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三個班級的歷史與社會教學工作。在經過初三總復習的基礎上,我繼續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更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專業學習
閱讀有關歷史方面的熱門書籍,樹立新的理念,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嘗試著用新詞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言過講述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同時鼓勵學生多看歷史方面的書籍。
二、教學研究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學期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1、問題教學。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每節課的內容編寫成一個個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教師以問題為線索教授課程,課后并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八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并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教學大比武中的每次聽課,力求學習到最多的東西。(可惜到現在沒有整理成電子稿,以后補上)
4、教會學生學習。除了聯想、諧音等記憶方法后,盡可能地讓每一屆學生自己總結出好的記憶方法、學習方法。
三、練習檢測
1、在練習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2、主抓學生的答題規范,一定要有問有答,一問一答,有幾點寫出幾個序號。
3、抓默寫,盡量在沒有作業布置的情況下,給學生布置默寫,反復默寫易錯的知識點。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三個班中,確實有一批喜愛歷史的學生,他們除了上課,喜歡發言,課后還常與老師探討,甚至是辯論,這一批的學習激情要保存住,尤其是他們愛思考、喜探究的精神要鼓勵。但是總有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甚至有一批學生一點歷史的時間概念都沒有,公元前后到現在還沒有分清,更不用說中國的朝代先后了。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后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爭取至少在每次考試前給他們一點壓力、一點時間輔導。
一個學期的教學,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重新思考。
1、如何在真正落實問題教學,只講學生“不會的”,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在這次帶的三個班中有很大一批人,他們是沒有一點學習動力,大好前程已由父母安排好,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無論今后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篇2:州溫二十中二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品備課組總結
州溫二十中二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品備課組總結
20**學年度的初中社會學業測試結束了,我們備課組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這一年里,我們實施了有效的備課活動,并在備課中體現了集體的智慧,這對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提高中考成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凸顯學科特色,細化教學過程。
社會課是一門綜合性性的學科,它包融揉雜了各種學科知識,又沒有一套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它的社會知識蘊含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通過案例的呈現來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規則意識、公民意識,使之從小樹立理性、健康、簡單從容的生活態度。因此,每次的備課活動就成了互通有無、解惑釋疑、交流心得體會的平臺。無論是激發興趣導入新課,還是提出問題交流討論,或是引發思考落實主體,無不體現著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
就說導入,為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家見仁見智,交流著各種導入方法:或從學生的活動導入、或從預設問題導入、或從設置的情境導入、或從故事或經歷導入,總是在試圖尋找一條最有效的途徑。我們不僅注重教學的細節,還非常關注課堂上學生的狀態。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就是在一次次教師間的交流討論中,教學的思路明晰起來,課堂教學內容豐滿起來,鮮活起來。
第二、制定周密的復習計劃,作足臨考準備。
復習課難上,如果復習方法不當,就有可能導致復習的低效甚至無效。如何上好復習課,提高復習課的質量和效率呢?我們經過討論,打算分兩個階段復習。抓好第一階段復習,落實基礎知識,為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一輪是夯實基礎知識階段,知識是能力的載體,特別是每課的核心理論與基本概念,既是知識結構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也是培養社會學科思維能力的基本素材,同時也是命題者所關注的要點。
無論是材料新穎的選擇題,還是關注現實生活的主觀題,稍加分析,就在所學過的知識中。因此必須強化對這些基礎的知識點的掌握。在復習中,我們以下發的“要點”為引導,以書本為依托,把所有的知識點一網打盡。并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材料。
第二輪是綜合提升階段,查漏補缺,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個別學生特殊輔導。做六份模擬測試,針對各種題型中出現的問題講清講透,并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做到融會貫通,使學生能盡可能地掌握題型及答題技巧,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過一學期四位老師的共同努力,我們在中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