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有趣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營造有趣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核心成員余文森教授認為,教學有效性的實施主要是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得到無限的發(fā)展。余教授認為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包括以下三重意蘊:
1、有效果:學業(yè)成績提高;
2、有效用: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3、有效率:即教學投入與產出的比值較高。(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教學投入)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是關鍵。下面我就針對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性談談幾點思考。
一、認真研讀教材,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學專家和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智慧結晶,是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藍本。它總體上遵循了數(shù)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比較好的展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順序,呈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應有的邏輯順序。但教材所呈現(xiàn)的知識是靜態(tài)、有限的,而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思想和方法卻是動態(tài)的、靈活多樣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們手中的教材也在不斷地更新,像張?zhí)煨⒗蠋熤骶幍恼憬逃霭嫔绯霭娴摹靶聰?shù)學讀本”,更是將“跳躍性大、分散性廣、開放型多”等特點集于教材一身。而這些特點與數(shù)學知識本身具有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規(guī)范化”所產生的種種矛盾以及教材中大量的“留白、空白”所產生的問題更是令我們教師措手不及,所以我認為認真解讀教材,正確把握教材,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
1、教師應提高教材研讀的深度。
前不久,學校開展了一次小規(guī)模的數(shù)學教研活動,其中有一位年輕的數(shù)學教師執(zhí)教的是六年級的“雞兔同籠”。教學過程如下:
一、介紹《孫子算經》引出課題:雞兔同籠。
二、出示例題:雞兔同籠,共有頭8個,共有腿26條,問雞兔各有幾只?讓學生分4人小組討論解決。(此過程大約7~8分鐘)
三、教師巡視,請4個有代表性的同學到黑板上書寫解題過程,教師對4種方法逐一進行講解。(此過程大約15~18分鐘)
四、鞏固練習:兩題“雞兔同籠”類型的應用題。
在聽這位教師上課的時候,我就在思考下面幾個問題:(1)“雞兔同籠”還是當年的“雞兔同籠”嗎?十多年前的數(shù)學教材,很少涉及像“雞兔同籠”這類數(shù)學問題,所以教師和學生還會感到陌生、新鮮。但是由于近年來教材的不斷改進,在三、四年級的數(shù)學教材中就安排了此類問題,再加上現(xiàn)在的孩子學習途徑的多樣化,“雞兔同籠”已不是一個新問題,更別說是六年級的學生。課后我對另一個班級六(6)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大概有90%的學生聽說過這類問題,50%的學生會用其中的一種方法解決,30%的學生會用三種甚至更多的方法解決。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狀況,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是否滿足這些學生的需求?教師解讀教材,把握教學起點體現(xiàn)在哪里呢?(2)40分鐘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哪里?是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還是課前課后一個樣?僅僅是浪費了40分鐘時間,僅僅是上了一節(jié)數(shù)學課而已?
2、教師應提高教材研讀的廣度。
作為一名稱數(shù)學教師,應該盡量了解數(shù)學知識的體系,這樣才能瞻前顧后,避免“腳滑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情況發(fā)生。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只注重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讓學生強化記憶,機械練習,只關注了學習的效果,而疏于挖掘知識形成的背景及內涵,忽視學習方法和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
例如,在教學浙教版《新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認識毫米與分米”時,教材僅僅安排了兩節(jié)課的時間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而在第三課時中,教材就出現(xiàn)了大量單位間轉換的練習,
如:2米=()毫米7千米90米=()米12厘米=()分米()厘米
300毫米=()分米4厘米5毫米=()毫米4050毫米=()米()毫米
雖然在二年級的時候,學生已初步學習了一些基本單位間的互化,但那時學生僅僅是靠機械記憶一些單位間的關系來進行換算,而并非是真正理解和掌握單位之間換算的方法。所以,在解讀三年級的“認識毫米與分米”時,我重新安排了教學的內容。
第一課時:認識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觀念。
第二課時:認識千米,研究長度單位的關系,用圖表示:
×1000×10×10×10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根據(jù)這張關系圖,讓學生計算并掌握常用單位間的關系:
(畫圖梳理的方法不僅可以用在長度單位的換算上,而且還可以用在梳理其他單位的換算上,如質量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單位等等。)
第三課時;單名數(shù)間的相互換算。如:2米=()毫米300毫米=()分米等,通過具體的例子,得到轉換方法:
×進率÷進率
大單位小單位小單位大單位。
第四課時:單名數(shù)與復名數(shù)間的換算,如4050毫米=()米()毫米
4厘米5毫米=()毫米等。
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師給學生的不是單純的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和樂趣。
篇2: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心得體會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整理完課堂教學改革心得,喝口水,抬頭望窗,夜不算深,有些明凈,宛如我此時的心情,輕松而明快。
近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準備就已洶涌而來,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通過學習杜郎口等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感受到課堂教學改革將是一場艱苦的,但卻是勢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樣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誰抓住了這一機遇,誰就適應了發(fā)展”。
在參加了多次關于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后,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悶了,教室布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著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后,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點猶豫,帶著“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xiàn)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jié)課下來,看著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jié)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云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將課改想得過于神秘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并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象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贊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松,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愿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篇3:課堂教學改革之心得體會
學習了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新理念的詮釋,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感到耳目一新,增長了不少的見識,讓我感到自己所會的是多么的少、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這更讓我迫切的意識到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地給自己充充電了。不能再抱著自己舊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了,多吸收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上一個新臺階!
首先評價學生不能只看考試分數(shù),還要看思想品德、身體素質、社會責任感、行為習慣、學習熱情、方法技能、科學精神等綜合素質;再次對“知識”的定義認識要轉變,改變認為只有書本上、課堂上的內容才叫知識的傳統(tǒng)觀念,要樹立“大語文”的教育思想,使課堂的時空無限擴大;教師應有讓學生主動發(fā)展的觀念。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本質上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中主動發(fā)展起來的。傳統(tǒng)語文教育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教師也常以“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自勉,給人的感覺學校教育就如茶壺(教師)往茶杯(學生)里倒水一般容易。其實這種提法只適合于“傳道、接業(yè)、解惑”的傳統(tǒng)教師功能,當前的創(chuàng)造性語文教育以“教師帶領學生去找水”來描述更恰當,所謂教學活動,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正確地、恰當?shù)亟M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實現(xiàn)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只有讓學生學會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
課堂就是一個表演的舞臺,問題是為什么表演,為誰而表演,怎么表演?那是理念的轉變,方式的轉變。課堂這個舞臺沒有天花板,告訴我們這個舞臺無比巨大,教師在課堂上有無比巨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我們只有在這沒有天花板的舞臺上,才能誕生出優(yōu)秀教師。
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終會取得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總之,今天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這是對我的心靈、我陳舊的教育觀念進行的一次洗禮,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新知,充實自己,讓自己在學習中不斷成長!