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案例總結:健康心態對待得失
班主任工作總結--教育案例:健康心態對待得失
得失,是人生中最經常發生的事情。用平常地心態對得得失才能塑造最健康的人格,而小學生在參加各項活動和競賽中品嘗了各種得失滋味,班主任的正確引導,將對培育健康兒童健康心理地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得失的重視度,首先從老師本身談起,一個老師注重得失,得歡喜,失懊惱,這樣也會影響學生。平時,我都是用“志在參與,盡力而為”的教育理念去引導孩子,所以,一直以來,孩子們在活動和比賽中玩的非常開心。而成績總是在二、三飄動,不是第一,不是最后,孩子就帶著欣賞去品味別人的好,帶著同情去對待別人的失敗。直到有一天,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
去年的校運會,我們班齊心協力地訓練、服裝安排、器具準備著,準備迎接新一屆的校運會。這是我們平常對待活動“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態度。但是,在出賽那天,發生了狀況,孩子們準備的氣球不夠,只有3個,大家愣然了。全部氣惱地坐在教室里,突然,一個孩子說:“老師,我這里有氣球啊。”“但是升不起來的。”......喧鬧中孩子們還是無精打采,而我正忙碌于給孩子們打扮頭飾和手飾。突然,一個孩子的媽媽讓別的孩子給他送了一個會飄的小氣球進來,我問:“你在哪里弄到這個的?”那學生告訴我們學校門口今天竟然有人給氣球打氣,不過要收費的,1元一個。我很懊惱地看著所有的孩子,還沒想到對策,“老師,我有3塊”“老師,我這里有5塊”于是,孩子們就自己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我是個喜歡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自己做主的老師。他們最后讓幾個口才和處理事情比較有能力的學生站到我的面前,告訴我,他們要帶著同學們的錢和氣球去學校門口給氣球充氣。我笑著說:“去吧,注意安全,學校責怪有老師擔著。”孩子們快樂地去了,很快就帶著許多氣球回來。還把氣球按錢數分給那些同學,多出來的錢都在我手里。孩子們只給自己留了一個,然后全部分散到人手一個。同學們還廢物利用了那些自己吹的氣球,掛在繩子的下端,手拿著,氣球還不會飄。接著處理氣球如何不互相打架,如何在主席臺前能順利升空。熱鬧而有紀律,當我們走在校道上,當我們的氣球升空,孩子們把運動會開幕式掀到了高潮。喧嘩聲、喝彩聲蕩漾在校園的上空,孩子們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接著是學校領導的表揚,這樣的榮譽感一直懸掛在孩子們的心頭,以使三年級倒數第二的運動會項目比賽總分到達今年地真正第二。所有的項目都取得了好成績,這也是有利于開幕式給孩子們建造的肯定的榮譽感。開幕式的的照片制作成宣傳欄,一學年都會被掛在學校門口的欄目里,孩子們看著,笑著,歡呼著......
