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國土所地質災害預防工作措施

國土所地質災害預防工作措施

2024-07-31 閱讀 3043

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地災造成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我所根據年初與縣局簽定的目標責任書的要求,認真組織和落實了目標責任,嚴格按“四到位”和“八落實”的要求扎實開展了工作。

一、基本情況

*轄區共22個地質災害點,其中*8個,*11個(*年6月20日新增回龍上場口滑坡),太平2個,都督1個。危重點5個,分別是*的*滑坡,*的回龍上場口滑坡和取水口危巖。

二、工作措施

(一)、當地政府堅持地災屬地管理和群測群防原則,制定了“防災方案”和“避險應急豫案”。

(二)、落實了巡查人、監測責任人和具體監測人。

(三)、落實了工作經費,給監測人一年200元的電話費。

(四)、設立了警示標志牌。

(五)、發放了防災工作明白卡110份和避險明白卡188份。

(六)、督促監測人做好監測記錄,每半年檢查一次(非汛期,監測人必須每月作一次監測記錄;汛期必須至少每半月作一次監測記錄;危重點根據需要作好監測記錄)。

(七)、堅持每年3月組織一次村社干部宣傳培訓會。

(八)、堅持年初和每季度一次大排查,每月一次巡查。

(九)、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和通訊暢通制度。

(十)、做到及時發現災害并上報確認。

(十一)、堅持重大險情及時上報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及時組織按預案疏散排險。

通過扎實履職,確保了不因地質災害造成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篇2:礦山地質災害預防措施

1、礦山地質災害

1)冒頂:巷道施工中如頂板不穩而未及時采取支護措施會產生冒頂,冒頂事故會對人員和設備設施的安全產生嚴重威脅,較大的冒頂如果塌至地表,還會對地表設施產生影響。

2)滑坡:由于礦區山勢一般,大規模滑坡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存在小規模滑坡的可能性。

3)地下涌水:根據礦山揭露的情況及有關地質資料,地下水主要表現在斷層破碎帶和裂隙發育滲水和和滴水,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涌水,但有可能掘穿未知的已積水的老硐而引發突然涌水。

2、礦山地質災害預防措施

1)冒頂:加強掘進工作面的頂板管理,每次放炮后必須處理頂板,必要時采取可靠支護;每次進入各個工作面之前,必需先敲幫問頂。此外,人員經常通行的巷道要加強支護和維護,以確保坑內的生產安全。

冒頂傷人是礦山安全事故的主要形式,礦山必須建立嚴格的安全責任管理制度,特別是民營企業由于經營管理模式的不同,安全管理的死角多、難度大,要求礦山必須設專職安全員,每個作業隊組設兼職安全員,進入掘進工作面應先進行頂板檢查、浮石清理,必要時采取措施,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的作業。

2)滑坡:做好監控工作,及時發現和預報滑坡,減少滑坡可能造成的災害。

3)地下涌水:為防止揭露老坑道、老洞時,突然涌水事故的發生,必須測量老坑道、溶洞的準確位置,做到心中有數,以減小突然涌水帶來的危害。同時還應收集好坑內水文資料,為坑內排水設備的選型、排水設施建設和布置打好基礎,把地下涌水和突發水的安全隱患徹底消除。

根據現階段掌握的礦山水文地質資料,地下水主要以在斷層破碎帶和裂隙發育段以滲水和滴水形式產出,。因此,必須作好地表防排水工作,地表沿崩落區坡形的上部設置截水溝,減少地表水沿裂隙滲入井下。

篇3:地質災害安全預防監控措施應急預案

一、適用范圍適用于本項目部管區內防地質災害安全預控和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2、《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4、《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5、《重大危源源辨識》(GB18218)6、(集團)公司安質【2005】100號文;關于印發《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通知。三、重要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1、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為地質災害,發生地點為本項目所屬營區及施工項目。2、可能影響范圍:營區及施工作業場所,可能影響的人員:現場施工作業人員。3、發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數人傷亡,構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四、預防監控措施1、項目部安質部及時和龍巖市國土資源局、地震局、氣象局聯系,及時掌握有關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信息。2、避免在可能產生泥石流的下游設立營區和施工場地。營區和施工場地周圍要有暢通的排水系統。3、不穩定的高邊坡要隨挖隨擋,及時支護,做好排水溝,防止山體滑坡。五、應急預案1、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項目經理:楊景杉?黨工委書記:卞光武?副組長:副項目經理:許澤輝?章新安項目總工:許澤輝黨工委副書記:朱學文組員:安全總監:章新安?安質部長:魏銳?物資設備部長:蔣訓明財務部長:王維良(兼)綜合辦公室主任:朱學文(兼)計劃合同部長:章新安(兼)工程副部長:蔡寬清一分部經理:黃體剛二分部經理:劉廣勤三分部經理:郭繼林2、項目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框圖應急總指揮:項目經理黨工委書記應急救援副總指揮:總工程師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副項目經理

