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2024-08-03 閱讀 2114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1. 目的

  定期對公司的保健食品經營安全狀況進行自我檢查評價,及時發現危害保健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況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確保我公司保健食品經營安全。

  2. 范圍

  保健食品經營安全自查范圍包括現場檢查、管理制度和質量記錄。 3. 職責

  (1)、質管部負責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編制、修改、更新。

  (2)、公司各部門分別指派1名管理人員組成食品安全自查小組,每半年度對公司的保健食品安全總體狀況檢查評價一次,并向公司管理辦公室提交自查報告。

  4. 食品安全檢查規程

  (一)、現場檢查規程

  1.倉庫是否符合衛生要求,保健食品專區內應保持干燥、整潔、通風,地面清潔,無積水,門窗玻璃潔凈完好,墻壁天花板無霉斑、無脫落,防蟲、防鼠、防塵、防潮、防霉、防火設施配置齊全有效。

  2. 保健食品堆放是否離地10cm以上,離墻30cm以上,并應有

  防止蟲害侵入的裝置。外包裝是否完整,并做好防護。

  3.保健食品倉庫內是否有過期及不合格品的保健食品,不合格保健食品的處理是否有記錄。

  4.庫房內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查看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質與保健食品一起存放。

  5. 查看保健食品是否與藥品分開存放,拆除外包裝的零散保健食品是否集中存放零貨架。保健食品區內不應堆放其他非保健食品,專區專用,防止交叉污染。

  (二)、管理制度檢查規程

  檢查企業是否有進貨查驗制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查閱制度是否在執行。

  (三)、質量記錄檢查規程

  (1)、企業是否有倉庫溫濕度記錄、進貨查驗記錄、保健食品出入、庫記錄。

  (2)、進貨查驗記錄中是否包含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有效期、供貨單位名稱及聯系人、進貨日期、產品許可證證號或票據號及其他合格證明文件等內容,是否保留相關證件、票據及文件。

  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為保證保健食品質量,保證職工身體健康,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及傳播,《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特制定本制度。

  1、 凡直接接觸保健食品的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體檢,合格者方可從事直接接觸保健食品的崗位工作。

  2、 辦公室每年定期組織一次健康檢查,負責衛生監督檢查。

  3、 新工上崗、員工換崗前、必須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檢查合格后方可進入試用期。

  4、 健康體檢應在具備體檢資格的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進行。嚴格按照規定的體檢項目進行檢查,不得有漏檢或找人替檢行為。

  5、 每位員工均有義務向部門領導報告自己及家人身體情況,特別是痢疾、傷寒、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等有礙保健食品安全的疾病時,必須立即報告,以確保保健食品不受污染。

  6、在崗員工應著裝整潔,注意個人衛生。

  進貨查驗及記錄制度

  為保證入庫保健食品的質量,把好驗收質量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1、 驗收員負入庫保健食品的驗收及驗收記錄的整理歸檔工作。

  2、 驗收員必須熟悉保健食品知識和理化性能、了解各項驗收標準,能正確處理驗收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并堅持原則。

  3、 驗收員憑業務部門的《驗收入庫通知單》,對到貨保健品進行逐批驗收,驗收到保健食品最小包裝;驗收應在規定的待驗區或退貨區驗收,待驗區和退貨區必須保持干凈整潔,有黃色標示。 4 、驗收時應按對保健食品的包裝、標簽、說明書以及有關要求的證明或文件進行逐一檢查。

  4.1 、驗收保健食品包裝的標簽和所附說明書上應有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是否在顯著位置標有保健食品的專用標識、品名、批準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等。標簽或說明書上還應有保健食品的成份、保健功能、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項以及貯藏條件等;

  4.2 、驗收整件包裝中應有產品合格證;

  4.3 、驗收進口保健食品,進口保健食品應憑《進口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復印件驗收。

篇2:榮成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安全自查指南

榮成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安全自查指南

為確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持續滿足獲證食品安全的必備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有關要求,制定榮成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安全自查指南。

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制定本企業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每年至少進行二次食品安全自查。

二、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建立食品安全自查領導小組,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食品安全管理員具體組織實施,采購、驗收、生產、質檢、保管等部門的人員擔任組員。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在每年6月和12月底前向各監管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報告食品安全自查情況。

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安全自查的主要內容:

第一條企業資質的一致性

(一)自查食品生產許可證載明的企業名稱是否與工商營業執照一致,食品生產許可證是否在有效期內;

(二)自查實際生產場所、生產范圍等是否與食品生產許可證書內容一致,是否存在生產場所搬遷未變更、超許可范圍和超期未延續繼續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

(三)自查企業生產條件、檢驗手段、生產技術或者工藝是否發生變化,是否持續符合食品生產許可證發證要求,變化后是否按規定進行了報告;

―1―

(四)是否存在其它應變更而未變更的內容。

第二條企業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一)自查所購的原輔料是否向供貨者索取了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復印件(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取得許可的)和購進批次產品的合格證明文件;對供貨者無法提供有效合格證明文件的食品原輔料,企業是否依照食品安全標準自行檢驗或委托檢驗;是否對檢驗過程進行了記錄,《進貨查驗記錄》是否及時準確,內容是否真實完整,且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二)自查原輔料等物料庫房,查驗庫存物料的帳、物、卡內容是否一致,物料的數量、名稱等記錄信息,與《進貨查驗記錄》進行比照,驗證是否與實際使用的原輔料品種一致;

(三)查看原輔料庫房環境是否整潔衛生,防鼠防蠅等設施是否有效;原輔料是否按規定存放,食品添加劑是否單獨存放;涉及冷凍、冷藏等特殊要求的原輔料,貯存溫度控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實施出入庫管理。

第三條企業生產過程控制制度

(一)查看生產部門是否定期對廠區內環境衛生狀況進行自查,是否保存自查記錄;現場察看企業周邊是否有變化,是否增加了對食品安全造成不利影響的污染源;廠區內是否保持清潔衛生,是否存在妨礙生產、有礙食品安全的其他產品;廠區路面是否平整、有無積水;生活區、生產區隔離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飼養家禽、家畜行為;

―2―

(二)查看生產部門是否按規定定期對生產加工場所清潔衛生狀況進行自查,是否保存自查記錄;現場察看企業生產加工場所是否清潔衛生,屋頂(天花板)、墻壁表面是否清潔,地面是否有積水;供水、排水、清洗消毒、廢棄物排放、通風、照明、溫控、消防等設施是否完好;防蠅、防鼠、防蟲、洗手、更衣等設施是否正常使用;

(三)查看是否定期對生產加工設施清潔衛生狀況進行自查,是否記錄停產、復產情況及復產時生產設備、設施等安全控制情況;現場察看企業生產加工設施是否有污垢和灰塵;

(四)查看生產設備、設施是否運行正常;現場察看食品生產設施、設備、工具和容器是否維護保養完好,使用前后是否及時進行清洗、消毒,是否保存有關記錄;

(五)現場詢問技術人員、投料人員對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如何進行計量控制,自查是否如實填寫《投料記錄》;查看是否使用非食用物質,是否使用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添加物質,是否合理劃分產品批次;

(六)查看是否合理確定生產過程關鍵質量控制點,是否根據工藝作業指導書實施有效控制,是否保存相關記錄;

(七)查看人流、物流走向及設備布局是否合理并滿足工藝要求,是否按照生產工藝的先后次序和產品特點設置不同區域;自查企業的加工布局是否生熟分開,是否存在原料、半成品、成品往返交叉現象;

―3―

(八)查看用于監測、控制、記錄的設備,如壓力表、溫度計、記錄儀等是否定期檢定、校準和維護,是否保存相關記錄;

第四條企業出廠檢驗記錄制度

(一)對照相應的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查看是否能夠滿足所生產品種的全項檢驗;檢驗設備、設施是否能正常使用,計量器具是否有合格有效的檢定證書;

(二)對照相應的檢驗檢測規程、產品標準和檢測方法標準及檢測方法,查看所需的輔助設備是否能正常使用,檢驗所需化學試劑是否能夠保證需要且在有效期內;

(三)對照標準規定的檢測方法,詢問檢驗人員有關檢驗過程,考核檢驗人員對檢測方法掌握的熟練程度;

(四)對照企業生產加工產品的《入庫記錄》,查驗是否做到出廠產品批批檢驗;查看出廠《檢驗報告》是否存在漏項行為,是否有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執行標準、檢驗結論、檢驗人員、檢驗合格證號或檢驗報告編號、檢驗時間等記錄內容;是否按規定保存出廠檢驗原始數據和檢驗報告;

