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集體備課總結(jié)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集體備課總結(jié)

2024-08-01 閱讀 2221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集體備課總結(jié)

時間:20**年10月11日

地點:六年級語文辦公室

主持人:z

參加人員:六年級語文全體老師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本課10個生字,能讀寫下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4.體會說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1、繼續(xù)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yǎng)成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把學生的理解與體會逐步引向深入,努力做到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3、依據(jù)“自主發(fā)展,點撥啟導”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設(shè)置了自讀、自悟、質(zhì)疑、表達、討論、評價等學習活動的情景,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課文《只有一個地球》的解讀

本文以“只有一個地球”為題,采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guān)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課文采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同時,課文多處采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xiàn)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全文融科學性、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于一體,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激發(fā)讀者的情感,啟迪讀者的思想。

五、教學理念:

1、以生為本就是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chǔ)上,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

2、以讀為本就是用讀貫穿全文教學,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升華情感,在讀中積累語言。

六、討論要點:

z: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種適宜的“對話”環(huán)境,或是情感誘導,或是方法指點,或是激勵肯定,努力促成“對話”的不斷生發(fā)與深入,使學生有感而發(fā),有情可抒。

z:讓學生感悟地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首先讓學生找到能表現(xiàn)出地球可愛的句子,自己讀一讀,然后教師引導──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現(xiàn)了一個裹著水藍色的“沙衣”的晶瑩透亮的地球,讓學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麗,那么親切,讓學生把地球的美讀出來。

z:讓學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教師先演示──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情況,讓學生只覺地球的渺小,接著讓學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數(shù)據(jù)和有關(guān)的比喻,理解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最后讓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

z: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可愛,同時又是那樣容易破碎。課文的哪些部分寫出了地球母親容易破碎?

z:理解“地球是無私的......枯竭”這句話。抓重點詞“不加節(jié)制”體會人類地自私。

指導學生讀這句話。(指導讀出氣憤、可惜等語氣)

z:學生思考、寫作,而后選取數(shù)位同學全班交流,同學們,千言萬語,匯成這一句話--(在“地球”前板書‘只有一個’)地球的明天會如何,就在你我他,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中。警示人們,大聲讀課題--

z: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七、活動總結(jié)

本次教研活動組內(nèi)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圍繞教研主題暢所欲言,充分發(fā)表個人看法。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深刻透徹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上了本課后,我感覺課一下變得簡單了,許多以前無法解決的難點,在本課中得到了很好解決。課堂氣氛輕松了許多,讓學生有了較充分的發(fā)揮空間。要是所有的課都能采取集體備課的方式的話,那么對于教師的成長將是一股無可估量助力。

篇2: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第七單元集體備課發(fā)言稿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集體備課發(fā)言稿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高年段閱讀教材的編排特點是:"主題單元,放大空間,突出重點,關(guān)注銜接。"下面我介紹一下第七單元和習作的特點。

教材內(nèi)容簡析

本單元是繼本冊教材“心中有祖國”、“人間真情”、“奮斗與生存”、“民俗民風”、“景物聚集”“名人風采”、之后的又一組很具感染力、可為學生楷模、回憶學習歷程來介紹“讀書有方”為主題的課文。

本單元共安排了《古詩兩首》、《學與問》、《大自然的文字》、《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四篇課文及一個寫讀后感藏在語文書里的故事,也可寫從讀課外書中得到的啟示習作(7)和一個練習(7)。

《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陸游寫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在這首詩里,詩人一方面強調(diào)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diào)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lǐng)。

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guān)系上,強調(diào)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jīng)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

《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詩:朱熹寫的《觀書有感》,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shù)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fā),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辯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小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的興趣。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篇介紹讀報常識的讀報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讀報,希望人們養(yǎng)成讀報的良好習慣。

以課文《學與問》為例,分析本單元課文和特點

所謂主題單元,就是圍繞某個主題組織3~4篇課文成為一個單元,本單元的"習作""練習"內(nèi)容也盡量予以配合,凸顯這個主題。本單元《學與問》是一篇議論文。

我的設(shè)計意圖是:教好議論文,重點還應該落實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上去,依然得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具體的教學方法:1、在教學過程滲透了許多議論文的表達方法!從整體上把握議論文是如何一步一步深入闡述自己的觀點的,這樣對學生如何表達也是有幫助的。2、從文本的整體入手,探討作者是如何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的,這是很有必要的。3、雖然是一種新的文體,但文體結(jié)構(gòu)方面的知識,還是不能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4、教給議論文的閱讀方法。

教案設(shè)計片段:

一、導入新課,延伸有關(guān)知識

教學此課時,應該從談話導入。板書“學”、“問”,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學與問》。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議論文。然后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議論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總結(jié)出議論文的一般特點:提出觀點

篇3: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集體備課總結(jié)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集體備課總結(jié)

閱讀是吸收,作文是表達。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積累、感悟是讀的任務,為表達運用服務。從讀學寫,讀寫結(jié)合,以寫促讀,是一條被實踐證明能有效提高語文能力的方法。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堅持從讀學寫,讀寫結(jié)合,以寫促讀的編寫特色,并有所發(fā)展。今天,我就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重點講一下本單元的寫作特點,和怎樣進行讀寫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本單元的寫作特點