3、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及組織機構各部門職責項目經理、黨工委書記:在項目應急救援工作中全面負責,為應急救援總指揮。項目總工: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提供總體技術支持,負責組織制訂應急救援方案并指導和監督實施運行。副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為救援現場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總調度;組織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具體實施。黨工委副書記(黨工委):負責在事故應急過程中組織對受傷人員的疏散,對人員的思想動員和事故后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須時,負責組織黨、團員突擊隊參與救援搶險。工程部長(工程部):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制訂應急救援技術方案和負責現場指導、監督方案的實施運行。安質部長(安全質量部):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參與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編制并現場指導實施;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安全技術指導及保障工作。負責在事故發生后保護現場,做好現場記錄(照片、錄像或繪制草圖等)。財務部長(財務部):負責確保提供應急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的資金支持。物資設備部長(物資設備部):負責保證本部門對應急救援過程中所需物資、設備的供給、配備、維護和提供使用。綜合管理部長(綜合管理部):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做好內、外聯絡和溝通。計劃合同部長(計劃合同部):負責在事故發生后協助保護現場,對在事故救援過程中確需變動的,應積極做好現場記錄(照片、錄像或繪制草圖等)。一分部:參與地質災害安全事故應急技術方案的制訂,負責維持應急救援工作的秩序,參與人員疏散和警戒,為應急救援提供安全保障,負責應急救援中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二分部:參與地質災害安全事故應急技術方案的制訂,負責維持應急救援工作的秩序,參與人員疏散和警戒,為應急救援提供安全保障,負責應急救援中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三分部:參與地質災害安全事故應急技術方案的制訂,負責維持應急救援工作的秩序,參與人員疏散和警戒,為應急救援提供安全保障,負責應急救援中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應急救援隊(一隊由一分部負責組建;二隊由二分部負責組建;三隊由三分部負責組建):由各架子隊長負責,負責直接參與或配合地方專業搶險隊伍參與搶險救援。六、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條件?當項目部所屬各單位發生地質災害安全事故(狀態)時,由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下令啟動并運行本應急救援預案,全力確保國家、社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七、應急救援資源配備情況1、資金的配備項目部財務部必須保證20萬元的應急救援備用金,以備緊急事件發生時,有足夠的財力支持應急救援工作。2、應急救援物資、設備設施的配備(見下表)序號名稱數量位置負責人1急救車2輛項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2救生衣100件項目部及各隊安質部長3物資運輸車3輛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4醫藥箱、藥品1套項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5挖掘機3輛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6裝載機3輛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7草袋600個各架子隊物資設備部長8安全帽100頂項目部物資設備部長9擴音喇叭4支項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10搶險指揮車4部項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11應急聯絡電話數部見小組聯絡電話3應急救援機械、車輛值班表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司機姓名車號手機備?注1急救車豐田銳志王同財晉LBV222項目部2急救車本田CRV張坤閩DGL085項目部3搶險指揮車豐田霸道趙東武京J49366項目部4搶險指揮車霸道高志勇晉LB8019一分部5搶險指揮車三菱劉新科晉AAM482二分部6搶險指揮車三菱V73祖慶軍陜AYM168三分部7物資運輸車皮卡林觀云閩EC6138一分部8物資運輸車皮卡劉軍科晉A4L780二分部9物資運輸車長城皮卡史利軍晉KE2236三分部10裝載機柳工50C劉瑞剛ZL50C一分部11裝載機柳工50C江鵬ZL50C二分部12裝載機廈工951李小平廈工951-2三分部13挖掘機CIT320陳小明CIT320一分部14挖掘機CAT320C劉天亮CAT320C二分部15挖掘機日本小松師小偉PC200三分部4、社會資源:在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緊急事故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根據實際需要將與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機構或部門請求支援,如向急救醫院120、公安110、地方空軍部隊、地方地質勘探部門等求援。八、應急響應1、接警與通知⑴接警:接警部門為指揮部綜合管理部。接警人接到報警后,應詳細詢問以下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詳細地點、事故性質、事故原因初步判斷、簡要經過介紹、人員傷亡及被困情況、現場事態控制及發展情況等,并做好記錄。接警電話:綜合辦公室電話:0597-2321560;綜合辦公室主任手機:。⑵通知:接警人接到報警后,由綜合辦公室向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詳細報告,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及是否向有關應急機構、政府及上級部門發出應急救援申請。