(五)查看留樣場所,是否保存留樣觀察記錄;對照出廠檢驗報告,抽查企業是否批批留存實物樣品,是否按照企業規定(根據產品的儲存條件和保持期)的保存期限保存樣品;

(六)查看是否按照規定進行實驗室測量比對,是否保存比對記錄;

―4―

(七)查看委托檢驗項目、批次是否符合規定,委托檢驗機構是否具有法定檢驗資質;查閱企業送檢記錄和檢驗報告,抽查企業委托檢驗是否符合檢驗要求。

第五條企業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一)查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否符合企業實際情況;

(二)是否保存不合格物料處理記錄;對照企業進貨驗收記錄,自查企業對采購的不合格原輔料的處理情況,是否存在使用不合格原輔料進行生產的違法行為;查閱出廠檢驗記錄臺帳、委托檢驗報告、監督抽檢報告,自查企業對生產的不合格產品是否進行了有效處理,是否存在出廠銷售不合格產品的違法行為;

(三)查看對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監督抽檢中的不合格情況的整改措施是否有效,整改后產品是否復查合格。

第六條企業回收食品管理制度

(一)查看《回收食品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實際需要;

(二)查看對回收食品是否進行登記,回收食品是否單獨存放,明確標示;

(三)查看回收食品的處理記錄,是否將回收食品進行銷毀;若未銷毀,保管措施是否有效且能避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第七條企業廢棄物管理制度

(一)查看《廢棄物管理制度》的符合性;

(二)查看對廢棄油脂等生產廢棄物是否進行登記,是否合理存放、處置;

―5―

第八條企業生產加工食品的標識標注

(一)自查標簽是否標明食品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等項目,標注內容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存在超前標注生產日期的違法行為;

(二)查看標簽是否標注食品成分或者配料表,標注的成分或配料是否按照生產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進行標注,是否標注生產加工食品中使用的各種添加物質;

(三)查看標簽是否標注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和食品產地,標注的生產者名稱和地址是否真實,是否為依法登記注冊、能夠承擔產品質量責任的生產者的名稱、地址,產地是否按照行政區劃標注到地市級地域,聯系方式是否真實有效;

(四)查看標簽是否標注保質期,保質期的標注是否符合規定;

(五)查看標簽是否標注現行有效的產品標準代號;

(六)查看標簽是否標注貯存條件,標注內容是否符合規定;

(七)查看標簽配料表中是否標注了生產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標注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稱是否符合規定;

(八)查看標簽是否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標注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是否合法有效;

(九)查看標簽是否按照標準規定進行了營養成分標注,標注內容、形式是否符合規定。

(十)查看專供嬰幼兒主輔食品的標簽是否標明主要營養成―6―

分及含量;可與進貨臺帳、生產投料記錄對照,自查標注的主要營養成分是否真實;

(十一)查看專供特定人群主輔食品的標簽是否標明主要營養成分及含量;可與進貨臺帳、生產投料記錄對照,自查標注的主要營養成分是否真實;

(十二)查看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規定必須標明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企業銷售臺帳制度

(一)查看銷售臺帳制度是否符合企業實際需要。

(二)查看成品庫的帳、貨、卡是否一致,查閱銷售臺帳是否準確完整,記錄項目是否包含產品名稱、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出貨日期、地點、檢驗合格證號、交付控制、承運者等規定要求的內容;是否及時記錄;記錄人員是否簽字。通過核對銷售臺帳與生產記錄的一致性,自查銷售臺帳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三)查看成品庫房環境是否整潔衛生,防鼠防蠅等設施是否有效;是否按規定存放產品,涉及速凍、冷藏等特殊要求的產品貯存溫度控制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條企業標準管理制度

(一)查看現行有效的執行標準目錄及標準文本,是否按照規定進行了備案;核對產品品種,查看是否存在無標生產行為;

(二)查閱質量管理文件,相看相關人員是否職責到位,是

―7―

否能夠保證及時收集、記錄新發布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自查具體記錄情況;查閱培訓記錄,自查企業是否對新發布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進行培訓。

第十一條企業食品召回制度

(一)查看建立的《食品召回制度》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要求;

(二)必要時進行食品召回演練,以驗證食品召回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規性;

第十二條企業從業人員健康和培訓

(一)查閱質量管理文件,自查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和健康檔案制度是否有效執行,對直接接觸食品人員健康管理的相關記錄是否有效保存;

