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高一上學期歷史教學總結

高一上學期歷史教學總結

2024-08-01 閱讀 1699

20**年度高一上學期歷史教學總結

一、指導思想:

我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從本學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特點出發,注重從高中學生更熱衷于從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去探討問題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情況:

本學期在學校的安排下,本人擔任高一(9)(10)(11)(12)(13)(14)六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一個重點班,五個普通班,幾次檢測中,成績不佳,令人失望,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教學就是教與學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教與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因此,了解和分析教學情況,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不僅僅是平時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而是要關注教學的目的是否達到,這才是我們教學者的主要目的。根據本學期的教學情況,作如下幾點分析:

一方面,由于浙江省初中歷史教材獨特的原因,再加上初中時是開卷考試,學生的歷史基礎相當薄弱,造成初中與高中歷史教學的嚴重脫節,致使許多學生不重視學習歷史,也不知道怎么學習歷史,到了高中學生根本不適應新的學習模式和要求,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重理輕文觀念的影響,想學生投入學歷史的確有很大的難度。

另一方面,由于私立學校學生的底子薄,學習態度比較差,差生占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如果講得太深,較多同學接受不了,所以說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較少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教學實踐中卻很難得到驗證。

三、備好課至關重要:

在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教育家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認認真真地備課,鉆研教材和教法。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卓爾不群的羅馬》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羅馬法”,概念抽象深奧難懂且枯燥,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故事性的法律案例,讓學生當回法官來審理案件,隨著學生審理同一個案件或新案件所依據的法律,進而闡述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以此來推動課堂教學。當講課之前,我拿出準備好的材料,讓學生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也特別用功,所以這堂課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沒有認真備課,課堂氣氛就很沉悶,教學效果也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四、師生融洽、培養興趣,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教學手段:

作為師者,關愛學生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基礎。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其次,多講些與歷史知識相關的故事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為高中歷史可以說是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從中不斷擴展學生的視野。另外,還可以開發一切對學生有益的歷史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總之,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創新,就一定能在歷史教學中取得優異成績。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感到最大的不足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不夠,成績不突出。我深感困惑的是學生需要精彩的課堂與歷史知識的枯燥性的矛盾;忠于課本要求與實際學習需要而補充知識的矛盾;補充知識擴大課時與課時緊張的矛盾。這些教和學之間需要在歷史教學中要得到切實解決,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得以落實,才能提高教學水平,有較大的幫助,也讓學生在老師的推動下,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

篇2:上學期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20**-**上學期高一歷史教學計劃

黃流中學王卓

新的緊張而又忙碌的一學期又開始了,這是新課改第一站,為了能夠有效進行新課程教學,為取得優異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制訂了如下幾點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于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里,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必修1。屬于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采取的是模塊化設置,每一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一定聯系,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老師都相對生疏,更應該重點把握。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范圍,深入地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高一上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必修1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了解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強化“忘記歷史就等于被判”的認識。

三、具體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培養學生中的積極分子。讓學生改變初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精干、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做好筆記,課后進行知識整理,定期檢查筆記情況,將做得很好的作為樣本展出。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后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昨夜實行輪流當面批改,做到每次當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單元復習和考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評估。

歷史教學,計劃

篇3: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

高一歷史教學心得體會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今天學習歷史,不僅為了了解過去,更多的是為了現在和未來,為了減少在現實生活中走彎路,為了更好地預測未來。而如火如荼進行的高中的新課程改革也恰恰賦予了歷史這門學科新的生命力。作為一名高一歷史教師,在我半年的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鉆研教育方法,以及與同學生的親密接觸中,逐漸的了解到相關知識。下面,我就高一歷史教學談幾點粗淺認識:

下面,我就高一歷史教學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數。

1、充分利用教材,以黨史為線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宏觀掌握、理清線索,構建教材的總體框架。劃分歷史分期,在每個階段弄清重大歷史事件,講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3、對教材進行適度的拓展。我們常說,老師和學一是一捅水和一滴水的關系。為了使學生學到一點知識,老師必須把與此相關聯的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系,進行綜合、歸納、分析比較,知其來龍去脈。

二、研究教法,做到得心應手。

正確的、合理的、科學的教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對于重大歷史事件、多用講解法,講清重大事件發生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及其地位,對于每章每節,講清前后聯系,每章一總結,一復習。

2、情景教學法。創設情景,盡可能地再現當年的歷史畫面。

3、表格式教學法。歷史教學中,重大歷史事件的比較,可以用此方法,一目了然。如《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比較》,1942年與1957年整風運動的比較等。

三、研究學生,做到知彼知己。

1、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男同學喜歡學習歷史,認為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將來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女同學不喜歡學習歷史,認為過于古板,缺乏人情味,在高一歷史多次考試中,不及格的同學中,2/3是女生,而在高二文理分科時,這些不及格的女生大多學習文科。所以,我就要求他們熟記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再慢慢認真體會、領悟。因為女生的心細,而歷史又多要求記憶。

2、每月考一次,征求學生意見一次,了解學生的心聲。

3、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消除木桶效應。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讓所有差生都變成優秀生,是不現實的[制度大全為您編輯],但讓他們都有提高,總是可能的。經過努力,差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提高。

四、加大管理力度,從嚴要求學生,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1、加強課堂管理。

2、按時收交作業。

3、月考結束后,督促退步者找出差距,尋找原因。

4、重視每次考試,考前認真地復習。

5、設立會考倒計時牌,警示學生。

6、各班建立歷史學習互幫互助小組,由每次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幫助成績較差的同學,每次考試過后,重新總結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