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自查工作報告

小學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自查工作報告

2024-08-01 閱讀 2146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小學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自查工作報告

按照鎮防汛指揮【**】10號《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關于開展水庫安全度汛和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督查的緊急通知》文件要求,我校行政,村小學高度重視,立即安排相關人員對我鎮小學對6個學校的地質災害山洪隱患點開展排查工作,現將自查報告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九甲鎮中心小學現有學校6所,全鎮在校學生1234人,教師96人。就全鎮所有學校而言,存在山洪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是中心完小,甸坑村小學。中心完小是鎮沅縣41個重點地質災害監測點之一,山洪災害隱患較大,雨天學校上方山洪水來源廣,水路長達到一千多米,山洪水大部分流經、沖擊學校圍墻外防洪溝;且中心小學地質結構較為復雜,土質結構松散,屬于地質局部沉降帶。

甸坑村小學地處農田中央,地質松軟。學校于**年4月26日開始的地質災害進行應急治理。因近期雨量大,雨天時間長,目前工程沒有竣工。甸坑小學主要災害為治理區域滑坡,山洪水威脅特別大。

文崗村小學、果吉村小學、和平村小學、勐真村小學山洪地質災害威脅不大,但是對于防范工作不可掉以輕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領導、落實地質災山洪害防治責任。堅持預防為主、切實加強領導。我校行政高度重視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將每所學校的山洪、地質災害患點明確到村小學負責人,成立監測小組,明確職責,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認真履行職責,切實落實好監測、預防預報預警、群測群防、應急調查等防治措施。

二是制定防治方案、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目標。逐步建立和完善地質、山洪災害監測方案。

三是加大宣傳、增強師生防災減災意識。通過張貼宣傳畫、班隊會、地質災害逃生避險演練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大地質災害、山洪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普及地質災害監測、預防、避險、搶險、治理等基本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增強師生防災減災意識,實現自覺防災、全民減災、確保一方平安。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我校師生防御地質、山洪災害意識還不夠強。部分師生防災意識淡薄,對地質災害存在僥幸心理。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和專業人員的指導,對地質災害發生規律等知識不深,預報預警能力不強,監測工作全靠土辦法。

二是群測群防基礎薄弱。學校屬于特殊群體集聚區域,防災抗災能力弱。

三是山洪地質災害治理資金缺乏。近年來,行政對中心校、甸坑小學的山洪地質災害治理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修建防洪溝、擋墻。但是,由于需要治理的區域廣,占線長,目前任然沒有完成有效治理,急需各級政府部門給予支持解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師生防災抗災意識。

二是健全監測制度。充分發動師生共同參發現隱患,學校治理隱患。

三是積極向黨委政府、上級主管匯報,爭取資金,立項治理危險區域,從根本上解決山洪地質災害威脅問題。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三篇

本文目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小學防地質災害工作應急預案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根據國土資源部4號令《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和《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結合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及省地質災害調查隊調查,預測地質災害的發展趨勢,提出預防和防治措施,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為我鎮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決策和依據,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災害損失。

一、基本情況

(一)

孕災環境

紅白段橫跨多個大地構造單元,北西、南東兩側發育,北川――映秀大斷裂和江油――灌縣大斷裂,中間則密集平行分布眾多次發生斷層,又被后期平移斷層切割,形成網絡分布格

局,巖層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受長期地質營力的作用,特別是“5.12”地震后,巖體穩定的力學結構受到破壞。

該地區屬中山溝谷切割地貌,高差大,地形陡,溝谷多呈“v”型,水系發育,呈樹枝狀,水位隨季節變化,汛期受暴雨影響陡漲陡落。

該區域植被覆蓋率70%左右,局部受人類工程活動影響,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二)誘發因素

人類工程活動和降雨量,降雨強度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控因素。

(三)危險對象

區內工礦企業、居民點眾多,交通線路原水系分布,旅游景點初具規模。地質災害隱患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已制約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

根據以上因素,結合地質災害調查成果,預測如下:

地質災害發生的次數、規模及危害均將有所增加,紅白是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1、松林村四組――木瓜坪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該地區地形陡峻,地質構造作用強烈,礦山開采工程活動頻繁,暴雨集中且強度大,洪水沖刷侵蝕作用強烈,特別是“5.12”地震后,該區域極易誘發和產生地質災害,應特別注意廣青路沿線、趙家坪滑坡、岳家山泥石流、干河口滑坡、馬槽灘泥石流、將軍巖崩塌、水磨溝地面塌陷等不穩定地質災害。該地區地質災害具有類型多、規模大、穩定性差、治理難等特點,嚴重危害礦業生產、農林生產、交通建設和職工居民安全。

2、紅白鎮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該區沿石亭江和通溪河分布,受區域地質構造影響巖體破碎,完整性、穩定性較差。殘坡積松散堆積物覆蓋厚度大,河流、水位在汛期陡漲陡落,易引發滑坡。應密切注意椅子框潛在崩塌,石崗坪潛在滑坡及金河磷礦子弟校滑坡。瞿家山地裂縫有大規模滑坡發生的先兆,應加以注意。

3、峽馬口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紅鐘公路新修段危險性斜坡群,紅金公路新修段危險性斜坡群,樺頭尖――紅星煤礦一帶的泥石流等。

以上各區地質災害的發生是明顯的季節性,降雨量和降雨強度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控因素,地質災害的發生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要特別注意6月底-9月上中旬的區域性暴雨和局部暴雨對該區的影響,可能誘發該地區規模較大的地質災害。

二、預防措施

(一)加強領導,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法規和要求。

(二)制定地質災害防御預案,落實預防措施,分戶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

(三)建立“群測群防、群專結合”的監測體系。

防御地質災害是一項社會公益性工作,“群測群防、群專結合”是防御地質災害的根本方針。大力宣傳和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的科普知識,使廣大干部群眾掌握基本的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強化防災、減災和救災意識。增強全社會防御地質災害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關部門和責任人在災情發生時應及時出動,確保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及時監測方法得當,組織避險措施得力,險情信息反饋迅速。

(四)完善制度,協調配合,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紅白鎮已成立地質災害防御領導機構,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加強與防洪、氣象、地震、救災等相關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為制定當地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提供正確依據。確保鎮、村、組三級之間信息暢通,聯系密切。

組織有關負責人和責任人定期或不定期對本地區重點地質災害和危險區進行巡回檢查,了解其發展趨勢,督促有關部門落實預防措施,努力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減災。

根據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安排以下幾條汛期巡回檢查路線:

1、紅白――西部驚奇歡樂谷;

2、紅白――峽馬口――鐘鼎寺;

3、紅白――觀通橋――金蓮池。

重點預防區域:

(一)趙家坪地面塌陷

1、采空區回填,采區預留保安礦柱,防止塌陷繼續下陷和誘發新的地質災害。

2、坑道閉坑道應嚴格按規范驗收,特別是對采空區的處理,閉坑報告的提交應嚴格按程序,并要求真實客觀反映井下情況。

3、禁止非法進入礦井挖掘殘余礦柱。

4、搬遷采空區上部及塌陷影響區居民。

(二)岳家山泥石流

1、首先應要求治理泥石流上游形成區的滑坡、崩塌防止河道兩岸的松散殘坡積物淤積河道,切斷泥石流的物質來源。

2、清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1][2]理河道中已經淤粉的松散堆積物,保證水流暢通,避免洪水直接沖刷坡積物。