(二)自查從業人員培訓制度是否有效運行,是否制定培訓計劃;保存的從業人員食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記錄是否及時更新;現場抽查部分檔案,了解近期食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情況;

(三)抽查直接接觸食品人員是否具有健康證明;

(四)現場檢查食品生產人員的個人衛生,進入作業區域的生產人員是否穿著潔凈的工作服、鞋,頭發藏于工作帽內或使用發網約束;是否配戴飾物、手表,化妝、染指甲、噴灑香水;是否攜帶或存放與食品生產無關的個人用品。

第十三條企業委托加工食品管理制度

(一)自查委托加工協議,查看委托加工行為是否在協議有―8―

效期內;

(二)查看委托加工的食品及食品標識是否與委托加工協議、委托加工備案手續所記載的內容一致;

第十四條企業消費者投訴受理制度

(一)查閱消費者投訴受理制度能否有效執行,具體負責人員的受理及處理是否按規定執行;

(二)查看登記的投訴記錄是否載明投訴者的姓名和聯系方式、食品品種、數量、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具體質量問題;

(三)查看對消費者投訴的食品質量安全等問題作出相應處理過程,檢查處理記錄;

(四)查看對投訴屬實的食品質量安全等問題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查看整改記錄和整改報告,必要時可聯系投訴者核實情況。

第十五條企業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管理制度

(一)查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信息的制度是否有效執行,是否保存了記錄和資料。如:收集、記錄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通知、公告,包括國家和省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食品新原料、生產新工藝、新品種食品添加劑、新型食品用包裝材料的風險評估信息,行業內有關食品安全信息等;

(二)查看是否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信息,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防止風險的發生。

第十六條企業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

―9―

(一)查閱制定的食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制度和處置預案是否合理,設立的專門機構是否能承擔相應職責;

(二)必要時對食品安全事故處置進行實際演練,查驗防范措施落實情況,考核質量安全管理員對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熟悉程度;

(三)查看有關問題食品召回、安全事故報告等處置執行記錄,查閱記錄內容是否完整。

―10―

附件1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安全自查情況表

企業名稱:產品名稱:

―11―

―12―

―13―

―14―

―15―

附件2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不合格項改進表

―16―

附件3

主要原材料、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使用情況一覽表

―17―

注:驗貨方式是指自行檢驗(全檢、抽檢)、委托檢驗(全檢、抽檢)、查驗合格證明或是上述內容的組合等。―18―

附件3

主要原材料、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使用情況一覽表

―19―

―20―

注:驗貨方式是指自行檢驗(全檢、抽檢)、委托檢驗(全檢、抽檢)、查驗合格證明或是上述內容的組合等。

―21―

篇3:農村小學食品安全自查報告

小學食品安全自查報告

根據關于落實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鄂食藥監文[20**]114號)的緊急通知,我校食品安全自查小組于20**年1月16日,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1、學校食堂有襄州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餐飲服務許可證。

2、我校建立健全了食堂、庫房、餐廳管理制度,“五員”崗位責任制,消毒、食品留樣,廢棄物處理,從業人員一日健康篩查等制度,能嚴格按制度開展工作。

3、在人員管理方面,我校建立了“五員”崗位責任制,配齊了“五員”,并積極開展工作,嚴格執行從業人員每學年體檢一次,并持有健康證,做到了洗手消毒規范。認真落實后勤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定期組織后勤人員學習《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餐具清洗消毒方法》、《學生營養膳食指南》等知識,并進行測試,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技能和素質。

4、經檢查,食堂操作臺、灶臺、地面、下水道清潔衛生,紅案白案分開使用,炊事用具、餐具飲具每天進行消毒。

5、在原材料采購方面,沒有違規違法現象。進貨渠道正規,索證索票齊全,運輸條件適宜,沒有“三無”產品,沒有過期變質食品,建有原材料進出臺賬,原材料儲藏做到分類、分架、隔墻、離地存放。

6、在加工制作方面,食品烹飪能做到燒熟、燒透,熟制食品存放條件適宜,食堂沒有向師生提供涼菜和裱花蛋糕、生食海產品現象,使用食品添加劑專人采購、專人保管、專柜保存、專人領用、登記。

總之,食品安全重于泰山,今后我們要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好,確保不出現任何食品安全事故,確保學生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