當孩子們享受著這樣的榮譽和成功的時候,我沒有多說什么,這是他們的齊心協力的付出而得來得收獲。直到有一天,令一個項目的舉行,體操比賽。在訓練的時候,孩子們是那么的認真和執著,也是他們之前的表現好。許多老師看到我們訓練的時候都會當著他們的面表揚孩子們:四(2)肯定第一啦,加油!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訓練,服裝準備,比賽。當宣讀比賽結果的時:沒讀一個名字,孩子們的皺著眉頭,豎起耳朵,緊緊抓住自己的小拳頭,還有得互相牽著手,緊緊地牽著。當聽到:第二名四年(2)班。他們跳躍起來,歡呼著......但是,很快就安靜了下來,悶悶不樂的表情,嘀嘀咕咕的聲音開始蔓延。在我的眼神下,孩子們在操場沒有表達什么,回到教室,那么安靜的坐著。我心中充滿了疑惑,因為我們以前也經常拿第二,也沒見孩子們這樣的表揚。得到了第二怎么還不開心呢?付出了努力有所收獲為什么還悶悶不樂呢?我開始詢問。孩子們表達著自己的想法:我們表演得很好啊,為什么拿不到第一,所有的老師都說我們是最好的。對啊,為什么是他們第一,他們都沒有我們表現的好。對啊,我看到他們誰做錯了。動作也沒我們標準......聽到這些七嘴八舌的話語,我的心非常沉重。
孩子們怎么啦?什么時候開始如此心胸狹窄了?如此經不起失敗?如此在乎第一?這樣的心態可不是健康的,這樣下去,再看看不到齊心協力了,再也看不到全力以赴了。鋒利的功利心會讓孩子們無法面對失敗,更嚴重地會影響到他們的以后的生活。我沒有再說話,因為我有攝影的習慣,拍下了孩子們整個比賽過程。我把視頻播放到電腦中,在視頻中展示出來。孩子們看著,看著,不在說話了。我微笑著說:“你們還覺得你們是最棒的嗎?許多時候,你們是盡力了,甚至是竭盡全力。但是,也是因為過于的竭盡全力,你們忽視了許多許多東西,再看看,問題出在哪里?”“老師,我們的動作和音樂有點不協調”“有得同學太緊張做錯了。”“原來我們做得沒有我們自己想的那么好。”我笑了“你們覺得第一的班級如何?”“其實他們很不錯”“嗯,很整齊”“節奏與動作合拍度也比我們高”......聲音越來越小。
我看到了,聽到了這些交頭接耳的討論。告訴孩子們:我們經常在前一次的成功而給予了自己壓力,也會蒙住了自己的雙眼。在這次活動中,我覺得大家訓練比以前積極了,聽話了,老師不用嘮叨那么多。這是多棒啊!大家更加齊心協力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更加好了,在比賽里能互相提醒互相照顧。這是多么可貴而難得。還有什么比你們自己的友誼更加珍貴的呢?名譽只是一時的,不用一個星期,大家就會忘記這件事情,準備下一個比賽了。我們在比賽中,到底收獲了什么呢?
孩子們說:“小凡以前動作都不協調的,現在會做操了。”“對啊,我也有進步了。”“我覺得這次比賽很快樂。”“我不想去看重那獎項,我覺得我們的快樂比較重要。”“為了是第二就不開心,那才是白費功夫呢。”......孩子們的話語,孩子們的思維,慢慢地走了回來。
“孩子們,你們在老師的眼里就是最棒的。別人第一,是因為他們付出的比我們多,在我們驕傲自滿的時候,別人在默默努力著。我們沒有失敗,我們依然站在我們的位置上。每次比賽都會有冠亞季軍,難道只有冠軍才有開心的資格嗎?我覺得我們也該為我們得到第二而歡呼雀躍,我們也為我們付出的努力所收獲的成果而自豪。”孩子們的臉上開始露出歡笑。
第二天,修改心情日記時看到這樣的句子:第二也很好啊,我也很高興,因為這次的比賽,我們更加團結了。第二,也是獎勵,我們還有進取的機會,還可以向第一進發。這次比賽,我很開心,以后也不會為得不到第一而難過了。......為了這次孩子們的變化,我還要求孩子們寫作文。讓孩子們徹底面對自己對待得失,對待榮譽應該如何對待。在孩子們的文章里,字行詞語中,我看到他們更加健康的心理狀態,進一步的發展了。
活動依然不斷的進行著,孩子們在后續的活動競賽中,經歷著不同的榮譽,但是,都可以平常對待了。總是去尋找不好的原因,在哪些方面還可以更進一步呢?在大課間操展示中,我們班的名次也不好,但是因為精神面貌和平時的認真,我們也可以在藝術節開放日的時候參加表演。不管任何比賽,我都希望孩子們全員參與,因為這樣,可以鍛煉到孩子們的協作能力,團體精神。成績不是第一,參與就是快樂。孩子們知道,只要付出,就有收獲,而收獲得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做到了多少,還可以做到多少。
