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走進中學跟崗學習心得:收益良多
老師走進中學跟崗學習心得:收益良多
2014年11月25日,我有幸在化學工業園區教師進修學校的組織安排下來到了仰慕已久的全國教育名校江蘇z市A中學。通過聽課、講座、討論交流等方式,使我走進“A”、接觸“A人”、體味“A精神”,收益良多。
一、走進A
走進A中學,感嘆整個校園的干凈整潔;整個學校現有54個班級,兩百多名教師,校園設施、師資力量等規模宏大,每天和我一樣進出A中學學習的老師絡繹不絕,來自全國各地。每每走進公開課報告廳,或是參觀學生課間操等活動時,總會發現學生總是不慌不忙、沉著冷靜,亦或點頭微笑,亦或排隊靜走;校園文化氛圍極其濃厚,“沐浴晨光想一想,今天該干些什么?”、“踏著夕陽問一問,今天有多少收獲?”、“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等字字句句,時刻提醒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也足以看出教育者的良苦用心;教學樓內外隨處可以見到數學公式、英語單詞、詞組,語文名人名言等,使孩子不管走到哪里,無時無刻不處在知識的海洋里,真正的體現讓每一扇墻都說話,校園的一切都是教育的資源。
二、A的教學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所謂“先學”,就是在課堂上,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看書、練習。所謂“后教”,就是針對學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即“兵”教“兵”,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所謂“當堂訓練”,就是讓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作業(時間不少于15分鐘),進行嚴格訓練,形成能力。這樣,使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學生自學、探索、實踐的過程。例如:在聽七年級數學《展開與折疊》公開課上,那位教師先引導學生按照課本自學,再讓學生思考正方體展開圖,組織學生討論,板演展示,教師巡視,發現問題,然后補充引導學生更正、討論,解決疑難問題,最后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師只作很少的必要的點撥,很快解決了問題。
三、“A人三清運動”
據A中學校長、全國優秀教師秦培元介紹,所謂“三清”,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學生做到“課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課后”“今日事今日畢”。“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只有每堂課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當堂完成作業,“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
A中學由原來5個班兩百多名學生的名不經傳的落后初中,到今天的3800名學生,江蘇省素質教育師范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受到教育界和社會的認可。引用A中學秦校長的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群A人,用信念與理想,用大愛與責任,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A中學的輝煌,創造了教育的神話”。通過這次學習,我體會到學A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有所取,有所舍,有所增,有所減,理解實質,把握精髓,為調高教學質量努力奮斗。
篇2:小學語文教師跟崗學習日志
上周五接學校通知,本周一需要到汝河路小學進行為期三天的跟崗學習,既然是跟崗學習,首先要明白自己最欠缺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于是趁著周末的時間,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和自我檢查,做為年輕教師,我有著充沛的精力,靈活的頭腦。對工作認真負責、盡心盡力,但是理論水平不足,語文素養欠缺,論文的水平也有待提高,對教學的科學性認識還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有了這些認識和反思,我就開始了為期三天的跟崗學習。
今天是跟崗的第一天,懷著期待的心情,我早早來到了汝河路小學。經過安排,我需要跟著二年級二班的“二七區名教師”楊青老師學習。來到了二二班的教室外,就聽到教室里傳來朗朗的讀書聲。透過窗戶,看到學生們端坐在書桌前,大聲地朗誦著課文,聲音響亮整齊,可以看出他們的養成習慣非常好,雖然沒有老師在教室,但依然井然有序。
今天我一共聽了楊青老師四節語文課,課堂上,楊老師的一舉一動都透露著名師的風范,每一句語言、每一個眼神都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楊老師身上,我可以找到一個名師所具備的優秀品質
篇3:老師走進中學跟崗學習心得:收益良多
老師走進中學跟崗學習心得:收益良多
2014年11月25日,我有幸在化學工業園區教師進修學校的組織安排下來到了仰慕已久的全國教育名校江蘇z市A中學。通過聽課、講座、討論交流等方式,使我走進“A”、接觸“A人”、體味“A精神”,收益良多。
一、走進A
走進A中學,感嘆整個校園的干凈整潔;整個學校現有54個班級,兩百多名教師,校園設施、師資力量等規模宏大,每天和我一樣進出A中學學習的老師絡繹不絕,來自全國各地。每每走進公開課報告廳,或是參觀學生課間操等活動時,總會發現學生總是不慌不忙、沉著冷靜,亦或點頭微笑,亦或排隊靜走;校園文化氛圍極其濃厚,“沐浴晨光想一想,今天該干些什么?”、“踏著夕陽問一問,今天有多少收獲?”、“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等字字句句,時刻提醒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也足以看出教育者的良苦用心;教學樓內外隨處可以見到數學公式、英語單詞、詞組,語文名人名言等,使孩子不管走到哪里,無時無刻不處在知識的海洋里,真正的體現讓每一扇墻都說話,校園的一切都是教育的資源。
二、A的教學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所謂“先學”,就是在課堂上,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看書、練習。所謂“后教”,就是針對學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即“兵”教“兵”,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所謂“當堂訓練”,就是讓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作業(時間不少于15分鐘),進行嚴格訓練,形成能力。這樣,使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學生自學、探索、實踐的過程。例如:在聽七年級數學《展開與折疊》公開課上,那位教師先引導學生按照課本自學,再讓學生思考正方體展開圖,組織學生討論,板演展示,教師巡視,發現問題,然后補充引導學生更正、討論,解決疑難問題,最后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師只作很少的必要的點撥,很快解決了問題。
三、“A人三清運動”
據A中學校長、全國優秀教師秦培元介紹,所謂“三清”,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學生做到“課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課后”“今日事今日畢”。“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只有每堂課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當堂完成作業,“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
A中學由原來5個班兩百多名學生的名不經傳的落后初中,到今天的3800名學生,江蘇省素質教育師范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受到教育界和社會的認可。引用A中學秦校長的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群A人,用信念與理想,用大愛與責任,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A中學的輝煌,創造了教育的神話”。通過這次學習,我體會到學A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有所取,有所舍,有所增,有所減,理解實質,把握精髓,為調高教學質量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