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語文教學組聽課活動小結
11月份的第三周,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學組進行了校內公開課。8位語文老師精心備課、制作課件、認真講課。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對于在班上聽課的老師收獲頗多。下面我就把此次聽課活動小結如下: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后,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課本。郭瑞娟老師在教學《四季》時,為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扎實的基礎。課中,她抓住文章中比喻、擬人等說明方法,引導學生對描寫四季的句子進行分析比較。最后,她從顏色、動物等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對四季的擴展,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郭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羅老師教學的《窗前的氣球》,一開始用寥寥幾筆畫出了三個不同顏色的氣球,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啟發孩子的思考,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并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馬老師在教學《升國旗》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并找出描寫升旗的語句,體會愛國之情。學習中還穿插著齊讀、開火車讀、示范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獲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李老師給大家示范了一節寫字課重點講解“暖”對別人伸出一雙友愛的手,才會感受到溫暖。“溫”有陽光的照射才有溫暖。學生寫字之前集體讀筆順書空,再認真書寫。班上82個孩子一起認真書寫,當時看到孩子們認真書寫的情景,聽課的老師都好奇的站起來看,個個認真,字體工整。就像印在紙上。禹老師在教學《識字6》時。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貼切到位,如荊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后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聽課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低年級的幾位老師多數都是經驗豐富的中青年老師。課堂整體的設計和上課條理清晰明了。針對課堂要完成的目標,能把握住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控課堂。我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優點共同進步。
篇2:六年級語文《夾竹桃》聽課體會
《夾竹桃》聽課體會
今天有幸聆聽了辜老師上的六年級的語文課《夾竹桃》,讓我的教學思路一下子拓寬了。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幾點感受:
1,以描寫春、夏、秋這三個季節特有的花的詩句導入非常好,但如果能有配樂的話,我覺得這導入會更加唯美!
2,能引導學生很準確的抓住文段中的重點詞,重點句,并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造句。但在指導朗讀方面,我覺得教師應先范讀,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由練讀,最后再抽讀,可能朗讀效果會更好。
3,讓學生聯想以前所學的課文中,哪些人或物具有"韌性“這種特質,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韌性“這種品質。
4,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生活經歷中,知道作者是個有韌性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為什么這么鐘愛有”韌性“的夾竹桃。
夾竹桃,語文課,聯想,教師,教學
篇3: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聽課――成長的階梯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聽課--成長的階梯
付明佳
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已有近三年的時間了,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到自主探究,慢慢地走入高中語文教學的生活之中。
剛剛進入學校工作時,對于備課,講課都不是很了解,似乎大學中學習的知識此時無用武之地,每天專注于寫教案,講課也過于形式化,不會變通,一時間覺得當一名合格的教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慢慢的試著自己尋找幫助--聽課,請教有經驗的教師成了我成長的階梯。聽課是新時代的繼續教育,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學習方式,一種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
林z老師,是我的第一個師傅,也是我高中時期高三學年的語文老師,讓我倍感親切。林老師的課,第一個特色就是內容豐富。他講解每一篇課文時,并不局限于書本上的文章,而是由文章中的一個人物,一個事件,引出很多相關的知識內容,有著比課本更精彩的講解,讓你遨游在各個領域中。他教會你很多人生哲理,教會你做人的原則。那是一堂堂受益匪淺的課。
林老師的課,第二個特色就是對于課本的獨特處理。他在講授課本內容的時候,是一種演講模式,課本中的文章,他倒背如流,這一點讓我著實地佩服。所以在第一年教學中,我也鍛煉自己背著課本去講授課文,對于一些要求背誦的文章,這樣的授課方式,也為學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這樣的講授,必然在備課時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但當你站在講臺上,全身心投入時,內心會特別的自信,有一種自我肯定的成就感。時間久了,課堂成了自我成長,自我肯定的舞臺。跟隨林老師學習的一年,讓我成長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教學之外的人生哲理。
很快進入了工作的第二個年頭,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然而在不同的團體里,我發現了不同,原來的我重于課本講得是否生動,知識是否全面,在新的團隊里,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占據重要地位,大部分老師在課本的基礎上重于習題跟緊,課本與習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倪z校長,我的第二個引導者,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的學生,也是一名幸運的老師。因為倪校長是我高二時的語文教師,讓我內心充滿了學習的渴望。
倪校長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她并不重于題海戰術,也并不是一味地講授答案,而是在講題的同時,根據相關題型的特點,總結答題技巧和答題步驟。她重于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分析,答題,在培養能力的同時去穩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倪校長曾說:“語文教學,不在于題做得多少,而在于學生是否掌握做題的方法。”
結合林老師的課堂特色,倪校長的能力培養和自身的探究,在聽課、講課中,慢慢地成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教學能力。
聽課,是我前進的引導者,也是我成長的階梯。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并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