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春季第二學期七年級下歷史與社會教學總結

春季第二學期七年級下歷史與社會教學總結

2024-08-01 閱讀 5239

**年春季第二學期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教學總結

陳曉清

這學期我擔任七年1班、七年2班兩個班的歷史與社會的教學工作,其總結內容如下:

一、在教學上所作的努力和取得成績方面:首先在思想我認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等相關的教育法規,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的對自己和學生都提出高要求,依法從教,一絲不茍。

其次,在教學上,每節課我都做到認真的備課,精益求精,力求做到自己感到滿意。在備課上我堅持備詳案,認真的檢討自己在教學中失誤,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不厭其煩的寫出具體的教學步驟和方法。在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上,我堅持及時的批改,注意從一些細節上發現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或者是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因此在學校每次作業教案評比基本上為A等。

第三,在對學生的管理上,我堅持嚴格要求和說服教育想結合,特別是在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在課堂上思想開小差,講話的或者搗亂的,還有同學平時布置的作業沒有及時完成的,這時候我都非常的有耐心進行教育,同時在態度上非常的嚴厲,讓學生知道這樣做是不容許的,是錯誤的。在課后還堅持找這些同學談心,目的是是使這些同學能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在平時的一些作業中我一直堅持這種方法,抓反復、反復抓,直到學生改正為止。

最后,在教學之余,我注重加強對自身素養的提高。認真閱讀各種教育教學書籍,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有關教科研活動,堅持上了一節學校公開課《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方面還做的不夠:

第一,教師自身的基本功還不扎實,在對新課程知識的把握和理解上還存在著許多欠缺。

第二,從學生方面來講,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在態度上還不怎么重視,經常的拖拉不完成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上課還做其他的事情。學生對社會課程的學習還缺乏足夠的興趣。

第三,教師自身的素質比較,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機會很少,特別是社會和思想品德課程,機會更少,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今后的努力的方向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為自己今后的努力的方向是:

1、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改革社會的課堂教學反復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社會課堂活力,激發學生學習社會的積極性。

2、要有認真老老實實的態度教學,自己本身要對社會足夠的重視,這樣學生才會有所重視起來。

3、認真反復的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在教學上要用兩條腿走路。

**年6月17日

篇2:七年級下《歷史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結合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促進歷史教學工作發展,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

二、工作思路: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學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認真學習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史學研究的有關理論,優化課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實效。以課程教材改革為契機,以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初中新教材教學為重點,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課程教法研究、歷史學科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學成效。學習與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與可持續性,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材內容,主要以中國地理知識為主,分為4個單元:第五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第六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七單元生活的變化,第八單元文明探源。從對中國家園的了解,到對臺灣的探究,;再深入對中國不同地區地理的認識;了解生活變化,認識歷史的發展變化,然后是對文明發展的初步把握,最后是對人類文明的探源,理解文明多樣性的由來:

中國整體地理――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人們生活的區域變化――人類文明歷史的演進。

四、重點:第五、六、七單元

難點:了解中國整體的地理知識;掌握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特色;理解生活的變化構成了歷史,從時間和空間上認識世界;分析和探源文明演進的來龍去脈。教材重點:掌握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特色;理解生活的變化構成了歷史,從時間和空間上認識世界。

五、教學措施: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將在教學中采用以下措施:

1、明確目標,自主研討,目標的確定,要面向全體,有一定的梯度,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因此,我要根據課文的特色和學生的實際設計不同的層次目標。

2、激趣導疑,合作探討,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者要進一步創設與目標指向相關的良好氛圍,激發興趣,設置懸念,喚起情感,集中反饋。

3、巧設促想,深化內容。發展思維,學會創新,因此,這一環節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學生提出的疑問,捕捉“焦點”巧問促思,激發矛盾引起沖突,迸出思維的火花,調動感情參與,達到教學的目的。

4、點評深化,模擬拓展。以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深度和創新思維的廣度入手,指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5、利用資源,巧設問題。盡量多地引用課外資源,從生活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進度和課時安排:

第五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預備課1課時

第一課國土與人民2課時

第二課山川秀美2課時

第三課地域差異顯著2課時

探究課五認識寶島臺灣1課時

第六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第一課北方地區2課時

第二課南方地區2課時

第三課青藏地區2課時

探究課如何開展社會調查1課時

第七單元:生活的變化

第一課規則的變化2課時

第二課傳媒的行程2課時

第三課生活的故事2課時

探究課區域的變化1課時

第八單元:文明探源

第一課原始先民的家園3課時

第二課早期文明區域3課時

第三課中華文明探源3課時

探究課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2課時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