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愛心猶如一盞燈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愛心猶如一盞燈

2024-08-01 閱讀 1996

愛心猶如一盞燈,黑暗處越顯得光明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回放

20**年8月,我接手了新一屆高一,并擔任課改樣本班級――高一(9)班班主任,班級人數59,其中包含一位特殊學生――濤。

9月1號,新生入班,我布置完一切后選定了臨時班委會,濤因個子高、愛好體育而被我委派為臨時體育委員。可是9月2號我便從其他學生口中得知,濤嫌官小,說我看不起他,不讓他干班長。我有一種預感:這小子,不怎么安分。

10月初的一個晚自習,他不在教室學習卻和一個女生在操場一角閑談。我非常生氣,雙雙叫到辦公室,他倆卻互相袒護,表現的非常親昵。私下調查他倆原本并非畢業于同一所初中。我懷疑:開學才一個月,難道他就戀愛了?

10月中旬,晚自習我在辦公室批改作業,班長突然匆匆地跑進來說:濤與同學打架了。我頭腦轟的一聲,等我到班時,他正掄起板凳去砸對方,場面一時失控。我氣到了極點,在背后扇了他兩個耳光,掏出手機通知家長。他聽我叫他爸來,乘機掙脫了我,逾垣而走,我愕然。事后我令他在家反思一天,周一班會堂他向全班同學作了檢討,雖然態度不盡誠懇,但畢竟走了過場,我期盼他不再出亂子。可是就在當周周三上午第二節我的課堂上,他又與她同位的女生鬧上了。

當時,我正很投入的在上課,濤猛然站起來,大聲說:“她罵我,怎搞呃?”氣焰囂張。我和班里其他同學被這突如其來的異樣舉動嚇了一跳。一股莫名的火氣一下子竄到我的胸口,但我很鎮定。“有什么事,下課到辦公室再講吧”,我說。“不照!”他寸步不讓。從開學到現在短短的時間里,他接連犯錯,不思悔改,嚴重影響了我的班級管理工作,自己的外甥都管不好還有什么理由去管其他同學?我氣急敗壞,把粉筆向盒子里一扔說:想繼續念書就坐下去,不想念就回家,別影響其他同學。他從位子上徑直朝門走去,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路過講臺時,他利索地把我的書與教案狠勁地甩到了墻角,揚長而去。緊接著,我聽到了班里同學的尖叫聲――路過走廊時他飛起一腳踹碎了3塊窗玻璃,等他又準備逾墻而走時綜治辦的領導逮到了他。下課后,綜治辦宣主任找我說:他說是你班學生,你把他帶回去自己處理吧,我崩潰。我打電話給他爸爸,濤又犯大錯了,按《學生管理條例》學校會開除他的。

晚上,我接到了無數個說客的電話,但我心里非常清楚,這次事件處理不好,我以后的班級工作開展將寸步難行。于是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

二、產生原因分析

1、父母、親友的溺愛

家訪之后發現,濤自幼生活在縣城,爸爸是個體戶,家庭較富裕,再加上他上面是個姐姐,家人對他疼愛有加。他母親是典型的家庭主婦,所有家務全包,孩子從小到大要啥有啥。平時只要犯錯總有保護傘的出現,大姨家就是他的避風港。高一是找熟人以借讀生的身份進三中的,即使犯點錯誤,學校看在介紹人的面子上也不會深究。假如真的出了問題,家里一大幫親戚會主動運作社會關系幫他脫險,于是他便高枕無憂了。這就造就了他以自我為中心,行事不顧別人感受的怪異性格。

2、姐弟相比的劣勢

濤從小就喜歡惹是生非,在姐弟相爭中,挑起事端的總是他,于是從小他一直生活在責備聲中。親朋好友盡管很疼愛他,但姐弟相比表揚最多的還是姐姐,于是他從小就生活在失敗的懲罰中。青春期的他想一改以往的不順卻屢屢失敗,于是便產生了一種自暴自棄的念頭。

3、家庭的不和諧

他爸是個體戶,經常出差,不善言辭,性格內向。媽媽性格要強,做事力求完美。兩人經常為家庭瑣事在孩子面前爭吵不休。無論誰對誰錯,最終總是他媽媽占了上風,這對濤一意孤行、要強性格的形成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范本。

4、與父母溝通的缺失

濤媽媽一直把濤當小孩子看,即便濤到了青春期,她對濤依然張口就罵、舉手就打。他爸爸出語木訥,很少與孩子溝通。孩子取得成績時,他只是以經濟獎勵;孩子犯錯時,他便會將孩子罰跪,皮帶相加。這種下了濤暴力處事的種子。

三、琢石成器

教育專家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當的教育方法。找到濤另類行為產生的原因后,我開始著手制訂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首先,必須要他脫離不利于他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我要求他住校,其次,必須對它進行陪護式的捆綁教育。

在私下說教達成協議后,周一班會堂我把他帶入了班級,全班愕然。我知道同學們驚異表情背后的想法。我又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向全班同學作了檢討,語重心長。最終我要求同學們給我一個面子,給濤最后一次機會,并提請全班同學監督。