本單元的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感受珍惜資源、保護資源的重要意義,了解人們?yōu)榇俗龀龅呐Γ拐湎зY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扎根于學生的心中,并轉(zhuǎn)化為日常的行為。在寫作上主要有以下特點:1、課文層次分明,脈絡(luò)清晰。2、課文采用了多種說明多種方法,科學的介紹多方面的知識。3、用詞嚴謹,表達生動。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多中修辭方法,喻科學性、藝術(shù)性、思想性于一體。4、語言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情感充沛。

本組學習,在啟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同時也為口語交際和習作做鋪墊。我們可以通過以“珍惜資源”為主題的口語交際活動,以及針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寫一份建議書或根據(jù)漫畫寫環(huán)保故事的習作練習,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二、每課的寫作特點、讀寫結(jié)合點及作業(yè)布置

(一)《只有一個地球》:

寫作特點:

1、課文層次分明、脈絡(luò)清晰。

2、課文采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3、課文多處采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xiàn)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

4、全文融科學性、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于一體。

讀寫結(jié)合點:

本文中說地球的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礦產(chǎn)資源的形成需要經(jīng)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都是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使我們讀后立刻在腦海中產(chǎn)生清晰的印象,做出準確的判斷。學完后可布置學生用這種方法介紹自己的學校,寫一篇作文。

(二)《鹿和狼的故事》:

寫作特點;

1、將自然科學知識融入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和具體的數(shù)據(jù)告訴了人們深刻的道理。

2、采用對比的寫作方法。

讀寫結(jié)合點:

本文恰當?shù)剡\用了通過分析概括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使內(nèi)容具體、生動,同時又富有知識性,從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這種寫法叫舉例論證。可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運用舉例論證地方法說一說“好習慣受益終生”或“勤奮使人進步”的道理,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三)《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寫作特點:

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xiàn)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zhuǎn)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復出現(xiàn),產(chǎn)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讀寫結(jié)合點:

課文的前兩段:

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fā)光的松針,每一只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云,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圣潔的。

這兩段運用排比的寫法強調(diào)“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此處可布置學生進行小練筆。

(四)《青山不老》:

寫作特點:1、文章層次井然,內(nèi)容清晰。2、語言簡練、生動,同時借助比喻、擬人等表現(xiàn)方式。3、現(xiàn)實與過去互相比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

讀寫結(jié)合點: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適合學生朗讀,如課文的前兩段: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huán)境。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jù)之地。過去,這里風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頭。縣志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chuàng)造了這塊綠洲。

教學時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有感情的朗讀,要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這種寫法。

三、單元習作指導

寫建議書

(一)奇思妙想,開啟心路:一語天然萬古新

1.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我們認為不夠理想的地方,例如:我們身邊的河流,又臟又臭,我們學校旁的過街隧道,又臟又亂等等。看到這些,大家一定有許多的想法,下面,我們在小組把這些想法說出來,看哪些同學能說得具體,對現(xiàn)狀的改變能有真正的幫助。(同學們自由發(fā)言)

2.大家都有很多切實可行的辦法,要讓這些想法能真正實施,我們還得把它告訴給相關(guān)的管理部門或人員,這種書面的正規(guī)的表達就是寫建議書的過程,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重要的應用意義。要寫建議書,首先要明確寫建議書的格式。

建議書的寫作格式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jié)尾,落款幾部分構(gòu)成。

(1)標題

標題一般在第一行中間寫上“建議書”字樣。有的建議書還寫上所建議的內(nèi)容,如“關(guān)于暑期中小學補課的建議書”。

(2)稱呼

建議書稱呼要求注明受文單位的名稱稱呼或個人的姓名,要在標題下隔兩行頂格寫,后加冒號。

(3)正文。建議書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構(gòu)成:

第一,要先闡明提出建議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這樣往往可以使受文單位或個人從實際出發(fā),考慮你的建議的合理性,為采納你的建議打下基礎(chǔ)。

第二,建議的具體內(nèi)容。一般建議的內(nèi)容要分條列出,這樣可以做到醒目。建議要具體明白切實可行。

第三,提出自己希望采納的想法,但同時也應謹慎虛心,不說過頭的話,不用命令的口氣。

(4)結(jié)尾。結(jié)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話。同一般書信相同。

(5)落款。落款要署上提建議的單位或個人的稱呼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3.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建議書的樣式。下面請大家討論一下,你想給誰寫建議,什么建議?為什么要寫建議?

4.集體交流。談一談寫什么建議。叫部分同學在黑板上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出來。

5.在交流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真不少,把它們歸類一下。大致有:①安全問題(交通安全、校內(nèi)外活動安全等等)、②環(huán)保問題(污染的臭水溝、破壞綠化等等)、③質(zhì)量問題(假冒偽劣產(chǎn)品等等)④校園環(huán)境建設(shè)問題......

