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參加省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感受

參加省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感受

2024-08-01 閱讀 9874

參加省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感受

11月17--18日,我和同事有幸參加了在z舉行的第二屆z六省一市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本次活動,多角度地呈現了z六省一市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成果;十位名師競相登臺進行了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展示;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先生的報告更是權威、獨到、實用。

一是學生的素養(yǎng),真是可以提高到無限想象。他們背傳統經典,背*詩詞,甚至背《離騷》、《詩經》......而且將很多課間活動也用經典詩詞做穿插,別有一番韻味!

原來,經典誦讀也可以這樣實施,能夠做到讀書就像呼吸那樣自然。幾首經典篇章在孩子們的誦、吟、唱、演中,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特別是“傳唱紅色經典,打造金色潘南”的串誦當真美哉!能把*主席的許多經典之作,融合成一曲長歌,像一條大河,時而舒緩,時而激昂,時而平靜自然,時而氣勢磅礴......會場中時時鼓起贊揚的掌聲。

另外的“陽光大課間”,竟然也可以這樣和經典融合在一起,經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對誦比賽;跳皮筋時的經典對聯“天對地,雪對風......”;跳竹竿舞時的《千字文》;跳兔子舞時的《弟子規(guī)》......活潑而充滿生機,有序而受益無窮!

其實,我們學校的經典誦讀活動開展的也是有聲有色,如果能在內容上再豐富一些,在形式上再活潑多樣一些,效果會更好。

二是聽了十位老師的課,感受更大。用李家棟老師的話來說,這些課都是那樣樸實不花哨,都很安靜,不喧鬧,都是常態(tài)課中的公開課、公開課中的常態(tài)課,是真正做到“生本高效”的語文課,很值得我們去推敲。

第一次領略王崧舟的魅力,便被他吸引到無以復加。他的課里透著沉穩(wěn),厚重,伴隨聲音傳遞的都是文化的美。你一直被他牽著,永遠不知道他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什么。名家,到底是如何錘煉,如何養(yǎng)成的呢?我得細細琢磨。

另外,上海的戴建榮,一堂個性古詩教學課,也是充滿味道。還有其他老師的課,無一不是經過積淀、錘煉、打磨。

三是聽崔巒的報告。對比自己的教學,的確很多需要重新定位。他引用說“人類要想取得發(fā)展和進步,要向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尋找智慧。”他對課程目標的解讀,他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建議,他對當前閱讀教學改革看法......無不透著睿智的光芒和思想。像我們這種實踐一線的教師,應該仔細認真對比自己的教學行為,加以修正。崔巒老師,給我們作了“中國語文課改十年總結與反思的”的報告,并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和閱讀教學的改革高屋建瓴進行了闡述,給我們以后的語文教學提明了方向。聆聽了崔老師的報告,我做了詳細記錄、感慨頗多,也受益良多。

四是李z的話“樸實、真實、扎實、生命、生態(tài)、生長”,細細體味。

學習,需要不斷總結。我覺得自己內心火熱,自己將努力前行......

篇2:春學期教學觀摩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規(guī)范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以素質培養(yǎng)為核心,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工學結合、理實一體、教學做合一”的課程改革指導思想,學院將于4月份開展觀摩課活動,形成“示范帶動,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二、活動目的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本項活動旨在給每位教師搭建鍛煉自我、展示自我、交流學習的平臺,充分挖掘教學特色,通過示范作用,引導每位教師專研業(yè)務、注重課程設計、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達到“人人有特色、課課有特色”的總體目標。

三、活動主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向課堂要質量。

四、活動安排及要求

第一階段:系部推薦(3月21日---4月1日)

1.為切實把此項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要求各系部首先召集授課教師座談、交流研討,互相學習;組織教師共同選取課題、進行課程設計并推選1名主講教師;

2.要求課題的選擇能夠代表各系部的教學特色,課程設計能夠體現學生為主體,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以素質培養(yǎng)為核心,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工學結合、理實一體、教學做合一的指導思想,講練結合,融實踐教學于課堂;

3.授課教師應根據本課題實際情況,充分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4.授課時長為80分鐘,授課地點為西多媒體;