后來我心平氣靜地開始了與他接觸,周六我陪他打球,閑暇時我和他坦誠相待、平等交流:探討如何學習,怎樣做人,如何融入班集體替班級爭光……一周、兩周、一個月、兩個月……濤不再有閑暇時間與同學逛街閑聊,他有的只是對我的付出的感恩。高一(下)他的成績有所提高。和班里所有進步的同學一樣,他得到了我不間斷的鼓勵與表揚,在全班同學的監督下,他逐漸變得成熟、理智。高二時,他選擇了理科,在我的引導下,他踏入了體育訓練的大門,并在**年作為體育特長生以優異的成績被成都體育學院錄取。

四、一點反思

1、和諧平等的教育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孩子自懂事起就應該讓他參與到家庭生活中。父母大可不必讓孩子獨享優待,要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教育環境要和諧,父母、老師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動干戈。孩子犯錯家長、教師都應以說服教育為主,不能一味的暴力處罰,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培養出粗暴的孩子。

2、失敗教育不利于現代孩子的成長

古人云:失敗乃成功之母。現代社會并非如此,一味的失敗會徹底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會使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念頭。濤兒時的成長過程就是一種一直在失敗中成長的過程。相反,濤的姐姐則一直生活在鼓勵、贊揚的氛圍中,以致她可以平步青云,07年輕松地考取安慶師范學院。而濤卻磕磕絆絆,壞事不斷。教育者要讓孩子時刻活在希望之中,讓他有前進的動力。

3、關注孩子成長,用愛為他指引方向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此時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給以關注。特別是家庭、學校更應該適時給以正確的引導,不能置之不理或暴力橫加扭轉。對濤的教育,開始我就犯了硬性扭轉的錯誤。在他犯錯時,我沒能聯合家庭去關愛他、引導他,而是聯合家庭對他進行“混合雙打”,以致他偏激行為的產生。青春期的孩子如同學步的娃娃,大人應該給他一只手牽引他到近距離的目的地,讓他感受到成功到達的喜悅。否則在摔無數次后,他甚至不敢邁步向前。

玉琢方成器,琢玉需要一定的技藝,更需要一個過程,而教育孩子除了需要一定的技藝與過程更需要持久的愛的投入。“愛心猶如一盞燈在越黑暗處顯得越光明”,孩子只有在真愛持續的呵護下方能擺脫成長的困惑,成人、成材。

篇2:小學班主任教育優秀案例:笑容源于信任

笑容,源于信任

山東省濟寧市霍家街小學劉影

周一的語文課上,小龍表現很積極,字詞認會了,說了句子、讀了課文,甚至還主動舉手回答了兩次問題。我由衷地表揚了他的進步,他的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

周二課堂聽寫,小龍只錯了兩個字,我又一次表揚了他。

該發作業本了,小龍那組的組長正在寫字,我把本子交給小龍,輕聲說:“來,你發吧,看你能不能準確地發給每個人。”小龍喜出望外地接過本子,顯然他沒想到這個活兒會輪到他。發本子是孩子們最愿意干的活兒,因為只有認字多的孩子才能發本子,尤其是一年級,那簡直就是一種榮耀。其實本子剛遞出去,我就有點后悔,因為我擔心小龍認不全那八個名字。只見他仔細地看著第一個名字,輕輕地把本子遞給了第一個同學。

這時,組長跑過來伸手接過小龍手里的本子,我敏銳地看到了小龍眼里剛燃起的喜悅的火光霎時黯淡了下去,他向我投來求助的目光。我馬上沖組長擺了擺手,微笑著看著小龍,用充滿信任的語氣說:“今天讓小龍發吧,小龍也能發本子的。”組長是個善解人意的男孩子,聽了我的話,他會意地點了點頭,又鄭重地把本子交還給小龍,還沖他又點了點頭。

我的目光追隨著小龍,他近乎虔誠地把每一本本子交到各人手里,然后徑直跑到我跟前,快樂地說:“老師,我也想當組長!”這話聲音不大卻震撼了我,這個學習成績幾乎全班倒數第一的孩子也許是第一次嘗到當組長為同學服務的快樂,這快樂給了他自信,這快樂給了他勇氣。我想了想說:“行,等你再進步一點的時候就可以當組長了!”我故意加重了“一點”這兩個字的語氣,我想讓他感覺到進步并不是多大的困難,而且他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小龍也重重地點了點頭,帶著笑輕松地離開了。回到辦公室,小龍的笑臉一直在我眼前跳躍,即便是和同學玩耍,我也沒見過他如此燦爛的笑容。而今天,老師的信任,卻使他敞開了心扉。

周三下午,我的辦公桌上靜靜地躺著一個折成心形的手工,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一個字“信”,不用看就知道又是班里哪個活潑的孩子給我寫了祝福的話。打開信,里面又是歪歪扭扭的兩行字:“劉老師,我進步了是嗎?”直覺告訴我是小龍,肯定是他寫的。他能主動給我寫信,這可是頭一回,若不是有著足夠的信心,他怎么會主動邁進我的辦公室?我轉身去了教室,小龍悄悄地來到我面前,問:“老師,你看到我的信了嗎?”果真是他。我把他帶到一邊,又說了些鼓勵的話,小龍高興地回到了座位上。

接下來的一周、兩周,小龍雖然沒有再跟我提當組長的事,可是我明顯地感覺到他的目光中有一股堅定的力量,就像那努力拔節的春筍,向上、向上……每一次,我看到小龍愉悅的笑容,每一次,我看到小龍高舉的小手,我也不由得快樂起來,小龍真的在進步!