然后讓學生說這些問題的危害性。

6、啟發(fā)學生: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我們看,還需要我們想。比如:有的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嚴格;有的是居民環(huán)境保護意識不強造成的;有的是考慮不周全;有的是由于人們的自私自利,只想自己不顧他人......這些問題應該反映給哪兒呢?我們可以反映給市場管理部門、環(huán)保局、社區(qū)居委會、施工單位、物業(yè)管理委員會......讓學生寫建議書。

(二)佳作引路,章法導寫:要把金針度與人

1、在動筆寫作之前,給學生展示佳作

建議書

全校少先隊員們:

“讓我們共同擁有金色童年”是市少工委發(fā)出的獻愛心的號召,為了把“五自”教育更深入地堅持下去,發(fā)揚雷鋒精神,關(guān)心他人,也為了使自己在活動中受到教育,我們建議全校少年先隊員開展“手拉手獻愛心”的活動。(正文開頭點明建議的原因和建議的內(nèi)容)

一、勤儉節(jié)約。成立各中隊“小銀行”,將自己的零用錢積攢起來,定向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小伙伴重返校園,堅持學習。(一條一條寫清建議的內(nèi)容,條理清楚)

二、捐獻圖書。把我們看過的有意義的圖書,每人捐獻1至2本,送給貧困地區(qū)的小伙伴閱讀,以豐富他們的課余知識。(建議切合實際,針對性強)

三、清點衣物。同自己的父母商量,將自己多余的衣物和文具清理出來,解決貧困地區(qū)小伙伴的暫時困難。

四、互幫互學。大隊部每年可組織以“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為主題的暑假磨煉夏令營活動,讓我們感受農(nóng)村艱苦的學習生活,培養(yǎng)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也把貧困農(nóng)村的小伙伴接到學校,開展“手拉手結(jié)友誼”的活動,使我們互幫互學,增進友誼,共同進步。

全校少先隊員們,讓我們手拉手,獻上一片愛心,共同擁有金色的童年,共同澆灌世紀友誼之花。

六(1)中隊全體少先隊員

9月25日

2、明確寫建議書有哪些步驟?

(1)先寫清楚存在的問題,

(2)再說明產(chǎn)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決的問題的建議。

(三)快速行文,一氣呵成: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巡回指導,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特別建議

習作指導教學《建議書》,建議老師在操作中注意以下幾點:

1.本次習作的關(guān)鍵,是習作前要做一定的準備。可以安排學生走一走,看一看,與社區(qū)的群眾談一談,了解周圍存在哪些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也可以順著口語交際的交流結(jié)果,適當向生活進行延伸而展開。經(jīng)過這樣的準備,學生就會有內(nèi)容可寫。

2.習作指導的第一個重點是: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存在的浪費資源和污染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如,污水、噪音、廢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餐桌上被丟棄的食物、堆積如山的一次性木筷、嘩嘩流淌的自來水。通過討論,最好能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

3.習作指導的第二個重點是:要引導學生明確建議書應該包含的內(nèi)容和必須說清的問題,先說清楚周圍生活中存在的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問題,再分析產(chǎn)生這方面問題的原因,然后提出解決這方面問題的建設(shè)性意見,使有關(guān)部門或個人對存在問題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在寫的時候,可以引用收集到的各種資料,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觀察所得,整改建議可以分條羅列。

4.習作指導的第三個重點是:讓學生明確建議書的書寫格式:一般是,先寫標題,說明是關(guān)于什么問題的建議;再寫稱呼,寫清楚是給誰或者哪個單位提的建議;然后寫建議的具體內(nèi)容,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能分自然段呈現(xiàn);最后在右下方寫上建議人的姓名或者建議單位的名稱,標明寫建議書的日期。最好能有一個建議書的范例,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5.要加強習作評議,可以組織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評一評,然后全班進行交流評議,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互相修改,并將學生修改后的建議書寄出去。老師也可以事先與相關(guān)單位進行聯(lián)系,使學生的建議能發(fā)揮作用。

關(guān)于看圖作文的幾點建議

習作指導教學《看圖作文》,建議老師在操作中注意以下幾點:

1.看漫畫寫感受,不同于一般的看圖作文,因為它不是簡單地把圖意寫下來,而是要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指導學生寫這次習作,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漫畫同故事性圖畫的不同之處:畫家是從生活中取材,通過夸張、比喻、象征等手法,來批評、諷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

2.要引導學生看懂圖意,體會作者的用意。這幅圖畫的是一個人揮舞著斧子,一邊說:“這段木頭里一定有蟲......”一邊砍大樹。一只啄木鳥站在他肩上,憤怒地望著他那像木頭一樣的腦袋。作者意在諷刺那些不懂得愛護樹木,不懂得環(huán)境保護的“腦袋有蟲”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說說漫畫中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們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弄清楚漫畫的主要內(nèi)容。

3.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到底“蟲”是在木頭里還是在這個人的腦子里?使學生懂得只有少一些砍伐、破壞,多一些保護、扶植,才能確保人類家園的蔥綠和長存,才能與周圍環(huán)境保持和諧。

4.對于選擇自己喜歡的漫畫進行習作的同學,要布置課前準備好漫畫,課上也要給他們說圖意的機會,并在習作中注意個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