5.授課教師課前要準備教案,授課結束后面向全體教師講解課堂設計思路及反思;

6.各系部請于4月1日前上報以下信息:主講教師、授課課題、授課教案(含課堂設計思路)、聽課班級(1-2個)。

第二階段:學院審核(4月2日---4月5日)

教務處將組織學院領導、教授委員會成員、學院名師等進行聽評審核,審核通過者將于4月份面向全院教師進行示范課,時間暫定為4月份每周周五的7、8節(jié)課。

第三階段:組織觀摩課(4月8日---4月26日)

1.各系部做好觀摩課前的組織工作,確保會場有序、多媒體等設備使用狀況良好,選派一名主持人介紹各系特色及主講教師等;

2.全體觀摩教師做好聽課記錄及評價(聽評記錄由教務處負責制作);

3.會后各系部要召開教學研討會,交流學習心得,并進行綜合評價,取長補短。

五、獎勵

1.各系部結合教師參與程度自行對所屬單位的教師進行考評。

2.通過選拔審核的主講教師在學期教師業(yè)務考核中加3分。且同等條件評優(yōu)、晉級時優(yōu)先考慮。

3.本方案由教務處負責解釋說明。

教務處

*年03月20日

篇3:由一次名師講堂教學觀摩活動談新課改幾點思考

由一次“名師講堂”教學觀摩活動談新課改的幾點思考

朱嘉鼎高藝莊浪縣第四中學

摘要:

信息時代,語文課堂最大的變化是“白板”代替了“黑板”,即電子白板代替了傳統的黑板,以及由此而來的信息技術不斷的向課堂滲透。信息時代,新的課程標準對課堂的形式和內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實在語文課堂教學行為上,就是更加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而弱化其政治傾向。語文課堂不僅有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利用多種教學資源,特別是網絡資源,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從各個側面開發(fā)學生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能力,以此培養(yǎng)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1]。語文課堂的主體是什么?應該是文本,是對文本里語言符號的解碼,是對文本的解讀。

關鍵詞:新課改傳統現代文本

“新課改”從口號提出到今天貫徹實施,這期間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分歧,有爭議,也有共識。伴隨著國家一輪接一輪的課改實踐,在傳統與現代的沖撞中,每位一線教師也自覺或不自覺的卷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改革浪潮之中。今天,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課改絕不是一個時髦的話題,課改已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事實,這個“必須”,不是領導的行政要求,而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

為了很好地貫徹和執(zhí)行新課改精神,今年七月份市里專門組織了一次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名師講堂”教學觀摩活動。

首先,這次“名師講堂”教學觀摩活動聚焦的焦點是“課堂”,即通過一堂具體的教學實踐課,引發(fā)所有參與這次活動的老師的思考。這種以“實踐”為起點,從具體的“課堂”開始,通過課堂教學闡發(fā)和思考“新課改”理論的做法是科學的,這種做法避免了由“理論”到“理論”的局限,將參與者的理論基點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這種以“參與者”的視角踐行理論研究的作法改變了以前單純依靠理論說教的課改培訓模式,這種思維本身就是新課程理念上的一次超越,這種模式,從感性出發(fā),從具體的“課堂”出發(fā),讓每一位參與其中的教師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聽、去看,然后去思考,這種“新課程”培訓模式很接地氣,是所有老師的理論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礎。

其次,從課堂呈現的范式來看,這堂公開課起到了“觀摩”的效果,給人以啟迪和反思。這次觀摩活動由市里一位老師上沈存文的名篇《邊城》[2],教學設計如下:

在學習目標上,設計了三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在這一大的目標下,又設計了三個小目標:

1.了解沈存文及其作品的特點。

2.把握作者在《邊城》中極力要表現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邊城》題目的含義,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

在過程與方法上,設計了兩點,即:

1.美讀課文,咀嚼品味小說的一般意蘊,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2.啟發(fā)點撥,合作探究,完成文本中人物內心情感的挖掘。

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設計上,設計了以下兩點: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愛世界、愛人類的情操。

2.了解古老民俗及其豐富內涵,培養(yǎng)熱愛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