對于班級的學困生來說,如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一直是我們努力思考的問題。通過這一段時間對小龍的觀察,我再一次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發本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對于一個學困生來說不亞于考試得A帶給他的喜悅,但是從老師小小的信任中,小龍得到了老師的關注,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他的自尊心得到了維護,從而堅定了他努力、向好的勇氣。而這一切,都源于老師給予他的一次小小的信任。老師的信任,帶給了孩子快樂,而我們的教育,不就是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嗎?

看著小龍的身影,我在心里默默地說:孩子,老師有耐心更有信心等待你更大更多的進步……

篇3: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特別細,大至教育教學工作,小至學生的頭發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班主任對班級學生暴露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如何處理,將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和班風的形成。下面通過具體事例說說我在處理班級事務的一些做法。

案例一:是“疏”還是“堵”?

我班學生張磊,喜歡下象棋,在初二上學期初經常利用課間十分鐘與同桌在楚河漢界上廝殺。由于課間休息時間短,如此這般必將分散上課的注意力。多次看到這種現象后,我想:象棋是益智游戲,它能鍛煉人的大腦,使人思維敏捷。問題是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類益智游戲安排在放學后進行?此時正值第一次月考之后,在班會課上我突然提出一個問題:“會下象棋的同學請舉手。”有的學生不敢舉手,他想:不知班主任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我接著說:“只要會下象棋就盡管舉手,我建議我們班可以舉行一場棋賽。”這時學生可樂壞了,紛紛舉手表示愿意參與。可這又苦了不會下象棋的同學,我又建議:“不會下象棋的同學可進行跳棋賽。”我宣布:“本次象棋賽欲參賽的同學直接找張磊同學報名,由他和同桌全權負責,只要興趣一定能做好。跳棋賽由班長負責。但下棋的時間得聽我的,只能在放學和晚自修后。”張磊和同桌積極性大增,和我商量了比賽的方案,并極其負責地組織好比賽,同時他獲得本次比賽的第一名,代表班級參加本次運動會的象棋賽。通過這次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引導了學生的下棋時間。

一位哲人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若能捕捉學生的閃亮點,巧妙應用語言,創設賞識的情境,將使學生找回自信,并促其學業的進步。

張磊的學習成績屬班上落后水平,但該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初二上學期總復習之初,我與他交流,提醒他若想讀好,總復習開始就得緊緊跟上,只要努力學習,發揮出自己的潛能,相信他能讀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他更投入、更用功。在本學期第二次月考,該生明顯進步到班級第25名。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在一所小學里,他們聲稱要評估學生們的未來發展前景,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學生的名單神秘地交給教師,還要求保密。戲劇性的事情發生在8個月之后,當初名列“有發展前途”名單的學生的成績果然進步更快,性格更開朗活潑,跟老師的關系也更好。當教師贊嘆心理學家的評估驚人準確時,研究者揭開了謎底;其實那份名單是隨機選出來的,跟評估一點兒關系也沒有。真正影響學生表現的,是教師無意中流露出的對“天才學生”的關愛和期望。所以,尊重學生的天性,適時地加以引導,給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和支持,很大程度上將促進學生的進步。

案例二: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性格。

我班學生李文斌,學習較努力,但性格偏內向,脾氣暴躁,在初二上學期,偶爾遇到情緒不佳,未經請假就不想上學。在我班凡遲到、曠課要罰打掃衛生。有一次處罰時,他很不樂意,甚至對老師和勞動委員的語氣很沖動,言語很不友好。在這種情況下,若采取訓斥、指責,甚至體罰的手段去對付學生,往往越搞越僵,既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又傷害了師生感情。我翻出出勤記錄,把他的遲到、曠課情況一一列出,讓他清楚勞動委員的安排是公正的。在事實面前和老師的開導下,他暴躁的情緒逐漸氣息。從那以后,我欣喜地發現他再沒有遲到曠課。

有一次,李文斌在語文課上不想寫作文而與科任老師發生摩擦。我沒有在班里公開批評,而是及時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經了解,該生在小學時對語文就不感興趣,不愛寫作文。我耐心地開導他偏科的危害,目前他的學習成績還有很大提高空間,但科目的不均衡發展又是中考的一大弱勢,科任老師完全是為了他的前途負責任。另一方面,我直截了當地指出其性格的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