3、重要建筑設施前方應修建楔形分流堤,防止被泥石流直接沖擊。

4、關停區域內不合法小礦井。

5、未作治理工程時,應以避讓為主,建議搬遷泥石流影響區居民,并禁止在該區域修建長久性建筑物。

6、應急路線應由中間向兩側撤離,隨時保證道路的暢通無

阻。

7、汛期應有雨情、水位、泥位專職值守,定期觀測,形成數據體系。并定期上報。

(三)樺頭尖泥石流

1、完善群防群測體系,長期應有專人觀測雨情及泥位變化。

2、治理分水嶺附近的滑坡,可采用坡改梯,坡面種草,坡腳穩攔,以防止大量松散物淤積河道。

3、河道被阻塞段應采用排導的方式,同時巖坡植樹種草,減少水土流失。

4、徑流區分段設立擋墻,逐級降低泥石流的沖擊。

(四)紅白鎮松林村四組至木瓜坪村

由于“5.12”特大地震后,該區域形成了一個地質災害帶,雖然該村村民已全部搬遷到紅白鎮集鎮區域臨時安置,但也嚴重影響了行人和車輛的安全。

綜合上述,應采取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強領導,增強防危意識;

我鎮非常重視該項工作,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各村支部書記為成員的防危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協調處理防危工作。

(二)根據各村災害點情況,全面落實了預防方案和措施,落實了防御責任人,值班報警制度,重點地質災害長期監測,監測人員要做好記錄,建立了鎮、村、組三級地質災害防御體系。把災害減輕到最低,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組織機構:

為了更好地落實汛期防災預案、險情巡查、汛期值班、災情速報、應急調查等各項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制度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鎮政府決定建立紅白鎮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搶險隊。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指揮長:

副指揮長:

應急分隊成員:

紅白鎮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系統由紅白鎮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以及各村、礦山企業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領導小組和搶險隊組成。

小學防地質災害工作應急預案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返回目錄

防地質災害工作是學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學校財產以及師生生命安全,以及學校的穩定、發展等。因此,我校根據上級的工作部署,并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工作應急預案。

一、高度重視,明確防地質災害工作的意義

防地質災害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它關系到一方的穩定,社會的進步,特別是學校工作能否正常開展和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等重大問題。為此。每一位教職員工,特別是學校行政,應時時刻刻裝著防地質災害工作,具有強烈的防地質災害意識,將防地質災害工作納入學校的議事日程,并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防地質災害工作領導小組,做到長抓不懈,一抓到底。樹立起防地質災害責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質災害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

二、加強領導,成立各應急小組

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通力合作,將防地質災害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盡量避免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1、防地質災害指揮小組:

由*組長,*x為成員。負責整個防地質災害災害的搶險工作,并迅速向當地人民政府或上級有關部門匯報情況。

2、搶險疏散小組:

由*x任組長,*x為成員。具體負責發生暴風雨等防地質災害時的人員疏散,在保證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財產搶救等工作,盡量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疏散地為火車站前的空曠地帶。

3、后勤保障小組:

由*組長,*x為成員。具體負責整個搶險工作的物資經費的準備工作,從物資和經濟上保證搶險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增強意思、采取措施、減少損失

學校發生防地質災害將會造成嚴重后果,影響到學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全體教職工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必須樹立防地質災害工作責任重大的意識。

1、定期檢查:

學校應在每年的五至十月期間的每個月特別是暴風雨季節對學校內的房屋、校舍、圍墻、用點設備設施、排洪通道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及時整改,消除防地質災害可能帶來得隱患。

2、積極搶險:

一旦發生防地質災害時,各小組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迅速趕到學校,隱的時間上的主動在搶險中,首先搶險小組應及時迅速有效的疏散有危險的人員,特別是學生。同時,在保證搶險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財產搶救,禁令減少財產損失。

3、及時上報:

一旦發生防地質災害時,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匯報,爭取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

總之,在防地質災害,在防地質災害工作中,全體教職工不能有絲毫的麻痹,要具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牢固樹立責任重與泰山的意識,增強防地質災害意識,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附:*年防地質災害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地質災害應急預案(3)|返回目錄

為了保障我鄉突發性地質災害防災應急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一)工作原則:堅持地質災害防治“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實行政府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部門相互配合和銜接,共同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二)適應范圍:本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適用于*x鄉(鎮)境內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塌陷、泥石流等災害發生后的應急。

