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抉擇中成長
班主任工作案例:在抉擇中成長
選擇是一種能力,它決定人的一生。教會學生選擇已成為學校德育的時代課題,學會選擇成為學生主體性發展的現實期待。本案例選取了本班兩位學生因在“奧數”初賽的時候作弊而誤導了老師,導致老師選了他們參加復賽。但由于信心不足,這兩個學生不愿意參加復賽。經過和學生進行了三輪的談話,讓學生置于“情感與使命”、“堅持與放棄”、“面對與逃避”的選擇之中,令學生在學會選擇的過程中茁壯成長。一、背景
小雪和小韻是品學兼優的五年級的學生,最近她們倆都參加了學校的“奧林匹克數學”訓練班,“奧數”班經過兩次的篩選,確定了她們參加復賽的資格,并在每天下午進行備賽訓練,直到比賽完畢。但臨近比賽,她們卻表示不想參加,由此發生了本案例。
二、過程
一早回到學校,數學科任老師陳老師就對我說:“小雪和小韻向我提出不參加即將舉行的‘奧數’復賽,就是因為復賽的時間和‘六一’的親子活動時間有沖突,她們為了參加親子活動,就連比賽也不參加了。我昨天已經打電話給她們的媽媽了,她們的家長答應說服孩子一定要參加比賽。她們還是不服氣,看您能不能做一下她們的思想工作。”我聽了,心想,讓我這個她們一直都很信服的班主任說上幾句,有什么搞不定的。于是,我胸有成竹地對陳老師說:“你放心吧,沒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利用課間,我把小雪和小韻叫到了課室外,問她們為什么不參加“奧數”比賽。她們開頭吱吱唔唔地說:“我不想參加,奧數的題目我都不會做。”我說:“奧數當然是有點難度,你訓練那么長時間了,不參加不就可惜了嗎?”小雪急忙說:“奧數復賽的那天剛好是學校舉行‘六一’親子活動,我們已經是五年級了,下一年就六年級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搞親子活動。”小韻也附和說:“為了這個活動,我們都有已經準備好節目了......”我說:“我知道你們想參加‘六一’的親子活動,但是和參加數學比賽相比起來,哪能個重要?比賽的機會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我看她低著頭,咬著嘴唇,過了一會,才低聲輕輕地說:“參加者比賽是難得的機會......可是......”還有“可是”,但上課鈴響了,只好讓她們回教室了。
又到了課間,我把她們倆叫出了教室外面。我說:“你們想好了沒有?是參加活動重要呢還是參加比賽重要?”小韻回答:“我們知道是比賽的機會比參加活動的機會還要難得,只是......”說著她又看了一眼小雪。小雪低聲說:“我不想參加‘奧數’訓練,‘奧數’班每天下午都要訓練,我下午都有沒時間上課了,現在每天做作業都做得很晚......反正我參加這‘奧數’訓練就覺得很累。”我說:“學‘奧數’當然是有點難度的了,既然選擇了參加,為什么不堅持下去呢?你之所以是班長,就是因為你的能力比別的同學強,我知道參加‘奧數’訓練使你的學習變得緊張,但是一個人要成材,必然要經受更多的鍛煉。在困難的時候你沒有放棄,經受住了考驗,你以后遇到困難就有勇氣克服了。”她說:“老師,不是因為這個......其實......”上課鈴又響了,我看她們沒有松口的意思,不由得擰緊了眉頭。
放學后,我找來小雪和小韻在安靜的圖書角再談。我接著上次的話說:“你們說不懂‘奧數’,可是陳老師說你初賽的成績挺不錯的。”小雪急忙說:“不是的......我......”看到她眼眶都紅了,我沒說話,等待她接著說,但她只是看了我一眼,又還瞟了一下小韻,又低下頭去。小韻也說:“是的,那些題目好難的,我們都不會做。”我說:“老師不是教你們的嗎?”小韻悶聲悶氣地說:“我們聽了也不會做。”說完,眼眶都紅了。我看她們真的挺難受,心不由得一軟,說:“如果你們真的不想參加,看我跟陳老師溝通一下,看能不能允許你們不參加。可是,你們是經過初賽才選出來的,這樣一來,就會打亂老師的計劃。”小雪這時才吞吞吐吐地說:“其實......其實我們初賽的成績不是真的。”我詫異地瞪大了眼睛。她繼續說:“那時我做初賽的卷子,很多題目我都不懂,就趁老師不在,抄同學的......”她后面的話幾乎聽不見,但我確實是聽到了:她之所以沒信心,是因為初賽的成績是作弊得來的。我抬頭看著小韻,她立刻低下頭,說:“我也是抄的。唔......”哭了起來。我一下子全明白了,于是說“你們做錯了。你們不應該抄答案呀!”小雪說:“我也知道。但當時老師離開了,別的同學也抄了,所以我們才跟著抄的。”我想了想說:“你們抄答案(我故意不用“作弊”這個詞)令陳老師作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你們是有資格、有能力參加復賽的,現在名單已經交上去了,要更改已經來不及了,可況也沒時間去另選他人,你明白這后果嗎?如果你們覺得現在要你們參加訓練、準備復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的話,你們也只得承擔,這也算是你們做錯事后應該承擔的后果。”她不出聲,只是點點頭。我又說:“所以,做錯了事就得勇敢面對,承擔后果。如果你們以后不想承擔后果的話,請不要讓自己犯這樣的錯誤。”然后我問她們說:“明天參加訓練嗎?”她們點點頭,已經沒有了原來的沉重。