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通知應由項目綜合辦公室通知應急組織機構中各部門負責人。2、應急通訊聯絡系統項目應急救援聯絡工作由項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負責。應急救援聯絡途徑如下:①設項目部應急聯絡電話:項目綜合辦公室電話:0597-2321560;綜合辦公室主任手機:。②對外應急求救公安警力求救電話:110;火警支援求救電話:119;醫療急救求救電話:120;③逐級上報電話:集團公司安質部安全科電話:0351-6353850。④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手機號碼:項目經理手機:;黨工委書記?副項目經理手機:總工程師手機:;黨工委副書記手機:安全總監手機:工程副部長手機:;安質部部長手機:;?財務部長手機:;物資設備部長手機:;?綜合辦公室主任手機:;計劃合同部長手機:;一分部經理:;二分部經理:;三分部經理:;架子隊長手機:一隊長:劉奇?;二隊長:萬斌?;三隊長:張建?。3、現場保護突發性地質災害緊急事故/事件發生后,安質部門立即派人趕赴事故/事件現場,負責事故/事件現場保護,計劃合同部門協助開展收集證據工作。因搶救人員、防止地質災害緊急事故/事件擴大以及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要做好標志、標記,并繪制現場簡圖,寫出書面材料,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4、警報和緊急公告當事故可能對相近施工作業人員和人民群眾造成威脅時,應及時啟動警報系統,向相近施工作業人員和人民群眾發出警報,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公眾發出緊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質、發展情況、人員傷亡及救援情況等。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決定是否啟動警報。警報和緊急公告由安質部負責組織實施,相關部門配合。警報方式指派專人用擴音喇叭到現場向相關人員及公眾發出。5、事態監測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緊急事故/事件并啟動應急預案后,由安質部、工程部、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各指定本部門1名人員組成事態監測小組,負責對事態的發展進行動態監測并做好過程記錄。6、警戒與治安為保障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事故現場周邊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好現場治安秩序,防止與救援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暢通,并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在安全事故救援過程中現場警戒與治安由派出所負責實施。現場警戒措施包括:危險區邊界警戒線為黃黑帶,警戒哨佩帶臂章,警車鳴警燈和警笛,用擴音喇叭警告,警戒哨人員負責阻止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事故救援現場。7、人群疏散與安置人群疏散是減少人員傷亡擴大的關鍵措施,也是最徹底的應急響應。應根據事故的性質、控制程度等決定是否對事故影響范圍內的地方居民、施工隊伍、作業人員等進行疏散,人員疏散由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下達疏散命令,由黨工委副書記組織、安質部參與實施。應對被疏散的人群、數量,疏散區域、距離、路線、運輸工具等進行事先考慮和準備,應考慮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的疏散問題。對已實施臨時疏散的人群,要做好臨時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電、衛生等基本生活條件。8、醫療與衛生由綜合辦公室負責對在突發性地質災害事故中受傷的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情嚴重的人員立刻轉送至工程所在地附近醫院或急救中心進行搶救,轉送過程中指派專人進行途中護理,急救車為轉送傷員專用車輛或120急救車。在緊急轉送傷員時,救護車鳴燈。9、公共關系突發性地質災害事故發生后,應將有關事故的信息、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情況等及時向媒體和公眾進行統一發布,以消除公眾的恐慌心理,控制謠言,避免公眾的猜疑和不滿。發布事故相關信息由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批準,由項目部綜合管理部發布,保證發布信息的統一性,及時消除傳言。10、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應急救援過程中,應對參與應急救援人員(指揮人員)的安全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監視。必要時,應有專業搶險人員參與指揮或作業。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由項目部安質部指派專人負責對參與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進行過程監視,及時發現搶險過程中的受傷人員并組織撤換搶救。九、應急終止與現場恢復當事態得到有效控制,危險得以消除時,由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下達終止應急令。終止應急令由安質部專人用擴音喇叭傳達至應急救援現場,終止應急救援。當終止應急救援后,事故現場仍然存在可能的不明隱患時,現場警戒不予解除,直至經技術部門技術鑒定確認無隱患后,告知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由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下令解除現場警戒。警戒解除后,由應急救援隊伍負責恢復現場。主要清理臨時設施、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恢復現場施工條件等。由黨工委負責組織被疏散人員的回撤和安置。?中鐵十六局贛龍鐵路GL-4標工程指揮部一分部201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