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學習型學校建設工作方案
認真學習*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貫徹區教育局關于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決定,深入學習實踐*****,努力實現學校新的發展。為提高干部的四中能力,把領導班子打造成“五好班子”,使全體教職工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素養,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學校,特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
一、學習型團隊建設工作目標
1、營造一種氛圍
營造全校上下同道互參、互相信任、彼此詢問的融洽、和諧的學習、討論、研究氛圍。
2、提高兩種能力
提高團隊的學習力和黨員干部的執行力,努力使支部成為學習型支部,年組成為學習型年組,教師成為學習型教師。
3、實現三個轉變
在學習研討活動中,變領導關系為伙伴關系,變專家或領導一言堂為群言堂,變被動的要我學、要我做為主動的我要學、我要做。
4、強化四種理念
終身學習的理念。牢固樹立學習為教師職業之本,不斷增強學習和閱讀意識,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業務素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
全程學習的理念。使學習成為工作的一部分,使工作也成為一種學習,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在不斷的學習中促進工作能力的提高,做到學以致用,在不斷工作中加強學習、進行理性思維和實踐,做到厚積薄發、事半功倍。
團隊學習的理念。把個人學習上升到有組織的團隊伙伴學習,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形成信息豐富、反思深刻、資源共享的學習新模式。
創造性學習的理念。創造性是團隊學習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學習型組織的靈魂,學習是為了創新,工作追求創新,這就需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團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改變傳統的思維和行走方式,使工作不斷有新思路、新觀念、新做法、新成果。
二、學習型團隊建設主要任務
㈠、建設學習型團隊共同愿景
以“讓師生享受教育的幸福”辦學理念為指導,以學校*市級重點課題“構建小學幸福課堂的策略研究”為載體,學校黨政各部門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和合力,努力使“校園,師生幸福生活的家園”成為師生認同并為之追求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共同愿景。
㈡、構建學習型團隊體系
1、學習型領導班子。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實現要成為學習的倡導者和示范者。積極開展班子成員之間的開放式對話和討論,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團結力。領導班子成員要身體力行,實踐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和從容干事的干部文化,成為物化辦學理念、塌縮幸福課堂策略以及新理念、新模式的先行者和引導者。
2、學習型黨支部。學校黨支部要為幸福教育的打造和教育科研提供堅強的思想和組織保障。組織好黨員和領導干部的學習,不斷更新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好實效性,增強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不斷創新思政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努力做到以人為本,成為學校幸福教育文化的踐行者和推動者。
3、學習型教師組織。學校的樓層組、教(科)研組是學校管理和進行教科研的基層組織,要圍繞教科研專題,突出實踐,服務教師教育教學。發揮合作學習、教學反思和集體智慧,實現觀念更新、工作創新、科研創新。
4、學習型群團組織。學校工會和共青團組織要為學習型團隊建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開展教職工達標爭優活動,大力倡導閱讀在身邊,把學習作為生活的必需,積極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活躍團隊氛圍,營造良好的團隊關系。要發揮教代會職能作用,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主人翁意識,使每一位教職工成為學習型團隊的積極參與者。
㈢、改進團隊學習模式
確定以校為本的學習研究模式,以辦學理念為主旨,以*科研課題和做一個幸福的教師為重點,以學校發生的、教師親歷的真實問題為中心,以案例、課例和課題研究為主要載體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為主要手段,以專業引領為催化劑,不斷創新和改進團隊學習。
1、建立博客,充分利用時空打造學習型團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學校博客和教師博客,利用網絡組織教職工進行理論學習和培訓。
2、發起話題,組織深度匯談打造學習型團隊。在教科研活動、博客中發起話題,組織教師進行有理性思維和深刻反思的話題交流活動。做到理論學習與研討相結合,圍繞大家感興趣的有價值的、或者需要澄清的觀念與價值取向共同學習交流。
3、共享資源,建共同體打造學習型團隊。把有共同研究問題或興趣愛好相同的教師組成一個個共同體,圍繞某一問題開展學習、研究和實踐,定期開展沙龍性質的活動,發展團隊成員整體配合與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
㈣、搭建團隊學習平臺
平臺之一――專題學習
1、幸福課堂理論學習:有關幸福課堂的論述、《幸福教育論》、《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2、學習型組織建設理論學習: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藝術與實踐》、克萊恩和桑德斯的十個步驟、馬席克的六項行動和馬夸特的十六個步驟。
3、余世維的《贏在執行》視頻報告。
4、奇文共欣賞
平臺之二――話題匯談
1、幸福課堂的特征
2、促使課堂充滿幸福的策略
3、做一個有尊嚴的教師
4、讓校園成為幸福的家園
篇2:構建學習型學校引領教師生長提高