結果“奧數”復賽的成績出來了,小韻滿分,特等獎,小雪獲得了二等獎。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選擇能力是學生的重要能力之一。一個人一生要面臨無數次的選擇,特別是對廣大學生來說,選擇就更不可能回避。”①教會學生選擇成為學校德育的時代課題,學會選擇成為學生主體性發展的現實期待。所以,就本案例本人就著眼于學生選擇能力的培養進行的。
(一)感情與使命。當孩子以“我要參加”六一”的親子活動。”為理由不參加‘奧數’的復賽的時候,我讓孩子自己選擇:是選擇每年都會舉行的“六一”親子活動,還是完成自己參賽的使命。孩子當然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輕重,也知道當個人的感情、喜好和自己的使命相悖的時候,應該怎樣選擇。
(二)放棄與堅持。當孩子以“我覺得好累。”為理由拒絕參加復寒的時候,我便以“堅持”還是“放棄”來引導孩子進行思考,然后作出正確的選擇。人生的道路一定會有很多艱難和險阻,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堅持能得到什么,放棄會有什么結果,讓她們即使在成長的路遇到困難也不會知難而返。
(三)逃避與面對。當孩子說出“這成績不是真的。”這句話的時候,就知道孩子為自己作弊的行為感受到多么的羞愧。不過,過錯是自己犯的,無論是什么樣的結果,都應當自己勇敢地承擔。所以,最后我讓孩子自己選擇:是承擔后果,堅持參賽,還是逃避。相信經過這事,孩子們會明白什么樣叫承擔,什么是面對。
讓孩子在抉擇中成長,相信孩子會有一個更幸福的人生。
篇2:小學班主任教育優秀案例:笑容源于信任
笑容,源于信任
山東省濟寧市霍家街小學劉影
周一的語文課上,小龍表現很積極,字詞認會了,說了句子、讀了課文,甚至還主動舉手回答了兩次問題。我由衷地表揚了他的進步,他的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
周二課堂聽寫,小龍只錯了兩個字,我又一次表揚了他。
該發作業本了,小龍那組的組長正在寫字,我把本子交給小龍,輕聲說:“來,你發吧,看你能不能準確地發給每個人。”小龍喜出望外地接過本子,顯然他沒想到這個活兒會輪到他。發本子是孩子們最愿意干的活兒,因為只有認字多的孩子才能發本子,尤其是一年級,那簡直就是一種榮耀。其實本子剛遞出去,我就有點后悔,因為我擔心小龍認不全那八個名字。只見他仔細地看著第一個名字,輕輕地把本子遞給了第一個同學。
這時,組長跑過來伸手接過小龍手里的本子,我敏銳地看到了小龍眼里剛燃起的喜悅的火光霎時黯淡了下去,他向我投來求助的目光。我馬上沖組長擺了擺手,微笑著看著小龍,用充滿信任的語氣說:“今天讓小龍發吧,小龍也能發本子的。”組長是個善解人意的男孩子,聽了我的話,他會意地點了點頭,又鄭重地把本子交還給小龍,還沖他又點了點頭。
我的目光追隨著小龍,他近乎虔誠地把每一本本子交到各人手里,然后徑直跑到我跟前,快樂地說:“老師,我也想當組長!”這話聲音不大卻震撼了我,這個學習成績幾乎全班倒數第一的孩子也許是第一次嘗到當組長為同學服務的快樂,這快樂給了他自信,這快樂給了他勇氣。我想了想說:“行,等你再進步一點的時候就可以當組長了!”我故意加重了“一點”這兩個字的語氣,我想讓他感覺到進步并不是多大的困難,而且他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小龍也重重地點了點頭,帶著笑輕松地離開了。回到辦公室,小龍的笑臉一直在我眼前跳躍,即便是和同學玩耍,我也沒見過他如此燦爛的笑容。而今天,老師的信任,卻使他敞開了心扉。
周三下午,我的辦公桌上靜靜地躺著一個折成心形的手工,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一個字“信”,不用看就知道又是班里哪個活潑的孩子給我寫了祝福的話。打開信,里面又是歪歪扭扭的兩行字:“劉老師,我進步了是嗎?”直覺告訴我是小龍,肯定是他寫的。他能主動給我寫信,這可是頭一回,若不是有著足夠的信心,他怎么會主動邁進我的辦公室?我轉身去了教室,小龍悄悄地來到我面前,問:“老師,你看到我的信了嗎?”果真是他。我把他帶到一邊,又說了些鼓勵的話,小龍高興地回到了座位上。
接下來的一周、兩周,小龍雖然沒有再跟我提當組長的事,可是我明顯地感覺到他的目光中有一股堅定的力量,就像那努力拔節的春筍,向上、向上……每一次,我看到小龍愉悅的笑容,每一次,我看到小龍高舉的小手,我也不由得快樂起來,小龍真的在進步!
