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利用科普基地拓展中小學課程資源工作總結

利用科普基地拓展中小學課程資源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7345

利用科普基地拓展中小學課程資源工作總結

11月23日和10月19日,我校六、七年級,共417名學生,分別參觀了《公安博物館》和《上海昆蟲館》。

我校非常重視這次“利用科普基地拓展中小學課程資源”的工作,由副校長牽頭,教導處、政教處分工協作,共同配合,圓滿完成了這項工作。

一、針對特點,確立主題

針對我校要參觀的兩所基地:昆蟲館和公安博物館,首先,由教導處分別要求綜合理科教研組和綜合文科教研組教師集體備課,根據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兩所基地的特點,分別確定參觀主題,參觀昆蟲館的主題為“龐大的蜂家族”,參觀公安博物館的主題為“尋查隱患學會滅火”,制定出兩個年級的學習任務單。

二、分工協作,抓好細節

參觀主題確定后,由大隊部、年級組、班主任負責把班級學生分成小組,要求在參觀基地、完成學習任務單的過程中,小組成員要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在去基地之前,分別由綜合理科教研組長和綜合文科教研組長對學生進行培訓,講明參觀的任務要求。參觀結束后,除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單外,每位學生還寫出了這次活動的感想、小結。學習任務單由各班中隊委員批改后交大隊學習委員,評選出本次活動的優秀學生,報兩教研組長,再報教導處。

通過這次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了許多課外知識,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和眼界。我們也把這次活動作為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機會,活動后學生既感到輕松愉快、又學到了知識,增強了能力。

篇2:小學數學課程資源開發和應用

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一、什么是“小學數學課程資源”

數學課程資源是指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所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主要包括各種實踐活動材料、錄像帶、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圖書館,以及報刊雜志、電視廣播、少年宮、博物館等。教材編寫者、學校管理者、教師和有關人員應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

二、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分類

(一)實踐活動材料。

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并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如計數器、釘子板、立體模型、校園設施)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二)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

一切有條件和能夠創造條件的學校,都應使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程的資源,積極組織教師開發課件。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豐富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為一些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個體學習的機會,以便于教師為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和智力資源,更有效地吸引和幫助學生的數學學習。多媒體技術能為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像等,并能隨時抽取播出;可以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適應的情境。互聯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它在獲取資源和進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價值越來越表現出來,它將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如在計算機上模擬“圓錐體積的實驗”,以使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體積之間的關系);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像,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同時,教師要加強交流,共享資源,避免課件的低水平重復,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加以改進。

(三)其他學科的資源。

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如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人文遺產)來創設情境,利用數學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例如可以展現細胞分裂的過程(1個分裂成2個,再逐步分裂成4,8,16…),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的概念;可以讓學生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研究影響概率大小的因素;可以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研究環保問題等等。

(四)課外活動小組。

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數學課外小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在課外活動小組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內容可以包括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趣味數學、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擴展性知識等,用來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課外小組應由學生自愿參加,避免使之成為競賽的工具。閱讀材料的編寫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和生活經驗,并由學生選擇閱讀。

(五)圖書館資源。

圖書館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充分利用校內和校外的圖書館、書刊雜志社,用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

(六)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

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教材編寫者和教師要充分地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電視中與數學有關的欄目,組織學生對某些內容進行交流。

(七)社區、少年宮、博物館等活動場所。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社區、少年宮、博物館等活動場所,一方面可以從這些場所中尋找合適的學習素材,如學生感興趣的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如參觀博物館中的人文遺產,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八)智力資源。

應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上的智力資源,如邀請有關專家為學生和教師講課;就一些問題向專家請教;查閱有關數學教育的資料。

(九)學生的生活經驗。

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是學生經驗交流、表達個人意見的平臺。每一位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感受的生活體驗也不同,認識事物的層次也有參差,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以豐富課堂教學,使之與教學內容、目標發生良性互動,并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讓生活經驗得到檢驗、修正與豐富,實現兩者間的暢通、互補與融合。

(十)課堂中的生成資源。

數學教學是數學的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作用的過程。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經常產生許多預想不到的意外。教師要善于從這些意外中學會分析,并加以利用,以促進學生的不同發展。

篇3:對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

關于對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指教師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學內容來源,合理構建課程資源的結構,創設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空間,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如何合理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成為我們這些語文教師所應思考的問題,也是以后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很多方面,我側重研究的是教材本身課程資源拓展的開發與利用。教材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文本,還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教材這個例子,主動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啟迪,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領悟到教材以外的東西,從而獲得學習方法,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在從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著眼于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雪趣》一課時,我發現這篇課文里有許多生動的詞語,如:爭先恐后、涌出、歡聲笑語、眼簾、充滿、分享、戀戀不舍、詩意濃濃……

語文課上,我引導學生學完生字、熟讀課文之后,我讓他們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用的好的詞語。孩子們的語感是很強的,一個個生動的詞語脫口而出,我順手將它們寫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孩子們把詞語寫在自學筆記上。隨后我又讓學生將文中帶有這些詞語的句子畫出來有感情的讀給大家聽,讓他們在讀中聽中更好的感受詞語的美感。

課后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同學們,開學了我們愉快的大課間又開始,老師覺得我們大課間的許多場景都與這篇課文很相近,今天我們的日記題目就是《愉快的大課間》。老師有個要求,日記里必須用到自學筆記里的詞語,不許少于兩個,大家有這個信心做好嗎?”聽了我布置的任務,許多孩子都顯得很有興致,一副躍躍欲試、想要挑戰的樣子。

第二天早晨日記收上來了,我一翻閱,真的有些興奮,大部分學生寫的日記都用上了“爭先恐后、歡聲笑語、戀戀不舍”等詞語,所以讀起來比以往寫的日記流利、生動了許多。

我班的田志力在日記中寫道:鈴鈴鈴,一陣悅耳的鈴聲響后,同學們爭先恐后的涌出教室來到操場。看吧,他們有的在奔跑,有的在做游戲,還有的玩丟手絹……忽然傳來了一陣陣歡聲笑語,仔細一看一幅美麗的長蛇陣圖映入我的眼簾,原來他們在玩老鷹捉小雞呢!……

王彥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每天第二節課做完眼保健操之后就是我們期待的大課間。大課間的音樂一響起,同學們就爭先恐后的跑出教室。操場上頓時充滿熱鬧起來。映入眼簾的是同學們快樂玩耍的場景,老師們也來和我們分享游戲的快樂。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校園。……

王睿川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下課鈴聲響了,又到了大課間的時間,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涌出教室,跑到寬闊的場上做著自己喜歡的游戲。操場上頓時充滿了歡聲笑語。時間在歡樂中悄悄地溜走了。上課的鈴聲響了,同學們戀戀不舍的走進教室,可是我們的笑聲卻留在這美麗的校園。

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結合詩歌形式,讓學生大膽想象,仿寫詩歌: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那里可有……那里可有……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許多生動的詩歌呈現在我的眼前。

在教學《我們去聽秋的聲音》一課時,我讓學生想想落葉會說什么,蟋蟀會說什么,大雁會說什么,秋風會說什么,然后讓學生將想象的內容加到詩歌中,對詩歌進行了二次創作。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雖然力圖充分利用教材的開發與利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但是還是存在著方法單一的弊端,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差,知識積累少,讓我在教學中存在了許多困惑。

在今后的教學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一定要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課程開發與利用中取得驕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