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教研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教研培訓心得體會

2024-08-01 閱讀 1096

教師教研培訓心得

**年7月15日-19日,我們這批名師培養對象,懷揣著對教育的夢想,帶著市教育局領導的期望,和進修學校領導的囑咐,懷著虔誠之心聚攏到了美麗的西子湖畔--杭州。來參加全國中小學教研組長、學科主任、骨干教師專業成長研修班學習。

為期五天的培訓,這對于來自山區小縣城的我來說,簡直就是上天的福祉。

雖然杭州天熱如火爐,但我們都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日常活動,認真遵守培訓班的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認真聽取了每一堂講座,并做好聽課筆記。

參加此次培訓班學習,我深感做為學科的教研組長,自我的專業知識儲備、自我的個人魅力、團隊科研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在學習過程當中,我更學到并吸取了很多成功、實用的教研組建設和個人素養提升的經驗和方法。總之,我認為教研人應該做到“一個中心,三個得到”,“一個中心”以教研文化認同為中心,“三個得到”教研理念得到提升,教研情感得到激發,教研行動得到引領。

教研文化認同為中心

如果說,一個好校長能辦出一所好學校,同樣的道理,一個好的教研組長就能帶出一批好教師。教研組是校本研修的重要陣地,就像部隊的基層連隊,是一個集教學、教研、科研、培訓于一身的實體,教研組長是這個實體的“領頭羊”,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的中堅力量。俗話說:“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抓好教研組長,就能帶動一個群體,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真正落到實處。

教研理念得到提升

現在回想起來,各位主講教師“閃動的智慧”仍意猶未盡,授課教師均是來自一線的校長和教育專家,他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研究和管理經驗,通過真實的案例分析,從教研活動策劃、特色教研組建設、課堂觀察與改進、課例研究等方面進行交流。內容真實具體,針對性強,如Z主任的《校本研修的實踐嬗變》,讓我意識到校本教研并非遙不可及,完全可以從我們每位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細節入手,要讓“合作探究成為每節課的課堂行為”;S校長的《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讓我認識到教師要具有課程智慧、教學智慧和愛的豐富,才能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D主任的《教研組建設:從管理到成就》,讓我看到他“向一線教師學習與對話,一邊工作,一邊研究”的認真科研態度,看到他對我們一線教師專業成長的關注之情;Z校長的《找回培訓的主體》,雖隨意的像和我們對話一樣,但仍讓我對教研組長有了新的定位:教研組長要有幸福感,并把這幸福感帶給同組成員,要有個人親和力,創建和諧的“教研組之家”。教授們的閱歷豐富,他們的一些過往經歷及其對學科的看法是那么智慧那么深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現在,細想起來,這么一次培訓指導,確確實實是為我們專業學習指點了迷津,許多困惑的問題在課上迎刃而解了。

教研情感得到激發

專家們的專題講座都是那么精彩!我帶著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疑問進入了培訓課堂。課堂上,專家們的精彩講演一次次引起我內心的共鳴,激起了我的深思。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更為深刻的變化,激起了積極投身課改的熱情。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曾說:“課程改革就像一列火車,動力來自全社會,特別是校長、教師、家長對基礎教育將對國家、民族前途負有重大使命的理解,對現實問題具有批判性的思考。”使我進一步明確了課改的目的、核心、突破口、主要任務。總之,這次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感覺,教育觀念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激起了積極投身課改的熱情。這是非常重要、可貴的,有了教育理想,就能知難而上,堅韌不拔。

教研行動得到引領

教研組是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的搖籃,是教學行為正在發生變化的主戰場,是探討教學問題、開展有效教學的重要陣地。此次研修活動是一場集教研管理、科組建設、教學指導、實踐操作為一體的精神盛宴,將為我們今后加強有效教研,改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提升管理能力提供有力的借鑒和指導。通過培訓,我們將會在教研員帶領下進行課改研究,將會親口嘗到了“梨子”的滋味,體驗到怎樣針對在課程改革實際情境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設計、實踐、反思,從前行為階段轉變到新行為階段,親身體驗到這確實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實施課程改革的能力的主要場所。

校長和教育專家們教會了我們教研的道理,也引領我們應當養成一種鍥而不

舍的精神。是的,做每件事我們都應持之以恒,努力探究,認真思索,那樣我們才會收獲成果,培養好我們的學生,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行正為范”--行動引領的最高境界。

在充分學習中,也不難發現,愚昧的心志也會得到啟迪,潛移默化里,我感到心靈上得到的強烈感悟,恍然間,我發現自己收獲的不是一星半點,而是最后滿載而歸。最后,借用北師大張行濤博士的結束語來勉勵自己--動起來,一定比過去好!

篇2: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教研培訓感想

“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教研培訓感想

主持人:郭彥君組員:全體英語老師地點:學校教師之家會議主題:探討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同時解決一些我們平時教學中出現的相關問題。主持人: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所以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英語組老師在此共同討論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同時解決一些我們平時教學中出現的相關問題。