二、地質災害等級的劃分和預案啟動的條件及方式

(一)地質災害等級的劃分:按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四個等級:1、特大級:因災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社會影響較大者。2、重大級:因災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者。3、較大級:因災死亡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社會影響較大者。4、一般級: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社會影響不大者。

(二)預案啟動條件和方式:地質災害發生后或地質災害險情出現時,由鄉人民政府宣布啟動本級預案。并進行調查,將調查情況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按程序進行處理。

(三)搶險救災應急指揮機構

為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應急指揮工作,成立“*x鄉(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負責全鄉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的領導指揮工作。

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x(政府鄉長)

副總指揮:*x(人大專職副主席)

成員: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宣傳動員組、動態信息組、災害調查組、秩序維護組、搶險救災人員物資疏散組、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疫組、物資籌備組、搬遷安置組、災后重建組、運輸組、資金籌備組等12個工作組。

1、領導小組辦公室

主任:*x(兼)

成員:x

2、宣傳動員組、通訊組

組長:*x(文化服務中心主任)

成員:*x(農村放映員)

3、動態信息組

組長:*x

成員:*x

4、災害調查組

組長:*x(派出所所長)

成員:*x(派出的人員)

5、秩序維護組

組長:*x(政法委書記)

成員:**x(派出所人員)

***x(司法所人員)

6、搶險救助組、人員物資疏散組

組長:*x(武裝部長)

成員:**x

7、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疫組

組長:*x(衛生院院長)

成員:****(衛生院職工)

******(計生服務站職工)

8、物資籌備、搬遷安置、災后重建組

組長:*x(政府副鄉長)

成員:*x(財政所)

*x(企業站)*x(計生辦)

*x(民政辦)

***x(民兵應急分隊)

9、運輸組

組長:*x(交管站)

成員:****

10、資金籌備組

組長:*x(財政所所長)

成員:*x(財政所人員)

*x(民政辦人員)

四、職責分工

1、總指揮部:負責領導和協調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工作,發布實行緊急應急措施命令,部署各項救災應急準備,督促檢查救災應急工作的人、物、財準備情況,研究決定處置有關重大問題。

2、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的組織、協調、管理和服務工作。(1)當災情發生時,協助領導組織調度搶險救災急需的人、財、物,同時搞好縱向和橫向的協調工作,促進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2)及時傳達國家的政策、法規和上級的指示。(3)對搶險救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上級機關和領導報告。(4)對以上技術性工作需要專業部門的指導的,經請示領導批準后及時與專業部門聯系。

3、宣傳動員組:(1)按規定及時向公眾發布災情有關信息。(2)大力宣傳防治救災過程中的先進和事跡。

4、動態信息組:(1)及時收集災情信息,掌握抗災救災情況。快速準確的報告災情,為指揮搶險救災提供決策依據。(2)做好搶險救災工作的組織協調工作。(3)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抗災資金、物資安排落實。

5、災害調查組:(1)迅速趕到現場進行調查,查明受災范圍、災體的規模、災害類型、可能的誘發因素。地質成因、估計災害損失

和社會影響、確定其等級,預測發展趨勢,及時向指揮部匯報并按速報制度的原則、內容及時上報。(2)待救災結束后,擬定工程治理方案或搬遷計劃。

6、搶險救助組:接到命令后,迅速投入救災搶險工作。(1)搶救受災害人員,尋找失蹤人員搶救國家和人民重要財物、文物。(2)配合有關部門進行疏散災區和危險區的人員及財產,要按照事先選擇預定的路線及時地疏散到安全地帶。(3)對災害體尚存危害部分采取緊急防護措施。(4)幫助災區人民恢復生產生活。

7、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疫組:(1)負責迅速組織醫護、防疫人員組成急救隊伍,搶救傷員,幫助災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爆發流行。(2)及時檢查、監測災區的飲用水源,食品等。(3)迅速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

8、物資籌備、搬遷安置、災后重建組:(1)規劃落實災民轉移安置點。(2)指揮幫助災民搭建救災篷。(3)保證災民轉移安全有序。(4)為災民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5)幫助災區修繕、重建因災倒塌和損壞的居民的住房。(6)幫助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9、秩序維護組:災害發生時,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確保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