我喜歡學校的各類活動,甚至喜歡在自己班里搞各類競賽活動,這些有利于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我還記得班長第一次上臺表演,下了臺就跑我懷里哭。我還記得孩子在心情日記里寫,在臺上的時候全身顫抖。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鍛煉機會,鍛煉他們的表達,鍛煉他們的承受力,鍛煉他們對待榮譽得失的心態。只有健康的心態,才可以讓他們未來的人生之路充滿歡聲笑語。
篇2:小學班主任教育優秀案例:笑容源于信任
笑容,源于信任
山東省濟寧市霍家街小學劉影
周一的語文課上,小龍表現很積極,字詞認會了,說了句子、讀了課文,甚至還主動舉手回答了兩次問題。我由衷地表揚了他的進步,他的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
周二課堂聽寫,小龍只錯了兩個字,我又一次表揚了他。
該發作業本了,小龍那組的組長正在寫字,我把本子交給小龍,輕聲說:“來,你發吧,看你能不能準確地發給每個人。”小龍喜出望外地接過本子,顯然他沒想到這個活兒會輪到他。發本子是孩子們最愿意干的活兒,因為只有認字多的孩子才能發本子,尤其是一年級,那簡直就是一種榮耀。其實本子剛遞出去,我就有點后悔,因為我擔心小龍認不全那八個名字。只見他仔細地看著第一個名字,輕輕地把本子遞給了第一個同學。
這時,組長跑過來伸手接過小龍手里的本子,我敏銳地看到了小龍眼里剛燃起的喜悅的火光霎時黯淡了下去,他向我投來求助的目光。我馬上沖組長擺了擺手,微笑著看著小龍,用充滿信任的語氣說:“今天讓小龍發吧,小龍也能發本子的。”組長是個善解人意的男孩子,聽了我的話,他會意地點了點頭,又鄭重地把本子交還給小龍,還沖他又點了點頭。
我的目光追隨著小龍,他近乎虔誠地把每一本本子交到各人手里,然后徑直跑到我跟前,快樂地說:“老師,我也想當組長!”這話聲音不大卻震撼了我,這個學習成績幾乎全班倒數第一的孩子也許是第一次嘗到當組長為同學服務的快樂,這快樂給了他自信,這快樂給了他勇氣。我想了想說:“行,等你再進步一點的時候就可以當組長了!”我故意加重了“一點”這兩個字的語氣,我想讓他感覺到進步并不是多大的困難,而且他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小龍也重重地點了點頭,帶著笑輕松地離開了。回到辦公室,小龍的笑臉一直在我眼前跳躍,即便是和同學玩耍,我也沒見過他如此燦爛的笑容。而今天,老師的信任,卻使他敞開了心扉。
周三下午,我的辦公桌上靜靜地躺著一個折成心形的手工,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一個字“信”,不用看就知道又是班里哪個活潑的孩子給我寫了祝福的話。打開信,里面又是歪歪扭扭的兩行字:“劉老師,我進步了是嗎?”直覺告訴我是小龍,肯定是他寫的。他能主動給我寫信,這可是頭一回,若不是有著足夠的信心,他怎么會主動邁進我的辦公室?我轉身去了教室,小龍悄悄地來到我面前,問:“老師,你看到我的信了嗎?”果真是他。我把他帶到一邊,又說了些鼓勵的話,小龍高興地回到了座位上。
接下來的一周、兩周,小龍雖然沒有再跟我提當組長的事,可是我明顯地感覺到他的目光中有一股堅定的力量,就像那努力拔節的春筍,向上、向上……每一次,我看到小龍愉悅的笑容,每一次,我看到小龍高舉的小手,我也不由得快樂起來,小龍真的在進步!
對于班級的學困生來說,如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一直是我們努力思考的問題。通過這一段時間對小龍的觀察,我再一次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發本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對于一個學困生來說不亞于考試得A帶給他的喜悅,但是從老師小小的信任中,小龍得到了老師的關注,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他的自尊心得到了維護,從而堅定了他努力、向好的勇氣。而這一切,都源于老師給予他的一次小小的信任。老師的信任,帶給了孩子快樂,而我們的教育,不就是讓孩子快樂地成長嗎?
