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班主任工作心得:如何轉變后進生

班主任工作心得:如何轉變后進生

2024-08-01 閱讀 8891

班主任工作心得:如何轉變后進生

我從事的是小學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如何轉變學困生成了我教學工作中最頭疼的問題。教一個學困生所花的時間,可以教會十個優秀學生。可是他們也是老師的學生,教育他們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復雜,既有心理,生理方面的主觀原因;也有學校,老師,家庭以及社會方面的客觀原因。而且主客觀的因素是互相影響的。但是不管因何種原因而產生的學困生,都是有藥可救的,因為他們的智力一般都沒有問題。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學困生的轉變工作。

其一、要重視低年級的學困生轉變工作。

低年級的學困生轉變工作更加重要。因為在這一階段,有不少學生正處在“學困生”的邊緣。如果對他們重視不夠,就會發展為學困生。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普通學校所制造出來的‘差生’是因為每堂課都留下了空白,那是空白的積累!”的確,很多高年級的學困生往往是因為在低年級的時候沒有及時的補空,像滾雪球一樣,發展成了一個很難轉變的學困生。

其二、對學困生要有信心、愛心、耐心。

信心--教師不光要看到優秀學生的優點,也應當看到學困生的亮點;不光為優秀學生的優良表現而高興,也應當為學困生的點滴進步而高興。學困生并非智力有問題,有的還比較聰明。甚至在某些領域,他們還表現出與眾不同。教師應當及時發現這些難得的優點,進行表揚,甚至是夸大的表揚,或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有理由相信這些學困生有被轉化的可能。同時也應當相信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在教師的不懈幫助下,在學困生主觀努力下,他們終歸能取得令人高興的進步。

愛心--學困生承受著很多的心理壓力,往往被同學取笑。他們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與關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也就結束了?!苯逃枰獝?,“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應當把更多的愛傾注在學困生身上,因為他們更加需要教師的關心。教師也應當努力化解他們心頭的堅冰,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生活、學習各個方面去真誠的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用和諧的師生關系溫暖他們脆弱的心靈。這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

耐心--很多學困生往往需要教師不斷的重復,才能對所學內容有所習得。教師難免會產生不耐煩的情緒。這是教師最應當注意的、也最能體現教師素質的很重要的一點。面對學困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切不可操之過急。要有恒心,耐心。

其三、教師更應當嚴格要求學困生。

學困生具有幾個特點:學習動機不穩定,常常被其它誘因所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知難而進;學習興趣不持久,特別是缺乏學習中的潛在興趣;易受情感遷移;自制力不強,依賴性較大;學習無進取心,甘居下游,等等。所以教師對學生的不良習慣,一定要嚴格訓練,言必行,行必果。根除危害學生成長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進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學困生的諸多缺點有望改進。

把“學困生”轉變成優秀學生,是一個教師人生價值的最大體現,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做好的關鍵一步。我相信,只要教師把這些學困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學困生”這頂他們自己不愿戴的帽子最終是一定可以摘除的。

篇2:小學班主任工作案例:如何轉變后進生

小學班主任工作案例:如何轉變后進生

班中有一個許z同學,精力過于旺盛。課堂上惹是生非,影響其他同學,言行舉止不分時間、場合。課間常因控力差而與同學發生摩擦。該生還經常從家里帶來各種玩具,分發給其他孩子,這一切不僅影響該生自己學習,而且還把班級攪得雞犬不寧。怎么辦呢?于是我找來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況后令我驚訝的是,他父母告訴我:“老師,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只能打。”看著他們,我想孩子約束不了自己的毛病要改掉,還要連同他的父母的這種錯誤的想法一起改掉,其實這個孩子一點也不笨,腦子還挺聰明,就是管不了自己,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這孩子改掉這毛病。

針對此生的行為特點,需要班主任和家長對他進行共同矯治,方法如下:

1、真情融化我作為班主任,不能討厭,歧視這個學生,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思想和品德問題,粗暴地訓斥、打罵、處罰,從而引起他的自卑心理,造成精神壓力或情緒波動,引起反抗心理,而要多關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溫暖而有觸動。采取“三多三少”的做法:集體場合多表揚少批評;家長面前多談進步少告狀;個別教育多鼓勵少訓斥。做到“細微之處投真情,撒向學生都是愛”。

2、參與管理許z同學精力旺盛,永遠不知疲勞。那我就讓他有事可做,每天讓他課間整理老師的講臺,擦黑板,管理班級的衛生,做的好就給他加一分,并且在上課時利用一兩分鐘進行表揚,這樣,課間他就有事可做,也就不會惹事生非,并且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種辦法效果明顯,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聽到對他的匯報聲了。

3、集體力量。利用集體的力量影響他,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全班同學都關心他,安排最好的學生與他同坐,一有進步就表揚,使他對自己有自信心。

經過我的努力,以及他父母的幫助,行為終于有所收斂,約束力有所增強。

案例分析

一、用真誠的愛溫暖學生

蘇霍姆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道德的基本要求。”要做到關心愛護學生,必須全面深入地熟悉學生,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用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于費定平這樣特殊的后進生我放下架子親近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動之于情,曉之于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加拿大病理學家岡斯·謝爾耶所做的大量心理試驗證明:學生的極度疲勞,往往是由于經常失望和失敗造成的。如果學生經常處于成功的環境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他們就會爆發出內在的學習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地為許z設置一些難度低的問題,用充滿期待的目光望著他,漸漸地,他終于鼓足勇氣舉起右手,他的回答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他終于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此后,他膽子越來越大,經常得到我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他的學習在不斷進步,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三、目標激勵,培養自信心

在轉變許z的過程中,我還非常注意目標的激勵作用,因為只有確立了目標,行動的動力和熱情才會激發出來。于是,我就幫助許z制定了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幫助他把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一次次小目標的實現,都給他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大大增強了他的自信心。

在許z同學的轉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愛心是實現后進生轉化的基礎。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實現后進生轉化的不竭動力。運用目標激勵學生,為學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能鼓起學生轉化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