10、交通運輸組:(1)負責轉移安置災民的車輛準備,組織救災物資的運輸。(2)負責災中被毀道路、橋梁的交通管制及其災后中斷的道路、橋梁的修復。

11、通訊組:負責通訊設施完好,保證搶險救災通訊暢通。

12、資金籌備組:負責籌備資金、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五、險情或災情發生時的預警信號、人員財產轉移路線及安置點。

(一)預警信號

打銅鑼。

(二)人員財產轉移路線及安置點(見附表)

附:*x鄉(鎮)災害人員財產轉移路線及安置表

隱患點名稱

轉移路線

安置點

*x村*x滑坡隱患點

*x方向

*x小學

*x村*x滑坡隱患點

*x小學方向

老*x中學

*x村*x滑坡隱患點

*x方向

*x小學

*x村*x地裂縫隱患點

*x方向

*x小學

*x村荒田滑坡隱患點

*x方向

*x

*x村*x滑坡隱患點

*x方向

*x

*x村*x滑坡隱患點

*x方向

*x小學

*x村*x一、二組隱患點

*x方向

*x小學

*x村*x滑坡隱患點

*x方向

*x小學

*x村砂田滑坡隱患點

*x方向

*x

*x村*x、*x滑坡隱患點

公路沿線

*x小學

相關文章:

幼兒園20**年防汛(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小學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預案

某縣20**年地質災害防治預案

篇3:鄉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根據國土資源部4號令《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和《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結合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及省地質災害調查隊調查,預測地質災害的發展趨勢,提出預防和防治措施,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為我鎮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決策和依據,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災害損失。

一、基本情況

(一)

孕災環境

紅白段橫跨多個大地構造單元,北西、南東兩側發育,北川――映秀大斷裂和江油――灌縣大斷裂,中間則密集平行分布眾多次發生斷層,又被后期平移斷層切割,形成網絡分布格

局,巖層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受長期地質營力的作用,特別是“5.12”地震后,巖體穩定的力學結構受到破壞。

該地區屬中山溝谷切割地貌,高差大,地形陡,溝谷多呈“v”字型,水系發育,呈樹枝狀,水位隨季節變化,汛期受暴雨影響陡漲陡落。

該區域植被覆蓋率70%左右,局部受人類工程活動影響,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二)誘發因素

人類工程活動和降雨量,降雨強度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控因素。

(三)危險對象

區內工礦企業、居民點眾多,交通線路原水系分布,旅游景點初具規模。地質災害隱患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已制約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

根據以上因素,結合地質災害調查成果,預測如下:

地質災害發生的次數、規模及危害均將有所增加,紅白是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1、松林村四組――木瓜坪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該地區地形陡峻,地質構造作用強烈,礦山開采工程活動頻繁,暴雨集中且強度大,洪水沖刷侵蝕作用強烈,特別是“5.12”地震后,該區域極易誘發和產生地質災害,應特別注意廣青路沿線、趙家坪滑坡、岳家山泥石流、干河口滑坡、馬槽灘泥石流、將軍巖崩塌、水磨溝地面塌陷等不穩定地質災害。該地區地質災害具有類型多、規模大、穩定性差、治理難等特點,嚴重危害礦業生產、農林生產、交通建設和職工居民安全。

2、紅白鎮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該區沿石亭江和通溪河分布,受區域地質構造影響巖體破碎,完整性、穩定性較差。殘坡積松散堆積物覆蓋厚度大,河流、水位在汛期陡漲陡落,易引發滑坡。應密切注意椅子框潛在崩塌,石崗坪潛在滑坡及金河磷礦子弟校滑坡。瞿家山地裂縫有大規模滑坡發生的先兆,應加以注意。

3、峽馬口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紅鐘公路新修段危險性斜坡群,紅金公路新修段危險性斜坡群,樺頭尖――紅星煤礦一帶的泥石流等。