1:我們正式開展英語課是從三年級開始,英語學習在英語教的初級階段,往往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所以我認為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就以外研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五年級的教材內容與四年級相比教材的內容明顯增多,part2板塊和Part3板塊的難度較四年級明顯增大,語言知識更加豐富。中高年級的英語銜接有了明顯的跨度,如果光靠老師進行一詞一句講解,是行不通的,要知道填鴨式的教學已被淘汰,我想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才能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會自我學習。如何切實有效地培養并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需要我們共同探討。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學習不管是聽說還是讀寫,首先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培養孩子英語學習的興趣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只有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他才會會主動學,積極用,并力求把英語學得更好。所以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時,教師應在教學中嘗試將一些學生喜歡的兒歌、謎語、故事以及兒童讀物等適時適度的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除此以外,滲透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如學習5A滲透文化意識的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3:在英語學習中閱讀興趣是首位的。教師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閱讀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古人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讓我們的教學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階段的閱讀指導方向是不同的。我認為初步接觸英語時,要強調認讀,往往有的小孩會讀但是從課文中拿出一個句子他就不會讀了。我們應該以興趣為支點,以任務為基礎,盡量設計活潑而有趣的教學任務。同時教師不斷滲透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覺得小學英語中的閱讀題型往往都比較簡單,大多題目的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但部分學生往往會因為出現幾個生詞或者稍有難度就慌了手腳,所以我認為閱讀方法很重要。從這次的學習中,我體會英語閱讀的方式有很多,關鍵我們老師要如何處理教材。如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和技巧,閱讀時間等等,同時它們之間又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

英語學習,小學生英語,小學英語,英語教學,英語老師

篇3:學年度第一學期教研培訓工作計劃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學年度第一學期教研培訓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根據學校工作要點和縣培訓中心的活動安排,以學校發展為主題,繼續深入實施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辦學品位。新學期重點開展各級課題的研究工作,狠抓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抓好集體備課、高效課堂教學的討論和研究,同時加緊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努力促進學校教教育和教研工作的持續、和諧發展。

二、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繼續有效地開展常規教研活動。

1、有效開展教研組活動。每單周開展大組教研組活動活動,以主題方式進行,一個學期至少四個主題,教研記錄要真實詳細。每月28日前向教研室回報1篇科組教研工作亮點。

2、教師撰寫教學反思記錄、教案隨堂反思。期末有5篇反思在組內交流,每個教案有隨堂反思記錄。

3、認真開展課堂教學的公開課、聽課、評課活動

加強教師之間特別是組內教師之間相互聽課和學校中層以上領導推門聽課的工作力度。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聽課20節以上,組長要30節以上。

本學期公開課主要以達標課、示范課、研究課開展活動。新教師上達標課,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頭上示范課,同學科開展“同課異構”、一課一研等研究課活動。每個科任教師每學年上一節公開課。校級公開課開展評與研兩項教研活動,評課做到“七評”:評教學思想、評教學目標、評教學程序、評教學方法、評教學特色、評教學效果,評教師素養。研課做到“一課一研”,即一課一個研究主題,主要研究實現“高效教學”的有效途徑為主。組長把校級公開課“一課一研”主題擬好列入組計劃中,及時將研究情況進行案例總結并發送到臨中教研網。

校級公開課的安排:語文、數學、英語三大組每學期7次,物化生政史地5次,圖音體、信息(含通用)各3次。其他公開課的任務安排回備課組。不管校級還是組內公開課的教師課前認真寫好本堂課教案、說課稿,課后第二天寫好該節課的教學反思。組長收好教案說課稿評價表(三張)、反思交到教研室。每學期組長通過公開課活動,及時對教學進行存在的問題進行2次診斷,寫好書面材料匯報教研室。

4、加強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

每雙周開展一次集體備課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人,定中心發言人。集體備課主要以主備人說課為主。備課組長提前安排集體備課內容,并確定主備人。集體備課程序有:1、個人初備。年級備課組長擬定課題,年級每位科組教師個人初步備課;2、集體研討。由年級備課組長組織,全體科組教師研討。每位教師都要發言,充分發揮備位組員的智慧。3、完善教案。根據集體研討形成良好的教案。4、效課反饋。每個教師按照擬定的教案上課,通過學生的反映及測評檢查效果。5、課后反思.。用集體備課教案上課,上完課后要及時寫教學反思。7、組長做好備課記錄,收集集體備課教案備教研室檢查。

備課組開展考后教研活動。備課組長牽頭組織做好考后試卷分析,各位老師提前準備考試題。出題人說明出題的范圍、分值、考察意圖、考點分布等。再次由大家一起商討各題得分情況。進一步研究學生暴露的問題,最后寫出閱卷報告,并研討相應的教學策略。

(二)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校本課程的開發。

根據各教研組的實際情況,從“以校為本”校級小課題做起,力爭人人都有課題任務,鼓勵青年教師撰寫論文、積極參加各類教學相關的比賽,把每周的教研活動如:經驗交流,教學研討、集體備課、授課評課等方面檔案進行細化和整理,其成果都可作為課題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使老師們在工作中學會課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使教學與研究共同成長。各科組推選有效教學實驗能手。語文、數學、英語各4-5人、其余科組2-3人。有效教學實驗能手要有目的開展高效教學研究。

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工作,編寫的教材應以滿足學校教學需要為目的,重點放在學生個性發展和學校特色建設方面,體現校本課程的特點,符合我校學生發展的需要。學校要加大投入,引導教師自覺研發校本課程。

(三)開展校本研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加強師德、教育法規學習。組織全校教職員工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加強教育法規學習,做到依法執教。

2、組織各類講座(請進來專家、骨干教師、校長專題報告活動)。

3、組織教師結對幫扶活動,互相聽課、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研討,引導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業務學習。

4、開展網絡研訓,提高研訓效能。各科組要積極組織教師按時參加省、縣、校開展的各科網上研討活動。教師利用博客做好教研資料的上傳,并對網站有關內容加強學習及發表評論。

5、開展以“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模式方式,加強學習交流。

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培訓模式,提高我校師資隊伍的素質,定期外請省內外教育專家、省內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到本校現身說法;送骨干教師到省外參觀觀摩學習,跟班學習。每次外出參觀學習后,教師要寫培訓反思或上示范匯報課。

6.、完成**年繼續教育培訓相關工作。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