看著小龍的身影,我在心里默默地說:孩子,老師有耐心更有信心等待你更大更多的進步……
篇3: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特別細,大至教育教學工作,小至學生的頭發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班主任對班級學生暴露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如何處理,將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和班風的形成。下面通過具體事例說說我在處理班級事務的一些做法。
案例一:是“疏”還是“堵”?
我班學生張磊,喜歡下象棋,在初二上學期初經常利用課間十分鐘與同桌在楚河漢界上廝殺。由于課間休息時間短,如此這般必將分散上課的注意力。多次看到這種現象后,我想:象棋是益智游戲,它能鍛煉人的大腦,使人思維敏捷。問題是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類益智游戲安排在放學后進行?此時正值第一次月考之后,在班會課上我突然提出一個問題:“會下象棋的同學請舉手。”有的學生不敢舉手,他想:不知班主任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我接著說:“只要會下象棋就盡管舉手,我建議我們班可以舉行一場棋賽。”這時學生可樂壞了,紛紛舉手表示愿意參與。可這又苦了不會下象棋的同學,我又建議:“不會下象棋的同學可進行跳棋賽。”我宣布:“本次象棋賽欲參賽的同學直接找張磊同學報名,由他和同桌全權負責,只要興趣一定能做好。跳棋賽由班長負責。但下棋的時間得聽我的,只能在放學和晚自修后。”張磊和同桌積極性大增,和我商量了比賽的方案,并極其負責地組織好比賽,同時他獲得本次比賽的第一名,代表班級參加本次運動會的象棋賽。通過這次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引導了學生的下棋時間。
一位哲人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若能捕捉學生的閃亮點,巧妙應用語言,創設賞識的情境,將使學生找回自信,并促其學業的進步。
張磊的學習成績屬班上落后水平,但該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初二上學期總復習之初,我與他交流,提醒他若想讀好,總復習開始就得緊緊跟上,只要努力學習,發揮出自己的潛能,相信他能讀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他更投入、更用功。在本學期第二次月考,該生明顯進步到班級第25名。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在一所小學里,他們聲稱要評估學生們的未來發展前景,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學生的名單神秘地交給教師,還要求保密。戲劇性的事情發生在8個月之后,當初名列“有發展前途”名單的學生的成績果然進步更快,性格更開朗活潑,跟老師的關系也更好。當教師贊嘆心理學家的評估驚人準確時,研究者揭開了謎底;其實那份名單是隨機選出來的,跟評估一點兒關系也沒有。真正影響學生表現的,是教師無意中流露出的對“天才學生”的關愛和期望。所以,尊重學生的天性,適時地加以引導,給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和支持,很大程度上將促進學生的進步。
案例二: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性格。
我班學生李文斌,學習較努力,但性格偏內向,脾氣暴躁,在初二上學期,偶爾遇到情緒不佳,未經請假就不想上學。在我班凡遲到、曠課要罰打掃衛生。有一次處罰時,他很不樂意,甚至對老師和勞動委員的語氣很沖動,言語很不友好。在這種情況下,若采取訓斥、指責,甚至體罰的手段去對付學生,往往越搞越僵,既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又傷害了師生感情。我翻出出勤記錄,把他的遲到、曠課情況一一列出,讓他清楚勞動委員的安排是公正的。在事實面前和老師的開導下,他暴躁的情緒逐漸氣息。從那以后,我欣喜地發現他再沒有遲到曠課。
有一次,李文斌在語文課上不想寫作文而與科任老師發生摩擦。我沒有在班里公開批評,而是及時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經了解,該生在小學時對語文就不感興趣,不愛寫作文。我耐心地開導他偏科的危害,目前他的學習成績還有很大提高空間,但科目的不均衡發展又是中考的一大弱勢,科任老師完全是為了他的前途負責任。另一方面,我直截了當地指出其性格的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