展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等媒體的作用,加大對復明手術工作的宣傳,引起社會對白內障患者康復的重視和關注,使更多的白內障患者及親屬了解康復的相關知識。各鄉鎮殘聯和衛生院也要通過板報、宣傳欄和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積極向轄區群眾宣傳白內障防治知識,提高群眾的防治意識。

(五)建立健全白內障治療工作運行機制。市殘聯、市衛生局要出臺具體工作措施,方便眼病患者到醫療機構接受眼病檢查和治療,對今后新生白內障發現一例及時治療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