對于班級的學困生來說,如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一直是我們努力思考的問題。通過這一段時間對小龍的觀察,我再一次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發本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對于一個學困生來說不亞于考試得A帶給他的喜悅,但是從老師小小的信任中,小龍得到了老師的關注,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他的自尊心得到了維護,從而堅定了他努力、向好的勇氣。而這一切,都源于老師給予他的一次小小的信任。老師的信任,帶給了孩子快樂,而我們的教育,不就是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嗎?
看著小龍的身影,我在心里默默地說:孩子,老師有耐心更有信心等待你更大更多的進步……
篇3: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特別細,大至教育教學工作,小至學生的頭發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班主任對班級學生暴露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如何處理,將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和班風的形成。下面通過具體事例說說我在處理班級事務的一些做法。
案例一:是“疏”還是“堵”?
我班學生張磊,喜歡下象棋,在初二上學期初經常利用課間十分鐘與同桌在楚河漢界上廝殺。由于課間休息時間短,如此這般必將分散上課的注意力。多次看到這種現象后,我想:象棋是益智游戲,它能鍛煉人的大腦,使人思維敏捷。問題是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類益智游戲安排在放學后進行?此時正值第一次月考之后,在班會課上我突然提出一個問題:“會下象棋的同學請舉手。”有的學生不敢舉手,他想:不知班主任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我接著說:“只要會下象棋就盡管舉手,我建議我們班可以舉行一場棋賽。”這時學生可樂壞了,紛紛舉手表示愿意參與。可這又苦了不會下象棋的同學,我又建議:“不會下象棋的同學可進行跳棋賽。”我宣布:“本次象棋賽欲參賽的同學直接找張磊同學報名,由他和同桌全權負責,只要興趣一定能做好。跳棋賽由班長負責。但下棋的時間得聽我的,只能在放學和晚自修后。”張磊和同桌積極性大增,和我商量了比賽的方案,并極其負責地組織好比賽,同時他獲得本次比賽的第一名,代表班級參加本次運動會的象棋賽。通過這次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引導了學生的下棋時間。
一位哲人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若能捕捉學生的閃亮點,巧妙應用語言,創設賞識的情境,將使學生找回自信,并促其學業的進步。
張磊的學習成績屬班上落后水平,但該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初二上學期總復習之初,我與他交流,提醒他若想讀好,總復習開始就得緊緊跟上,只要努力學習,發揮出自己的潛能,相信他能讀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他更投入、更用功。在本學期第二次月考,該生明顯進步到班級第25名。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在一所小學里,他們聲稱要評估學生們的未來發展前景,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學生的名單神秘地交給教師,還要求保密。戲劇性的事情發生在8個月之后,當初名列“有發展前途”名單的學生的成績果然進步更快,性格更開朗活潑,跟老師的關系也更好。當教師贊嘆心理學家的評估驚人準確時,研究者揭開了謎底;其實那份名單是隨機選出來的,跟評估一點兒關系也沒有。真正影響學生表現的,是教師無意中流露出的對“天才學生”的關愛和期望。所以,尊重學生的天性,適時地加以引導,給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和支持,很大程度上將促進學生的進步。
案例二: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性格。
我班學生李文斌,學習較努力,但性格偏內向,脾氣暴躁,在初二上學期,偶爾遇到情緒不佳,未經請假就不想上學。在我班凡遲到、曠課要罰打掃衛生。有一次處罰時,他很不樂意,甚至對老師和勞動委員的語氣很沖動,言語很不友好。在這種情況下,若采取訓斥、指責,甚至體罰的手段去對付學生,往往越搞越僵,既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又傷害了師生感情。我翻出出勤記錄,把他的遲到、曠課情況一一列出,讓他清楚勞動委員的安排是公正的。在事實面前和老師的開導下,他暴躁的情緒逐漸氣息。從那以后,我欣喜地發現他再沒有遲到曠課。
有一次,李文斌在語文課上不想寫作文而與科任老師發生摩擦。我沒有在班里公開批評,而是及時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經了解,該生在小學時對語文就不感興趣,不愛寫作文。我耐心地開導他偏科的危害,目前他的學習成績還有很大提高空間,但科目的不均衡發展又是中考的一大弱勢,科任老師完全是為了他的前途負責任。另一方面,我直截了當地指出其性格的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