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品德青年教師優質課活動總結

小學品德青年教師優質課活動總結

2024-08-01 閱讀 6307

小學品德青年教師優質課活動總結

海口市小學品德青年教師優質課活動于**年4月23、24日在海口市第十一小學舉行,本次優質課評比活動以**版課程標準為根據,以“創設多樣化情境,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經驗”為主題,展示近幾年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新成果。主要圍繞兩個方面:(1)針對學生實際創設多樣情境,(2)利用情境探究和體驗,深化學習主題。

評比方式與內容:評比分為專業知識測試與課堂教學比賽兩部分,專業知識測試權重占20%,課堂教學比賽權重占80%。

專業知識測試:主要考查參賽選手對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采取筆試方式,時間60分鐘。

課堂教學比賽期間,加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員林躍、龍華區教研室朱文武、21小林芳良校長等專家的精彩點評,較好地引領教師學會如何聯系學生生活,有意識地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有激發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產生情感體驗,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真正讓學生情感有所震動,行為有所改進,心靈有所凈化,從而真正提高品德教學實效性。

小學品德優質課共呈現十三節課,優質課課大多能做到目標定位準確,對教材的把握比較準確,課堂教學設計比較合理,都能用自己不同的教學設計詮釋了對文本的鉆研與把握,其中一些獨具匠心的教學環節讓聽者久久回味。

一、優點:

(一)結合實際,適當重組教材。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新教材的板塊內容編排比較合理,老師們都能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重新調整和組合,這樣一來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鏈接生活,拓展教學空間。

品德學科要注意把靜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相聯系,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拓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馬永芳、黎濤、文友思等老師非常關注學生的生活,選取的教學素材貼近學生實際,還創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學中始終貼近十一小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感覺教學的內容很近、很真、很實。

(三)巧用活動,凸顯學科特點。

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完成課程目標,教師不能只單純地講解教科書,而是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實踐活動,動手動腦,在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理,長知,促行。教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自主參與,熱情高漲,身心愉悅。

林桂花、許暢、盧麗麗、鐘麗莎、陳虹媚、吳怡妲等老師的活動式教學方法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具體活動的材料和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對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它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活潑、好動的特點,更符合低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活動式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地、簡單地接受現成的知識,而是通過多看、多聽、多動手,使其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和方法,

(四)激發情感,升華教育思想。

《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只有源于兒童生活實際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所以王滿意、林映雪、張琪、林睿等老師把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

有的老師配樂聲情并茂地講述了感人的真實故事,引導孩子談自己的感受,水到渠成。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悟,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談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就摒棄了那種老師講述故事情節、講道理的呆板局面,便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孩子的體驗也更為真切。

篇2:優質課賽講活動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優質課賽講活動總結

為了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落實《指南》精神,提高我園教學活動的實效性,為教師

們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和共同交流的平臺,11月4日至11月22日,我園開展了全園優質課賽講活動,本

次賽講活動,先以年級組為單位開展賽講活動,再在本組推薦優秀選手參加園內賽講。大、中、小三個

年級組共推薦參賽教師29名。本次賽講活動,參賽教師們根據各班孩子身心特點,從內容選擇,環節設

計,到教學方法的運用都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以游戲為主,讓孩子在快樂中主動體驗、感知。從聽

課教師的聽課表現和課后研討中可以看出,整個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教育理念在提高。教師們已經認識到幼兒教學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善于捕捉和挖掘幼兒感

興趣的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同時,教師善于動腦,充分運用了幼兒平常的生活經驗,調動起孩子

們的極大地興趣,做到了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體現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二、活動準備充分。這次賽講活動,教師們思想重視,準備充分,從教材的選擇、就教具的制作、教案

的備寫等方面都反映出了參賽教師對活動的精心準備。教學設計新穎,步驟明晰有層次。特別是教具的

準備,操作材料豐富充足、課件制作形象生動,充分利用錄音、多媒體等多種手段為教學服務。

三、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有很大提高。本次活動,大多數參賽教師能用自己富有親和力的語言和各自的教

學風格。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啟發孩子大膽發言、表演、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探索體驗。由

此可以看出,我園教師的基本功有了很大提高。

四、教研氛圍濃厚。活動后,每位上課教師對活動亮點及不足之處進行自我反思,聽課教師積極參與課

后研討,誠懇地進行探討式交流。幼兒園內形成了一個以賽促研、以研興教的教研氛圍。

五、班級常規良好。

存在問題:

一、有的教師對《綱要》《指南》精神領會不透,對各領域教學把握有欠缺。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給幼兒

創設想說、敢說的氛圍不夠。

二、讓幼兒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引導性不強。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篇3:小學班級讀書會優質課評比總結

小學班級讀書會優質課評比總結

著名學者朱永新這樣談讀書:“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發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狀況的。”“一個崇尚讀書的民族一定是一個理性的優秀的民族,一個崇尚讀書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社會,而一個崇尚讀書的校園一定是一個健康而充滿生機的校園。”

人人讀書,人人都能從書中獲得滋養,是我校師生一個美好的理想追求。讓學生讀名著、讀經典、讀科普、讀時文,親近書籍,走進名著,讓他們的童年浸潤在沁人心脾的書香。為了營造更好的讀書氛圍,以班級讀書會為載體,引領學生遨游書海,我校舉行了育才小學班級讀書會優質課評比,共有四位老師參加,經過角逐,最后藍婷婷和鐘金芝老師代表我校參加縣班級讀書會現場會的展示。

四位老師獻上了四堂精彩紛呈的課堂,蘭婷婷老師引領孩子走進《愛心樹》,走進《愛如茉莉》、《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領會了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學生對愛的理解也就更豐厚更多元了。一塊西瓜在螞蟻看來,多么的龐大,多么的誘人!為了把好吃的西瓜帶回家,螞蟻們集體出動……先把家里裝滿,再痛快地飽餐一頓,最后還在西瓜上玩滑梯。螞蟻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也是在生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孩子們的象征,螞蟻和孩子之間總有著某些相似之處。一群小螞蟻、一塊大西瓜,對比強烈,故事簡單而有趣,汪旭東老師和孩子們沉浸在其中,同時,也會被螞蟻們的勤勞、聰明和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感染。“書中哪些地方你覺得最有趣,讓你感到很快樂,把你的讀書快樂和同伴一起交流。”“我和小姐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孩子們盡情地討論,盡情交流,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出了的自主、合作、探究,鐘老師和孩子們盡情地演繹著。“鼠小弟還會碰到哪些小動物呢?他們會怎么說?請你們合作把它畫下來?”在柳成榮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就是一個小畫家,一幅幅讓人會心一笑的“小繪本”就展現在大家的面前。縱觀四堂課,還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老師講得過多,有上語文課的味道,孩子讀書的時間沒有得到保障,需要進一步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