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骨干教師暑期培訓學習總結

骨干教師暑期培訓學習總結

2024-08-01 閱讀 4608

**年骨干教師暑期培訓學習總結

**年7月13-15日,我有幸作為海口市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參加了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組織的**年海口市骨干教師暑期集中培訓班,為期三天的培訓學習在海口市花開四季酒店舉行。通過培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要成為一位合格的骨干教師,必須付出更多,領悟到了教學的艱辛與骨干教師所肩負的重任。

1

“日習則學不忘,自勉則身不墜”,每一次的專題講座都是那么精彩!帶著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疑問,我們走進了培訓課堂。課堂上,主講老師的精彩講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們收獲著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

3

周院長提出的“三化”給我們指明了教師個體,、學校教研組在校本教研的方向,落實好“三化”,是教師成長的保證,是學校教研組教研有效性的保證。4

后兩天的培訓都是由同行的一線骨干教師作專題交流分享。每一次專題講座,對我來說,是一次徹徹底底的心靈洗禮,重新詮釋了自我,從中找到了差距:雖愛學生但還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雖懂教育規(guī)律但重理論輕實踐;雖能研究但沒有成為自覺行為;雖有底氣但還遠遠不夠。聆聽同行講座讓我更覺得自身的不足,更覺得作為一名骨干教師更需要的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

培訓期間,聆聽了演講老師對教材資源的有效利用的獨到見解,講述了非常先進、獨到的觀點。讓我懂得了如何利用課本中的實踐探究,能做的盡量做,還要注意對教材文本的進一步挖掘。

景山學校的陳元林老師作《教師如何作小課題研究》。陳老師闡述了什么是小課題研究,作小課題研究的意義,小課題研究與大課題研究的區(qū)別,讓我了解了作小課題研究的方向及作為一線教師作課題的信心。接著陳老師具體的講解了小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總結過程-付諸行動五步驟。接著,從前瞻性,實用性,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可行性,方向性,操作性,適當性八個方面講解了小課題研究的選題要求。小課題研究的六個選題途徑:一是從教育教學中選取課題;二是從班級管理中提煉課題;三是從本地資源中選取課題;四是從實驗改造中選取課題;從課題指南中選取課題;六是從理論學習中選取課題。

暑期培訓,海口市,培訓班,教師,教學

篇2:骨干教師暑期培訓反思(新課標實施中困惑與對策)

**骨干教師暑期培訓反思(新課標實施中的困惑與對策)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來自教師自身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變革,通過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提高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使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得到提高。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影響,又缺乏可借鑒的經驗;在對待教材的態(tài)度上,雖說對照著課標,但總是擔心高考時會不會涉及有關的知識,平時的統(tǒng)一考試也許會考到,故不敢進行大膽的取舍而無法使教材本地化。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理念方面

盡管我們都參加新課程培訓,但不同教師對新模式與新方法的理解與把握仍有較大差異,對課程標準的落實也是各有偏重。部分老教師認為自己的經驗豐富,習慣于傳統(tǒng)教法,他們認為花那么多的時間進行探究討論,遠不如多講幾個例題來得實惠;而另一種極端是誤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質,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數(shù)內,濫用課堂討論,實驗探究等課堂活動,簡單套用初中課堂教學模式,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處理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上出現(xiàn)偏差,忽視基礎,脫離知識與技能,片面注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另外,教師本位思想仍然十分嚴重。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只負責灌水,不管瓶口是大是小能否灌進去抑或會不會溢出來;只管喂鴨子,不管它能否吃得下消化得了!甚至在學生已經正確回答了問題,只是沒有按照前面老師小結的回答時,就簡單否定或者指責。還是端著“師道尊嚴”的架子,不能及時轉變觀念和角色。

(2)教學設計方面

①用“備知識”“備題目”取代“備教學”。準備教學階段,只重視知識的羅列和體系的完善,而忽視了關于“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設計。有的老師針對課后題目設計教學細節(jié),課內有意識講解,避免了學生出錯,當然也剝奪了學生熟化理解的機會。

②用“問題次數(shù)”取代“問題意識”。科學合理的設置問題是決定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但是,部分老師錯誤地認為“提問次數(shù)越多問題意識就越強”,提問的人數(shù)不少,卻忽視了問題的質量和效果。另外,設置的問題要么太大太空,要么缺乏必要的推敲和嚴密的邏輯性,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教學過程方面