大家自覺的或不自覺的、自愿的或不自愿的進入了一種氛圍,面對著一種實際情況:那種一次性學習定終身的工作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邊學習,邊工作,邊生活,于是出現了“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的新景象。這就是終身學習的悄然來臨,但不會悄然而去,它將隨同我們每一個老師走完人生的歷程。很顯然,終身學習已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在當今時代典型的特征。其實,終身學習古今有之,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如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古代阿拉伯伊斯蘭教的開創者穆罕麥德就有:學習對每個人來說,從搖籃至墳墓。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一篇文獻
篇3:學習型學校創建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學習、實踐和落實*****為宗旨,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為載體,建設學校文化,培育愛學習、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和學生。把創建學習型組織與學校實際工作相結合、與教育教學改革相結合、與和諧社會建設和學習*****相結合,用創建學習型學校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提升學校辦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學習、思考和領會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的深刻內涵,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等五個方面來開發三種核心學習能力:激發熱望、開展反思性交流、理解復雜事物。結合校情、師情和學情進行理論學習,使組織與個人不斷提高與發展學習競爭力。
2、我校創建模式概括為: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五人”管理模式。即“構建共同的愿景:激勵人;學習先進的理念:引領人;構建和諧的校園:凝聚人;堅持六重的原則:造就人;狠抓質量的提升:發展人”。在工作中,要落實此模式,更要堅持“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學校的建設發展,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和有利于教師的進步發展,將創建學習型學校工作常態化。
三、基本任務
培育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培養教職工的科學學習思維模式,實現團隊績效高于個人績效總和的效益。將創建學習型學校成為優化學校管理、提升學校發展力的重要途徑。
四、主要內容
1、開展“讀一本書”活動。落實“學習先進的理念――引領人”,引導教職工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武裝頭腦,提升實施素質教育、模范履行師德規范的自覺性和能力。使教師在師德、心理健康、多元智能理論、德育、有效教學、教育科研等多方面不斷獲取新的信息。做好讀書筆記和讀報剪報資料整理工作,擇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
2、寫出一份研究工作問題的總結性論文。把教育教學問題當作課題,帶題工作、帶題授課,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自己的生涯規劃設計,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內容,為自己的專業可持續發展進行有效積累。教師要能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3、搞好一系列學習創建活動。傾心研究教育教學,尤其重視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高標準、高質量落實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搞好教師校本培訓活動,如:教學方面,落實以“教學論壇”為主的“教學經驗交流會”、“科研培訓”、“學案導學”等活動;德育方面,落實“德育沙龍”,“班主任培訓”等活動。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開展“奇思妙想發布會”、“讀書報告會”和“創造校園吉尼斯紀錄”等活動。以育人為先,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做守紀律、懂禮貌、求上進、有愛心的青少年。
4、創建一種有效的學習制度。抓好關鍵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在定期檢查、評價、總結創建工作方面建立一系列制度,逐步做到:從關注教師教學走向關注學生學習;從關注教師教學能力提高走向關注教學模式更新;從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改善走向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從關心課堂教學走向關心學校教育。每學期,結合教師對教育,教學的總結反思,定期對學校創建活動進行自評,分段總結,教師分層次展示學習成果,分批推進,提高效果。
5、構建一種學校和班組文化。加強學校文化建設,進一步構建教職員工的“追求卓越,共同發展”的共同愿景,處室、教研組、年級組要有自己的團隊文化,教職工個人愿景與學校團隊的共同愿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個人要把握全局,全局要關注個人發展。總結、整理和挖掘學校八十年來學校文化,凝聚學校文化力量,引導教師個人將自己的奮斗目標的實施與班組的共同愿景的實現相結合。以組內的“深度匯談活動”為主要措施。
6、營造一種學習氛圍。落實“構建共同的愿景――激勵人;構建和諧的校園:凝聚人”。我們要引導教師:讀最好的書,研究借鑒最好的經驗,做最優秀的教師。結合專業發展的四層境界:課堂教學專家、學科教學專家、學科教育專家、教師教育家,設計自己的生涯規劃,注重改變心智模式,使教職工的學習觀、學生觀、教育觀與學校辦學理念趨同一致。達成“教師成就學校,學校成就教師”的共識。
總之,創建學習型學校,應力求做到:凝練一種精神,鍛造一個團隊,辦成一所教師熱愛、學生喜愛、社會關愛的學校。不僅能讓優秀學生表現卓越,而且能讓普通學生表現優秀;不僅能讓優秀的教師、學生熱愛,而且能讓所有的教師、學生熱愛;不僅能按部就班實施教育,而且能夠通過研究和實踐探索創新教育,逐漸形成學校獨特的組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