以上各區地質災害的發生是明顯的季節性,降雨量和降雨強度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控因素,地質災害的發生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要特別注意6月底-9月上中旬的區域性暴雨和局部暴雨對該區的影響,可能誘發該地區規模較大的地質災害。

二、預防措施

(一)加強領導,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法規和要求。

(二)制定地質災害防御預案,落實預防措施,分戶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

(三)建立“群測群防、群專結合”的監測體系。

防御地質災害是一項社會公益性工作,“群測群防、群專結合”是防御地質災害的根本方針。大力宣傳和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的科普知識,使廣大干部群眾掌握基本的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強化防災、減災和救災意識。增強全社會防御地質災害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關部門和責任人在災情發生時應及時出動,確保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及時監測方法得當,組織避險措施得力,險情信息反饋迅速。

(四)完善制度,協調配合,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紅白鎮已成立地質災害防御領導機構,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加強與防洪、氣象、地震、救災等相關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為制定當地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提供正確依據。確保鎮、村、組三級之間信息暢通,聯系密切。

組織有關負責人和責任人定期或不定期對本地區重點地質災害和危險區進行巡回檢查,了解其發展趨勢,督促有關部門落實預防措施,努力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減災。

根據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安排以下幾條汛期巡回檢查路線:

1、紅白――西部驚奇歡樂谷;

2、紅白――峽馬口――鐘鼎寺;

3、紅白――觀通橋――金蓮池。

重點預防區域:

(一)趙家坪地面塌陷

1、采空區回填,采區預留保安礦柱,防止塌陷繼續下陷和誘發新的地質災害。

2、坑道閉坑道應嚴格按規范驗收,特別是對采空區的處理,閉坑報告的提交應嚴格按程序,并要求真實客觀反映井下情況。

3、禁止非法進入礦井挖掘殘余礦柱。

4、搬遷采空區上部及塌陷影響區居民。

(二)岳家山泥石流

1、首先應要求治理泥石流上游形成區的滑坡、崩塌防止河道兩岸的松散殘坡積物淤積河道,切斷泥石流的物質來源。

2、清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1][2]理河道中已經淤粉的松散堆積物,保證水流暢通,避免洪水直接沖刷坡積物。

3、重要建筑設施前方應修建楔形分流堤,防止被泥石流直接沖擊。

4、關停區域內不合法小礦井。

5、未作治理工程時,應以避讓為主,建議搬遷泥石流影響區居民,并禁止在該區域修建長久性建筑物。

6、應急路線應由中間向兩側撤離,隨時保證道路的暢通無

阻。

7、汛期應有雨情、水位、泥位專職值守,定期觀測,形成數據體系。并定期上報。

(三)樺頭尖泥石流

1、完善群防群測體系,長期應有專人觀測雨情及泥位變化。

2、治理分水嶺附近的滑坡,可采用坡改梯,坡面種草,坡腳穩攔,以防止大量松散物淤積河道。

3、河道被阻塞段應采用排導的方式,同時巖坡植樹種草,減少水土流失。

4、徑流區分段設立擋墻,逐級降低泥石流的沖擊。

(四)紅白鎮松林村四組至木瓜坪村

由于“5.12”特大地震后,該區域形成了一個地質災害帶,雖然該村村民已全部搬遷到紅白鎮集鎮區域臨時安置,但也嚴重影響了行人和車輛的安全。

綜合上述,應采取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強領導,增強防危意識;

我鎮非常重視該項工作,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各村支部書記為成員的防危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協調處理防危工作。

(二)根據各村災害點情況,全面落實了預防方案和措施,落實了防御責任人,值班報警制度,重點地質災害長期監測,監測人員要做好記錄,建立了鎮、村、組三級地質災害防御體系。把災害減輕到最低,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組織機構:

為了更好地落實汛期防災預案、險情巡查、汛期值班、災情速報、應急調查等各項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制度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鎮政府決定建立紅白鎮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搶險隊。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指揮長:

副指揮長:

應急分隊成員:

紅白鎮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系統由紅白鎮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以及各村、礦山企業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領導小組和搶險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