①重結果,輕過程。在涉及到實驗教學或探究活動的時候,老師只是把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一一羅列出來,至于這個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理、操作的過程、該注意的問題往往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②重知識積累,輕能力培養(yǎng)。對教材中關鍵字詞、語段能幫助學生逐一總結出來,一段短短的文字中能列出9個要點,卻不能教給學生閱讀、分析、推理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提取有用的信息。能較系統(tǒng)的把一節(jié)課中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構建成網絡,卻不重視“知識發(fā)現(xiàn)過程”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yǎng)。

暑期培訓,課程改革,價值觀,生物學,情感

篇3:高中骨干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高中骨干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年7月11日至13日,我參加了由*市教育研究培訓院組織的**年*市高中骨干教師暑期培訓班,這次培訓學習,除了全部骨干教師集中聽講座的形式,更多的是以學科組為單位,聘請專家集中針對本學科進行培訓,本次培訓具有實效性,收獲多多,而且很實在。

培訓開始前,陳素梅副院長談到了《種子的信仰》這本書,并把她非常喜歡的一句話“每一粒種子都有自己的力量和夢想”和我們共勉。市教培院院長張衛(wèi)東給老師們做了一個關于《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解讀》的報告,主要內容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1.《標準》出臺的背景與過程;2.《標準》出臺的價值與意義;3.《標準》的內容解讀。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標準》內容解讀中的基本理念―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我們老師要時時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以學生為本,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指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部分學生的發(fā)展,指學生人格全面的發(fā)展而不是只重視其智力的片面的發(fā)展,指學生有個性的發(fā)展而不是全體學生按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發(fā)展;要做到能力為重,個人專業(yè)成長離不開教學反思,堅持寫教學反思有助于個人思考及進步,還列出:成長=經驗+反思,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等式,還引用“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也成不了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來說明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最后還強調終身學習,制定好學習計劃,努力克服職業(yè)倦怠。張院長對《標準》中的基本理念的深度闡述,使我感受很深,觸動很大。

王小明老師的報告《學習、成長、分享―教學設計》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教材分析;二、學情分析;三、存在問題;四、解決策略。王小明老師在講三維目標時提到:知識與技能目標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樂學。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提問的情境或機會,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才不會空談。王小明老師用了四個具體的案例來講四種不同教學設計思路:(1)注重落實學科知識的教學設計;(2)注重整合優(yōu)化核心知識的教學設計;(3)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4)以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教學設計。總之,教學設計要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雖然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寫過很多教學設計,但王小明老師的報告讓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更具體、更規(guī)范、更清晰、更正確的認識。

符俊老師的《翻轉課堂和微課制作》的報告中,“翻轉課堂”的內容從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1.什么是翻轉課堂;2.感受翻轉課堂(例舉了一些“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3.翻轉課堂的典型做法(如何開展課前活動,如何組織課堂活動);4.翻轉課堂提高學習質量的依據(jù);5.翻轉課堂給我們的啟示(變教師上課資源為學生學習資源)。讓我對“翻轉課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特別是符俊老師對微課制作的闡述:他從微課制作所需要的工具,所需要的軟件以及制作微課的步驟進行很詳細的講解和實踐操作,讓我對微課制作更加熟悉,以及在微課制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同時也學到了微課制作過程中的一些技巧。

唐勇老師《課堂觀課量表》報告,使我對課堂觀察有了更多的了解。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是課堂觀察“為什么”、“是什么”、“追求什么”的問題。課堂觀察就是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jù)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它是教師日常專業(yè)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yè)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yè)務水平,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得到改善。教師走進他人的課堂,可能會因此而發(fā)現(xiàn)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對于自己來說,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么?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

這次培訓,使我收獲很多,我很欣賞這句“我們需要轉型,而且轉型的關鍵在于教師,但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教師本能的抗拒。”骨干教師最大的成長阻力來自于自己固定的思維模式,對新的教學模式不想去接受,因此,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骨干教師,需要我們認清自己,勇敢地打破自己固有教學思維,拋開經驗的束縛,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形成自己特有的新的教學模式。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