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學校教學管理者創新管理研修班學習體會
實驗學校教學管理者創新管理研修班學習體會
2023年1月24-26日,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我和學校其他40多位老師一起參加了清華大學豐臺實驗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創新管理研修班,有道是“走進清華園,就是清華人”。這三天的時間雖短,感觸卻深。
一、感受清華
我們是23日晚上入住清華園賓館,該賓館給人以安靜舒適的感覺。第二天一早,我們來到授課的教室,每人一份相關學習材料擺放在課桌上,學員手冊、詳細的課程講義,齊全的各種學習材料方便我們學習討論交流,充分體現清華嚴謹求實的作風。
走進清華園,不僅欣賞到了清華秀美古樸的校園環境,更感覺到了清華特有的精氣神。雖然已經是放假期間,但在清華里學習的學子并不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取自《周易》“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啟發我們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清華精神是一種愛國精神,是一種實干的精神,是一種包容的精神,是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行勝于言”的校風, “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國家的棟梁之材。
二、學在清華
三天的時間,我們聽了六個講座,深感每一個講座都是特別的精彩。
第一天上午聽了北京卡耐基學校名譽校長周士淵《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講到了四個發現:一個隱藏著的成功秘密—習慣;中國五千年文化皇冠最明亮的明珠—習慣;習慣是人生之綱;世界上最神奇最偉大的力量也是習慣。并給出了培養習慣的配方:易、少、小。操作方法:一分鐘“傻瓜日志”。周教授通過自身的坎坷經歷,向大家講述了習慣的養成。下午國防大學馬駿教授講授《國際形勢分析》,馬駿教授以互動的教學方式,講解大家關注的臺灣問題、東南亞問題,中美問題、中日關系和中東等問題,特別講到中國的國際形勢是安穩的,不怕周邊國家鬧事,中國在不斷發展,在不斷掘起,習主席指引我國的發展—實現中國夢。
25日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覃征教授講授《中國信息化發展對未來社會的影響》,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中國信息化建設的變遷。下午清華大學張牧寒教授講授了《引導式溝通與管理》,如何進行激勵,有效的工作模式,怎么進行有效溝通。26日清華大學心理系樊富珉教授講授了《積極心理學與學校教育的結合》,下午學習了清華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賀林講授《創新思維與科學決策》。
六位教授的精彩講座,授課風格幽默風趣,結合他們自身的經歷,在他們幽默風趣,充滿激情,積極向上的講課中,使我們在接受了他們大量的信息的同時,豐富了思想,拓寬了視野,在聽課過程中享受到了風趣幽默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相信這種精神,會激勵我一如既往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篇2:特校教師的德育干部高級研修班學習體會
特校教師的德育干部高級研修班學習體會
隨著時代的變革,社會的發展,新時期對學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國偉大的教育學家赫赫爾巴特曾說過:“沒有離開教育的教學”,教育本身是一種價值的活動,德育是教育的靈魂。離開“育人”無以言“教書”,離開德育談教育無異于緣木求魚。在加強和改進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過程中,學校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同時,教師也承擔著育人的重要使命。學校德育工作從根本上講,是為了發展人、培養人、塑造人。所以,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發展性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德育為首”的人才培養教育理念。
為了加強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為了更新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觀念,7月7日,在教師進修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參加了__市德育管理干部__師范大學高級研修班。
此次研修班所請的教授都是德育方面的專家,他們有的年過古稀,卻依然對德育工作飽含深情,值得我們這些一線教育工作者學習和敬佩。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德育工作在校園中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特教工作者,我們沒有外界所謂的升學壓力,似乎更加需要做好德育工作。但是,如果教師自身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很難做好這項工作。因為對于這群特殊孩子的付出,或許很多老師都不清楚,我們努力的方向在哪里?目標在哪里?自身的價值又體現在哪里?
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付出,得到的可能是孩子的不理解,是家長的不配合,是社會的不認同......我們的教育究竟是為了什么?!如今,通過學習我明白了,特殊教育不僅是生命的精神活動,更是一種文化責任。其根本使命是要喚醒人的生命意識,發揮生命潛能,引導生命發展,提升生命質量,促進生命的解放和實現。
所以我們要把德育工作做仔細,做準確,必須以德育工作實效性和不厭其煩為工作準則,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使其自食其力、殘而不廢,為殘疾人自力于社會打好基礎,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我們從事的是特殊教育工作,雖然對社會的貢獻可能是渺小的,但絕對是社會進步所不可或缺的!我們要與時俱進地更新自己的觀念,用積極熱情的人生態度投入到工作中。因為只有不斷學習,我們才能更加堅定在特教戰線上奮斗的信念;只有充滿了工作熱情,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特殊教育事業!
篇3:實驗學校教學管理者創新管理研修班學習體會
實驗學校教學管理者創新管理研修班學習體會
2023年1月24-26日,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我和學校其他40多位老師一起參加了清華大學豐臺實驗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創新管理研修班,有道是“走進清華園,就是清華人”。這三天的時間雖短,感觸卻深。
一、感受清華
我們是23日晚上入住清華園賓館,該賓館給人以安靜舒適的感覺。第二天一早,我們來到授課的教室,每人一份相關學習材料擺放在課桌上,學員手冊、詳細的課程講義,齊全的各種學習材料方便我們學習討論交流,充分體現清華嚴謹求實的作風。
走進清華園,不僅欣賞到了清華秀美古樸的校園環境,更感覺到了清華特有的精氣神。雖然已經是放假期間,但在清華里學習的學子并不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取自《周易》“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啟發我們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清華精神是一種愛國精神,是一種實干的精神,是一種包容的精神,是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行勝于言”的校風, “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國家的棟梁之材。
二、學在清華
三天的時間,我們聽了六個講座,深感每一個講座都是特別的精彩。
第一天上午聽了北京卡耐基學校名譽校長周士淵《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講到了四個發現:一個隱藏著的成功秘密—習慣;中國五千年文化皇冠最明亮的明珠—習慣;習慣是人生之綱;世界上最神奇最偉大的力量也是習慣。并給出了培養習慣的配方:易、少、小。操作方法:一分鐘“傻瓜日志”。周教授通過自身的坎坷經歷,向大家講述了習慣的養成。下午國防大學馬駿教授講授《國際形勢分析》,馬駿教授以互動的教學方式,講解大家關注的臺灣問題、東南亞問題,中美問題、中日關系和中東等問題,特別講到中國的國際形勢是安穩的,不怕周邊國家鬧事,中國在不斷發展,在不斷掘起,習主席指引我國的發展—實現中國夢。
25日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覃征教授講授《中國信息化發展對未來社會的影響》,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中國信息化建設的變遷。下午清華大學張牧寒教授講授了《引導式溝通與管理》,如何進行激勵,有效的工作模式,怎么進行有效溝通。26日清華大學心理系樊富珉教授講授了《積極心理學與學校教育的結合》,下午學習了清華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賀林講授《創新思維與科學決策》。
六位教授的精彩講座,授課風格幽默風趣,結合他們自身的經歷,在他們幽默風趣,充滿激情,積極向上的講課中,使我們在接受了他們大量的信息的同時,豐富了思想,拓寬了視野,在聽課過程中享受到了風趣幽默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相信這種精神,會激勵我一如既往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